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人物。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文化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掌握基本的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开展与合作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认识、评价事件的思维方式。
3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到思想文化更替的原因。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用民主与科学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为何宣传马克思主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本课要旨
今天学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如下:从方式来看:破旧立新,鼓吹人权;从学习的层次来看:由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从学习的内容来看:由维新、共和到民主、科学再到马克思主义。本课的核心内容要掌握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更替的因素。
活动2民国五年新旧交替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举国欢庆,对未来时局充满期待,但在民国五年即1915年出现了许多怪事,请看屏幕:展示图一袁世凯尊孔复古图图二1915猿家天下图三北大学者。基于该现状,北大学者陈独秀对时局发出感慨:
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合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人教版教科书P72序言
请大家思考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的表现和原因?
与学生互动,明确表现是袁世凯称帝,建立独裁统原因治,在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原因是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如何启发国民,在不同时期喊出了不同的口号: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人教版教科书P73资料回放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人教版教科书P74第一段选载
活动3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要求:
1.填写文本并记忆
2.不明之出可小声与同桌协作
3.比赛哪一小组回答快且准确
文本:
1.概括背景:(P72)
依据材料一、二、三回答材料四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的表现和原因
表现:政治:思想文化:,
原因:。
领导阶级:.。
阵地:活动基地:.。
条件:政治:军阀割据(春秋战国以来最难得的一次思想自由阶段)
经济:资本主义得到.;
思想:辛亥革命后,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蔡、陈、胡(北大三只兔子)鲁、李)
北大校长蔡元培实行的办学方针。
陈独秀创办《》,发表《》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发表《》(P73第三段)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发表《》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做无冰之呻吟
主张用。
鲁迅P74写出《》《》等小说,深刻揭露的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把和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反对;
2.提倡反对;
3.提倡反对;
对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材料五认为解决的途径是什么?
途径:,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核心。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冲击了统治地位(传统家庭制度、道德观念、生活方式)
2.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尤其是)
3.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1919开展
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原因:
1.俄国的影响;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的爆发,大大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74第二段
4.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概况:
1.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如李大钊1918《》《》《》
1919年《》,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2.出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
3.组织创办,出版。
影响:
1.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导致新文化阵营的分裂,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活动4教师点拨
新文化运动的四大争论:
1.共和与帝制之争
2.新旧道德之争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等
旧道德:三纲五常(封建专制、家族制度)
3.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文体争论)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4.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之争
其结果导致新文化阵营的分裂,改变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活动5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活动细则:
1.合作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2.选择好小组发言人,大胆展示。
3.如你觉得小组发言人不够完善,可随时补充。
4.如你觉得其他小组发言人不够完善,请等待发言人讲完后发言。
活动内容:
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请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用史实说明,结合材料六、材料七你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致新文化阵营的分裂,改变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1)由阶级文化运动转变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运动
(2)材料九: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宣传群体的变化:到。
(3)政治制度的变化:到社会主义制度
3.请帮陈独秀写个人简历
活动6我的质疑
学习本课你有哪些疑问?
活动7拓展延伸---中西思想的差异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称其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相似点:主张不满现状,主张个人解放,民主,科学
不同点:
1.对待传统文化西方:复古自信、自尊
中国:疑古自卑、自责
2.思想改造的延续与传承--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一体
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宣传主流期仅持续了五年
活动8助学素材
一、辅助材料
材料一:
1912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以每年10月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全国各学校届
时举行纪念会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公开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
1914年10月康有为在《请饬全国祀孔仍行跪拜礼》中说: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1915年8月五花八门的请愿团(甚至还有女子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跪呈劝进表,请求袁世凯早登皇位。
1915年底至1916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分化,段祺瑞和冯国璋对帝制都抱消极态度,冯国璋甚至暗中和护国军联络。
袁世凯死后,蔡元培还说:袁氏之罪恶,非特个人之罪恶也。彼实代表吾国三种之旧社会:曰官僚,曰学究,曰方士。
材料二:图1915猿家天下
材料三:北京《中华新报》(1915年3月12日)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青年张氏,还未嫁丈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终于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材料四: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合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人教版教科书P72序言
材料五: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茵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六: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陈独秀:民主共和重在平等精神,孔教重在尊卑等级,若一方面既然承认共和国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
他们还指出,尊孔是为了复辟帝制,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材料七: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打倒孔家店吴虞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钱玄同、刘半农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鲁迅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本课要旨
今天学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如下:从方式来看:破旧立新,鼓吹人权;从学习的层次来看:由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从学习的内容来看:由维新、共和到民主、科学再到马克思主义。本课的核心内容要掌握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更替的因素。
活动2民国五年新旧交替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举国欢庆,对未来时局充满期待,但在民国五年即1915年出现了许多怪事,请看屏幕:展示图一袁世凯尊孔复古图图二1915猿家天下图三北大学者。基于该现状,北大学者陈独秀对时局发出感慨:
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合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人教版教科书P72序言
请大家思考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的表现和原因?
与学生互动,明确表现是袁世凯称帝,建立独裁统原因治,在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原因是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如何启发国民,在不同时期喊出了不同的口号: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人教版教科书P73资料回放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学法指导
1.新文化运动:
事件内容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提倡三反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冲击了——受到洗礼——创造条件
2.整合教材。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着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2.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新课标第一网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特点:
①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②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③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④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4)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⑤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②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③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3.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2)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答案:A。
辨析: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可以知道有关的时间和刊物,刊物是《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可以判断作者“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故答案为A。
例二: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D.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答案:A。
辨析:新文化运动将反封建斗争指向孔子的“礼教”,其本质目的在于批判和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答案为A。
例三:以下着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答案:A
辨析:新文化运动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故答案为A。
例四: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D。
辨析: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和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主要是属于政治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则在主要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另外,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传播新思想,对旧制度的批判不彻底,它的这个缺失由新文化运动来弥补了。故答案为D。
例五: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里毛泽东指的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答案:A。
辨析: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偏颇。故答案为A。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8年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答案:B.
辨析: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激进民主主义者希望通过在思想领域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唤醒民众,维护共和。材料中“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就充分体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健将希望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故答案为B。
例二:(2009上海历史卷,2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答案:C
辨析: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故答案为C。
例三:(2009广东历史卷,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A
辨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故答案为A。
例四:(2009宁夏辽宁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答案:A
辨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故答案为A。
例五:(2009浙江文综卷,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C
辨析: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故答案为C。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
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学过程
导课: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
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加紧侵略中国,而袁世凯则对内独裁,对外卖国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基于此,为了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先进的中国人要求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完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却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为了捍卫共和,反对倒退一批民主主义者针锋相对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
基本内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前期
“
三提倡三反对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愚昧与专制。⑴陈独秀: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同: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概况:李大钊:
①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月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四)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3)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4)认为仅靠思想斗争就能从根本上改造旧社会,缺乏政治斗争的自觉性。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4)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6)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2)创办刊物(3)创办社团(4)翻译著作(5)论战(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小结: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作业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⑵认识: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⑶对待: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课后思考: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派别主张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一阶段——器物阶段(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5、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制度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2、主要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入思想的核心阶段。
但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00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