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原因。
2、掌握隋唐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民族关系的史实,并且归纳理解唐中央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
1、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唐朝时期边疆地区发展的条件: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这是三国以来民族大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以前的民族融合,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唐太宗能采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要正确理解唐中央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四种和平方式──设机构、册封、和亲和会盟。唐在少数民族区域设置管理机构的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长官管理当地人民。册封是唐朝皇帝给少数民族首领加上某种名称或封号,目的在于加强对其民族的联系和管理。注意,唐朝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很多,不只是书上提到的这些。唐同吐蕃和亲与汉同匈奴和亲不同,它没有被迫因素,旨在加强汉藏联系。唐蕃会盟,旨在约束双方行动,维护和好局面。应该说,唐中央这样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从而大大加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3)注意民族交往的双向性。一般来说,内地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文化比边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先进,故对其影响很大。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也对内地汉族产生过重要影响,如长安出现“回鹊衣装回鹊马”就是明证。
2、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
第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创造了前提。
第二、中央王朝一些统治者,尤其是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是重要原因。
第三,边疆各族先后建立 政权,仿照唐朝政治、军事制度,创制文字,积极采用中原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派来中原学习,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第四,隋唐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如“参天可汗道”的开辟,促成了边疆各族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原的联系和发展。
例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辨析历史的能力。主题干是理解唐太宗……举措”,子题干列出有关举措;经分析可知:③④是唐玄宗时的史事,不合题十之意,可排除。①②符合题干之意,A项是正确答案。答:A
例2、阅读下列材料: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夏州都督窦静以为:“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生变,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余,施以望外之恩,假以王候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水保边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魏徽以为:“突阙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藩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阙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普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窦静与魏微在对待“降唐者”的安置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其理由分别是什么?
(2)温彦搏与上述人物的主张又有什么不同?其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句)
(3)对于上述人物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不同主张应如何正确评价?
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文句的含义。文中所述的内容是对突厥投降后如何处置的问题,窦静、温彦博、魏徽三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回答评价题时,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肯定其正义的、有积极意义的、进步的一面,否定其局限性的一面。
[参考答案]:(1)窦静主张将突厥人分而治之。理由是突厥野蛮,不能用刑法、仁义、理教来管理。另外,可以借分而治之,保证边境的安全。魏征主张将突厥逐出塞外,以绝后患。理由是汉与匈奴民族杂居的历史教训。(2)保证突厥完整;尊重其社会习俗;将其首领调人京师,便于控制。天子受命管理一切不应抛弃已经投降的突厥,突厥族可以教化。(3)窦静、魏征只看到了少数民族落后的一面,其主张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融合。温彦博的主张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密切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陲地区的统治。
例3.(2005江苏历史)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据此回答: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5分)③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关系史实的正确评价以及对良好民族政策的多方面评价。
[答案要点]:①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②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有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有关理论,全面、科学地分析较为复杂的民族关系史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辩证地分析及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与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等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族均有悠久的历史,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2.唐朝疆域辽阔。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和瀚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所管辖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回纥和吐蕃的关系,以及唐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分析本节引言,掌握其基本线索:
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A.北方的突厥、回纥、靺鞨,西南的吐蕃、南诏等先后建立了政权,开发了祖国边
疆地区。
B.隋唐交通的发达使中原和边疆往来频繁,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理,汉族
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
唐朝前期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
南及南海。
讲授新课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突厥汗国的建立
突厥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
6世纪中期建立了突厥汗国,很快统一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各国望风归附。
2.突厥的经济生活
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
突厥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
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3.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分裂为东西突厥。
隋末中原动乱,东突厥强大起来,不断向南进扰。
4.唐朝对东西突厥地区的管辖
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在东突厥地区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
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
汗”。
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后派兵大破西突厥,
武则天时,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二、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
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
东突厥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
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
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
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
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
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
3.回鹘汗国的瓦解及民族西迁
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
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
A.有的西迁西州(今新疆),称西州回鹘,也就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B.有的西迁甘州(今甘肃),称甘州回鹘,是裕固族的祖先;
C.有的西迁至中亚。
三、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族的生活
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
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
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
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渤海国与唐朝的经济交流
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
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王。
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四、南诏的崛起
1.唐朝支持南诏统一六诏
7世纪前期,在彝族和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最南边的南诏
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政权。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2.南诏社会经济的发展
南诏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手工业比较先进,商业繁荣。
南诏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稻谷收割后,又种大麦,这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
复种制的地区。
手工业中的冶炼业进步,出产的浪剑闻名于世。
丝织业的水平已赶上蜀地。不少汉人工匠在那里传授技艺。
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吐蕃的统一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为巩固统治,他仿照唐朝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严酷的
法律,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
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战争与长庆会盟
吐蕃强大后,和唐争夺西域等地。安史之乱期间,还一度攻入长安。
8世纪初,唐蕃再次和亲,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次会盟发生在
唐穆宗长庆阵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政权建立和征战;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元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等有关事迹的讲述,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予以评价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
2.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3.元朝实施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基本奠定了我国的历史疆域。
4.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引起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最终导致了元朝统治的灭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的政权建设和征战与历史进步的关系,忽必烈统一全国与推动历
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
二、成吉思汗的政权建立和征战
1.蒙古汗国建立
铁木真通过十多年战争,打败周围各部,统一了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2.征战
对外:蒙古军队向西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达到印度河流域。
对内:不断向南进攻西夏和金。
三、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
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
2.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1234年,蒙古灭金。后来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南宋幼帝投海而死。
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元朝的疆域
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
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
唐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蒙、
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五、元朝的制度
1.行省制度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
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设立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六、元朝的灭亡
1.原因
由于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徭役沉重,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引发红巾军起义。
2.灭亡
1368年,朱元璋率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30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