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指导阅读]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提问]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回答]离子浓度减小。

[板书]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练习]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S2—=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Ba2++H2O+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板书]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讲述]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板书]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练习]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2)CO32-+2H+=H2O+CO2↑

(3)Cu2++2OH—=Cu(OH)2↓(4)Zn+2H+=Zn2++H2↑

[过渡]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讲述]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Na+、HS-、Cu2+、Cl-BHS-、Na+、OH-.K+CK+、MnO4-、Cl-、H+

DH+、Cl-、Na+、SO32-EK+、S2-、Cl-、Na+FK+、SO42-、SO32-、H+、

[拓展]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pH=0的溶液中Fe2+,ClO―,Na+,K+

[布置作业]P19习题五、六


精选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创造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教学方法:设疑、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PCl3+Cl2=PCl5②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④AgNO3+HCl=AgCl↓+HNO3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①2Na+Cl2=2NaCl②MnO2+4HCl=MnCl2+Cl2↑+2H2O

③Cl2+H2O=HCl+HclO④2H2S+SO2=3S↓+2H2O

[板书]四、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建议稍作拓展)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等;

(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CuCl2等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2等;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

(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2S、KI等。

3、在可变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Cl2、S、SO2、H2SO3等;学习中应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知识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灵活掌握知识,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4、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练习]具有还原的离子是()

A、MnO4-B、NO3-C、Br-D、Fe3+

(2)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单质的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减弱

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得电子能力)增强

注意:氧化性Cu2+〈Fe3+〈Ag=

[讨论]将少量铁置于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先析出什么物质?

(3)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结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练习]: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Fe+CuSO4=Cu+FeSO4

2FeCl2+Cl2=2FeCl3

2FeCl3+2HI=2FeCl2+2HCl+I2

[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氧化性:Ag+Cu2+

(4)一般而言,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其氧化性越弱。(注:同一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或浓度越大,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注意: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练习]1、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HCO3-→CO2B.MnO4-→Mn2+C.FeO→Fe3O4D.H3AlO3→HAlO2

2、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Cl2Fe3+I2B.BrO3-Cl2ClO3-I2Fe3+

C.BrO3-ClO3-Cl2Fe3+I2D.BrO3-ClO3-Fe3+Cl2I2

3、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KMnO4C.FeCl3D.HCl

[布置作业]习题三(1)(2)


化学反应速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整理和总结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把零散知识串成线、结成网。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公式和影响因素的梳理和总结,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知识和规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内容

化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学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反表示方法:单位:mol·L-1·min-1或mol·L-1·s-1等等。

应计算公式:υ=Δc/Δt(式中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

速影响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率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光照

等多种因素都可影响反应速率

对于反应:mA(气)+nB(气)=pC(气)+qD(气)同一时刻的反应速率可用各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即υ(A)、υ(B)、υ(C)、υ(D),且有υ(A):υ(B):υ(C):υ(D)=m:n:p:q

2.化学反应速率的分类

分类角度

从测定时间分

从反应方向分

类型

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

平均速率:某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的平均值

正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逆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注意点

通常所计算的是平均速率

通常所计算的是正逆反应抵消后的总反应速率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1)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2)化学反应过程:

①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②只有活化分子之间采取合适的取向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③能发生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④能发生有效碰撞的能量较高的分子叫活化分子。

(3)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还有像反应颗粒(固体)的大小、光、波等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4)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变化与活化分子的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及反应速率的关系。

4.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条件变化

反应体系内变化

注意点

浓度增大

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由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多,引起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多。

压强增大

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总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无气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压强变化不影响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更大;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且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反应速率减慢的幅度更大。

温度升高

分子的平均能量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每升高10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可逆反应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更大;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幅度更大。

使用正催化剂

改变了反应历程,反应易于发生,使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使一部分原先的非活化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是工业生产中改变反应速率的主要手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逆反应速率以相同的幅度增大。

5.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就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

2.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m,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

(C)常温下“纳米铜”与铜片的还原性相同

(D)“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化学反应时接触面大,所以反应速率快。

3.解释下列反应事实:

(1)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

(2)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点燃却产生蓝紫色火焰。

(3)把一定量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反应速率变化趋势常常是:较慢→逐渐加快→突然剧烈加快→逐渐变慢。

4.有一化学反应,aA+bB?C,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得υ0=k[A]m[B]n,其中k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为测k、m、n的值,在298K时,将A、B溶液按不同浓度混合,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编号

A的初始浓度mol·L-1

B的初始浓度mol·L-1

生成C的初始速率mol·L-1·s-1)

1

1.0

1.0

1.2×10-2

2

2.0

1.0

2.4×10-2

3

4.0

1.0

4.9×10-2

4

1.0

1.0

1.2×10-2

5

1.0

2.0

4.8×10-2

6

1.0

4.0

1.9×10-2

(1)根据上表可求得:m____n_____k_____k的单位是_____。

(2)若a=mb=n,当[A]=[B]=2.0mol·L-1时,求以B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

5.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得到下面的结果: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溶解于酸花的时间(s)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

15

200

C

2

薄片

25

100

D

2

薄片

35

50

E

2

薄片

45

25

F

2

粉末

15

5

利用从A到F的结果:

(1)画一幅以时间对温度的曲线图(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温度)。

(2)利用你所画成的曲线图,你能得出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什么结论?

(3)20℃时,2g锌箔溶解于酸中需花多长时间?

(4)对比结果B与F,解释结果F为什么那么快?

课堂练习答案

1AB,2CD,

3.(1)纯氧气中O2分子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大,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多,容易使氨跟氧气的反应发生,并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O2分子浓度大,硫跟O2分子反应速率大,产生的火焰的颜色深。

(3)硝酸跟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反应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反应速率会突然加快;最后由于硝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又会逐渐变慢。

4.(1)1;2;1.2×10-2;L2·mol-2·s-1。(2)υ(B)=1.926×10-1mol·L-1·s-1

5.(1)可作如下图:

(2)从这5组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温度对该反应速度影响的规律为: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两倍。

(3)题目要求用已得有关反应速率的规律来求解20℃时的反应时间。根据(1)中的图象可求得,当温度为20℃时,反应时间约需150s。

(4)对比B和F,反应温度相同,酸的浓度也相同,锌的质量也相同。但B中2g锌全部溶解用了200s时间,而F中只需要5s时间,F中反应速率比B中反应速率快了40倍。这是因为B中锌是块状,F中锌是粉末状,粉末状时锌与酸溶液的接触面要比块状时的接触面大得多。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设问]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②HCl③NaOH④HNO3⑤Cu(OH)2⑥AgCl

⑦Na2CO3⑧C2H5OH⑨H2O⑩Fe⑾SO2⑿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答案:②③④⑥⑦(2)①⑤⑨(3)⑧⑾(4)②③④⑦

[引入]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板书]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实验]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设问]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演示动画](Ba2++SO42-=BaSO4↓)

[板书]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SO42-=BaSO4↓

④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讨论]“Fe+Fe3+=2Fe2+”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回答]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小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设问]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讨论]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讲述]上述Ba2++SO42-=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Cl—=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设问]HCO3—+OH—=CO3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小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练习]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2OH-=Cu(OH)2↓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P18习题一、2、3习题二、三、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习题一、1习题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3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