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4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4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4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

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史学上的“两司马”及“史学双璧”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西汉武帝

——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

豪放派

两宋之交

婉约派

豪放派

元曲

《》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绘画

《》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秋郊饮马图》

他的作品被称为“”

类别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备注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书圣”

隋唐时期

颜真卿、

柳公权

《颜氏家庙碑》

《玄秘塔碑》

“颜筋

柳骨”

宋朝

“宋四家”

元朝

1、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史记》B.《金刚经》C.《资治通鉴》D.《窦娥冤》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3、下列各项中,属于北宋苏轼词作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同情人民的痛苦生活D.渴望祖国的统一5、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南宋词人是

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

6、“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的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A.屈原《离骚》B.关汉卿《窦娥冤.》C.罗贯中《三国演义》D.施耐庵《水浒传》7、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及作者是

A.阎立本——《步辇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赵孟頫——《秋郊饮马图》8、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A.阎立本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扩展阅读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认识我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南方商业的繁荣

从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和;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③从越南引进在江南推广;
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①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
2、棉织业:从兴起的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烧制的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朝的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和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纸币
(1)产生: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D.“无徽不成镇。”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汉朝时,我国就有了纸币——交子
C.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

1、了解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一、辽和北宋
(一)辽的建立:
10世纪初,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都城在。就是辽太祖。
(二)北宋
1、北宋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就是宋太祖。
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年,北宋被所灭。
(三)北宋与辽──之盟
1、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双方议和。
2、内容:辽朝退兵,宋给辽。
3、影响:此后,辽宋之间保持。
二、西夏和北宋
1、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族首领建国,定都,史称西夏。
2、西夏和北宋的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西夏向北宋,宋给西夏。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1)金的建立:
12世纪初期,族杰出首领在称帝,建立。
(2)金灭,又于1127年灭。
2、南宋的建立:
年登上皇位,定都(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金和南宋的对峙
(1)抗金名将——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
(2)宋金和议:
①内容:南宋向称臣,并给金,双方以至一线划定分界线。
②影响;形成。
(3)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1、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契丹——阿保机——北宋B.党项——元昊——西夏
C.女真——阿骨打——金D.蒙古——忽必烈——元
2、下列关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辽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B北宋时,西夏向北宋称臣,并给北宋岁币
C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D南宋与金议和后,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3、相传岳飞所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女真统治者B.匈奴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4、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其事迹在当时便广为传颂,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了“杨家将”的故事。但经考证,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古北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小结节录及反思


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要求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基于自己对宋史的认识,补充教材,强调了宋代的立国艰难、和约多签、“三冗”问题及由此而致的“积贫积弱”,将自己成人化和个人化的观点和对宋代历史的片面认识,说教式地灌输给了学生。这和单元内容中呈现出的宋朝的发达似乎对立起来。学生们对“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及“怎样总结宋朝”等问题深感不解。

教学设想:有了学生疑问,如何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宋朝并认同宋朝,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如何在平等的气氛中,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开展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探究问题、与别人合作?为此,特设计小结课。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和阅读有关宋代人物的故事。如范仲淹、王安石、杨家将、包拯、水浒人物、岳飞、文天祥等,从他们身上体会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史书。

教师:查阅有关资料。主要有白寿彝新版的《中国通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相关章节,李华瑞《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宋史研究的新视点》、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邓小南《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等宋史研究论文。另就宋代人物研究成果请教李清凌等专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对宋代历史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做出自己的解释。

2.尝试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把宋代的民族政权并立、积贫积弱,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巨大成就统一起来,指导学生用现代视角分析历史,用历史眼光观照现实,力求全面客观的认识宋朝形成对宋代社会认同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回味宋朝”,创设情境。

师生简要复习本单元学习的宋朝内容。主要指出宋朝的“积贫积弱”和发达,形成内容上的“矛盾”。

师:前面学习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宋朝很弱,但为什么它的经济、文化、科技还那样发达?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后来,我们布置了了解宋代人物的任务,大家完成的也很好。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宋朝,请你说出你对宋朝的看法。

生:好!(举手)

师:大家先不要急,今天,我们的讨论有些要求,需要注意。

1.说,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2.听,仔细听别人怎么说;

3.想,自己的观点对不对,别人的观点你认同吗?

4.记,把大家的发言精要地记录下来。

二、“讨论宋朝”,深化认识。

师:下面开始讨论,谁先来?

学生已有材料上的准备,进一步思考后,发言很积极。简摘如下:

片断一:

李志康:《三国演义》中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朝就是我国唐朝和元朝之间的分裂朝代。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又与金对峙。

师:对,10—13世纪,中国出现了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三次大分裂时期,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相继对立并存。但我们以往的认识,都是以汉民族及其建立的宋政权为中心,所以有了“宋朝”之说,而对其它少数民族的政权,是放在非正统的地位上的。其实这些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客观叫法应该是:辽宋西夏金时期。

李非儿:我看电视剧上,宋朝时期还有大理国。

师:你说的很对。大理在云南,它的前身就是我们在唐朝时学过的----(生:南诏)。另外,还有回鹘人建立的高昌政权、喀喇汗王朝。辽国西迁后又建立了西辽政权。这些政权的领土,有一部分或者全部在现代中国的版图范围之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由此更能印证:我们的祖国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蔡炜:不能用电视剧的内容来了解历史。

师:我觉得,只要正确,还是可以采用的。我们对历史看得过于神圣,好像只有史书和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历史。其实不然,传说、电视剧、小说、诗词等等,无一不能成为历史的载体。

后玲玲:杜甫的诗就被称为“诗史”。

师:对。但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去鉴别,不能把野史、笑谈、戏说与历史混为一谈。

片断二:

杜正涌:宋朝军队“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和其他国家打仗,没有不失败的道理。(掌声)

田丽丽:因为打仗失败,北宋、南宋在与其他政权对峙时,签订好几个和约。

师:这些和约的签定,对当时社会有哪些影响?

李洁琼:宋朝向其他政权纳贡,失去了尊严。

李成琳:和约中的岁币和纳贡,让宋朝财政紧张,加重了人民负担。

石兆琦:而且战争让人民受苦,不能安定生活。

师:对,战争是残酷的,对交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但大家想这些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卢晧:契丹、党项、女真太强大了,想侵占中原。

师:这是站在当时中原王朝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这些少数民族可不这么认为。如果我们站在今天中华文化的立场上去看,那些战争就是游牧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冲击,其实是一种地缘政治的结果。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那么,先想想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马云飞:契丹、女真侵占了宋朝领土。

师:也就是说,这些游牧民族进入到中原腹地了。那么,这些战争事实上是打破了游牧民族和汉族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少数民族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这是北魏孝文帝下大决心费很大力气才能完成的,而契丹、党项、女真族凭借自身的强大,通过独特的形式实现了。(学生赞许地点头)

於丽娟:这些战争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师:是的。再说这些和约,它让宋朝屈辱,宋朝人民负但加重,也使两宋统治危机加剧。但是,和议结束了战争状态,使战争双方处于长期稳定的和平局面,更使得因战争冲突而起的文化浸润和民族融合,通过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交往进一步深化。

马小平:如果只有战争,没有各族人民之间的和平交往,游牧民族也学习不到先进的汉族文化。

师: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当时宋朝的立场,而应站在今天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待历史。战争是短暂的,和平是长期的。而用中华民族发展的观点去考察这一时期的战争与和平,我们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李志康:历史书上说,很多少数民族都在这一时期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啊!

片断三:

景慧君:那些和约还是加重了宋朝的“冗费”。而“三冗”问题是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师:积贫积弱说是由国学大师钱穆1939年在《国史大纲》提出的。这种说法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鸦片战争以来,国家长期受侮,中国学者们所向往的是文治武功兼备的汉唐盛世,对不能增加中国和汉族光彩的宋代不屑一顾。这种倾向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很大改观。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打破长期以来宋、辽、西夏、金史的研究各自为阵,严格划分此疆彼界的现状,10~13世纪全方位的整合研究有了起步,也开始把宋向前追溯至唐,向后延及元,进行纵向贯通研究。当然,这些研究正在起步,要取得大的成绩,还需做艰苦的工作。研究的空间也非常大,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同学中有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进行研究,说不定还成教授、学者呢!(学生流露出期待的笑容)

李雅榕:那么宋朝并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梁爽:宋代“积贫积弱”,但也有所作为,也有非常高的成就。

裴绍荣:宋代时,南方的经济非常发达。如农业(包括经济作物)、手工业、商业。这些内容我在小说《喻世明言》中也看到了。

师:看来,我们布置后,你读得很仔细,很有针对性。能在小说中读出宋代经济的有关内容,这很值得大家学习啊!大家鼓掌表示鼓励!

李鑫:宋代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行业内还有“行会”组织。

周帆:宋代城市非常繁荣,上百万人口的都市,有洛阳、临安、苏州、成都等好几个。宋太宗晚年至11世纪80年代,宋政府人口由410万增至1700多万。(学生有些惊讶)

师:宋代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促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这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曾永木:现在,我国经济的重心也在南方,南方的省区普遍比中西部发达。原来,早在宋代就“南移”了。(这个表达很特殊,学生会意地笑。)

曹丽:宋代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都有长足的进步。如宋代理学、宋词、书画、《资治通鉴》等史书。

谈苗苗:宋代还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和宋朝有关。这也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这些成就和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的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航海业的发端。中国宋朝时期,穆斯林民族的阿拉伯帝国统治了欧亚大陆的商路的枢纽。由于宋朝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海上的优势。直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郑和的远航之后,中国人在东亚和南亚海域撤离,留下了权力真空区。于是日本倭寇骚扰抢劫中国沿海,而穆斯林阿拉伯人又恢复了以往在印度洋上的优势。这些内容我们在以后将会学习。

董天韵:我在电视上看过郑和下西洋的记录片。1405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证明了我国显著的海上优势。但1433年,皇帝突然下谕旨终止了这一著名的远航。

师:很好!董天韵同学对历史非常爱好,经常通过电视了解历史知识,哪天,我们专门请他说说他看《百家讲坛》的收获。

生:好!(热烈的掌声)

杨擘:这么说,这些技术,不仅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片断四:

曲媛:宋代既然如此发达,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积贫积弱”的说法?它们矛盾吗?为什么这样反差极大的评价,会集中在一个朝代身上?(学生带着期待思索)

李潇:宋朝的弱,是相对于游牧民族的强而言的。因为宋朝弱,才有了他们向中原的战争,有了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发展。(掌声)

高亚军:贫和弱是国家财政和政权上的,而发达是宋指宋朝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我觉得它们并不矛盾。(掌声)

师:也正是有了财政和政权上的贫弱,才孕育了范仲淹、王安石“先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思想。

杨翠娟:他们的变法也是这种忧患意识的结果。

师: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词人的忧患之作与悲愤之唱,杨业、包拯、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精忠报国之举,都是因贫弱而起的忧患孕育的产物。而方腊、宋江等不曾停息的起义,也是对国弱民贫的另一种思考与表达,他们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这么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虽称不上强盛之世,但它无疑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昌盛的时代。贫弱和发达这一对矛盾集于宋代一身,恰好说明宋朝的多面性。它是一个多面的朝代。

张豪:宋代就像多棱镜!

师:这个比喻很形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宋朝,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宋朝在你们每个人的心里可能有不同的形象,要正确地认识它,就要综合各个角度,得出全面的结论,才更接近真实的宋朝!

三、“书写宋朝”,延伸课堂。

师:好了,今天的45分钟过得很快,让我们再次为大家的精彩表现鼓掌!(师生共同一齐鼓掌)我们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是永不停息的。大家可以继续思考,把自己对宋朝的认识用笔写下来,我们选个时间再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好!(课堂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小结课结束了,我和学生一起从狭隘的意识中走出,形成了对宋朝新的,全面的认识,也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新的收获。

一、通过本小结课的处理,学生用“阅读----体会----讨论----总结”的模式,全面了解了宋朝。整个学习过程,让我和学生形成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意识,也提醒我今后教学要有全面意识,不能以偏盖全,要慎之又慎,不能按自己的观点进行灌输。今后教学类似内容时,我将会组织得更好。

二、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要不断通过阅读、网络等各种形式,更新、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广泛涉猎不同体例、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史学著作,改变自身视野的狭隘和单一,要有大历史观,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历史教师还应在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和对教材精心处理的基础上,并把对历史不同的解喻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全面视野和现代意识下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新课程、新教材给学习者和施教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应该根据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处理教材结构,把历史全面、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种处理可以针对一课、一个单元,也可以在不同章节、甚至是几册教材中进行。如本课中有关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就分散在七年级上、下两册之中。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期刊、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资源,了解学术研究的成果,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用。

四、教学过程中,学术成果、教材、学生等诸多因素汇聚于教师这一个点位上,通过教师的精心处理,教材借鉴了学术成果,趋于完善,学术成果被应用和传播;学生通过教师和教材,了解了更全面的历史,积淀着自己知识和素养。这样,学术、教材又在教师这个点位上发散出去,最终进入学生的视角,实现了与学习者融合,历史教学变得“有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是联通学术、教材和学生的桥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08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