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说新语》二则——期行
授课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fǒu):现在写作:否表示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三、课文导语: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不(fǒu)、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十九、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练习册评讲:
二十一、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三、文言文翻译:
《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二十四、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世说新语》二则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附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其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 (守时)
期友人:过中不至(无信) 守时
行 对子骂父(无礼) 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
主题思想:通过陈大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说明了“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22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