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案:2.3 大气的运动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2.3 大气的运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3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

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

(三)德育渗透点

对“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设想

运用投影片、板图、Flash动画演示等教学媒体;教学中用引导配合图表分析为宜。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三课,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大气环境。主要讲二块知识: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上看本课具有承上启后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是本单元和全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一个情景: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让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请点击图标)

延伸阅读

大气的压强


大气的压强—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介绍实验装置。

②.模拟操作过程。

③.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练习1、2、3。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基础知识测试
一、基本概念
1、天气:。
2、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是天气的基本要素。
3、风:。风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4、风向:。
5、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表示。
6、等压线:。
7、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和。
8、气候:,它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
9、比热:。比热的单位是,读作。
10、季风:。
11、季风气候区:。
二、基本知识点
1、大气按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的大气分层。
层序名称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2、大气层的厚度与纬度位置的关系:。
3、对流层的最大特点是:,所以在这层中天气现象:。它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4、天气的主要要素有:、、、和。
5、测量气温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6、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气象观测中百叶箱内应有、
三种温度计来测量。
7、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的方向:
(2)在同一深度的大气压:
(3)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直接与有关。它随海拔的升高逐渐。
(4)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都有关,一般:晴天阴天、冬季夏季。
8、标准大气压的值:帕,相当于厘米汞柱。
9、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测定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
10、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多天气,低压区多天气。
12、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举二例)
1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升高,液体沸点;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高压锅就是利用:来工作的。
14、风向的符号可以用一短线段来表示,如东北风可表示为,西北风可表示为。风向可以用来测定,指向代表风的方向。(箭头或尾翼)风速可以用测定。风速的大小常用来表示。
15、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16、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和
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读出刻度,再读出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表,得出相对湿度。
17、相对湿度表表明: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
18、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的科学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较大,蜻蜓的翅膀不能高飞。
19、水汽凝结的条件是: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再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在微小的上发生水汽。刚开始,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形成以后飘浮在空中,(一定或不一定)形成降水,但当小水珠和小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才会形成降水。降水的形式有、、。
20、通常获取天气预报的方式有:。
21、阴是指天空总云量在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之间,天空的总云量在之间为少云,天空总云量在以下为晴;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毫米为小雨,毫米之间为中雨,大于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
22、冷锋过境常会带来天气,暖锋过境常会带来天气。
23、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是,重要因素是、。
24、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25、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26、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是:。
27、水的比热为,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
28、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
29、由于陆地的比热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
30、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的风。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
31、世界上季风区分布很广,以季风最为强盛。我国冬季风的特点是,夏季风的特点是。
32、我国在---------一线地区是季风区,分布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和季风气候。我们嘉兴市处在季风气候区。
33、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风,气温,降水;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风,气温,降水。
34、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冬季,我国北方的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农作物的生长期较,海南岛就利用其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
35、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为和气候区。
36、我国西北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降水变化,冬夏,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但日照充沛。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就是和该地区特别长且特别大有关。
37、寒潮是大范围内的活动。它会带来剧烈的、、和
天气;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天气,台风中心叫,那里风平浪静,云量,38、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和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引发洪水的人为因素有、、等。
39、、、等都能改良局部的小气候;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不断增加,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被称为城市的现象。
三、实验与探究、填图。
1、天气要素的测量
天气要素测量仪器单位或表示方法
气温
气压
风向
风速
湿度
降水量
2、探究对流的形成:在右图上标出对流规律。
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或下部)。
3、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为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不变、变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

4、分析下面的天气形势图:(气压的单位为:百帕)
(1)a点的气压值为,b点的气压值为。
(2)所在地区为高气压区,天气特点是,所在地区为低气压区,天气特点是。
(3)E代表的天气系统叫做,它是指向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天气。F代表的天气系统叫,它常带来天气;(4)预测未来24小时内上海的天气:
5、看我国地图分析:
(1)造成A地和B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纬度,气温,B地纬度,气温.
(2)我国的纬度位置跨越的温度带有
,嘉兴处在带。
(3)基本处在同一纬度的C地和D地气候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和。
(4)E地和F地相比,E地增温或降温比F地要(快或慢),其年较差和日较差比F地要(大或小)。
6、分析右图:(图上海拔的单位为米)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因为在对流层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
(2)C地和D地相比,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
7、在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1)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温度升高的快一些。
(2)由(1)这步我们可以推出,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要多加热些时间。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3)在此实验中我们唯一控制的不同条件是:不同。
(4)若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水的温度反而比煤油上升得快,你分析可能出错的原因是:。
9.如图在植被坡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控制的相同条件是:用洒水壶以相同的
、同样快的对两个坡面洒水。
(2)实验现象记录:
水的流速汇入水沟的水量汇入水沟的泥沙量
有草皮的坡
无草皮的坡
(3)此实验表明,植被能,增加。

2.3《原子和离子》表格教案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一、教学内容:
1、知道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的结构。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初步学习通过“模型”来认识物质结构。
4、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知道原子、原子的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是重点。
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程序
(一)分子很小,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还能不能分割呢?
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探究实验】加热氧化汞
氧化汞的分解
现象:管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在试管口试验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原理:氧化汞汞+氧气
HgOHgO2
结论:
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而汞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它们只是重新组合。

(二)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金属、稀有气体(氦气He等)、金刚石、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很不方便,如氢原子:1.674×kg
氧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用以上方法,代入具体数据,就可算出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H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O的相对原子质量==16
其它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结果见课本P89表中(近似值)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的构成
4、原子内部的特点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5、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微粒
离子的形成:
化学变化中,中性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微粒就是离子。
把点燃的钠放入氯气中
钠+氯气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氯化钠生成的示意图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本课总结:
具体实例:
铜水食盐二氧化碳
这些物质是怎样由微粒构成的呢?
铜原子会聚在一起形成铜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氯化钠中的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

【典型例题】
例1、火车道上的钢轨,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条“缝隙”,这是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生活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那就是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答案:钢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物质。铁原子之间有间隔,这种间隔受热膨胀,遇冷缩小。夏季气温高,铁原子的间隔受热膨胀,铁轨变长,为防止钢轨变长后“凸起”变形而破坏铁路,所以安装铁轨时,铁轨之间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缝隙”。

例2、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①原子是最小的微粒;②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③原子不显电性;④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正确的是()。
A、①B、③C、②D、③和④
解析:此题是考查我们对原子和原子结构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①说法中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比原子还要小得多。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因此③正确。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是任何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不含中子。原子和分子一样,不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D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0分钟)
一、原子及其基本性质
1、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蒸馏水D、铁丝
2、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类的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二、原子结构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内质子数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核的体积占整个原子的大部分
4、据中央电视台6月30日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试题答案】
1、D2、B3、BC4、A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368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