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Jab88.coM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

(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

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

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

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

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

贸易主权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6.鸦片战争的影响

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

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

1842

1845

1846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

140

材料三:

国家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934.5便士

(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

(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

(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清政府的变化:

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

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

1.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影响

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失去更多新的权益

影响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延伸阅读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
(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
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
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中国英国
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
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
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
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
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
贸易主权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6.鸦片战争的影响
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
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
年份1840184218451846
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140
材料三:
国家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3.6亿0.75便士
洪都拉斯14600人934.5便士
(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
(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
(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清政府的变化:
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
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
1.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影响
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中国失败,失去更多新的权益

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课标扫描]列举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清单](自主学习)
一、虎门销烟
1.时代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
2.英国的鸦片走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差。
3.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产生巨大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2)概况: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
海滩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经过
(1)爆发: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3.《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
①中国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协商关税
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1858年)和《》(1860年)。
4.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3)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兴起。

[体系构建](教师点拨)
[情景剧场]
场景一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
造成这一“天才设想”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场景二有一诗人叹道:“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场景三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这段话说明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哪一因素?

场景四下表是某同学找到的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对比。
中国英国
步枪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硝含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由此分析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与根源。

场景五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到:“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名叫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洗劫,赃物由两个战胜者平分……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
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他如何看待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场景六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法国拍卖行称愿通过拍卖助圆明园兽首回归中国,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的价格被买家买走。对此,中国方面表示强烈反对,中方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附录:根据按照国际战争法规定,“无军事上的必要,非法和恣意地广泛破坏和侵占财产”属于战争罪。它和一般民、刑事案件不同,战争中掠取的赃物既不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也不受刑法中的时效限制。一切战争罪犯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其掠夺的财产不管藏在哪里都必须追回。也就是说,这些文物的所有权理应属于中国。

[辩论比赛]
关于鸦片战争,不同的人占在不同的立场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1)“陈腐世界的代表”“贱买贵卖的特权”“对联式悲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观点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2)费正清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

观点三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
材料三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3)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4)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观点四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促使中国走出落后的“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开始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化。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第12课鸦片战争(岳麓版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2课鸦片战争(岳麓版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2课鸦片战争(岳麓版学案)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强侵华史实:应掌握19世纪列强侵华的典型事例,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不要局限于必修Ⅰ,而是涉及必修Ⅰ、Ⅱ、Ⅲ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变化)。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2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2)国内:清王朝腐朽没落,实行政策。
(3)借口: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为扭转贸易逆差,以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大肆走私,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签订中英《》等条约。
内容:;;
;;
、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和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请思考: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评述这种观点。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遭到拒绝。
2.过程: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时间: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
(2)内容:增开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两白银等。
4.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发生重大变化,在部分官绅推动下兴起了,中国
运动由此起步。
(3)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列强争相对华倾销商品,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请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布局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状况如何?
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政治危机四伏。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②政治:清政府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③外交: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世界: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对外侵略扩张,扩张目标指向中国。(战争爆发是必然的)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战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战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经济上,战前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经济开始解体。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单纯反封建变为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④思想领域的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思想开始萌发。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3.史学界普遍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继续: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从战争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区域扩大,订约国和条约增多。从危害和影响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例1.(08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C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纺与织”“耕与织”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
例2.(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解析:B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

一、单选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下列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A.革命性质B.革命任务C.社会性质D.主要矛盾
5.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是①割香港岛②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体现在①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②清朝统治者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③外国侵略势力伸入内地④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
7.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B.维护鸦片贸易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D.教训清政府
8.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9.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0.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
11.(08全国卷Ⅱ,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0分)

12.阅读下面散文,结合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一直以为,……是哭泣的。……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胳,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她)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张晓惠)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请回答:
(1)读过上面散文,你知道散文描写的是哪一历史遗址吗?散文中说“……蹂躏着她的肌体”。你知道谁曾蹂躏过她的肌体?(6分)

(2)你能给这段散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吗?(6分)

(3)你能说说上面图片与散文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关系?(6分)

(4)“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选自顾城的《杨树》。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第12课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CC 6―10 BABCD
二、非选择题
1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即对材料提供的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外交思想政策、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说明论证。第(1)小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第二问实际考查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第(2)小题要求从英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出使中国目的等几方面入手,简练作答。第(3)小题要说清楚乾隆皇帝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
答案要点:
(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6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分)。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分)。
12.
(1)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6分)
(2)哭泣的圆明园(6分)
(3)都是反映的圆明园遗址(6分)
(4)诗句表达了对侵略者——英法联军的痛恨,同时也表明中国人觉醒的自慰。(5分)

第10课鸦片战争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10课鸦片战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根本原因
虎门销烟——借口
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并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英国侵略中国
2、经过:1840、6——1842、8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进行过哪些英勇的反抗?
①林则徐在广东防御严密,使英军无隙可乘
②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③镇江战役中,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浴血奋战,
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3、结果: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3、结果: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①半殖民地: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领土和主权
②半封建:各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更多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借口: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拒
2、过程:1856年——1858年——1860年
3、结果:
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增开10处通商口岸
①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允许列强贩卖华工
③俄国趁火打劫,割走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损害
4、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派公开勾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与鸦片战争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有何表现?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地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
赔款2100万元(银元)1600万两白银
开埠5处:长江以南沿海地区11处:全沿海、两岛、深入长江中游
传教沿海5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通航外国舰船可到沿海口岸外国舰船可到入长江各口岸
其它公使驻京、贩卖华工
△随堂练习——《全品》第10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0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41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