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JaB88.com

相关推荐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认识纬线和经线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纬线和经线

地球和地球仪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和地球仪”,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地球和地球仪初一地理人教实验版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球仪认识地球形状,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快乐点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1.1-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
古代凭直觉臆断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20世纪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直觉臆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卫星照确证

(2)读图1.1-2,了解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
为了便于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下面左图所示)

3.经线和纬线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它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中图所示)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
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右图所示)
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
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
4.经度和纬度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1)经度
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见下图)

(2)纬度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如1.1-6)
5.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如图1.1-7所示)
(2)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经线和与其相对的180°经线为界划分的,而是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如图1.1-8所示)
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
6.利用经纬网定位
(1)指出经纬度数,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图1.1-9中的哪个点?
(答:A,因为北纬度数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一定不符合北纬20°这个条件;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经线上。)
(2)报出地点,能说出该地的经纬度数。
如:图1.1-9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
图1.1-9经纬网图
(答:南纬40°,东经20°)
(3)想一想:一个中国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位于纬度40°、经度116°的北京一同度假旅游。他们按照信中所写的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可能发生什么差错?
(答:他们四人很难聚到一起,因为信中没写明准确的地点,就纬度40°而言,有南纬40°和北纬40°;就经度116°而言,有东经116°和西经116°。于是,按信中所定的地点就有四处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因而他们四人既有可能在一地相聚,也有可能在两地、三地,或四地分别等候。)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的经纬度、半球、时间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区经纬网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考点主要有:地球形状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题型:主要有选择、图表分析、绘图等。
(2003宜昌)本初子午线是指()。
A.90°经线B.180°经线C.120°经线D.0°经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答案:D
本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判断A点的经纬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容为经纬度的判断,而经纬度判断的依据是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
图中的经度愈向东度数愈小,故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度规律是:北纬度愈向南愈小;南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大。
图中的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小,故为南纬度。
答案:西经30°,南纬20°。
由本题,应理解并记住经度纬度的递变规律:
自西向东:经度数变小的为西经度,经度数变大的为东经度。
自北向南:纬度数变小的为北纬度,纬度数变大的为南纬度。典型例题剖析
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0°向东至100°EB.0°向东至180°
C.180°向西至160°ED.0°向西至20°W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
答案:D
金钥匙: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
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A.他们在北极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
剖析:本题所需的知识为①北极和南极分别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②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③所有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题中甲、乙两人从南极出发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大,到赤道时达到最大。因为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这样就排除了B和C的可能。
在A和D这两个答案中,学生往往误认为A和D项都对,其实两人向北前进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北极,要想在南极再相遇必须改变方向——向南。
答案:A金钥匙:遇到棘手的题目.先用排除法.再用对比法确定。
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
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为东西半球的分界。此题的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只要此点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赤道上即可;而另一个条件不仅要求此点必须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而且要求“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故不符合条件。
答案:B
金钥匙: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O°纬线上B.O°经线上C.北纬90°D.南极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线的基本概念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点,而极点是长度最短的纬线,即北纬90°和南纬90°。
答案:CD
金钥匙:①所有的经线都汇集于南、北极点;②北纬90°即北极点,南纬90°即南极点。
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纬度的特点。经纬线都有无数条,所以B不对;所有纬线都平行,所以D不对。
答案:AC
金钥匙:①经纬线都有无数条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所有纬线都平行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学用方法指导
1.经纬度的区别:向东度数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的经度为西经度,向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南纬度。
2.东西半球的划分:

只要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3.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纬线经纬
形状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一样长
标度范围0°~90°0°~180°
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度数表示方法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B.长度相等C.都是半圆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A.都是圆B.长度相等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B.30°N、161°E
C.20°S、120°E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B.原出发点正北C.原出发点正东D.原出发点正西二、填空题
1.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纬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平方千米。
5.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7.人们把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度和东经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三、连线题
1.把下列线与其称号连接起来:
①0℃经线A.北极
②0℃纬线B.赤道
③90°NC.南极
④90°SD.本初子午线
2.将下列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
①东半球A.20°N、116°E
②西半球B.70°N、21°W
③南半球C.10°S、10°E
④北半球D.30°S、10°W
四、读图题
1.读图1.1-12,回答:
(1)图中的大圆圈是。
(2)左图是半球,右图是半球;南北两半球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大的是半球。
(3)A点是,纬度:纬度;B点是,纬度:纬_度。
2读图1.1-13,回答: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B.C.。
(2)从东西半球看:B半球;C半球。
3.读图1.1-14,回答:
(l)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B,C,D,E,F。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C、、D、E、。
4.读南半球部分区域经纬网图(如图1.1-15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经纬度A是,D是。
(2)B点属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3)C点的经纬度是。

[参考答案]
一、1.B2.B3.B4.D5.B6.A7.A8.A9.B1O.D11.C12.C
二、1.本初W子午线赤道2.纬线经线3.东南4.63714万5.1亿5.南北东西6.E7.赤道20160
三、1.①——D②——B③——A④——C
2.①——A、C②——B、D③——C、D④——A、B
四、1.(1)赤道(2)北南北(3)北极点北90南极点南902.(1)东经120°,北纬40°西经30°,南纬4O°东经170°,南纬40°(2)西西
3.(1)20°N,20°E30°S,20°W10°S,30°E60°N,140°E40°N,170°E50°N,160°W
(2)东半评,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4.(1)80°S,150°S60°W,60°S(2)西(3)70°S,180°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陈国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板书)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91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