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案湘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以图析文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jab88.CoM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
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1、自主学习:
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
抓关键词

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
赤道地区多见)
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
C、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1、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
(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2、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乞拉朋齐降水较多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35页
强调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3、合作探究:
(1)完成65页活动题。(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列表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比较内容
降水量(多、少)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中纬度沿海地区

中纬度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学习任务(三)
合作探究: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注意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
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
2、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讨论66页活动题1、完成:
1、判断:(1)、乌兰巴托最高气温出现在__7_月,约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
(2)、昆明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约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__℃。
2、计算;估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降水量
3、分析: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差别主要有哪些?
4、拓展: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以图析文;降水分布规律必须借助地图总结出。总结各地降水的情况又必须落实到地理空间分布上。所以掌握读图的方法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2、“勤动手、多练习、勤动脑、找规律”是学好气候资料分析图的关键。在总结某地气候特征时,应把握的要点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做综合能力训练76页二、综合题:8、9
六、附板书设计:
一、气温
二、降水:
(一)、降水形成的条件:1、2、
(二)、降水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分布规律:①、②、③、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相关阅读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不同),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个性化修改
3、合作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需要借助于等温线。观察图4-6我们发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高低深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图中我们还看出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说明气温也受海陆分布影响;亚洲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明显地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个性化修改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
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们一般是1月放寒假,7月放暑假,而家住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小朋友他们几月份放寒假?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5
—、基本巩固1、2、3、7、8
二、综合运用:1、4、5、10

个性化修改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测定
天气预报及常用天气符号
气温
日变化

年变化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知识点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⑵海陆因素⑶地形因素
课后练习
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2.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
3.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A.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B.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C.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D.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的描绘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上游地区
C.南部地区D.黄河中下游地区
5.一个做火车外出的人,当到目的地的时候,原来一只空的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来,而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北京—哈尔滨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D.北京—乌鲁木齐
答案:1、C2、D3、B4、A5、C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分布(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气温分布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三个板块,配以三个图,按顺序分别是等温线图、气温垂直变化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三个板块内容之间衔接并不严谨,为此,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重新处理,设计问题逐一引导,先学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由后及前。

二、教学对象分析

纬度、海陆分布和气温变化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分布知识的基础,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再次复习巩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主要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

六、教学准备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绘图:绘画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气温变化曲线简图,如右图A、B、C线。

复习:据气温变化曲线图,比较三个温度带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磁铁)标出A、B、C地的大致位置。

(2)在黑板上大致绘画南极的气温变化曲线。

设问:图上红色代表什么?

活动: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赤道,看看赤道穿过的地方是什么颜色,气温怎样?

找出北极和南极,看看气温又怎样。

设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怎样变化?为什么?

归纳板书:1.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讲解:列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得纬度分布范围。

设问:本地属于哪个纬度范围?

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广州和北回归线,说出北回归线的纬度。

(2)指出20℃以上地区和低于-10℃地区的分布范围。

思考:为什么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雁南飞”?

活动:再一次沿赤道找,是不是赤道所经之处全都是红色20℃以上区域?

设问:为什么有的地方气温低了,而且还有积雪?

归纳板书:2.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活动:计算P53第2题。

思考:夏天哪里比较凉快?(上山下海)

解释:(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是名山多是避暑胜地。

(2)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读图:P52图3.1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

练习:(1)写出A、B、C三地的气温范围;

(2)根据A、B、C三地的气温范围,推测三地的海拔高低顺序是:。

小结:本节重点要掌握气温分布的规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板书

三、气温分布

1.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2.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附: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重新处理,通过问题引出结论,使整节课衔接严谨。

一、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气温年变化曲线的读图方法、比较不同曲线的气温差异及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对号入座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严谨。

2.进行新课。从感性的颜色差异入手,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理性的知识。主要的活动有找赤道、两极、广州、北回归线、等温线、极圈,计算相对高度和温差,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雁南飞”现象、“夏季避暑胜地选择”、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巩固所学知识。

4.纲要式板书小结,突出重点,便于复习。

5.动手实践,反馈练习。绘画南极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简图(学生须判断出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二、以下是觉得这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

1.通过板画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三种不同的气温年变化曲线,一方面复习上一节的气温变化曲线读法,另一方面以贴图活动形式将A、B、C三地对应贴到世界气温分布图上,使学生的眼光转移到世界气温分布图上,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2.两次沿赤道观察地图,第一次找普遍现象(沿线大多数地方的气温范围)分析气温分布一般规律,第二次找特殊现象(沿线气温较低的局部地区)过渡到分析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3.在地图中找广州和北回归线,判断广州所处纬度范围,既能结合本地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又可为后面描述20℃以上地区的纬度范围练习作铺垫。

4.板画等温线图(课本图3.15),在图中另外标注A、B、C三地,要求写出三地的气温范围,再比较三地海拔高低。

5.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结合“雁南飞”现象、“夏季避暑胜地选择”、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巩固所学知识。

三、以下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意向

1.绘画气温年变化曲线简图时,将最高温绘到8月的位置,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以后的板图要注意尽量画准确。

2.学生贴图不准确时,通过语言难以有效引导,应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3.过渡到分析地形的影响时,应结合地形图分析赤道沿线局部低温地区的地形,可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进行比较联系。

4.对等温线图的分析,应增加练习:利用两地温差,计算两地相对高度。而且对等温线疏密未能进行比较,也要补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27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