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地球运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JAB88.Com/p>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1课时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扩展阅读

教案: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富阳市新登中学刘亚茹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地球仪投影片地图册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式、画图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从中我们明确了一天中昼夜是交替变化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那么每天的昼与夜的长短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板书: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赤道示意图(1)

讲解:任何緯线圈被晨昏线都分为两部分: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昼越长,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看图(1),此时节气为二分日,(画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各地昼弧夜弧等长,说明昼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示意图(2)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示意图(3)

提问:1、这两幅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此时是什么节气?南北半球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哪个纬度最短,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始终把赤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相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巩固练习:(略)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各地日照时间不同,即昼夜长短不同,同时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我们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表示。

板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比如说太阳光直射的地区,各地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都能达到90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提问:请大家看书21页,并结合地图册,思考: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略)

讲解: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过渡: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书: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问:1、季节是怎样划分的?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回答:(略)

讲解: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投影片:五带的划分示意图

讲解:(1)明确五带的极昼极夜现象、阳光直射状况以及季节变化

(2)分析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大家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布置作业:(试卷)

板书设计: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教案: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地方时

教学难点地方时

教具地球仪

教学方法讲述法、画图演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产生很多自然现象,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板书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讲述假设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位置相对静止,既不绕日公转,也不自转,地球会不会有昼夜现象?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地球是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仍然会有昼夜现象。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昼夜交替。

板书一.昼夜交替

演示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板书1.晨昏线(圈)

讲述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它是一个大圆,始终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份。

板书2.太阳高度

讲述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面的倾角。

演示地球仪演示太阳高度角

讲述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1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板书二.地方时

板图时区的划分

讲述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板图时区的划分

讲述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统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一度差4分钟。

举例1).一直东经135度地方时为5月5日8:00,求东经73度此时的地方时。

2).已知东八区为8月8日10:00,求西三区此时时间。

板书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讲述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偏移。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移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板书1.地转偏向力

演示从地球仪的北半球上空向旋转的地球仪上滴一滴红墨水,我们观察红墨水的运动轨迹。

板书2.偏移规律

讲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转。

举例1).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时旋转而下。

2).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沉积的石砾、泥沙不断与北岸相连,形成长江三角洲,长江河道不断向南弯曲。

板书设计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晨昏线(圈)

2.太阳高度

二.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

2.偏移规律

作业一架飞机在7月6日8:00从北京飞往纽约,行程10小时,求到纽约后的时间。

七年级上册《感受地球运动》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上册《感受地球运动》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感受地球运动》学案

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立冬月日太阳直射纬度季节北半球南半球受热程度北半球南半球昼夜长短北极北极圈以北北极圈以南赤道赤道-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南极(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笔记与板书提纲
地球的运动
自转昼夜交替24小时
公转四季变化一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三、练习与拓展
见《地理填充练习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68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