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

我教学的题目是高一物理第七章第五节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也是今后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证。本节内容“重力势能”的学习也将为今后“电势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材提供了较多情景及几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⑴从重力势能的定量描述、单位、量性及它的相对性中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⑵理解重力势能得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⑶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⑴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⑵在小实验设计研究中,初步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⑶在讨论分析中激发质疑探究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情感目标:生活实验中激发物理研究兴趣。

本节课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重力势能及其对称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关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是要结合一些实例,解开学生的困惑。而难点是学生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教学中用与温度的相对性类比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学生对重力势能在初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课引入要唤醒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为定量认识重力势能打好铺垫。学生在前一节课“动能”学习中已体验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这也为本课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估计学生对“Ep=mgh”会进行公式化处理,出现只认公式不认理的现象,故引导学生对“Ep=mgh”中的“h”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的研究探索、质疑提问能力很薄弱,通过本课在培养策略要取得一点突破。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索得到结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下为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景引入

展出三峡水库大坝的模拟照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问,并启发到水坝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势能并引入课题,再提出问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可蕴含多少水的重力势能?”激发学生对重力势能学习的迫切欲望。

通过图片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从三峡大坝的气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生交流中回忆初中所学重力势能概念。

2、实验探究

在初中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用身边的小物件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哪些量有关(书落手上、笔穿纸巾),研究探索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体现重力势能是由物体质量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让学生猜想Ep与m、h的定量关系。

3、建立概念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否与重力做功有关系?给学生三个简单的运动过程,例从某高度做自由落体,从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沿曲面从与前两者相同的初平面运动至同一末平面,让学生运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类比于从动能定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得到动能的定量表达式,也从中得到重力势能的定量关系:Ep=mgh。接着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从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具体变化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的含义。提供情景,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吗?展开对=g中“h”的大讨论,总结重力势能是对于某个参考面来说的。再讨论中“h”含义。从中在学生互促学习中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有真正地理解。

4、提出问题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Ep=mgh中,“△h”与“h”的区别?引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明确指出“△h”是绝对量,“h”是相对量,所以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的,要确定物体在某一状态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必须首先选择一零势能面作参考。而后类比温度来讲明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启发学生思考其正负的含义。

5、弹性势能

小结重力势能概念形成过程,结合情景图片,让学生发现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共同点,都是由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且都是客观存在的能。

6、概括总结,作业布置

必做题:P/45:1、3、5

本课较多采用的是情景讨论法,教师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强烈内驱作用下进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上尽可能有实验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有平台可交流。在该教法中,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问题、讨论点的评价要及时,并能产生激励效应。

延伸阅读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

我教学的题目是高一物理第七章第五节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也是今后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证。本节内容“重力势能”的学习也将为今后“电势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材提供了较多情景及几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⑴从重力势能的定量描述、单位、量性及它的相对性中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⑵理解重力势能得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⑶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⑴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⑵在小实验设计研究中,初步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⑶在讨论分析中激发质疑探究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情感目标:生活实验中激发物理研究兴趣。

本节课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重力势能及其对称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关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是要结合一些实例,解开学生的困惑。而难点是学生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教学中用与温度的相对性类比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学生对重力势能在初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课引入要唤醒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为定量认识重力势能打好铺垫。学生在前一节课“动能”学习中已体验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这也为本课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估计学生对“Ep=mgh”会进行公式化处理,出现只认公式不认理的现象,故引导学生对“Ep=mgh”中的“h”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的研究探索、质疑提问能力很薄弱,通过本课在培养策略要取得一点突破。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索得到结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下为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景引入

展出三峡水库大坝的模拟照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问,并启发到水坝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势能并引入课题,再提出问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可蕴含多少水的重力势能?”激发学生对重力势能学习的迫切欲望。

通过图片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从三峡大坝的气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生交流中回忆初中所学重力势能概念。

2、实验探究

在初中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用身边的小物件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哪些量有关(书落手上、笔穿纸巾),研究探索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体现重力势能是由物体质量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让学生猜想Ep与m、h的定量关系。

3、建立概念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否与重力做功有关系?给学生三个简单的运动过程,例从某高度做自由落体,从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沿曲面从与前两者相同的初平面运动至同一末平面,让学生运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类比于从动能定理,得到动能的定量表达式,也从中得到重力势能的定量关系:Ep=mgh。接着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从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具体变化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的含义。提供情景,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吗?展开对=g中“h”的大讨论,总结重力势能是对于某个参考面来说的。再讨论中“h”含义。从中在学生互促学习中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有真正地理解。

4、提出问题

,Ep=mgh中,“△h”与“h”的区别?引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明确指出“△h”是绝对量,“h”是相对量,所以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的,要确定物体在某一状态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必须首先选择一零势能面作参考。而后类比温度来讲明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启发学生思考其正负的含义。

5、弹性势能

小结重力势能概念形成过程,结合情景图片,让学生发现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共同点,都是由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且都是客观存在的能。

6、概括总结,作业布置

必做题:P/45:1、3、5

本课较多采用的是情景讨论法,教师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强烈内驱作用下进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上尽可能有实验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有平台可交流。在该教法中,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问题、讨论点的评价要及时,并能产生激励效应。

5.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新课标)


重力势能--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关于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三、德育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大.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
板书课题:重力势能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势能
1.教师举例
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分别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上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
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
教师:前边我们学过了功和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将变化多少,那么同学们认为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
2.上边我们定性分析了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下边我们再来分析一个例子:
①用投影片出示问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②学生求解得到:
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Δh=mg(h1-h2)
③教师:前边我们结合功和能的关系分析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而我们经过推导又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板书:EP=mgh
EP物体的重力势能焦(J)
m→物体的质量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s2/m
h→物体的高度→米(m)
④推导重力势能的单位:
∵1kgm/s2m=1Nm=1J
∴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并把上述板书补充完整.
⑤重力势能是标量
3.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①教师:我们用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
②学生讨论得到:
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h1h2,WG0∴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h1h2,WG0∴
③教师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
力所做的功.
4.讨论:如图所示,物体从高为h1处运动到高为h2处,运动的路径有无数条,讨论在这些运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因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1-h2)是一定的.
教师:由此得到:重力所做的功只跟物体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师:有一个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h,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
学生:3mgh;mgh;2mgh.
教师: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为什么会有三个不同的值呢?
学生:是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
教师: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第一位同学以一楼地面为参考水平面得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为3mgh,第二位同学是以三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mgh,同理第三位同学是以二楼地面作为参考平面,得到的重力势能为2mgh.
板书:①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③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三)弹性势能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观察现象.
取一个硬弹簧,一个软弹簧,分别把它们压缩相同程度,观察现象.
2.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实验一中:当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的越远.
实验二中: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的远.
3.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4.教师:同学们能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学生:卷紧的发条,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撑杆跳高时的撑杆等.
5.教师分析上述各例中弹性势能和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到:
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6.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习了两种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对于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而形变程度不同,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得到:
①势能也叫位能.
②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
三、巩固练习
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值
D.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J
D.重力做了50J的负功
3.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经过t秒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g=10m/s2,则t的大小为
A.2秒B.3秒C.4秒D.5秒
参考答案:
1.ABD2.BD?3.A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
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
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思考题
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这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C.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不论向任何方向抛出,只要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相同,则落地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必相等

D.放在地面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2.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3.在水平面上竖直放置一轻质弹簧,有一物体在它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在物体压缩弹簧速度减为零时
A.物体的重力势能最大B.物体的动能最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4.质量为1kg的铁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当下落到全程中点位置时,具有36J的动能.空气阻力不计,取地面为零势能面,g取10m/s2,则
A.铁球在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为36J
B.铁球在全程中点位置时具有72J机械能
C.铁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12m/s
D.铁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2m
参考答案:
1.BC?2.BD?3.C?4.BCD
六、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大的物体,离地面高度大;
B.重力势能大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大;
C.重力势能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
D.重力势能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
2、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铜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则它们的重力势能是:
A.木球大;B.铜球大;C.一样大;D.不能比较。
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力对物体做功越多,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越多,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少;
C.重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D.物体没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不一定为零。
4、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动能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两个物体()
A.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重力势能都相同
B.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同,但最大重力势能相同
C.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重力势能均不同
D.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同,但最大重力势能不同
5、粗细均匀,长为5m,质量为60kg的电线杆横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要把它竖直立起,至少要做J的功()
参考答案:
1、CD2、C3、AD4、B5、1500
(二)
1.关于重力势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一个定值
B.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C.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0
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2.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_____,定义式EP?=_____.
3.一根均匀的直棒平放在地面,将它竖直立起时O点不滑动,若棒的质量为m,棒长为L,则棒被竖直立起时外力做功至少为_____,重力做功为_____,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_____,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外力作用点越靠近右端时用的力_____,但做的功_____.
4.如图所示,重物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联结一根竖直的轻质弹簧,弹簧的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现将弹簧的上端P缓慢地竖直上提一段距离L,使重物A离地面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_____.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h高处的A点由静止自斜面滑下,再滑到平面上的C点停下,在B点没有能量损失,则在A→B→C的全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_____,如果使物体由C点沿原路返回到A点,则外力至少做功为_____.
6.一个物体从距地面的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它的动能与其重力势能相等时,需要下落的时间为
A.B.C.D.

7.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形轨道,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轨道最高点A由静止滑下,到达最低点B时恰好又静止,问:
①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②对小物块做功的力各是什么力?做了多少功,大小各为多少?
③小物块由A到B,其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如何变化?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有多少,用什么去量度?
8.如图是几个斜面,它们高度相同,而倾角不同,让质量相同的物体沿斜面由静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试根据功的公式计算沿不同斜面重力所做的功,并证明这个功与斜面的倾角无关.
9.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过距2L的两个定滑轮A、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从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则
①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②当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W为多少?
③求物体下落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参考答案:
1.BD2.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mgh
3.越小,不变.
4.5.mgL;2mgL6.B
7.①重力、弹力和滑动摩擦力
②重力和滑动摩擦力;重力做正功,大小为mgR;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大小为mgR
③mgR,减少,内能,mgR,滑动摩擦力做的功
8.证明略
9.①②③
(三)
1.关于势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势能是物体系中各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势能是系统共有的;
B.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但变化量大小是绝对的;
C.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2.关于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做功,势能一定减小;
B.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一定增加;
C.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D.势能变化与外力无关。
3.井深8m,井上支架高2m,在支架上用一根长1m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是:
A.100J;B.900J;C.-100J;D.不作规定,无法确定。
4.横卧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00kg,长为2m的均匀圆铁棒,一端着地,另一端从地面上竖立起来,其重力势能增量和重力功是:
A.1960J,-1960J;B.-1960J,1960J;C.980J,-980J;D.-980J,980J。
5.某人将重物由静止举高h,获得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增量;
B.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C.重力和人对物体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增量。
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以较大速度Va向前运动,与以较小速度Vb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连有轻质弹簧的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当系统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A.VaVb;B.Va=Vb;C.VaVb;D.无法判断。
7.大型拱桥的拱高为h,弧长为L,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在以不变的速率v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不变,重力始终不做功;
B.由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的增量为零,重力的总功等于零;
C.汽车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总的变化量为0,重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总功为零;
D.汽车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上坡时重力做负功,下坡时做正功,总功为零。
8.一根弹簧的弹力—位移图线如图所示,那么弹簧由伸
长量8cm到伸长量4cm的过程中,弹力功和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
A.3.6焦耳,-3.6焦耳;
B.-3.6焦耳,3.6焦耳;
C.1.8焦耳,-1.8焦耳;
D.-1.8焦耳,1.8焦耳。

9.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小定滑轮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上升。当人在水平地面上由A点移动B点,绳子由竖直方向变成与水平方向成角。已知AB间距离为s,若不计摩擦及滑轮质量,在这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是:
A.MgsB.Mgscosa
C.D.
10.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质细线栓住,在竖直平面内绕线的一端作圆周运动,那么小球通过最高点和最最低点时,细线上拉力的差值是:
A.8mg;B.6mgC.4mgD.2mg。
参考答案
1、ABD2、C3、D4、C5、ABD6、B7、BD8、C9、C10、B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58


7.5重力势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
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
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
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新课】
放录像并讲解: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于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所有残片都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坠毁过程极为壮观美丽,137吨的庞然大物分解燃烧,天空中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色轨迹.这是一个完美的告别,“和平号”的15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现提问:“和平号”空间站坠落时,为什么会燃烧?
碎片燃烧时,温度可达3000℃,其能量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
现在,就讲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回忆初中的知识,可知
(l)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演示实验,用木球和铁球先后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铁球深入细砂中的距离比木球要长,这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高度时,重力势能大,克服细砂阻力做功要多)
用铁球在不同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先后落入玻璃缸中的细砂里,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铁球在比较高的地方落下来,深入砂中的距离也比较长,这说明,同一个物体在比较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较大,克服细砂阻力做功要多)
综上所述,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现在来推导重力势能的定量表达式:投球的质量为m,从高度为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的B点,如图所示,重力所做的功为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也可以写成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可设,这说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同理,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要注意的是,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这种功能关系不仅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于曲线运动,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提问: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kg,把它置放在2楼的一张1m高的桌面上,若楼房的每层楼高3m,求此物体的重力势能值?
(无法计算,因为没有说明物体的高度是以什么位置为零高度,从地面算起,物体的重力势能J,若从二楼楼面算起,物体的重力势为J.对于不同的零高度点物体所对应的重力势能值也各不相同)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正如上例所述,要确定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为零势能面,若定了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物体在此平面的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为负,如上例把三楼底板为零重力势能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J
由此看来,物体重力势能的正负还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在参考水平面以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于参考平面以下物体的重力势能.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县与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选择无关,就好像物体的高度值与选择哪一点作为测量起点无关.至于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定.
与重力势能相类似,还有弹性势能.
3.弹性势能
演示实验:把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木块,压(或拉)木块,使弹簧缩短(或伸长)再释放木块,让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
可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叫弹性势能,它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中.
举出除弹簧以外的弹性势能存在的实例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如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可用实验演示弹簧形变量越大对外界做功可越多来说明.
势能又叫位能,它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机械运动中的势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四)总结、扩展
1.势能有多种,与高度有关的重力势能和与形变有关的弹性势能是力学中的两种,在热力学中有分子势能,在电磁学中有电势能等.
2.势能是存在于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它是属于有相互作用两部分物体即物体系的,但不是有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就有势能存在,比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摩擦力,但它们就不存在什么势能.
3.势能都是相对量,只有先走零势能参考平面,势能才有确定的值.
八、布置作业
P146练习四(2)(4)(5)
九、板书设计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达公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物体下落
物体上升
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3.弹性势能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用能量最低原理求解两例物理题
高中化学中讲到“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情况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安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电子在该轨道上,处于稳定状态,其实,能量最低原理也适用于物体系物体系的稳定状态与系统的势能有关,势能越小则状态越稳定.物体系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处在势能最小的状态,即稳定状态.下面利用能量最低原理,求解两例物理题.
[例1]一质量均匀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D.始终不变
解析:由能量最低原理知,物体在静止情况下,总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即稳定状态).该状态下重力势能最小.故施力F后,细绳重心上升,故选答案A.
[例2]如图所示.容器A、B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大气压恒定,A、B底部由带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的水面比B中的高,打开阀门,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在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解析:由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打开阀门见水达到平衡时应具有最小势能,故在打开阀门至平衡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减小.又由题意知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因此由能量守恒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转化为水的内能.故选答案D.
十一、随堂练习
1.下面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的值.
B.从同一高度将某一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平抛或下抛,落到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是相同的.
C.在不同高度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可能相同.
D.低于零重力势能面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小于在零重力势能平面以上物体的重力势能.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立直着一根轻弹簧,弹簧长为,劲度系数为k,下端与物体相连接,现将弹簧上端缓缓竖直向上提起一段距离L,使物体离开地面,这时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3.一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金属链条重30N,长1m,盘曲在水平地面上,当从链条的A端慢慢提起链条到使它的另一端B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12J,如改从B端慢慢提起链条使链条A端恰好离开地面需要做功多少?
4.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机械能为()
A.B.
C.D.
5.如图所示,物体从A点出发,沿3条不同的轨道运动到B点,则在移动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情况是()
A.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B.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C.沿路径运动,重力做功最多
D.无论沿哪条路径,做功都一样多
6.质量为1kg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1s时,物体的动能为,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答案:1.BCD2.3.18J4.B5.D6.50J50J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57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57》,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7.5重力势能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计算物体或物体系的重力势能.
2.会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
3.复习动能定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能正确计算物体或物体系的重力势能.
2.会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讨论
四.教具
长方体木块、铁链、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势能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力势能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重力势能?
2.重力做功有何特点?
3.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有何关系?
本节学习用重力势能的变化求重力的功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例题1:盘在地面上的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重G=30N,长L=1m,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J,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J,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m.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地面需做功。
学生先做,然后评讲。
解析: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J,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ΔEP=Gh1=10J,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h1=0.33m.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地面需做功W2=G(L-h1)=20J.
例题2:如图1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匀速地拉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人沿水平地面从A点走到B点时,位移为S,绳子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α角,原先绳子方向竖直,不计阻力,则人拉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由于人拉绳的力的方向不确定,不能用功的定义式来计算人所做的功,须通过动能定律来计算人所做的功。而重力的功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可得:WG=mgh=mg).
由动能定律可得:W-WG=0-0
所以人所做的功为:。
例题3:以2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8m。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物体在离地面多高处,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g=10m/s2)(以地面为零势点)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画出运动草图2,设物体上升到h高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此过程中,重力阻力做功,据动能定理有: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式①,②,③解得h=9.5m
设物体下落过程中经过距地面h′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运动草图如图3所示。
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h′=8.5m
注意:在此较复杂的问题中,应注意不要出现漏解。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逐段分析法。本题很容易漏解,要求学生仔细审题,问物体离地面多高处,物体动能与重力势相等,一般人首先是将问题变形为上升过程中什么位置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而实际下落过程也有一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例题3:有一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素μ=0.3。为使它水平移动距离a,可以采用将它翻倒或向前匀速平推两种方法。则:()
A.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的功少。
B.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的功多。
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
D.翻倒时不做功。
解析:物体被平推着匀速前进,推力与摩擦力相平衡。翻倒则要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匀速平推时:F=f=μmg,因而物体被平推着前进,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Fa=μmga=0.3mga.
将物体推导前进a,如图4所示。在翻倒过程中,立方体将绕其中一条棱(如A)转动。仅在使其对角线AC转到竖直过程中(以后,稍有一倾侧,立方体会在重力作用下翻倒)这个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就是使立方体的重心O升高所增加的重力势能,所以外力做功为:W2=ΔEP=mg(.
因而推着物体匀速前进比翻倒前进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多。
课堂堂讨论:
1.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去时3S落地,落地时速度为10m/s,若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则在此过程中: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50J;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00J;
C.重力对物体做功150J;
D.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2.一弹性小球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处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为f,与地面碰撞时,能量损失不计,则它最后停在地面上重力做功为多少?它在运动停止前通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三)、课堂小结:
1.由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两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因此,在计算重力做功就不需要考虑过程,只看始末位置。这使重力功的计算变得简便。
2.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它外做功情况无关。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时只看重力做功的多少即可。
(四)、课外作业: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
A.力F所做的功减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B.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C.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
D.力F和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2.一人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举高h并获得速度V,则:
A.合力对物体做功为mgh+mv2;B.人对物体做功为mgh+mv2;
C.人对物体做功为mgh;D.人对物体做功为mv2。
3.如图5,物体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直连着一根轻弹簧,弹簧的自由长度为L,倔强系数为K,现将弹簧上端P缓慢地竖直上提一段距离H,使重物离开地面,这时重物的重力势能为(设地面的重力势能为零):
A.mg(H)B.mg(H+mg/k)
C.mg(H)D.mg(H)。
4.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a=g/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米,下列说法中的是: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2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2
C.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2D.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7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