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山村》教学实录之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村》教学实录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知识目标:

1、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来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生字。

2、掌握两种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规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认识虚宫格,能在虚宫格内正确书写一、二、三、十四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目标:

通过《山村》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和巧妙。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个汉字。

2、认识虚宫格,在虚宫格内正确书写一、二、三、十四个生字。

五、教学难点:能在虚宫格内照准位置,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六、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谁能试着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李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

生1:远处有房屋。

生2:房屋上面还有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

生1:有几座小亭子。

师: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

生1:有蓝蓝的天空。

生2:还有开得正艳的桃花。

生3:我还看见了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师: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听吗?

(点评:利用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整体入手,感知认读:

1、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古诗,注意字音。

(师朗读课文。)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

生齐:喜欢。

师:好,那就跟老师一起朗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文。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表)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一行注音的生字,我们要认识它,第二行在虚宫格里的字我们不但要认识它,还要会在虚宫格内正确书写。谁能试着把第一行的生字读一读?(读三到五名同学)

师:这些生字宝宝就在古诗里,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生字圈画出来。

学生动手圈画生字。

师:小朋友,你和老师圈画的一样吗?(课件演示)谁能把你圈画的生字读一下?

4:开火车巩固生字。

(点评:这一环节是学习生字的过程,鼓励学生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放学生去学,相信他们能会。之后,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复现巩固,知识拓展。

1、出示词语。

一心一意

二龙戏珠

三令五申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1)学生自己先练习读,不会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3)齐读

(4)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这些词语里都有数字)

2、出示数字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齐读

(3)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诗里也有数字)

3、放录音。

同学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休息一会了,我们来听一首歌好吗?

(放《数鸭子》歌曲)

告诉老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歌里也有数字)

(点评:教师组织生动形象的语文游戏,花样迭出。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语文性。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给枯燥的汉字学习赋予了生活的乐趣。学生学有乐趣,课堂有活力。)

四、认识虚宫格,指导书写。

1、认识虚宫格。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学习书写汉字了,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能帮助我们把字写的更加的漂亮。他的名字叫做虚宫格。

(课件演示虚宫格)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了,注意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还有横中线、竖中线、上一线、上二线、下一线、下二线、左一线、左二线、右一线、右二线。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发给你们的虚宫格纸,同桌之间练习指认。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十和其他的三个汉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1:十比前三个字多了一个笔画竖。

师:对了,长长的,直直的,立起来的这一笔就是竖。

(指导书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横在横中线偏上,从左二线起笔,到右二线收笔,方向稍向上倾斜;竖在竖中线上,从上二线起笔到下二线收笔。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十的书写,学生练习。)JAb88.com

(点评:教师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重在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书写正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虚宫格的认识充分的利用的电教手段,给学生留有直观的印象,指认虚宫格的设计,让学生彼此之间互动检测学习的效果,课堂上学习的氛围浓郁。)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山村和四个生字"一二三十"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延伸阅读

《山村》教案之二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山村》教案之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背诵《小山村》。

4.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

2.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

二、

熟读,背诵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

2.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出示远景图。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生看图朗诵)

6.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生补充图)

7.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

三、

识字、写字

1.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2.巩固识字。(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

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

3.游戏:找家

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

齐读检查。

4.写字。

认识新笔画横,书空并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

生观察田字格的范写,师指导书写。

生自己连写一

《小山村》教案之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山村》教案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3、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前提诊测:

(1)读生字说词语

(2)拼读认读字:梨

二、导入过程:这位小作者的家住在小山村,他邀请同学们去他的家乡参观,你们想不想去呀?好!那我们就一起去小山村吧!

大屏幕打出课题:21、小山村(齐读课题)

老师:小山村的景色什么样?那里到底有多美呢?看课文吧!(打开课文)

三、学习新课:

1、初步感知:

(1)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再读:轻轻地读课文,要读通顺。看看作者打算向我们介绍小山村哪些地方的景色?(小组里读一读、讨论)

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边、村前。

2、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我们跟随作者去山坡上看风景,请你找到这段读读,山坡上有什么?(大屏幕:山坡上)

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怎样读让别人感觉出它们的颜色?(练习后,指名读)注意轻声上、的的读法。

(3)离开山坡,我们又来到山脚下,那里有什么?请你找到读读。(大屏幕:山脚下)

指导朗读:表达出一排排新的语气。课文接着写哪?村边有什么?(大屏幕:村边,学校)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第3自然段。

(4)我们又和小作者来到村前,请你找到这段读读,告诉老师知道了什么?(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

大屏幕:小河、小鸭自读:看谁读得美(指名展示)

(5)通过我们对小山村的山坡上、山脚下、村前的参观,你们觉得小山村怎样?那么我们就一起夸夸小山村吧!(齐读第5自然段)

4.老师:(1)假如你家住在小山村,你的心这种心情读课文吧!

(2)请5名同学接段配音朗读。

(3)集体朗读

5、我们要离开小山村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6、小作者给我们准备了他家乡的特产要送给我们,但他有个要求,为了让同学们记住小山村,希望同学们把这课背下来,现在大家自由练习背诵吧!

(1)请几名同学背诵课文。

(2)请一个小组的同学看图背诵课文

(奖励苹果和梨)

四、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

红红的

黄黄的

苹果

清清的

小鸭

白白的

河水

(2)把句子补充完整

山坡上(

)。

五、课后延伸:画一画你心中的小山村。

《海底世界》教学实录之二


《海底世界》教学实录之二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漫谈)

师:你们看,(播放课件)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象一堆堆白雪,多美呀!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师: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海底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生:我觉得海底太神奇啦!

生:海底真有意思,我真想潜入海底去探寻更多的秘密。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大家注意“底”字下面有个点。好,请大家齐读题。

生:23海底世界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书,老师巡回指导)

师:(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

(指名认读)

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再读一读。

(齐读生字)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生: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注意“异”字上面要封口。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

生:想!

师:我提议,咱们来开一个有关“海底世界”的新闻发布会吧!

生:太棒啦!

师:在开新闻发布会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生: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

生:多读课文,看看文中有什么信息。

师:对,现在我就是船长,(挂工作证)你们是潜水员,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发现了情况立即向我报告。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好,你发现了海底有声音。(出示组牌:声音)注意简单地向我汇报你们的发现。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的动物有很多种,而且活动方法各不相同。师:很好,你发现了海底有动物。(出示组牌:动物)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植物。

师:不错!(出示组牌:植物)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矿物。

师:(出示组牌:矿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生:报告船长,我发现了海底有光。

师:(出示组牌:光)潜水员们,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

师:下面就请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发现,分组进行专题研究。注意一方面要读懂课文,讨论疑难问题,准备好本组的发布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准备回答记者们的提问。遇到困难可以向我和电脑求助。

(老师引导分组,并指导各小组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发布本组的内容)

师:我宣布“海底世界”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请各小组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上台发布你们的发现。

师:台下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各报社、各电台的记者,注意认真听各组的发现,你们呆会儿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师;首先请听光组的发现。(教师把组牌:光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想用朗读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鼓掌)

生: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本组有感情地朗读)

生:记者们你们感受到了海底世界,那黑暗中却有光亮的奇异景象吗?欢迎大家就我们所介绍的内容提出问题。

“记者”(a):你好,我是南昌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们刚才说到的“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中的“依然”一词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

生(组内成员):仍然

生(组内成员):还可以理解为依旧。

“记者”(a):谢谢!

本组成员异口同声:不用谢!

“记者”(b):我是《江南都市》杂志社的记者,请问你们发现了深海里带有发光器官的鱼吗?

生:发现了,有一种鱼叫电摇,它头上的触角就会发光。

师;谢谢这组的新闻发布,接下来有请声音组。(教师把组牌:声音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的发现是,海底并不是一点声音都没有,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要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各种声音,下面我就把我们收集到的声音播放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听声音)

生(解说):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生:海底的声音是多么的丰富呀!我们的介绍完了,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a):你好,我是上海电台的记者,请问“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生(组内成员):就是小声地说话。

“记者”(b):我是《科学》杂志社的记者,请问海底里只有这些声音吗?

生:不是的,海底里还有其他的声音。

“记者”(C):你们能用“有的像什么,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说一段话吗?

生: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鸡一样几几,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还好像在打喷嚏。

师;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的海底之声,下面有请动物组。

(教师把组牌:动物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想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

(扮演不同的海底动物,表演各自的活动方式。)

生: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就有三万多种,还有许多的不为人知,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的发布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a):你好,我是北京电台的记者,我认为你们在表演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上不够准确,他们是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而不是向前。

生(组内成员):谢谢帮我们指出错误。(再表演)

“记者”(b):我是《人与自然》节目的记者,你们还能为我们介绍几种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吗?

生:好,播放课件。

“记者”(C):“免费”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要钱。

师;你们的发布方式很独特,谢谢,有请植物组。(教师把组牌:植物贴在黑板上)

生:我们组想边放录象边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发现,这样将更加直观形象。

生:(播放录像),介绍相关内容。

生:海底的植物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真是物产丰富,景色奇异呀!谢谢,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a):你好,我是山西电台的记者,请问海底里有哪些植物?

生:有海草、海带,还有一些我们也不太清楚。

师:有请最后一个小组,矿物组。(教师把组牌:矿物贴在黑板上)

生:除了刚才几个组说到的内容外,在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矿物,如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发现与探索>>节目的记者,请问什么叫稀有金属?

生:地壳中储藏量少,矿体分散的金属,如锂、钛、镓等。

“记者”:为什么海底里会蕴藏这么多的矿物呢?

(学生不知道)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大家会后都可以找找有关资料把这个謎解开。

师:刚才各小组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发布了各自的发现,记者们也积极踊跃提问。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得非常成功。最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

(齐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师: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或书店查阅书籍、从一些媒体上收集更多有关海底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在一起办个“海底世界”展览。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光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桂花雨》教学实录之二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教学实录之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师:你们熟悉桂花吗?谁来讲讲桂花。

生:桂花的颜色有很多种,红、黄、绿花瓣是十字型。

师:是的,桂花有很多种颜色,红、黄、绿花瓣是十字型。

生:特别香。

师:香气扑鼻。

生:有很多品种,有丹桂、金桂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一生漂泊。他生于温州,11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温州,86岁回台湾居住,现年89岁。就是这样一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久久不忘家乡的桂花,久久不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

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师:拿起书,一起走进去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认真地朗读。

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生: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生:桂花在中秋节前后盛开。

师:盛开时特别香。

生:如果是被风雪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生: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师:你读懂了。

生:母亲很想念家乡的桂花。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齐读这一句话。

师:谁能读懂这里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怎样的桂花?

生:香飘十里的桂花。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儿?可以猜猜。

生:花园。

师:对,桂花园,桂花的花园。最有名的就是这座小山,名叫满觉陇。清朝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

生齐读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师:可母亲说,这里再香也比不上家乡。家乡桂花到底有多香?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划下来。

生: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一起读读它。

生: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句子打在屏幕上,你们把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学着他,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慢一点,轻一点,再来读读。

1、品读浸。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浸。

师: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师:杭州小山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家乡的桂花不用飘呢?用上飘读读。想想为什么?

生:用浸更体现出桂花的香气。

生:体现出桂花香气散发的地方更多。

生:桂花香气时间比较久。

师:有多久?

生:全年。

2、品读全年。

师:去掉全年能换上哪个词?

生: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

生:一个月;半年;十二个月;每年;几年;整一年;每天;每一个季节。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十二个月,整个村子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

每个月,整个村子

每一天,整个村子

师:这一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桂花的美丽。

师:桂花美啊!

生:花的香气。

师:桂花香啊!

生:对桂花的感情。

生齐读。

3、品读整个村子。

师: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整个村子。

生:村子里的每样东西,包括每个人。

师:哪些人?

生:村民、妈妈。

生:鸟儿、动物。

生:村子里的花鸟。

生:每一样物品。

生:桌子、椅子时间久了,也会散发出香气的。

师: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生:摇桂花。

师:谁来读读?

生读第六小节。

师:很棒,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花的香。

生:花的多。

生:摇桂花时的乐趣。

生:桂花的美。

生:作者喜欢桂花。

师:感受也读出来了。哪个句子特别让你有这种感觉,读读它。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摇啊摇读读这三个字。

师: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好香的桂花在哪儿?再读。

师:不着急,你可以读得很好,再读读最后一句。

师:一脸的桂花,真乐了,再读。

师:琦君家的院子一圈都种着桂花,让我们看着课件,一起帮他摇。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你们摇啊摇,摇出了什么?

生:摇出了乐趣。

生: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

生:摇出了快乐心情。

生:摇出了童真。

生:摇出了自己的快乐。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师:这桂花的香啊,这桂花雨就像雨,也浸透了整个村子。仅仅只有桂花香吗?还有什么?

生:菊花。

生:路边的小草小花。

生:身上有桂花的人香了。

生:妈妈,村长,村民都香了。

生:整个村子都香了。

生:桃花香了。

生:糕饼香了。

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了,他们的话也香了,他们的生活也香了;我的思念也香了,我的生活香了,我的心儿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

生: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透过花雨,体悟思乡。

师: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节,我家乡的桂花也香了,我想起了

师:这个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

生:故乡的村民、小伙伴、妈妈。

生:故乡的糕饼。

生:胡家老爷爷,林家老婆婆。

生:一草一木。

结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军神》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课前:

课件出示刘伯承元帅的有关材料,让学生阅读,快速读后能获取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16年,在一个外国人开的诊所里,一个生性孤权的医生,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病人,于是有了一次非常特殊的手术。你们想了解吗?

师: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间,读通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碰到难读的词句吗?

师:你认为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句子。

师: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时是读通课文的好办法。请大家再读课文,提出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开始。

生默读课文

生:为什么沃克医生为什么说遇到了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军神指的是什么呢?

生:为什么神情变得柔和?

生:刘伯承在做手术时一定很痛,为什么他一声不吭?

生:为什么刘伯承在手术前不说自己的名字,却说自己是刘大川?

生:刘伯承在手术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一向从容镇定的医生这回为什么紧张了呢?

生:医生知道刘伯承是军人,为什么还要问呢?

生:为什么要关上门再问?让更多人知道不是更好吗?

生:刘伯承做手术时很痛苦,为什么不打麻醉针?

生:课文为什么在最后才出现他的真名?

生:为什么医生眼睛里闪出晶莹的神情?

生:他到底想说什么?

生:刘伯承为什么会记得那么清楚,说是72刀?

生:医生为什么后来能知道刘大川不是刘伯承真正的名字?

(师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从课题发问,有的从刘伯承的方面来发问,接下来,大家能不能从那么多的问题中找到一个能

概括那么多问题的一个问题来研究?

生读课文。

师:刚才,王老师看了两组,发现很多组的同学都在研读为什么说他是军神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说说理由?

生:钢板比铁还坚硬,说明他不仅外表坚强,而且内心坚强,是个伟大的人物。他不使用麻醉剂,超出了一般的人。

师:他说了这么多,你们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把钢板和军神联系起来,能不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生:他汗珠滚滚,说明沃克医生原来给病人做手术没有不打麻醉剂的。

生:他担心刘伯承会晕过去才汗珠滚滚。

师:他联系了前文,抓住了一段很关键的话。

(师出示句子)

师:你们读一读,想一想,结合刚才的问题,看这段话还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从这段话中知道了,刘伯承不打麻醉针为了使革命会成功。

生:他觉得打了麻醉针就不能很好地指挥战斗。

生:他怕影响了脑神经。

师:其实,这一段是告诉我们他不打麻醉针的原因。

(老师引读)

生:我觉得刘伯承是一个会说话的钢板,他动手术时动了72刀都能数出来,真是不同寻常。

师:大家轻轻地数一数,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数不清,2,3,4,571,72)

生:这是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怎能不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师:你不但能抓重点语段,还能抓重点词,把词写在黑板上(生上前板书:一声不吭)

生:我对他的说法不意见,青筋暴起说明他不是钢板,因为钢板是没有感觉的。

生:他说得不对,不打麻醉针做手术对常人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师:还从哪句话看出来?

生:医生说最后他忍不住可以吭出来,要是我的话,手术做到一半可能就吭出来了。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看出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课文,再回课文中读一读。

(师引读)

师:到现在为止,你明白了沃克攻医生为什么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了,我们再来看看,围绕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黑板上的等问题。刘伯承不仅仅是一位铁骨铮铮地军人,更是一位军神(板书)

投影图片,加上动手术时的声音,想像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手术了吗?

师: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这段话: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指名读。

学生评价。

师:写一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有刘伯承这样的人,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

生:刘伯承真不愧是一位军神!我向你学习。

生:刘伯承,是一位勇敢而坚强的人。

师:怪不得沃克先生说

出示:沃克先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刘伯承

音乐起,齐声朗读以上这段话

下课了,教师有3个课外活动建议:

1、课外资料中可以找到残疾军人、编外参谋、革命军人、武神、教书先生等称谓,学生可联系故事背景进行研读,训练学生抓要点速读的能力

2、收集刘伯承的故事

3、改编课本剧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山村》教学设计之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山村》教学设计之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背诵《小山村》。

4.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

2.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

二、熟读,背诵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

2.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出示远景图。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生看图朗诵)

6.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生补充图)

7.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

三、识字、写字

1.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

2.巩固识字。(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

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

3.游戏:找家

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

齐读检查。

4.写字。

认识新笔画“横”,书空并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

生观察田字格的范写,师指导书写。

生自己连写“一”

《最佳路径》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佳路径》课堂教学实录之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的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蕴涵的哲理:给人自由,顺其自然,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生齐说),并且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2-3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格罗培斯就是按照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理念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径。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课后我让同学们去读书,去发现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好,同学们问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读课文,看看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二、跟随学生的脚步学习课文。

1、

生们各自读课文,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老师刚才注意看了一下,有些人做得很好,边读还边做着记号,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啊。

指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果全部回答完,

师:同学们的读书效率真高,读了一遍,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地读),思考:课文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本次没有回答完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剩下的这几个问题,正是本文的难点,等我们学完了本课,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地读),思考:课文哪儿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学生们各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三、

边交流边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谁首先来说说:这篇文章哪儿给你印象深刻?(学生提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1、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6节,迪斯尼乐园的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相机出示第6小节的内容)

师: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一定很舒服吧。你把这一小节读一下吧,读出那种优雅的感觉。

师:(如果读得不好)可以问:还有同学有与他同样的感觉吗?也试试读读。

读得不错,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问:迪斯尼乐园里一开始有路吗?请你想象一下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后草地上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人们会在草地上踩出各种各样的路。

师:这些路是什么样的呢?

生: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

生: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人多,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

师:大师看到这种情况后怎么做的啊?

生:按照足迹,铺设了人行道。

师:说得好,它是游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的。可见格罗培斯的用心良苦。

师:让我们再一次的去体会那路径设计的高明,让他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起把第6节读一下。

2、生:我印象深的是第七节,我知道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生:我印象深的也是第七节,我记住了这个时间1971年。

师:(把1971写在黑板一侧)让我们记住这个时间,这对于设计师格罗培斯来讲是个难忘的日子。

(全班同学一起读1971。)

3、生:第二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相机出示第二节内容)

师:为什么这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你从这里看出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认真,很细致。

生: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找一找,把它画下来,并去读一读,用心去体会一下。

(四十多年、无数个难题、最微不足道的、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等词去体会。)

师:(赞同地)谈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呢?(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师相机板书。

师:正是因为格罗培斯的严谨踏实,追求完美,才使他的设计成为了最佳路径。你从这一节还看出什么?(再指名学生读第二节,特别强调最后两句。)

生:我觉得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只要动脑筋,总会有办法。

生: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然后再去想解决的办法。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真动脑筋思考了,的确有收获。

齐读第二小节,体会格罗培斯那对待工作的态度。

4、现在我们继续去分享这份收获,谁再来谈谈他的想法,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我觉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这就是获得设计大奖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自读课文3、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农民们和老太太卖葡萄的句子,对比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读书,讨论)

(许多园主是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而老太太的方法是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结果反而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生:别人都是大声吆喝、叫卖,但没有人购买。老太太却请人自己投入五法郎,摘一篮葡萄。

自己用个词语概括一下不同的卖葡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词语积累:无人问津人满为患;门可罗雀门庭若市;冷清;红火

师:你喜欢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式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比较自由,想摘什么样的葡萄,可以自己拿主意。

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

生:因为老太太的葡萄园无人看管,所以大家就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感到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到亲自采摘的乐趣。)

生:我想拿多少拿多少,没有人管。(学生大笑。)

师:老太太这样信任你,应该用诚实回报人家,你这是君子之为吗?大家再看课文,文中说:当他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满了车说明什么?

生:大家都是很诚实,讲究诚信的,要不然老太太就不再用这种方式卖葡萄了。

师:从这一节中大家了解了获得最佳路径的原因,那么你还从这一节看出什么?

(学生再读书,回答不出来。)

师:(点拨)格罗培斯从卖葡萄的身上得到启示,你有什么想法?一般的路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生:(举手)噢!格罗培斯注意观察,善于动脑。

师:(赞许地点头)对,格罗培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是一般的路人不能发觉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象他学习。

那么格罗培斯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

生: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蓝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因为正是老太太给他的启发,才让他有了灵感,设计了最佳路径。

(师对学生说)哎呀,这个司机有点糊涂了,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每对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设计方案,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买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总结: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假如此时格罗培斯现在就在我们得眼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生:你做细小得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得榜样。

生: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四、

路径已经设计出来了,假如你现在就是格罗培斯,你准备怎么样向评委们介绍你的设计原因?假如你是评委,你会怎么去评定这条路径,同桌先讨论一下,我们马上来个模拟的评审会?

五、所以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格罗培斯顺其自然,让游客们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让我们回顾课文,再来感受一下世界最佳设计的诞生过程。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得最佳路径。格罗培斯得成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不知道怎么办得时候,顺其自然,也许就是格最佳得选择。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你内心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下来

《山村》课堂实录之一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山村》课堂实录之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教学重难点:感受童谣的音韵美,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指名背古诗。

师:同学们会的古诗可真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那么你们想不想再学一首呢?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邵雍写的童谣《山村》。

齐读课题。

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城市中,谁知道山村什么样?

生自己说。

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看看山村到底什么样?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里都有什么?

生1:画上有一些花;

生2:画上有山;

生3:画上有房子;

生4:画上有亭子;

生5:画上有一些草;

师:我也想描述一下行吗?师背《山村》

师:其实刚才我描述的就是山村这首小童谣,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小童谣?

要求:边用手指指着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同学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师:现在,我来和同学们一起读,老师大点声,同学们小声跟读。

师:这一次,是不是又多认识了一些字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童谣。可是,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生1:我问老师。

生2:我问小组内的同学。

生3:我问同桌。

生4:猜一猜或者到认字表、查字表中找

学生自由学习。

再指名读童谣。

师:你认为你读得怎么样?生互评。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踊跃,我也想加入你们读书的行列,欢迎吗?那么你用手指指着童谣听老师读,听听老师和你读的一样不一样。看谁看得认真,听得仔细。

学生边看着儿歌中的生字,边听老师读。

师:谁能像刚才一样,给我也说一说,我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和我们读得不一样,老师你是怎么读的呀?

师:我呀,先把字音读准,然后想象着眼前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就在小山村里,读得就有感情了。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也想象我这样边想象边有感情的读吗?

生:想。

师:可是,刚才我已经说了,我要先把字音读准。那么现在就请小组长们该上场上场了,这周轮到哪些同学做组长了?

师:这些字你们小组的同学是不是都认识了呢?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检查?

组长1:我打算让我们组的同学一个人一个人的读。

组长2:我想大家一起读。

组长3:我想大家一起读,然后抽生字,让他们抢答。

师:好,那现在就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练到。

小组学习两分钟。

三、游戏巩固识字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师:为了庆祝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所有的生字,让我们到果园里去摘一些果子吧!可是这些果子却不是随便摘得到的,得读出果子后面的字或回答出问题才能摘下果子。还想摘吗?

生:想。

师:有困难也不怕?

生:不怕。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

出示果树,上面挂满果子,果子后面是字或者词或者一句话,或者是一个问题。

生读或回答。

(2)找朋友。

师:没有摘到苹果的同学别着急,地上呀,还有一些已经熟了的苹果,你们愿意把这些苹果也捡回去吗?

生:愿意。

学生到前面捡苹果,并且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课间活动:表演《数鸭子》

门口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咕嘎咕嘎,真呀真漂亮,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鸭,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鸭。

五、再读课文,初步掌握小童谣的读法。

师:生字已经能够读准了,那么谁能像老师一样边想象边读童谣?

指名读。4人

师:你们这么积极,又一次感染了我,我想再读一次,行吗?

生:行。

师:不过,这一次可有一个比较难的要求:我读的时候哇,请你用铅笔在我停顿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做上记号。

师:谁能说说,我都在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生:去的后面;村的后面;台的后面;九的后面。

师:你们也能这样的试着读一读吗?自由练习。

师:谁想来试一试?

师:现在来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吧,也可以找在座的老师大朋友读。谁先来?

生读完。

试着背诵童谣,其他同学可以看书跟着一起有感情的读。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

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

p)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2.正音。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jin),钟山只隔数(shshǔ)重(zhngchng)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ihun)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读通。正音是关键。余下的在读中自悟,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配音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个体背诵涉及面又小,面向全体不好操作。以上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议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在学习片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时间10分钟。

(10分钟后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师: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间,在这里读作jin

,是间隔的意思。

生:老师,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钟山

△△△△

◎京口

~~~~~~~~~~~~~~~~

~~~~~~~~~~~~~~~~

◎瓜洲

师: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生:请问老师,还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数重:几层。

〈2〉绿:吹绿了。

〈3〉还:①指归还。②指的是返回。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

(说说全诗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2、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过字。

生:还可以用来。

师: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评: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五、画画

1、启发。

师: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再体会一下,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在你们头脑里,一定能画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现在,你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

生:我想写一写,把这首诗默写出来。

师:好的,请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写字时,书写要工整。画画时注意自己笔下的景物特点,加点彩色最好。待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好。

2.全班同学安静地写画。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品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画的是一轮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绿,几重高山。诗人站在瓜洲岸边,仰望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同上)我竖着写诗,大人写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现儿童的天性。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六、延伸

1.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泊船瓜洲》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写的诗。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老师从其他地方选新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几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评: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3.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实录之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燕子妈妈笑了》。它在课本(一年级下册)的第47页,请同学们翻书,看谁先找到。(学生积极翻书,找到这一课。)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认真听,仔细看。(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

点评:开课简单,直切主题。在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师: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

生:能!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师:好!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课文共有几段?

生:共有八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找了四名同学每人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师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

点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在学生读书时,师生一起认真听,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师: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

(学生一起读,有一句出现了困难,教师叫停,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习认真、仔细。)

师: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

点评: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两次提出了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

(学生认真读完书,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

生: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的。

生: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板书认真两字。)

生: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

(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师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

点评:学生在听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次练习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虽然幼稚,却是学生自己所得,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师: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读读试试。

(教师用卡片出示词语,学生齐读,然后又找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

师: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

生:能!

师:我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学习。各组检查完后,各小组组长汇报坚持检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认字情况。教师肯定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

生:能!

师:怎么教?

生: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不熟的字还要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学习。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习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学生能读熟,个别同学不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点评: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因为老师给小组长布置了具体的任务,使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组长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识字卡片一个个认真检查。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师: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学生很高兴地答应。)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

点评: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再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拿一个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吗?(学生兴奋。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来让学生看,学生看到了冬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

师: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却没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细毛,你们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

生:小燕子做事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生:小燕子飞来飞去,太累了。

生:虽然累,但它不怕累,还能一次次飞去认真观察。

生:燕子妈妈很聪明,她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经过锻炼,长大后,就会像她妈妈一样聪明。

点评:这是学生再次读书后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很显然,这次体验较之上一次深刻、全面。孩子们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根据小燕子一次次观察到的结果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大家确实认真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这样认真。

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自然、清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节课注重阅读和识字的教学,注重学生读书识字的过程,注重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北京师大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长,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傅文宁老师的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扎扎实实地读书(一节课学生读课文有七遍之多),达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目的。学生从听读到自己读,从需要别人帮助到读得流畅再到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多么重要!其实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又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没用精美的课件,只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地认真读书,同时注意让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师生间亲切交流,平等对话,共同把认真二字贯穿课堂始终。这不正像课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妈妈和一群认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样吗?

北师版《李时珍》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版《李时珍》课堂教学实录之二”,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85页

二、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3.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做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出示《本草纲目》)老师这里有一部《本草纲目》,分成上下两册,你们知道这部书里记载了什么内容吗?

生:书里记载的是一些药物。

师:所以这部书被称为一部药物书。你们知道本草师什么意思?纲目又表示什么吗?

生1:本草是指中草药。

生2:纲目是指按顺序写下来。

师:本草是中药的统称,很多同学认为中药就是草药,其实不是。中药中除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草药以外,还有药用矿石,药用动物,以及一些水、火、土等等,纲目是指将中药进行分类。《本草纲目》共分16部,60类。有果类、谷类、鱼类、木类、兽类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这部分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47段,读完后,老师有两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想答好这两个问题吗?

生:想。

师:想答好问题,你们就要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每一段每一句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一边提问一边思考一边读。

生:读课文。

师:课文都读完了,是不是等着老师提问呢?但是我先不问,我想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我会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李时珍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你是读了第四段以后提出的,是从编写的原因来提问,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帮他解决?

生:我来帮助他。因为李时珍不想让那些得病的人吃错了药而死去,所以想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1:我是从第四段中看出来的。

生2:我来补充。他为人民着想,他不想让无辜的人死去。

生3:他想这本药物书上有许多错误的地方。有许多药物没有记载,有许多药物只记了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师:同学们都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用概括的语句来回答吗?生1:有缺点。

生2:不完善。

师:是的,我们回答问题不仅能从书上找语句回答,还要学会概括地回答问题。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一下子就问到了编写的原因,但这不是老师想提的问题。谁再来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

生:他是怎样写这部书的?

师: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就是说他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大家再读读第5自然段,想想他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标上序号。

生1:他拜访了许多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师:你能用更简练的话来说吗?从拜访这个词可以看出李时珍怎么样?

生2:李时珍非常虚心。师:对,你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吗?

生3:虚心学习。

生4:虚心求学。

生5:虚心请教。

师:对,看来同学们的语言比较丰富。这是他做的其中一项准备工作,还有吗?

生:李时珍不但在行医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师:你能用4个字来概括吗?

生1:积累经验。

生2:各地采药。

生3:他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生4: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李时珍去拜访老农、渔民和猎人?

生5:因为有些知识是医生不知道的。渔民、猎人会知道山上、水里有哪些药材,所以李时珍要向他们请教。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但还不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李时珍为什么22岁才给人看病?

师:你想让他几岁开始给人看病?10岁?8岁?可能吗?我们知道医生是要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在给人看病之前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学习大量的知识,就像同学们现在做在这里学习,就是为了长大后更好地为国家出力。

生:《本草纲目》是怎样的一本书?

师: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大家一起读一读第7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

生2:我查过资料,《本草纲目》有190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1100多幅图,被译成了日文、朝鲜文、拉丁文、英文、俄文、法文。

师:你们认为《本草纲目》是一本怎样的药物书?

生1:伟大的药物书。

生2:完善的药物书。

生3:著名的药物书。

生4:独一无二的药物书。

生5:举世无双的药物书。

生6:前所未有的药物书。

师: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称赞《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有的问编写的原因,有的问编写的准备,有的问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抓住了人与物的联系,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非常会提问题,但还不是老师想提的问题。想听老师的问题吗?

生:想。

师:读了47段,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有些同学一听,这么简单,其实要想打动大家是很不容易的,先请同学们练习。哪些同学准备好了?

生: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我认为这句最能打动我。

师:为什么这句打动你?

生:因为他不怕困难,到过很多地方采药。

师:他到过哪些地方呢?

生:他到过江苏的矛山,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河南的云台山。

师:李时珍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谁来读一读?

生: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为李时珍为病人着想,虚心向别人请教,所以我认为这句最打动我。

师: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前,已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药物书,由此可见,这本书不仅凝聚着李时珍的心血,还有谁的智慧?生:老农、父亲、渔民、猎人。师:《本草纲目》不仅是李时珍毕生的心血,也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我认为这句最打动我,因为李时珍品尝药材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是他为病人着想,不怕危险。

师:为了减轻受伤的人在接受治疗时的痛苦,他亲身进行试验,服食具有麻醉作用的曼佗罗花散,以致昏迷过去。谁再来读一读?

生: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我觉得李时珍非常了不起,花了这么长时间,才编写成《本草纲目》。

师:是的,李时珍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又经过十余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才将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最后定稿。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别人会对他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习。

生1:病人会感谢他,对他说:李时珍啊,你真了不起,多亏了你的这部《本草纲目》才让我重新得到了健康。

生2:医生会对他说:李时珍啊,有了这本《本草纲目》,我们给病人看病就不会再用错药了。

生3:病人的家属会感谢他,对他说:是你使我们的亲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生4:病魔会对他说:李时珍,我真恨你,是你把我的兄弟姐妹都杀死了,但我不会就此罢休的,我回再回来报仇的。

师:你说得真好,你从另一个方面来突出李时珍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今后的任务还很重,还要不断努力,与新的病魔作斗争。

板书:

编写原因:不完善

21 积累经验

李各地采药

时《本草纲目》 编写准备:虚心求教

珍亲尝百草

27年完成:世界流传

《山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由3部分组成:一是以古诗《山村》为识字材料,通过引导学生熟读这首诗来进行识字;二是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三是组词练习,插图中导读小伙伴龙龙和文文正在进行组词练习。这些材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本设计侧重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熟、读通、读透《山村》这首古诗的前提下识字,使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初步培养在阅读中识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四、五、六、七、十”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谁知道谜底是什么?(手)对,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手”。两只小手共有几个手指头?大家赶快数一数。(学生边数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1、2、3、4、5、6、7、8、9、10”10个数字。)

2.这10个数字还可以分别用10个汉字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10个汉字,怎么样?(板书课题,并领读)

(学生对新知的构建是在新知与已有经验和现有认识水平的碰撞中实现的。为促进新知的构建,教师先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把“1~10”与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联系起来,提前渗透文本内容,实现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新知的有机结合,可增强学习兴趣,减缓学习坡度。)

二、学习古诗,认读生字

1.我国宋代有个叫邵雍的诗人,把这10个汉字都写在一首诗里面,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2页看“识字(1)”——《山村》。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首小诗,然后在诗中找出“一至十”这10个汉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文)

2.谁想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要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总结,通过认真听别人读来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听读识字。)

3.通过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生字,到投影前指着文中的生字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

4.现在,有几个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能认出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山、村、台、九、枝。指名认读、抢读。)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在教学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与其他多种方式阅读相结合,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准确,通顺。)

三、指导朗读,探究方法

1.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路走去二三里,不远处有个小山村,村里有四五户人家升起了炊烟,六七座亭台掩映在绿树丛中,鲜花簇簇,一片恬静美丽的景象。(教师边用语言描绘边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诗中描述的美景。)大家看(指板画),美吗?现在,你想怎么读这首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想听吗?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和评价老师的朗读,意识到读古诗不但声音要响亮,还要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

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之后由其他同学评一评,再指几生读一读,评一评。)

4.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读古诗的窍门,你们有信心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读一读看看。(生同桌间互读互听。)

5.谁能试着把它背下来?

(学生自由背诵,同桌检查背诵,指名背诵。)

6.同学们背得真好!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引导学生把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不但诵读了古诗,还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出示:四、五、六、七、十)可是,这5个生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老师问问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写好啊?

2.首先我们来学写四字,大家看一看这个字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四”字的第2笔是“横折”,第4笔叫“竖弯”,探究四字的书写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师先范写,然后要求生练习写3~5个。生写时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搜集典型进行评议。)

3.现在我们再来学写“五”字。(注意:要给学生讲清楚各个笔画,特别要提示“横折”为一笔,规则为:从上到下。)

4.学写六字。(板书:六。指名说一说写“六”字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六”字的撇不能写成竖或点,点不能写成竖或捺。)

5.学写七。(指名到黑板上田字格中书写“七”,注意“七”字中的横要略斜。)

6.学习书写“十”。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写在竖中线上,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7.请同学们把每个字再写一写,写完了请同桌评一评。

(认识生字、写生字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观察、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指导学生书写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笔顺和书写规则,注意间架结构。)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什么啦?(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把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词语也用到了这些数字。(出示卡片:四面八方)你能试一试用今天学过的字组成一些词语吗?

(利用本课所学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同学们也可以回家试给这首诗配上画,并在上面写一写今天学到的生字,让爸爸妈妈也来分享一下这首古诗中的美好意境,好吗?

《小蝌蚪找妈妈》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电脑出示课件),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看看图,图上是怎么画的?谁来试试?

生: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三、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朗读全文。

五、简要复述,拓展思维。

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生:说并填空。

师: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两条后腿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山村》教学实录之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9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