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上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上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上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之后,在此基础上,反过来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是深入研究双曲线,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解题的基础,更能使学生理解、体会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解析几何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教学参考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圆锥曲线的性质,初步掌握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和步骤。根据这些教学原则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能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讨论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等几何性质;

②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中

的几何意义,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概念及证明;

③能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双曲线的一些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①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而且能够运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分析理解事物。

3.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对圆锥曲线来说,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而学生对渐近线的发现与证明方法接受、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渐近线的发现作为重点,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诱导、分析,巧妙地应用极限思想导出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这样处理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其中,学生也易接受。因此,我把渐近线的证明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以及高考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我把渐近线和离心率这两个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4.教学方法

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双曲线方程推导、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本节内容类似于“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可以与其类比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得到类似的结论。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得到的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得到,凡是难度不大,经过学习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建立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我们常利用它作出双曲线的草图,而学生对渐近线的发现与证明方法接受、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诱导、分析,从已有知识出发,层层设(释)疑,激活已知,启迪思维,调动学生自身探索的内驱力,进一步清晰概念(或图形)特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题的选备,可将此题作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开拓其解题思路,使他们在做题中总结规律、发展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请同学们来回顾这些知识点,对学习的旧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先进性,结合图像来演示。

2.观察、类比

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双曲线方程推导、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本节内容类似于“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可以与其类比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首先观察双曲线的形状,试着按照椭圆的几何性质,归纳总结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一般学生能用类似于推导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得出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对知识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只会看图,也要会从方程的角度来解释,抓住方程的本质。用多媒体演示,加强学生对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离心率(不深入的讲解)的巩固。之后,比较双曲线的这四个性质和椭圆的性质有何联系及区别,这样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借助于类比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3.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发现、证明

(1)发现

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我们能较准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那么,由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能否较准确地画出双曲线

的图形为引例,让学生动笔实践,通过列表描点,就能把双曲线的顶点及附近的点较准确地画出来,但双曲线向远处如何伸展就不是很清楚。从而说明想要准确的画出双曲线的图形只有那四个性质是不行的。

从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函数入手,而且可以比较精确的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它的图像是双曲线,当双曲线伸向远处时,它与x、y轴无限接近,此时x、y轴是

的渐近线,为后面引出渐近线的概念埋下伏笔。从而让学生猜想双曲线

有何特征?有没有渐近线?由于双曲线的对称性,我们只须研究它的图形在第一象限的情况即可。在研究双曲线的范围时,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可解出

,当x无限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不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但是如果将式子变形为

,我们就会发现:当x无限增大,

逐渐减小、无限接近于0,而

就逐渐增大、无限接近于1(

);若将

变形为

,即说明此时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当x无限增大时,其上的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比1小,但与斜率为1的直线无限接近,且此点永远在直线

的下方。其它象限向远处无限伸展的变化趋势就可以利用对称性得到,从而可知双曲线

的图形在远处与直线

无限接近,此时我们就称直线

叫做双曲线

的渐近线。这样从已有知识出发,层层设(释)疑,激活已知,启迪思维,调动学生自身探索的内驱力,进一步清晰概念(或图形)特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就可以引导学生探寻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让学生同样利用类比的方法,将其变形为

,由于双曲线的对称性,我们可以只研究第一象限向远处的变化趋势,继续变形为

,可发现当x无限增大时,

逐渐减小、无限接近于0,

逐渐增大、无限接近于

,即说明对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远处的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的斜率比

小,与斜率为

的直线无限接近,且此点永远在直线

下方。其它象限向远处无限伸展的变化趋势可以利用对称性得到,从而可知双曲线

(a0,b0)的图形在远处与直线

无限接近,直线

叫做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我就是这样将渐近线的发现作为重点,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诱导、分析,巧妙地应用极限思想导出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这样处理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其中,学生也易接受。

(2)证明

如何证明直线

是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呢?

启发思考①:首先,逐步接近,转换成什么样的数学语言?(x→∞,d→0)

启发思考②:显然有四处逐步接近,是否每一处都进行证明?

启发思考③:锁定第一象限后,具体地怎样利用x表示d

(工具是什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启发思考④:让学生设点,而d的表达式较复杂,能否将问题进行转化?

分析:要证明直线

是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即要证明随着x的增大,直线和曲线越来越靠拢。也即要证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

|MQ|越来越短,因此把问题转化为计算|MQ|。但因|MQ|不好直接求得,因此又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求|MN|。

启发思考⑤:这样证明后,还须交代什么?

(在其他象限,同理可证,或由对称性可知有相似情况)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进行探究,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发现及证明过程。

(3)深化

再来研究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方程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此时可利用类比的方法或者利用对称性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即为


这样,我们就完满地解决了画双曲线远处趋向问题,从而可比较精确的画出双曲线。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渐近线实质就是双曲线过实轴端点、虚轴端点,作平行与坐标轴的直线

所成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数形结合,来加强对双曲线的渐近线的理解。

4.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椭圆的离心率反映椭圆的扁平程度,双曲线离心率有何几何意义呢?不难得到:

,这是刚刚学生在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时就可以得到的简单结论。通过对离心率的研究,同样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渐近线的理解。

由等式

,可得:

,不难发现:e越小(越接近于1),

就越接近于0,双曲线开口越小;e越大,

就越大,双曲线开口越大。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反映的是双曲线的开口大小。通过对这些性质的探究,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双曲线图形与这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更加准确的作出双曲线的图形。

5.例题分析

为突出本节内容,使学生尽快掌握刚才所学的知识。我选配了这样的例题:

例1.求双曲线9x2-16y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顶点和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离心率。选题目的在于拿到一个双曲线的方程之后若不是标准式,要先将所给的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后根据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有关量。本题求渐近线的方程的方法:(1)直接根据渐近线方程写出;(2)利用双曲线的图形中的矩形框架的对角线得到。加强对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应用和理解。

变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顶点和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离心率。选题目的:和上题相同先将所给的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后根据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有关量;但求渐近线时可直接求出,也可以利用对称性来求解。

关键在于对比:双曲线的形状不变,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改变,它的那些性质改变,那些性质不变?试归纳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小结列表)

变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且经过点(

,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选题目的

:在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已知信息求解双曲线的方程。方法1:分焦点在x轴,焦点在y轴分别求解;方法2:确定点所在的区域,定方程的形式,然后求a、b。深化知识,加强应用,使知识系统化。

例题的选备,可将此题作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开拓其解题思路,使他们在做题中总结规律、发展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6.课堂练习

课本P113练习1.2,让学生自己练习,熟悉并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题,加强应用性。

7.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尤其是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及其“渐近”性质的证明,并能简单应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总结(学生填表归纳)。

8.课后作业

课本P113习题1.2.3,巩固并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思考:双曲线与其渐近线的方程之间有何内在的变化规律?

以上就是我对于《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设计,希望老师们给与批评与指正!我会不断努力,力争开拓创新,不断进步。

延伸阅读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1.1.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课前预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
二、预习内容
1、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
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
1、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异同点分析
2、描述双曲线的渐进线的作用及特征
3、描述双曲线的离心率的作用及特征
4、例、练习尝试训练:
例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解:
解:

5、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

2).说明
(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
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
作业:
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
(1)16x2-9y2=144;
(2)16x2-9y2=-144.
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
(2)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
曲线的方程.
点到两准线及右焦点的距离.

高二数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案练习题


§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
一、知识要点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①范围:;
②对称轴:,对称中心;
③顶点坐标:;
④实轴长,实半轴长;
虚轴长,虚半轴长;
⑤渐近线;
等轴双曲线:;
⑥离心率=;
离心率的几何意义:,且随着的增大,双曲线的开口就越(填“大”、“小”)。
二、典型例题
例1.求双曲线的实轴长、虚轴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离心率及渐近线方程。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⑴焦点在轴上,焦距为16,离心率为;⑵等轴双曲线,焦距为。
⑶与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一个焦点为;

例3.已知双曲线方程为,焦距为6,求离心率。
三、巩固练习
1.双曲线的实轴长,虚轴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离心率是,渐近线方程为。
2.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3.若双曲线经过点,且它的两条渐近方程是,求双曲线的方程。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六、课后作业
1.顶点为,焦距为1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2.若双曲线的实轴长、虚轴长、焦距成等比数列,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3.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4.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双曲线的虚轴长为;
5.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6.求以椭圆的焦点为顶点,且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的方程为。
7.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⑴等轴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⑵渐近线方程为,焦点坐标为;
⑶双曲线的对称轴为坐标轴,两个顶点间的距离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8.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作一条渐近线的平行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求点与双曲线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导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导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1)
授课
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讲授新课主备课人冯莉
学习
目标掌握双曲线的对称性,范围,顶点坐标,离心率,渐进线
重点难点重点:类比椭圆的学习方式学习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难点:运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自主学习:
①双曲线的对称性
②与的范围
③定点,实轴,虚轴
④离心率
⑤渐近线
精讲互动
(1)课本80页例3
(2)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求的范围

(3)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且经过点,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达标训练
(1)课本82页练习1

(2)课本82页练习2

(3)经过点且与双曲线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A.;B.;
C.;D.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2)
授课
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冯莉
学习
目标1.掌握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及性质
2.类比学习椭圆﹑双曲线方程和性质
重点难点重点:椭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类比
难点:椭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椭圆双曲线

方程
关系

图形
范围
对称性

顶点
自主学习:

精讲互动
(1)求双曲线的实轴长和虚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2)求与双曲线共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及离心率

(3)求以椭圆焦点为顶点,而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的方程.

达标训练
(1)已知双曲线过点(3,-2),且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公共焦点,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B.
C.D.

作业
布置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两个焦点分别为和,点在双曲线上且,且的面积为1,求双曲线的方程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领会每一个几何性质的内涵,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离心率是用来刻画椭的扁平程度的给出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
2.标准方程:,()
二、新课讲解:
1.范围:
由标准方程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不等式,
∴,,∴,,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所围成的矩形里.

2.对称性:
在曲线方程里,若以代替方程不变,所以若点在曲线上时,点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轴对称,同理,以代替方程不变,则曲线关于轴对称。若同时以代替,代替方程也不变,则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椭圆关于轴、轴和原点对称.这时,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椭圆的中心.
3.顶点:
确定曲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常需要求出曲线与轴、轴的交点坐标.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令,得,则,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同理令得,即,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
所以,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有四个,这四个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同时,线段、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为和,和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椭圆的短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为;在中,,,,且,即.
4.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的比叫椭圆的离心率.
∵,∴,且越接近,就越接近,从而就越小,对应的椭圆越扁;反之,越接近于,就越接近于,从而越接近于,这时椭圆越接近于圆。
当且仅当时,,两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
5.填写下列表格:
方程
图像
a、b、c
焦点
范围
对称性椭圆关于y轴、x轴和原点都对称
顶点
长、短轴长长轴:A1A2长轴长短轴:B1B2短轴长
离心率

例1.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
解:把已知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
∴椭圆长轴和短轴长分别为和,离心率,
焦点坐标,,顶点,,,.
例2.过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
(2)长轴长等于,离心率等于.
解:(1)由题意,,,又∵长轴在轴上,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由已知,,
∴,,∴,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或.
例3.如图,设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若设点,则,到直线:的距离,则容易得点的轨迹方程.
作业:P47第4、5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9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