88教案网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一课时)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一课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化学键的极性
2.掌握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规律
知识梳理:1.加成反应
从参与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本身特点来看,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化合物,除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外,还有分子中含_________________的,如CH3CHO等;从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试剂看,除H2、卤素单质及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

CH≡CH+H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CH3CH=CH2和HCl在发生加成反应时,理论上你认为有几种加成的可能?为什么实际生产中产物以CH3CHClCH3为主呢?

(温故知新)复习阅读课本第24页“知识支持”和第47页“方法导引”,填写下列参与加成反应的某些试剂反应部位化学键的电荷分布情况
()()()()()()()()()()
H—Cl;H—OSO3H;H—CN;H—NH2;CH3—CH=CH2
一般地,两种反应物中带相反电荷的部位相互作用较为强烈,所以上述反应产物中以CH3CHClCH3为主。
(规律小结):
能与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
能与分子中含碳氧双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
炔烃分子由于含有碳碳叁键,既可与卤素单质或氢卤酸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与氢氰酸发生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完成下列常见的几个取代反应
+Br2__________________;

CH3—CH3+Cl2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能被取代外,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________、__________等也能被取代。
例如:CH3CH2CH2Br+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从试剂中各部分带电荷的情况分析,上述反应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

(拓展)烯烃、炔烃、醛、酮、羧酸等分子中的烷基部分也能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C)上的碳氢键最容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例如:CH3—CH=CH2+Cl2__________________+HCl
(迁移应用)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Cl+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Br+Na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不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A.CH3-CH3B.CH2=CHCOOH
C.CH3CH2CHOD.
2.1mol有机物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后的产物是2,2,3-三甲基戊烷,则
此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CH2OHB.CH3CHBrCH3
C.C(CH3)3OHD.C(CH3)3CH2OH
4.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2CH3CH2OH+O22CH3CHO+2H2O
 C、ClCH2CH=CH2+NaOHHOCH2CH=CH2+NaCl
 D、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消去反应与试剂类型的规律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了解氧化数的概念,能从得失氢氧和氧化数的角度分析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知识梳理:
3.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脱去小分子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等)生成分子中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化合物的反应。
(实验探究)利用乙醇的消去反应制取乙烯
所选试剂:浓硫酸、无水乙醇
反应条件:迅速加热到_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吗?讨论一下是否可行)
注意事项:1.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2.为防止暴沸,应在反应前加入几片碎瓷片;
3.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保证迅速升温至所需温度。
(小结)有机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与试剂类型的关系:
醇:选用___________等试剂,加热消去小分子___________;
卤代烃:选用________________,加热失去小分子HX;
邻二卤代烃:在锌粉的作用下,加热可失去小分子____________。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醇和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吗?从有机物的结构上看,醇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前提是什么?

(迁移应用)利用所学内容,尝试填写横线上和括号内物质的结构简式或化学式,并指出每一部反应的类型。

1—氯丁烷___________2—丁醇(CH3CHOHCH2CH3)

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通常将有机物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将有机物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例如:
2CH3CH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H3CH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在反应CH3CH2Cl+H2OCH3CH2OH+HCl中,有机化合物既有得氧又有得氢,是否属于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呢?

(方法导引)有关氧化数的规定
1.氢原子的氧化数为______,当碳、氧等原子上连有一个氢原子时,其氧化数为______;
2.若碳原子分别与氧、氮等原子以单键、双键和叁键相结合,碳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若碳原子和碳原子相连时,其氧化数均为零。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从碳原子氧化数角度分析,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CH4B.CH3CHO
C.CCl4D.CH3CHOH
2.下列哪组卤代烃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相同()
A.2—氯丙烷与1—氯丙烷B.2—氯丁烷与1—氯丁烷
C.2—氯丙烷与2—氯丁烷D.一氯甲烷与二氯甲烷
3.某氯代烷C5H11Cl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烯烃,则该氯代烷结构简式为()
A.CH3CH2CH2CH2CH2ClB.CH3CH2CHClCH2CH3
C.CH3CHClCH2CH2CH3D.CH3CHClC(CH3)3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
A.②③④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相关推荐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课题2: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P6-7)
【学习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分子式的书写规律,并能通过计算求得不同有机物的分子式。
2.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方法。
【学习重点】:能通过计算求得不同有机物的分子式。
【学习过程】:
一、元素组成的分析
1.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元素和元素,还可能含有。
2.有机化合物最简式指:。
3.确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方法:
确定元素的方法适用范围
1
2
3
4.确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仪器:。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与优点(了解)
例:2.3g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0.1molCO2和2.7gH2O,测得该化合物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6,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小结:求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相对密度法:(原理:)
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在气态时对H2的相对密度为30,则M(有机物)=。
#标态密度法: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
2
【尝试练习】:
1.某烃含H20%,求此烃的最简式(实验式)?

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一定有乙烷D.一定有乙炔

小结:烃燃烧的通式:
课题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P7-13)
【学习目标】1.掌握“基团”这个概念以及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
2.掌握反应机理这一概念,并了解某些反应的反应机理。
3.了解同位素示踪法及不对称合成的概念。
【学习重点】1.能通过谱图初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能指出某些反应的反应机理
【学习过程】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1、李比希和维勒合作提出“基团论”。
附: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义:①②③(课本P8了解)
羟基:醛基:羧基:氨基:烃基:酯基:
2.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①.核磁共振(NMR):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有关信号
②.红外光谱(IR):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③.质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等:质谱法可以最精确的确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这三位科学家,他们发明的分析方法,对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4.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的含义:当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所连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均不相同时,此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二、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1.反应机理指:。(P12)
2、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尝试练习】
1.核磁共振谱是测定有机分子结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在有机分子中,不同的氢原子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下列有机分子中,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了一种峰值(信号)的是:()A.CH3COCH3B.C(CH3)4C.CH3COOHD.CH3COOCH3
2.乙醛的结构式为,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峰,峰面积之比为。丙酮CH3COCH3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峰。
#3.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征到碳碳双键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如下图(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
分析核磁共振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中共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
氢原子。
(2)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3)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钠、玻片、小刀、镊子、滤纸、盛有水的小烧杯、酚酞。

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附铁圈)、玻璃钠柱、大头针、带活塞的空塑料瓶。

●课时安排

共3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有关性质、第二课时铝、铁的有关性质、第三课时铝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所学有关铁的性质。

【学生】探究、回顾。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引导学生看元素周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因此,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化合态存在。但亦有游离态存在的金属(如,Ag、Cu、Au、P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钠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Na)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39实验3-1)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39实验3-2(让学生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

2Na+O2Na2O2(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0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1实验3-3

【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板书】(2)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探究】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板书】(3)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4)钠与硫反应:2Na+S====Na2S

【学生探究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怎样?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归纳、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板书】4.钠的保存:密封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课后作业】【拓展、探究】

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

5.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4Na+O2====2Na2Ob.2Na+O2Na2O2

c.2Na+Cl22NaCld.2Na+S====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4、钠的存在及保存

化学教案-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内容、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知识讲解】
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
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
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

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
(2)氧化剂~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强)(还原性强)(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
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失22e

得e得3e

(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e
2KMnO4K2MnO4+MnO2+O2↑


第二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
3.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顶端优势原理,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简介,教育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顶端优势原理,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1)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
(2)顶端优势。
[解决办法]
(1)介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植物向光现象及生长素名称的由来。
(2)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生长素对植物向光性的影响。
(3)观察自然界树木的形态,思考其原因。
(4)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顶端优势原理。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不同方法处理情况下,植物生长的状况。
[解决办法]详细分析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状况。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为什么在向光性实验中,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大,却是生长快呢?
[解决办法]说明向光性实验中,生长素浓度大,是在促进生长浓度范围内相对浓度大,并没到抑制程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燕麦植株形态图,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系列图,窗台上向光生长的盆栽植物(图像),葵花向阳(图像),向光性原理(动画),顶端优势原理(动画)。
 
六、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教材上植物激素的概念,总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
2.分析一系列燕麦实验结果,推测原因。
3.分析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弄清培养无籽番茄的具体操作方法。
4.分析芽对插枝生根的影响。
5.探索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6.完成有关作业。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的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生命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很有规律、很有秩序的,好象自动化的机器一样,机器的自动化有调控装置,那么,生物体的这些活动,是由什么来调节控制的呢?
(板书)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讲 述
调节控制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有外界条件,也有内在因素。内因除了遗传特性之外,就是激素。
通过初中生理卫生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激素,请学生回忆激素的概念,要求答出:由内分泌腺分泌,含量极少,但作用重要,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高等植物体内也有类似人体内激素的物质,请学生读书上植物激素的概念,再请总结两种激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求答出,相同点:含量极少,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点:人体内的激素是由一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教师解释“一定部位”,如产生生长素的植物体芽的顶端,这儿找不到腺体,细胞结构也与其它地方的细胞相似。
目前发现的植物激素有许多种,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索、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其中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下面,我们就以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首先介绍:
一、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是通过一系列燕麦实验来发现的。
实验一:(示燕麦胚芽鞘生长示意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把燕麦种在暗处,胚芽出土时,外面包有胚芽鞘(胚芽外面的锥形鞘,保护作用),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二:(示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把燕麦幼苗装入纸盒内,盒壁上穿一小孔透光,几天后,胚芽鞘弯向光源。请学生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要求答出:植物具有向光性。
实验三:(示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仍放入一侧透光的盒子中,几天后,胚芽鞘既不长,又不弯。请学生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要求答出:植物的生长、弯曲、都必须要有尖端。
胚牙鞘弯曲,必须有尖端。问题在于,弯曲的部位不是尖端,而是尖端下面的一段,请学生推断可能的原因。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求答出: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进了下部的生长。
这种推想是否正确,还得用实验来证明。
实验四:(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把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的切块上(用实物简要介绍琼脂和琼脂块),如果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就会向下运输到琼脂块上,过些时候,把尖端从琼脂块上拿掉,再把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也发生了生长和弯曲的现象,现在,是否可以下结论,说明前面的推断是正确的呢?学生争论,老师作结论,不能,还得确定琼脂本身是否对弯曲有影响,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做到严谨周密,无懈可击,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对照实验,(动画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把没有与胚芽鞘端接触过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这才无可辩驳地证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够产生某种物质,并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使下部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经生物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934年由荷兰的科学家郭葛从植物体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它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由于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取名叫生长素。从1880年达尔文首次进行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到1934年生长素提纯而结束,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历时54年,经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完成。可见,科学上的每一项发现都是来之不易的,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和幼嫩的种子等,衰老的组织中则较少。
花这么大力气发现的生长素,有些什么作用呢?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
(多媒体银幕显示窗台上的盆栽植物向光弯曲和葵花向阳的图像。)
老师讲授: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呢?多媒体银幕显示受光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及生长不同的动画图解,这与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光线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因此,向光的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的一侧细胞生长快,结果,茎就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光源的一侧弯曲,使茎表现出向光性。
2.促进果实发育
老师讲授:大家知道、雌蕊受粉以后,胚珠开始发育成种子,子房开始发育成果实,这时,除去正在发育的种子,果实的发育也就停止了。问:这种现象说明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答出:种子发育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种子发育决定了果实发育呢?经实验测定,雌蕊受粉以后,发育着的子房内,生长素含量猛然增加,这些生长素就是由发育中的种子合成的,它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种子发育是果实发育的必需条件?(请学生回答,要求答出:果实发育需要种子发育过程中合成的生长素。)
在生产上,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由于有生长素,果实照样发育,由于没有受粉,种子不能发育,从而获得无籽番茄。生产上也就是用于无籽果实的培育。问:已受粉的花蕾还可用生长素处理来获得无籽果实吗?学生回答:不能,这样的果实有种子。
3.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在繁植林木和花卉时,常用的扦插法。有的植物容易插话,有的则不容易插话。对于那些不易生根的枝条,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插入土后,就能长出很多根,容易成活。(银幕显示或板画下图)
A、B、C、D表示扦插的四枝同种植物的芽的情况,请问:谁最先长出根?为什么?(答:D最先长出根,芽是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D的芽最多。)
此外,生长素还具有阻止器官脱落,防止落花落果,延长种子休眠,促进菠萝开花和黄瓜多开雌花等作用。
生长素具有这么多作用,是否就越多越好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物极必反。一般地说,生长素对生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高浓度抑制生长
我们看到自然生长的树木形状都是(板画),而不是(板画)原因在于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板书)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多媒体银幕显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生长的动画图像)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问:要使侧芽生长,该怎么办?原理是什么?要求答出:摘除顶芽。顶芽摘除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这是,生长素对侧芽由抑制生长变为促进生长,侧芽不久发育成侧枝。
高浓度要抑制植物生长,而前面讲植物的向光性时,为什么又说背光的一侧浓度高促进生长呢?是因为讲向光性时的浓度高是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对的高,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则是在抑制范围内了,它们有质的差别。
生产实践上,顶端优势的原理应用相当广泛,如棉花摘心,以多长侧枝,多结棉桃,达到增产的目的。
(银幕显示:)
下述各项中,属于利用顶端优势及原理的措施有(多项选择)____。
A、新栽的小树要去掉部分枝叶
B、果树的整枝修剪
C、修剪篱笆
D、摘桑叶喂蚕
(三)总结、扩展
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我们知道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可见,生长素对植物生命活动主要起促进作用,但不是所有植物激素都这样,也有起抑制作用的,大家课后阅读P·123中“其它植物激素”的内容,就可知道,同一株植物体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些激素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它们的协调作用,使植物能正常地进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四)布置作业
下图表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的情况,其中,A、B、C、D采用不透水的云母片,E、F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琼脂块,G、H采用不透光的锡箔,它们的生长状况将会怎样?
(参考答案: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D、不生长
E、向右弯曲生长;F、不生长;G、直立生长;H、向右弯曲生长。)
配图715JT002配图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区别: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
一、生长素的发现
燕麦实验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向光性
2.促进果实发育无籽果实
3.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4.高浓度抑制生长 顶端优势
 
八、参考资料
 
燕麦 别称“皮燕麦”,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高1米左右。顶生圆锥花序,小穗含两花,颖果。成熟时内外稃紧抱子粒、不易分离。我国西北、内蒙古,东北一带牧区或半牧区栽培较多。
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张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随后为胚芽所突破。
琼脂 也叫“琼胶”、“冻粉”。由石花菜、江蓠等红藻经水煮提取胶质,再经冻结,脱水、干燥而制成。为透明、无味、无臭的胶冻状块片或粉末,不溶于冷水而溶于温水,呈胶稠液。它的10%溶液冷却后即冻结为凝胶状。主要成分为多聚半乳糖的硫酸酯。常用作微生物培养基及食品工业的配料。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1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