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探究法

本课讲述的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一课时内容,内容包括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成因。教材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区域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高二的学生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

难点:荒漠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

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展示)多媒体展示月牙泉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通过感性形象的图片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成因。

3、通过案例分析,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使同学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1、表扬优秀,指出闪光点和不足

2、总结疑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自主学习部分:

1、提前培训好点评同学,要求课前组织本组同学统一答案,排疑解惑。

2、课堂上教师再次强调重点解答难点。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知识梳理部分:

教师归纳:现在地球上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荒漠化已经演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1、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2、利用课堂时间加深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能达到简单的分析应用能力。

对于西北地区来说,以上自然原因加上人类对植被破坏等人为原因导致土地沙化,土地沙化导致荒漠化。这里主要是风蚀的作用。那么,对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展示点评安排

展示小组

点评小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活动1:

想一想黄土高原存在的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试探究归纳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2:

(1)我国图示中部分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是

(2)A沙漠的名称是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

(3)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_______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2、小组代表登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修改。

这两道题目,一方面重在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学会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资料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科学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态度。

完成四道选择题

jaB88.Com

重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古楼兰的消亡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处。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学生课后完成

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巩固。

一、荒漠化的含义

气候、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说说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相关知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分析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分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2、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利用微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4、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能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景观与沙尘暴视频景观的对比,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读图]读沙尘暴对生活影响图,分析图中反映出的生态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强度越来越强。

[讲解]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读图分析]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运用中国地图一一展示。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生病的西北,并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病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合作探究]安排探究任务,5分钟时间讨论,之后各小组分别展示探究成果,学生补充,教师点评。

探究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提示:地理位置、气、地、水、土、生)门诊部:第1、2组

探究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体检部:第3、4组

探究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有哪些?ICU:第5组

探究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药局:第6组

探究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提示:地理位置、气、地、水、土、生)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探究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气候干旱(异常)

2.植被覆盖率低

3.地表物质疏松

4.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根本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1)过度放牧

(2)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小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而消除和减弱人为因素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途径。

图片演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使得我国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

探究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图片展示:胡杨林枯死、沙漠掩埋阿富汗村庄、沙尘暴席卷村庄、北京下土了。

探究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总结:荒漠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既是一个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面对荒漠化的威胁,防沙治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眼前的短暂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人类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只有坚持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优化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

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华南 华东 华北 东北 西北 西南

A.B. 

C.D.

(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2.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1)~(3)题。

(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2)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

(3)为促进图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含义

气候、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三、荒漠化的危害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②______、草原和③______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④________、风力⑤________;植被⑥________甚至没有,地表⑦________,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⑧____的调节作用。
2.人为原因:人口迅速增长,过度放牧、⑨__________、盲目开垦等。
探究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通常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1.有的人认为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正确吗?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思考荒漠化发生的可能征兆。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简单地说是指土地退化现象
沙漠化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分布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地区
实际上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也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如下表:
成因地区形成过程结果表现




念气候变
异等自
然因素①干旱
、半干旱地区 
②一些
半湿润
地区
土地退化

荒漠化景
观形成土地沙
漠化
石质荒
漠化
人类不
合理的
经济活
动 
次生盐
渍化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成因

楼兰是中国西汉时代西域36国之一。据《史记》记载,楼兰建国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当年的楼兰,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公元四世纪左右,它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千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1.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3.导致土壤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蚀、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的破坏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与其海陆位置和地形密切相关。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回答(1)~(3)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
(3)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植被人为破坏严重
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气候变化 ②耕地 ③森林 ④稀少 ⑤强大 ⑥稀疏 ⑦裸露 ⑧水
⑨乱砍滥伐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否。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水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这句话是正确的。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如陡坡开垦和砍伐森林等,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程度。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其结果当然是荒漠化了。
3.荒漠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地表景观和土壤性状及天气现象上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植被覆盖度下降,地表反射率增加;土壤盐碱度升高、水分及肥力逐渐丧失、坚实度增加;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沙丘活化、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等。
考例探究1 D [解答关于荒漠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凡是由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指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导致的,生态环境并不脆弱;人类活动引起的荒漠化速率远大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三江平原过度垦殖,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而不是土地荒漠化。]
探究点二
1.人口增加、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短缺、枯竭,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最终导致古文明消失。
2.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考例探究2 (1)B (2)D (3)C [(1)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内陆省区,这些省区主要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80%。长江以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石质荒漠(石漠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2)冻融荒漠化与终年气温寒冷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地区具备这样的自然环境。(3)由图可知,新疆是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荒漠化的防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荒漠化的防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D
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解析: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们利用昆仑山、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些地方成为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楼兰古国就是一例。这也说明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
答案:C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
答案:B
4.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A、B、C错;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D对。
答案:D
5.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河套平原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成都平原
解析: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靠黄河水灌溉;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成都平原降水丰富,还利用都江堰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形成商品粮基地。
答案:C
6.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解析: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帮助当地人们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
答案:C
7.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错。
答案:B
8.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解析:多雨年植被发育好,地表较紧实,不利于荒漠化的发展,A错;地表沉积沙质物才有利于风沙活动,B错;气候干旱多风只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人类活动才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C错;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干旱多风和地表有沙质沉积物,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答案:D
9.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
解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东部,毗邻辽宁和吉林,是我国目前最东部的大片沙地。
答案:B
10.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错。
答案:C
1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
解析: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是其决定性因素。
答案:B
1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B.石油资源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
解析: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答案:A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3~14题。
年份1949195519601970
东经121.97121.93121.94121.88
北纬43.5743.5143.5443.59
年份1978198519901995
东经121.86121.75121.80121.71
北纬43.6343.8043.6843.84
13.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A
1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解析:第13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第14题,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呈现连片发展。
答案:A
15.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
答案:D
二、综合题
16.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4)题。(双项选择)


月份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mm)
1-7.30.5
2-2.50.6
35.32.5
411.76.0
516.713.0
620.511.0
722.419.8
821.028.5
915.917.0
109.49.0
111.61.6
12-5.70.5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BD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D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D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CD
(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考查了气候的分布、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干旱地区的特殊环境,是加强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第(1)题,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都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入手。如表中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可判定为温带;根据夏季降水稍多,属于夏雨性,且总量较少,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B、D。
第(2)题,根据图甲、图乙,R河发源于高大山脉,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内流河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山地夏季降水。选A、D。
第(3)题,注意题干,“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原因,而非自然原因,只要找到了这一点,不难作答。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是否符合绿洲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选A、D。
第(4)题,从“近年来”可知,是近期发生的现象,主要应为人为原因造成泉水的来源减少,地下水运动方向改变,应选C、D。
第(5)题,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数量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方面。所以,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应选B、D。
答案:BD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法、讲解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
(2)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MP3等;
实验器材:一块木板、两个塑料垫其中一个垫子上有塑料小草、四杯沙子、两大杯清水、小电风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的自然
和人为因素播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景观视频感受情境创设情境
直观感受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
强调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
理解概念演示实验:
1、把两杯沙子分别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2、把两块塑料垫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风扇,
让风吹拂地面(两块塑料垫)。
3、把另外两杯沙子再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然后把塑料垫放在木板上。
4、把木板垫起一定的坡度(30为宜)。
5、用两大杯清水分别均匀地倒在两块塑料垫上。观察思考:
1、哪种塑料垫上的沙子容易被吹走?
2、哪种塑料垫上容易水土流失?
3、沙质土壤上植被生长情况怎样?
植被的生长情况对土壤蒸发有什么影响?
4、土壤强烈蒸发的后果是什么?
5、(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
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哪种气候类型
影响的地区土壤干燥程度最高,
哪个地区土地沙漠化情况最突出?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对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影响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气候、自然景观教师用结构示意图总结干旱的自然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联系必修1,结合演示实验说明西北地区沙漠化过程是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生物、地貌各因素统一变化的过程。回顾旧知
解答新知指导学生分析图2.1~2.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考题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
识和能力安排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师生互动: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分析加快荒漠化进程的人为因素(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对比总结荒漠化不同的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及主要危害结合图2.5加深记忆图文结合
印象深刻新课小结回顾重难点内容课外思维拓展分4小组,组内合作完成:1、石质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板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3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