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我国民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和社会性质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民国时期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科学技术和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但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在科学、教育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节课先介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讲授新课:
一、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李四光是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由他创立了地质力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观察李四光野外考察图,教师介绍李四光)李四光先留学日本,后又留学英国。在英国刻苦学习地质学,还选修了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为他后来创立地质力学奠定了基础。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谢绝外国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他说“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地质力学是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李四光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系统地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运用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如着名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石油勘探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竺可桢和气象学
中国直到本世纪20年代,基本上还没有自己的气象事业,这使竺可桢感到莫大的耻辱,他决心竭尽全力创立和发展中国的气象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在东南大学建立气象测候所。1928年,他主持办起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并创办北极阁气象台,成为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气象业务指导中心。他还大力建设我国自己的气象台站网,到30年代中期,全国测候所、雨量站已达300余处。从1930年起,他集中气象情报由我国电台广播,开展天气预报业务,从此打破了帝国主义垄断我国天气预报的局面。
竺可桢在中国气候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0年代,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和特点作了全面的阐述,第一次对我国气候条件和资源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竺可桢之所以能为祖国的气象事业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同他勤奋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分不开的。
三、茅以昇和钱塘江大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钱塘江大桥图,然后提问)钱塘江大桥是谁在什么时间主持建成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钱塘江大桥规模大,地质结构复杂,加上汹涌异常的钱塘潮,以至1937年大桥建成后竟被视为奇迹。当时我国的造桥技术十分落后,许多桥梁都由外国人设计建造,在此之前中国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还没有先例。茅以昇怀着“为祖国争一口气”的崇高志向,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揭开了我国造桥史上新的一页。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1.创立中国的制碱工业
20年代初,我国用的纯碱全靠进口。
1921年,刚刚拿到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侯德榜,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立志献身祖国的制碱工业。他应邀出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结束了我国完全靠进口洋碱的历史。后来,他出版了《制碱》一书,将生产纯碱技术公开于世,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
2.发明“侯氏制碱法”
30年代,德国发明一种制碱新工艺,侯德榜前去考察,准备购买这一专利,但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无理刁难和敌视。他气愤地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办不到了吗?侯德榜经过三年苦战,创造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上了世界舞台。
以上讲了民国时期四位着名科学家的贡献,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他们的主要科研成果,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记住四位科学家及其贡献,并要求学生学习他们为祖国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
五、中央研究院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引导归纳出三点:①1928年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②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和世界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③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开始了近代中国人自己的天文观测工作。)
六、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1.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蔡元培是我国着名教育家,1916年底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立即除旧布新,厉行改革。他实行“教授治校”:大胆地辞退了那些水平低的外国教员,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和李四光等着名科学家到北大任教。他按照西方的教育思想,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各种思想、学派,包括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北大传播,如李大钊在北大开设马列主义课程,使北大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后来##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是着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极推行乡村教育,立志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办一百万个乡村学校,以改造广大的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一所培养乡村教师的别开生面的新型学校——晓庄师范。这所学校主张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是开荒劳动。他的《手脑相长歌》和将图书馆题名为“书呆子莫来馆”就是证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文和观察插图)他主张教育要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亦教亦学,又参加生产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真知,才能改造农村,改造中国社会。
小结:
出示本课人物年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1868—1940)任教育总长。李四光(1889—1971)任湖北实业公司司长。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李四光和竺可帧(1890—1974)分别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
1921年,茅以升(1896—1989)和侯德榜由美国加利基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提出地壳构造形态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这是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侯德榜任总工程师的永利碱厂生产出亚洲第一批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1927年,陶行知(1891—1946)创办晓庄师范。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任蔡元培为院长。李四光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竺可侦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同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的考古发掘。
1933年,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1937年完成。上层公路,下层铁路,长1453米。
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立。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1940年,蔡元培逝世。##唁电称誉为“学界泰斗,人生楷模”。
1941年,侯德榜创研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45年,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方法》。
1946年,陶行知病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扩展:民国时期,我国科学家、教育家为了祖国科学和教育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艰难的奋斗,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爱国科学家通过发展科学使中国富强的愿望,爱国教育家通过发展教育救国救民的抱负,终不能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之下。要想真正地繁荣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就必须推翻旧中国反动政权的统治,建立起崭新的社会制度。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民国时期的文化3”,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位分析我国民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和社会性质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民国时期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患严重,科学技术和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但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辛勤耕耘在科学、教育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节课先介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讲授新课:
一、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由他创立了地质力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观察李四光野外考察图,教师介绍李四光)李四光先留学日本,后又留学英国。在英国刻苦学习地质学,还选修了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为他后来创立地质力学奠定了基础。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谢绝外国的高薪聘请,回到祖国。他说“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地质力学是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李四光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系统地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运用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如著名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石油勘探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竺可桢和气象学
中国直到本世纪20年代,基本上还没有自己的气象事业,这使竺可桢感到莫大的耻辱,他决心竭尽全力创立和发展中国的气象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在东南大学建立气象测候所。1928年,他主持办起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并创办北极阁气象台,成为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气象业务指导中心。他还大力建设我国自己的气象台站网,到30年代中期,全国测候所、雨量站已达300余处。从1930年起,他集中气象情报由我国电台广播,开展天气预报业务,从此打破了帝国主义垄断我国天气预报的局面。
竺可桢在中国气候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0年代,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对中国气候的形成和特点作了全面的阐述,第一次对我国气候条件和资源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竺可桢之所以能为祖国的气象事业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同他勤奋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分不开的。
三、茅以昇和钱塘江大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钱塘江大桥图,然后提问)钱塘江大桥是谁在什么时间主持建成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钱塘江大桥规模大,地质结构复杂,加上汹涌异常的钱塘潮,以至1937年大桥建成后竟被视为奇迹。当时我国的造桥技术十分落后,许多桥梁都由外国人设计建造,在此之前中国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还没有先例。茅以昇怀着“为祖国争一口气”的崇高志向,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揭开了我国造桥史上新的一页。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1.创立中国的制碱工业
20年代初,我国用的纯碱全靠进口。
1921年,刚刚拿到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侯德榜,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立志献身祖国的制碱工业。他应邀出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结束了我国完全靠进口洋碱的历史。后来,他出版了《制碱》一书,将生产纯碱技术公开于世,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
2.发明“侯氏制碱法”
30年代,德国发明一种制碱新工艺,侯德榜前去考察,准备购买这一专利,但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无理刁难和敌视。他气愤地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办不到了吗?侯德榜经过三年苦战,创造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上了世界舞台。
以上讲了民国时期四位著名科学家的贡献,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他们的主要科研成果,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记住四位科学家及其贡献,并要求学生学习他们为祖国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勤奋治学的科学态度。)
五、中央研究院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引导归纳出三点:①1928年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②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和世界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③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开始了近代中国人自己的天文观测工作。)
六、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1.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1916年底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立即除旧布新,厉行改革。他实行“教授治校”:大胆地辞退了那些水平低的外国教员,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和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到北大任教。他按照西方的教育思想,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封建主义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各种思想、学派,包括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北大传播,如李大钊在北大开设马列主义课程,使北大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后来毛泽东赞誉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极推行乡村教育,立志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办一百万个乡村学校,以改造广大的农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一所培养乡村教师的别开生面的新型学校——晓庄师范。这所学校主张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是开荒劳动。他的《手脑相长歌》和将图书馆题名为“书呆子莫来馆”就是证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文和观察插图)他主张教育要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亦教亦学,又参加生产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真知,才能改造农村,改造中国社会。
小结:
出示本课人物年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1868—1940)任教育总长。李四光(1889—1971)任湖北实业公司司长。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李四光和竺可帧(1890—1974)分别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
1921年,茅以升(1896—1989)和侯德榜由美国加利基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提出地壳构造形态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这是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侯德榜任总工程师的永利碱厂生产出亚洲第一批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1927年,陶行知(1891—1946)创办晓庄师范。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任蔡元培为院长。李四光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竺可侦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同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的考古发掘。
1933年,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1937年完成。上层公路,下层铁路,长1453米。
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立。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1940年,蔡元培逝世。毛泽东唁电称誉为“学界泰斗,人生楷模”。
1941年,侯德榜创研的联合制碱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45年,李四光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方法》。
1946年,陶行知病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扩展:民国时期,我国科学家、教育家为了祖国科学和教育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艰难的奋斗,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爱国科学家通过发展科学使中国富强的愿望,爱国教育家通过发展教育救国救民的抱负,终不能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当时中国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之下。要想真正地繁荣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就必须推翻旧中国反动政权的统治,建立起崭新的社会制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29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