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学情分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三、具体措施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
内容
重点、难点
1
8.22—8.28
2
初高中衔接教材
数与代数式以及因式分解
难点: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2
8.29—9.4
4
初高中衔接教材
解方程(含有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
第3周
9.5~9.11
5
初高中衔接教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绝对值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4周
9.12~9.18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难点:理解概念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第5周
9.19~9.25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6周
9.26~9.30
3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国庆放假)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7周
10.1~10.7
4
函数小结、作业校对
(国庆放假)
有函数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8周
10.10~10.16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9周
10.17~10.23
5
指数小结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10周
10.24~10.30
5
对数函数小结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y=x3,y=x-1,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11周
10.31~11.6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12周
11.7~11.13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3周
11.14~11.20
5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4周
11.21~11.27
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和度的互化;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5周
11.28~12.4
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第16周
12.5~12.11
5
函数y=Asin(wx+q)的图像
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借助计算机画出图像观察Awq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第17周
12.12~12.18
5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单元考试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第18周jAb88.Com
12.19~12.25
5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运算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第19周
12.26~1.1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德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夹角、及垂直关系
第20周
1.2—1.8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用向量方法解决莫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1周
1.9—1.15
相关知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高三本学期11月面临着第一次学考选考,这次考试的成败将极大影响学生的士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形成分化,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对班级的管理和学习氛围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本学期以11月选考为界限分成两个阶段的任务。11月1号以前保证完成第一轮复习以保证学生顺利参加第一次选考;选考结束后开始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在结合热点的情况下完成以国别和以人物为中心的大复习,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2)和(13)班两个班级套餐分别是政史技和政史地,都是偏文性质的班级。但从学校定位来看,两个班级的情况却有所不同,(12)班是普通班,成绩确实普遍较差,且复习进度由于历史原因也比较慢,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督促和提高,既要保证进度的完成,又要在结果上有所提高,倍感压力巨大;(13)班是瑞杰班,整体成绩虽然相对好些,但从目前平时成绩来看,拔尖的同学其实并不多,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更多地优秀学生,以保证将来高考任务的完成。
三、教学策略和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选考的重视。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明白第一次高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简单说考好可以转移重心为其它学科提高争取时间,考不好必然会增加将来的压力,甚至于会严重打击以后的学习信心。退一万步讲,既是由于第一次复习时间的紧张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也可以让自己现在的努力为第二次考试的提高做好铺垫。通过不停的洗脑式教育,让他们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去努力学习该学科。
2、夯实基础,利用课堂落实考点知识要求,做到课堂有的放矢,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已经争取(12)班主任的支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固定的背诵时间,保证考点的再次落实。
3、做好年段周练的配合,并积极准备平时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常考常新,让他们在练习中保持状态和不断发现问题,让我们可以不断明确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确认哪些属于学考通过临界生,哪些属于选考优等生,做好保优促差工作。
4、注意加强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不管是材料的把握还是问题的正确理解,通过一系列的考试逐步提升。另外还有就是答题规范性需要进一步强调和加强,尽可能做到多得分。
6、历史是学生普遍认为的最难学好的文科学科,知识点繁杂、庞博,记忆起来非常困难,使得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特点,找到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实现乐中学,学有成。
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高三历史)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
9月3日
—
9月9日
1、温一模试卷讲评
2、选修四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6
2
9月10日
—
9月16日
选修四
1、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2、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6
3
9月17日
—
9月23日
1、选修四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2、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5
中秋节放假(9月22日-24日)
4
9月24日
—
9月30日
选修六
1、第二单元古埃及的历史遗产
2、第三单元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6
5
10月1日
—
10月7日
0
国庆放假
6
10月8日
—
10月14日
选修六
1、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2、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6
7
10月15日
—
10月21日
0
第二次月考
运动会
8
10月22日
—
10月28日
选修六
1、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2、第六单元中国的人类非物质遗产昆曲
6
9
10月29日
—
11月4日
选修六
第七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2
高三学考选考(11月1-3日)
10
11月5日
—
11月11日
1、选考卷讲评
2、启动第二轮复习
6
11
11月12日
—
11月18日
以人物为中心的大复习
6
12
11月19日
—
11月25日
以人物为中心的大复习
4
第三次月考
13
11月26日
—
12月2日
1、月考卷讲评
2、以人物为中心的大复习
6
14
12月3日
—
12月9日
以人物为中心的大复习
6
15
12月10日
—
12月16日
以国别为中心的大复习
6
16
12月17日
—
12月23日
以国别为中心的大复习
6
17
12月24日
—
12月30日
以国别为中心的大复习
4
第四次月考
18
12月31日
—
1月6日
1、月考卷讲评
2、以国别为中心的大复习
4
元旦放假
19
1月7日
—
1月13日
以国别为中心的大复习
6
20
1月14日
—
1月20日
开启城市为中心的大复习
2
期末考试;市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21
1月21日
—
1月27日
22
1月28日
—
2月3日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金属工具
1、人类早期历史的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两河流域约于公元前4000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铜器。
3、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它约于公元前1300年进入铁器时代。4、从石制工具过渡到金属工具,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一大标志。第2课:文字
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
2、早期的象形文字有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印度的印章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和中美洲的玛雅文。象形文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如埃及圣书字:碑铭体——祭司体——人民体)。
3、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受埃及圣书字影响)↓斯拉夫字母第3课:国家
1、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2、军事民主制:(1)、产生背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2)、管理机构:军事首领、联盟议事会、民众大会(3)、特征:既保留氏族民主制的某些因素,又产生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3、国家产生的途径:a、部落联盟(中国夏朝);b、城邦联合(西方雅典、罗马)4、国家的主要职能:a、阶级压迫职能;b、社会管理职能第4课:大河文明1、东方村社的特征:(1)、小农的聚居地;(2)、有较多原始公有制的遗风;(3)、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4)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2、中央集权:
(1)产生原因:a、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b、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c、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2)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结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直接委派。
3、大河文明的特点:小农经济、东方村社、中央集权制度第5课:海洋文明
1、海外殖民: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
2、城邦政治的三种形式:僭主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伯里克利时代(鼎盛阶段)4、雅典民主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P235、海洋文明的特点:开放、多元、进取第6课:草原文明
1、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2、北匈奴的西迁引发亚欧民族大迁徙
3、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4、蒙古对外征服战争的影响:a、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b、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5、草原文明的特点:畜牧经济、迁徙性、侵略性(尚武)、军政合一政权但不稳定第7课:婚姻与家族
1、婚姻制度的演变线索:
群婚——辈分婚(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族外婚的出现使人类进入氏族生活2、姓氏:(1)、姓:根据母亲所在的族姓而取。(2)、氏:a、以所在地方的地名命氏;b、以封邑命氏(3)、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
3、大家族: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
4、大家庭:由多个家庭构成的,共同生活的血缘团体。
5、现代家庭演变趋势:以爱情为基础的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第8课:种族与人口1、三大人种及其分布:黄种(蒙古人种)、白种(高加索人种)、黑种(尼格罗人种)各主要分布:亚洲、欧亚、非洲
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世界人口已增长到50亿。3、人群迁移的类型:(1)、古代游牧民族的迁移(2)、近代殖民活动(3)、20世纪战争中的难民潮(4)、现代(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出现的个体移民第9课:等级与阶级
1、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而广大的妇女、被征服者以及奴隶列于等级之外,没有公民权。2、不同历史时期中产阶级的构成:(1)、中世纪:市民阶层(包括商人、作坊主及教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在内)(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3)、20世纪70年代以后:知识型人才(依靠知识和科技发明而致富)第10课服饰
1、服饰的基本构成:头衣、体衣、足衣、佩饰2、服饰的功能:(1)实用功能:护体、御寒(2)装饰功能
(3)标识功能:等级标识、职业标识(以辛亥革命为界)3、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的影响。(2)不同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11课饮食
火的使用
①陶器的发明并被用作炊具(第一次飞跃)
1、人类饮食经历三个阶段:生食熟食烹饪②调味品的发现和使用
2、人类的饮食结构是由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农耕地区以粮食作物为主;从事畜牧
业的民族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
3、饮食方式不仅能反映各地的文化传统,还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心理。饮食方式和器具:中国:聚餐制,使用筷子西方:分餐制,使用刀叉
4、东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西方比较“理性”,重营养;东方比较“感性”,重口味。第12课:居住
1、居室类型:帐篷型、干栏型、洞穴型、上栋下宇型2、居室格局和人们的家庭制度联系在一起。3、人们对居室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与舒适4、影响居住形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第13课:交通
1、交通设施:陆路(道路)、水路(桥梁)
2、交通工具:⑴车:人力、畜力机械动力(火车、汽车)⑵舟:人力、自然力机械动力(轮船)⑶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第14课:节日
1、岁时农事节日:插秧节、玫瑰节
2、宗教祭祀节日:端午节、浴佛节(佛教)、圣诞节(基督教)、开斋节(伊斯兰教)祭敖包
3、纪念庆贺节日:(1)纪念节日:西迁节、登城节、劳动节、妇女节(2)庆贺节日;各国的年节第15课:人生仪礼
1、诞生礼:未孕时的祈子、怀孕后的禁忌、临产期的惯制、报喜、新生儿沐浴、剃发、取名、抓周、过生日2、成年礼:(1)、共同目的:让青年人获取生活知识,明确社会责任,以更好地融入社会。(2)、基本内容:接受生活知识、生产技能的传授,经受体质、勇气、毅力的考验。3、结婚礼:基本程序:择偶(封闭式择偶和开放式择偶)、定亲、娶亲4、丧葬礼: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复合葬第16课:社会交往
1、见面礼:跪拜礼、鞠躬礼、亲吻礼、拥抱礼、握手礼2、名片:名刺名帖名片3、称谓:(1)、基本类别:姓名称谓、职事称谓(2)、基本原则:谦己以敬人4、聚会:(1)功能:切磋学问、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广交朋友、启迪心智、增长见识(2)、场所:家庭客厅、公共俱乐部、小酒馆、咖啡厅、茶馆(3)、形式:沙龙、曲水流觞、文人结社第17课:法律的起源
1、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常用神明裁决的方法来解决纠纷。2、国家诞生以后,习惯→法律。
3、早期成文法典:古埃及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的《汉穆拉比法典》、印度的《摩奴法典》、中国的《法经》。
4、早期成文法典的特征:(1)、由统治者以神的名义颁布;(2)、实行严格的等级制;
(3)、严刑峻法第18课:法系1、中华法系:(1)、发展历程:战国、秦汉(形成)→隋唐(成熟标志:《唐律》、《唐律疏议》)(2)、特点:以礼入法、礼刑结合2、罗马法系:(1)、重要法典:《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基本诉讼原则: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3)特点:私法
(4)影响:欧洲大陆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法律大多由它演变而来3、英国法系的特征:(1)、注重法典的历史延续性(2)、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第19课:审判制度
1、近代西方国家法院的设置:(1)、大陆法系: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2)、英美法系:a、英国:郡法院、治安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b、美国:联邦法院、州法院2、刑罚:(1)、早期阶段:同态复仇原则
(2)古代阶级社会:发展为生命刑、身体刑、财产刑、自由刑等一整套刑罚,成为维护统治秩序、镇压人民反抗的手段。(3)、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罪刑法定主义(4)、二战后:注重刑罚的教育和感化功能
3、陪审团制度的历史作用:它通过把裁决权全部或部分地交给陪审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作用。第20课: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家——屈原:《离骚》(楚辞)2、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英)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第21课:史学
1、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希罗多德《历史》2、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传记体(纪传体):司马迁《史记》3、以年代为中心的历史编年体:孔子《春秋》、司马光《资治通鉴》4、年鉴学派:布罗代尔“历史时段论”(长、中、短三时段)第22课:哲学
1、柏拉图《理想国》:核心思想——理念论
2、孟子的“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阿奎那(基督教哲学家)的神学思想4、朱熹的“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第23课:艺术
1、秦俑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的雕塑手法和宏伟场景融为一体。2、敦煌艺术受到印度佛教及其雕塑艺术的影响,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祈求。3、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成为人性在艺术造型中觉醒的代表作之一。
4、罗丹往往能在那些有缺陷的体格或性格造型中,注入生命的力量和鲜明的人性,使艺术真正由神殿走向了世俗。代表作:《思想者》
第24课:宗教起源
1、原始宗教:三种形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2、古代宗教:维护国家统治,祭司集团的社会地位一般高于世俗贵族。
3、世界性宗教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信仰唯一主神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上帝)和伊斯兰教(安拉)第25课:宗教传播1、宗教分布:(1)、佛教:东亚、南亚、东南亚(2)基督教:全世界(3)、伊斯兰教(回教):亚洲、非洲、东南欧2、教派纷争:(1)、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禅宗、净土宗、藏传佛教)(2)基督教:第一次分裂为东正教、天主教,第二次分裂出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3)、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第26课:宗教特征1、宗教典籍:(1)、佛教:《大藏经》(经、律、论三藏)(2)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3)、伊斯兰教:《古兰经》2、宗教组织:(1)、核心人物——神职人员(2)组织制度:佛教——僧团制度、基督教——教阶制(天主教的教皇制最典型)、伊斯兰教——穆斯林公社、兄弟制度3、宗教礼仪:(1)、佛教:五戒、十善
(2)基督教:七件圣事和主日礼拜(3)、伊斯兰教:五功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学期是高中物理教研组教研工作的新起点,物理组全体教师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坚决地投入到课改中去,充分体现“课改”的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生为本,加强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教研组教师的群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工作中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民主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扎扎实实开展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教研组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注重教与学方式转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和民主课堂的管理、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方向,以探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以大力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主要工作:
(一)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1、本学期继续要求和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课标,并定期做好学习心得进行交流,通过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密切联系教学实际,通过理论的运用,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
2、高三物理教师研究20xx年高考要求,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方向,在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力争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高一、高二年级应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形成共识,明确新课程目标,提高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全旗统考中取得好成绩。
3、组织本组教师继续研究新教材,新教学大纲和新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全面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科教学的实际,明确教学的方向与思路,继续探讨新的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策略,扎实搞好教学,努力使教学质量上台阶。
(二)物理组常规教研、科研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则首先要抓好教师集体备课关,“细备课、精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实验、备学生、备反馈”。要求教师课前花功夫多,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手段多,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机会多,课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多,课中讲课少而精、课后布置作业少而精,转变“学会”为“会学”。
2、继续组织好一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做到内容落实、时间保证,确定每人最好组内讲公开课一次,并做好评课、议课,每位教师留下详细记载和学习心得。
3、多交流,共提高,要求组内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每周至少听课2节,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潜力。
4、收集本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向主管领导反映、汇报教研活动及学科教学工作情况。
5、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所确定的教研专题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理论,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考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6、做好期中考和期末考的考试命题与评卷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期末考的考试质量分析,并认真进行组内教学小结,使全组成员的教学业绩在研究中前进。
7、按照教务处的要求,有计划地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质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
8、定期抽查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情况,并及时与备课组长沟通,使集体备课的成效真正落到实处,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总结交流。
9、抓课程改革,要求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当业务尖子,开展新老帮教活动,积极开展“拜师”活动:校内学先进,校外学名师。
总之,我们物理教研组全体组员将在思想上与学校工作思路和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将新学年物理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3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