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1、能说出常见动物运动的器官;2、能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3、理解动物如何产生运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实事法语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2、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2、举例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3、举例说出常见动物的运动器官。

难点: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器官及脊柱动物的运动系统,理解动物运动协调的原因。

1、相关视频及动画资料

2、相关图片

3、相关实验用具(器材、材料)

板书设计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一、动物的运动器官

1、单细胞生物

2、多细胞动物

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骨骼(骨、骨连接)、股肉(骨骼股)

三、能量来源

1、热能

2、ATP提供能量

教学后记

1、对于骨与骨骼的区别强调不够。

2、股肉附着骨骼上是以跨关节的方式。

3、对于ATP的强调不够,但学生储备的知识不够,故此处的教学方法和程度有待商确。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运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述: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动物究竟依靠什么来完成这些运动的呢?

述:动物的运动器官究竟如何运动能量又来自于何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运物的运动器官述:生物界中运物多种多样,先来看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大家熟悉的草履虫、变形虫,它们有运动器官吗?

问:你所了解的多细胞生物有哪些运动器官?

(鱼——鳍,爬行运动——四肢鸟类——翼)

述:蚂蚁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多细胞动物,蚂蚁究竟是如何依靠其运动器官(足)来运动的?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动画)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股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以一侧前足、后足和另一侧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述:蚂蚁是一种无脊椎动物,而对于脊椎动物来说,还具有更为复杂的运动系统。

问:请大家阅读课本55页,找出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哪三部分组成?

述:我们在上学期曾经讲过,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大家能否通过阅读55页的文字将上学期的知识与现在介绍的知识联系起来?

述:也就是说上学期所介绍的骨和肌肉与现在所讲的骨、骨连接及骨骼肌是怎样的关系?

骨骼:骨骨连接

述:骨骼是动物体形的基础,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还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问:什么是骨连接呢?

骨连接:不活动的连接(颅骨间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间的连接)、活动的连接

述:肌肉才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什么?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问:没有肌肉,骨骼会不会运动?

问:如果一个人要完成一个动作,是不是一块骨骼肌就够了?

(多块肌肉的收缩或舒张,神经系统的调节)肱二头肌屈肌群收缩

肱三头肌的伸肌群舒张伸肘刚好相反

述:人和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然而能量的来源是什么呢?

述:食物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成分就会进入细胞。这些营养物质包括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还有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述: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提供能量。这些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中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分解,将能量释放出来。

述:这些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热能被用以维持体温(变温运动不需要)

述:其余的能量被贮存入一种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当各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能量就由ATP中释放出来。

述:还有一些动物,如荧火虫发光,电鳗放电所需的能量也是ATP提供。

答:运动器官或运动结构

答:没有只有运动结构

讨论交流

答:骨、骨连接,骨骼肌

答:骨与骨之间

答:不会

答:不是

答:食物

延伸阅读

运动与能量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与能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认识运动
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质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认识各种运动形式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有着紧密联系,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是本课的重点,原子的结构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1、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例如人的走动、马的奔跑、卫星的旋转、地球的运动等等。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4、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绕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四、布置作业。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质是运动和静止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过程
1、运动的分类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2、参照物
(1)概念:被选定的标准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它说明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
4、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三节运动的速度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参与户外活动时,体验速度的快与慢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重点难点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比较它们经过相同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2)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
(3)讲解例题
3、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概念: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经常发生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表示:
4、活动:我走得有多快
5、小结

第四节能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科书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与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物理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能量的几种形式。
难点: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
1、各种形式的能量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能量的几种形式
A机械能
B电能
C内能
D核能
2、能量可以转化
不同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能量的利用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3、小结。
4、布置作业。

动物运动的形成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运动的形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阅读
板书设计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骨
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二、骨连结——关节
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
三、骨骼
1、中轴骨
2、四肢骨
四、骨骼肌
五、躯体运动的形成
学生学校情况
学校的实验器材有限,没办法每个人拥有一套,只能几人共用,这正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标题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10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三部分。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2、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
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标题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11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讨论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
第二课时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标题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14
方法步骤
讨论1、上述各个关节活动的方向是否相同,你认为这种特征与人的运动功能有什么关系?
不同。大腿运动依靠髋关节,小腿运动关节依靠膝关节。这是与人直立行走和下肢要承受体重相适应。
2、思考关节有哪些结构与其灵活性及牢固性相适应。
第三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教学时动员学生表演: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手掌将石块托起,直至屈肘90度。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再将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与屈肘运动的原理加以比较。
标题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18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1、你们制作的模型能否很好地演示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如果不能,提出改进的建议。
3、在伸肘和屈肘的运动形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而肱三头肌收缩;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
课堂作业(讲评)P20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⑤×(2)骨干由骨密质构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3)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更容易变形。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

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运动的方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爬行奔跑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标题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4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讨论1、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3、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4、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有条件时可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料学习。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标题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4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1、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
2、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
3、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
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
4、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倍远。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课堂作业(讲评)P9思考与练习1、2、3题
(1)①×②√③×④×(2)草履虫——游泳乌贼——游泳野鸭——游泳、行走、飞行游蛇——游泳、爬行青蛙——游泳、跳跃蝗虫——爬行、跳跃、飞行(3)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教学重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形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阅读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8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