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在已学的课程中,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等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本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和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1.H2燃烧的图象;2.H2还原氧化铜反应图象

(提问):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2H2+O2==2H2O

CuO+H2H2O+Cu

(提问):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以上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讨论、回答):有O2参与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以上两个反应都有O2参与,所以它们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请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学生活动):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以H2+Cl2=2HCl为例)

(教师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剂(O2/Cl)——价降低——被还原

还原剂(H2)——价升高——被氧化

(多媒体展示):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Zn+HCl=H2+ZnCl2

2Na+Cl2=2NaCl

2KClO3=2KCl+3O2

MnO2+4HCl(浓)==MnCl2+Cl2+H2O

CaCl2+Na2CO3=CaCO3+2NaCl

NaOH+HCl=NaCl+H2O

(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从反应物变产物时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来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①②③④都属于这一类反应;另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如⑤⑥。

(教师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参加反应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多媒体展示):2Na+Cl2==2NaClH2+Cl2==2HCl

(教师提问):以上两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反应过程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写出H、Na、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参加反应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以上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H、Na、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易得到电子,氢原子也易得到电子。
(教师提问):展示课本插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内容,理解NaCl、HCl形成过程,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学生活动):

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Na与Cl反应过程是电子的得失过程。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钠与氯反应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带+1价的阳离子;氯得到1个电子,成为带-1价的阴离子。最后,再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形成NaCl。2Na+Cl2==2NaCl中,Na→Na+,失电子,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l→Cl-,氯原子得到电子,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H2与Cl2的反应属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可获得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于氢、氯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所以,在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在HCl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使氯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在反应中,H2是还原剂,Cl2是氧化剂。

(教师总结):由上面的练习,可以得出下列规律:
氧化剂→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关系,并能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说明。

(各学习小组讨论,分析,书写方程式):

①Zn+2HCl==H2+ZnCl2

②CaO+H2O==Ca(OH)2

③C+O2==CO2

④NaOH+HCl==NaCl+H2O

⑤KMnO4==K2MnO4+MnO2+O2

⑥CaCO3=CaO+CO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列表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是从电子得失或转移角度(微观世界)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它和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示表示: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课堂练习):请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各组粒子之间,最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下列变化中,一定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Cl-B、FeCl3→FeCl2C、C→CO2D、KMnO4→MnO2

3、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Cl2+H2O====HCl+HClOB.2H2O====2H2↑+O2↑

C.2Na+2H2O===2NaOH+H2↑D.CaO+H2O===Ca(OH)2

4、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D

A.NH3B.N2C.N2O3D.HNO3

(答案:1D2C3A4D)

(课后思考):

在1个化学反应中,能否只发生氧化反应而无还原反应,或只发生还原反应而无氧化反应?

铁门表面常刷有油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Na、Al分别与HCl反应时,Na→Na+,Al→Al3+,Al失去的电子数目比Na多,能否说明Al的还原性比Na的强,为什么?

教学后记

由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认识不深,要求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思考与交流”栏目、表格、图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从而能形象、深刻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地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和创新,全面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第三节 寒潮 教学设计


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按照《地理必修·1》(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排,是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上的内容是《寒潮》。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的"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三--"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基于新课程强调"教学内要联系实际,要反映时代特征,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考虑到台风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灾害性天气,且台风在深圳的影响更大,学生更熟悉,虽然相关内容课本上没有,但学生可以到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去查找,符合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因此选择"台风"为本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要求目标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理念和课程内容,为了更好地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①让学生了解台风的形成、危害及预防。②让学生认识台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③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台风的形成、危害等,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表达,

培养与别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②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养成辨证地评价地

理事物的思维习惯(通过的台风"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探讨、设计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主要来源:硫和含硫物质的燃烧。

展示:硫单质:

硫作为一种重要非金属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俗称硫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回答:酸雨

观看PPT

回答:两种;SO2、SO3

回答:煤、石油的燃烧;工业废气等

观察

激起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硫单质的性质

过渡:S在空气中燃烧就生成了SO2,这是一瓶刚制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请大家观察,请一位同学来闻一下它的气味。

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下面我们再往这瓶气体中加入一些水,注意观察。说明什么?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观察并回答:

无色气体

闻气体:刺激性气味

观察,回答:

矿泉水瓶被压扁,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课堂,获取感官认识。

使用学生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SO2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怎么证明?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请一位同学来写一下反应的方程式:

提问:为什么要用可逆符号?

解释: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同时,亚硫酸也在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可逆的。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问题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练习: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

回答:有,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用pH试纸(通入石蕊试液中)

因为反应是可逆的

讨论回答:CO2与水

回答:不是,条件不同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联系旧知识,形成对比

学以致用

过渡:既然我们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那它会具有什么性质?请大家完成下列方程式(请同学上台):

CaO+SO2=

Ca(OH)2+SO2=

结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板书: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渡:我们发现SO2与CO2有很多相似的性质,那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

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过还有什么有漂白性?它们的原理一样吗?怎么鉴别?

加热

红色恢复说明什么?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暂时的漂白

动手写方程式

回答:有,漂白性

观察:褪色

思考,回答:氯水;加热

观察:红色恢复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是暂时性的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氯水

二氧化硫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B.漂白性

讲解: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使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填表

培养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过,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加热后呢?如果换成二氧化硫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实验: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为什么?

引导: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为什么?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C.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变红,加热变会紫色

现象: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讨论: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或试管)、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注意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提示:火柴头中含有硫单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验设计特别是知识点的安排和过渡上比较自然,整堂课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较多,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在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渡中比较巧妙,联系初中所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的现象,学生容易回想起来,以此对比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略相同性质、抓特性的学科思维。在教学中注重及时巩固知识,给学生开放性问题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导读】
1、请同学们写出氯、溴、碘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在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主干知识】
1、氧化还原反应:
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发生变化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②特征:发生变化
③实质:发生转移
2、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①失去电子的物质是剂,还原剂发生反应
②得到电子的物质是剂,氧化剂发生反应
3、氧化性与还原性以及强弱的判断
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②一般来说,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就越强
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就越强
氟、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F-、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双线桥法:用箭头表示反应物中不同(或相同)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
注意点:a.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b用双箭头表示,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元素
c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
图示:
失ne-电子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得ne-电子
②单线桥法:用箭头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结果
注意点:a.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
b用单箭头表示,箭头起点为电子元素,终点为电子元素
c在线桥上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而不标得与失
图示:

ne-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2+2H2O==4HF+O2B.I2+SO2+H2O==H2SO4+2HI
C.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D.Na2O+H2O==2NaOH

【课堂练习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很多反应中IBr是氧化剂B.在IBr中碘和溴的化合价均为零
C.和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和NaOH反应生成NaBr和NaIO

【课堂练习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卤素氧化性顺序是ClBrI的是()
①2HClO4+Br2==2HBrO4+Cl2②2NaBr+Cl2==2NaCl+Br2
③2KI+Cl2==2KCl+I2④2KI+Br2==2KBr+I2
A.仅①②③B.仅①②④C.仅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4】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2+4HCl(浓)==MnCl2+2H2O+Cl2↑2FeCl3+H2S==2FeCl2+S↓+2HCl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达标提高】(一看就懂,一做就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在反应3CO+Fe2O3==2Fe+3CO2中,CO是()
A.被氧化B.氧化剂 C.被还原 D.还原剂
3.下列反应中,SO2被还原的是()
A.SO2+2NaOH==Na2SO3B.SO2+Cl2+2H2O==H2SO4+2HCl
C.SO2+2H2S==3S+2H2OD.SO2+NO2==SO3+NO
4.下列制取单质的反应中,化合物做还原剂的是()
A.Br2+2NaI==2NaBr+I2B.Fe+H2SO4==FeSO4+H2↑
C.2C+SiO2==Si+2COD.2Al+Fe2O3==2Fe+Al2O3
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MnO4-→MnO2B.Cl-→ClC.H2S→SO2D.Fe2+→Fe
6.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
7、在下列各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HCI+NaOH=NaCl+H2O B、Zn+2HCl=ZnCl2+H2↑
C、HCl+AgNO3=AgCl↓+HNO3D、MnO2+4HCI(浓)=MnCl2+C12↑+2H2O

*8.下列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
A.Mg3N2+6H2O==3Mg(OH)2↓+2NH3↑B.2Na+2H2O==2NaOH+H2↑
C.2NO2+H2O==2HNO3+NOD.2F2+2H2O==4HF+O2
*9.R、X、Y和Z是四种元素,它们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10.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D.NOFe2+H2SO3I-
11.ClO2是一种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ClO2是氧化产物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12.在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原子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的质量比是()
A.1:1B.3:5C.5:3D.2:8
13.已知硫酸、氯气、Fe、双氧水、碘均有氧化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Fe3+H2O2I2稀H2SO4,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2-+4H+B.I2+SO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D.2Fe2++I2==2Fe3++2I-
*14.将13.4克KCl和KBr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
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克。则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1B、1︰2︰3C、1︰3︰2D、2︰3︰1

*15.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二、填空题:
1.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⑴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
⑶当有68克氨气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为克,生成还原产物为克。
2.从下列各组反应的对比中,判断哪种微粒的氧化性最强,哪种微粒的还原性最强
⑴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Cu、Fe、Ag中,原子还原性最强,Fe2+、Cu2+、Ag+中离子氧化性最强。
⑵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成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则氯气分子、氯离子、氢离子中,具有氧化性,氧化性最强。
3油画所用原料含有白色铅化物,久置于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PbS,从而使油画的色彩变暗。若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变为白色PbSO4,从而使得油画复原。
⑴上述清洗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此反应中,H2O2用作发生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三、计算: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有64g铜被氧化,则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是多少?
2、NH3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N2、Cu和化合物A。
⑴推断A的化学式。
⑵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⑶当有17克还原剂发生反应时,求消耗氧化剂的质量。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3、通过复习及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复习内容:

【问题引入】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许多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化学反应或者化学现象: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些诗句中涉及到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学生讨论】C.

【知识再现】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概念

(1)从化合价升降的观点:

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电子转移的观点:

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判断依据):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3、本质:反应中元素的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的(电子的或共用电子对的)。

【教师总结】

【小试牛刀】

⑴、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若是请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A、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Ca(ClO)2+H2O+CO2=CaCO3↓+2HClO

C、IBr+H2O=HBr+HIO

【交流研讨】

⑵、已知反应:Fe+Cu2+=Fe2++Cu;2Fe3++Cu=2Fe2++Cu2+①你能否判断Cu2+、Fe2+、Fe3+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能否判断Cu、Fe、Fe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若能,则其顺序为氧化性,还原性。②若将铁粉投入到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将会发生哪些反应?

【教师引导】在解决以上问题时,你应用了哪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学生讨论】

【归纳总结】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强弱规律:

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发生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

【交流研讨】

⑶、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H2S、S、SO2、H2SO4、H2O。已知H2O是反应的生成物之一。

A、反应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师引导】在解决以上问题时,你应用了哪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学生讨论】

【归纳总结】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元素

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又具有。

同种元素的高价态和低价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价态介于。

同种元素的相邻的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3、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一展身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1、某校同学为探究Br2、I2和Fe3+的氧化性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②取少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荡,再继续滴加两滴KSCN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

(1)写出实验②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由上述两个实验,对物质氧化性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Br2>I2B、Fe3+>Br2C、Br2>Fe3+D、I->Br-

(3)已知氧化性Fe3+>I2,请从所给的试剂中选择所需试剂,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①FeCl3溶液②碘水③KI溶液④稀H2SO4⑤淀粉溶液。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答。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①反应为Br2+2I-=2Br-+I2。②反应为2Fe2++Br2=2Fe3++2Br-。所以氧化性Br2>I2,Br2>Fe3+。③取少量的FeCl3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振荡,若溶液变蓝,证明Fe3+氧化性强于I-。

2、某同学写出下面三个不同价态的氮的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未配平):

a、NO+HNO3→N2O3+H2Ob、NH3+NO→HNO2+H2O

c、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b

【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2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