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②.能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由已知知识,发展推广到新知识的过程;
②.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探索归纳过程;
③.体会分类分步、化归等思维方法;
(三)情感与发展目标:
①.从实际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从两直线相交到两直线被第三条所截的变化过程,感受数学的发展与变化关系;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对顶角发展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牢固理解概念;
教学难点:在具体图形中运用概念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比探索、合作归纳、动手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引入语:风筝起源于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相传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翟“费时三年,斫木为鸢,飞升天空”。汉朝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开始以纸为材料制作;唐朝时期,有人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始叫“风筝”!随着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传到世界各地,据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是源于对风筝的着迷。
学生朗读:“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发展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观察风筝的骨架结构,共同发现单线风筝的骨架是我们熟悉的“两条直线相交”(学生可能会认为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到一般的相交情况)
展示双线风筝,它的骨架可以抽象成两条直线与中间的一条连接线。(横着的两条线可以认为是平行的,本身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就是为平行线的判定服务,抽象的时候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抽象出几何图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需要强调:第三条直线是联系前两条直线的纽带,起着桥梁作用,为后面抓住截线识别角与角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设计说明: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风筝引入,介绍数学文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从复习两条直线相交的过程,自然的过度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印证数学是发展变化着的。)
二、归纳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概念
(一)明确研究对象(从两条线到三条线的延伸,从四个角到八个角的发展)
在第一幅图得到的“两条直线相交”几何图形中,我们得到除平角外的四个角,有对顶角、邻补角是描述角与角的位置关系。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第二幅图:
(1)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找到对顶角吗?
(2)能看成第一幅图的一种发展变化吗?
(3)除了对顶角,角与角还有哪些位置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说明:复习对顶角是以类比的方式提出这节课的研究核心知识:角与角的位置关系;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对顶角延伸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找的过程中:第一、把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知简单图形,化归的思维方法;第二、渗透分类的方法,为分类研究角与角的位置关系设下伏笔。)(二)共同探索同位角的概念
问题探究:∠1与∠5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接上面的方法,先观察上面的4个角,他们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形成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逐步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
(1)它们在被截直线A.b的位置?
(2)它们在截线c的位置?
学生表述得到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得出右侧、上方等说法,利用教具规范说法,得到关键词:同侧、同旁,再给出概念:我们把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并完整叙述:∠1与∠5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
(3)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依次把同学得到的另外3对同位角分离出来)
(4)分离出来的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型)
(设计说明:这里依然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由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括这种位置关系,按照观察—描述—归纳—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
(三)小组合作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的位置特征
问题探索:类比上面的探索过程,小组合作完成∠1与∠6、∠1与∠7的位置关系(见附表1),班级交流规范说法后,再统一给出名称。
(设计说明:在认识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是一种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的过程。1.探索的意义在于描述和理解位置关系,并把同种位置关系的角归为一类;2.名称统一给出,给学生以规范,对∠2与∠5加以排除即可。)
三、巩固概念、深化概念
(一)用概念寻找生活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发现)
给出3个简单的实际图形,学生完成:
(1)图中可以看成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
(2)哪些角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设计说明:1.用实际图形呼应开头,体现数学是源于生活;2.简单图形中也要强调截线与被截直线为后面图形变换做准备;3.变式练习,通过一组摆放不同的图形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二)用概念识别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辨析)
展示如右图两个图形,思考:
(1)∠1与∠2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如果是,找出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3)旋转到什么位置能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呢?
归纳总结:两个角一边共线(截线),再次体会F、U、Z型。
(设计说明:通过辨析错误图形,到改造成正确图形,深化概念的本质认识。课中小结:图形的产生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图形的形状类似于字母F、Z、U;两个角的一条边共线—截线!)
(三)合作学习(创造)
在同一平面内,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能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同桌合作,一人拼图,一人描述(指出截线、被截直线,哪两个角成什么关系的角)。
(设计说明:让学生感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我们身边处处可见的;同桌配合可以提高合作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完整的叙述,继续强调截线和被截直线达到巩固和深化概念的目的)
三、应用概念、发展图形
如图,∠1是直线A.b相交所成的一个角,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画一条直线c,使直线c与直线b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与∠1为一对同位角,并且自行找出一对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根据学生反映可以从下面三维目标上小结: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我们体会到了哪些思维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5.1第2题
选做题1.习题5.1第3题
2.利用木条为骨架制作一个风筝,在结构图中找一找今天所学的同
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祝你成功!
(设计说明: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选做题2首尾呼应,从实际中得到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
12.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熟悉以下各题:
13.如图,那么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点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14.设、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
a)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b)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c)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5.如图,已知AB、CD、EF相交于点O,AB⊥CD,OG平分∠AOE,∠FOD=28°,求∠COE、∠AOE、∠AOG的度数.
16.如图,与是邻补角,OD、OE分别是与的平分线,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7.如图,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
解:∠B+∠E=∠BCE
过点C作CF∥AB,
则____()
又∵AB∥DE,AB∥CF,
∴____________()
∴∠E=∠____()
∴∠B+∠E=∠1+∠2
即∠B+∠E=∠BCE.
18.⑴如图,已知∠1=∠2求证:a∥b.⑵直线,求证:.
19.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
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
证明:∵AB∥CD,
∴∠MEB=∠MFD()
又∵∠1=∠2,
∴∠MEB-∠1=∠MFD-∠2,
即∠MEP=∠______
∴EP∥_____.()
20.已知DB∥FG∥EC,A是FG上一点,∠ABD=60°,∠ACE=36°,AP平分∠BAC,求:⑴∠BAC的大小;⑵∠PAG的大小.
21.如图,已知,于D,为上一点,于F,交CA于G.求证.
22.已知:如图∠1=∠2,∠C=∠D,问∠A与∠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邻补角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6.平行相交平行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平行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13.6cm8cm10cm4.8cm.14.平行平行垂直15.28°118°59°16.OD⊥OE理由略17.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8.⑴∵∠1=∠2,又∵∠2=∠3(对顶角相等),∴∠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a∥b∴∠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1=∠2.1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FQ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96°,12°.21.22.∠A=∠F.∵∠1=∠DGF(对顶角相等)又∠1=∠2∴∠DGF=∠2∴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C=∠D∴∠DBA=∠D∴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上册数学相交线、平行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9讲相交线、平行线
知识理解
1.如果∠AOB+∠DOE=180°,∠AOB与∠BOC互为邻补角,那么∠DOE与∠BOC的关系是()
A.互为补角B.相等C.互补D.互余
2.如图,三条直线a、b、c相交于一点,则∠1、∠2、∠3的度数和是()
A.360°B.180°C.120°D.90°
3.如果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余D.相等或互补
4.下列语句事正确的有()
①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是邻补角;③对顶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④对顶角相等但不一定互补;⑤对顶角有公共的邻补角.
A.1个B.2个C.3个D.4个
5.下列说法:①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两种;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相交、垂直和平行三种,其中()
A.①②都对B.①对②错C.①错②对D.①②都错
6.下列图中的∠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
ABCD
7.已知,如图,BD⊥AC,AE⊥CG,AF⊥AC,AG⊥AB,则图中表示A点到直线BC的距离的是()
A.线段BD的长B.线段AE的长C.线段AF的长D.线段AG的长
8.如图,不能判断AB∥DF的是()
A.∠2+∠A=180°B.∠A=∠3C.∠1=∠AD.∠1=∠4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下列条件中能说明AB∥CD的是()
A.∠1=∠2B.∠3=∠4
C.∠BAD+∠ABC=180°D.∠ABC=∠ADC,∠1=∠2
10.在下列条件下,不能得到互相垂直的直线是()
A.邻补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B.平行线的同旁内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C.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一组对边方向相同,另一组对边方向相反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D.两组对边互相垂直的两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11.如图,已知DE⊥AB,∠1=∠2,∠AGH=∠B,则下列结论:
①GH∥BC;②∠D=∠HGM;③DE∥FG;④FG⊥AB.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1)观察图①,图中共有条直线,对对顶角,对邻补角.
(2)观察图②,图中共有条直线,对对顶角,对邻补角.
(3)观察图③,图中共有条直线,对对顶角,对邻补角.
(4)若有n条不同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以形成对对顶角,对邻补角.
13.如图,∠3与∠B是直线AB、被直线所截而成的角;∠1与∠A是直线AB、被直线所截而成的角;∠2与∠A是直线AB、被直线所截而成的角.
14.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形成12个角中,完成填空:
(1)∠1与∠2是角;(2)∠3与∠5是角;
(3)∠3与∠9是角;(4)∠2与∠5是角;
(5)∠6与∠7是角;(6)∠6与∠11是角;
(7)∠7与∠12是角;(8)∠8与∠2是角;
方法运用
15.按下列语句要求画图:
(1)过B点画AC的垂线段;
(2)过A点分别画AB、BC的垂线;
(3)画出表示点C到线段AB距离的线段.
16.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且OD平分∠AOF,∠BOE=2∠AOE,求∠EOD的度数.
17.如图:直线于,过,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18.如图:直线于,过,且,求的度数.
19.已知:如图,为直线上一点,平分,,求、
的度数.
20.已知:如图,求证:.
21.如图,一辆汽车在公路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位于AB两侧的学校,(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时会对学校的教学造成影响,当汽车行驶在何处时对学校影响最大?在图上标出来;(1)当汽车从
A向B行驶时,那一段上对两个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一段上对两个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小?那一
段上对M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小,而对N学校的影响逐渐增大?
22.如图,,直线分别交、于,是两条射线.
(1)若分别平分,猜想与的位置关系;
(2)令,若,(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画图证明;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3.(1)小明将以直角三角板()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测量知道,求.
(2)将三角板进行适当转动,直角顶点始终在两直线间,在线段上,且,
给出下列结论:的值不变;的值不变.可以证明,其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值.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50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