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2.原因:

3.表现:

①发展产业:

②化工代表: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原因:

2.方针:

3.措施: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原因:

2、影响: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具有什么特点?据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定原因,请预测民族工业发展的前途。2.你认为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由此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观点争鸣:关于民族工业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①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形成,并非因一战的特殊情况所致,也没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而萧条和萎缩;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呈持续发展状态,这是由于中国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使民族工业有了一个与世界经济相参照的机会;

③帝国主义特别是日、美在华势力的扩张,由于中国市场的庞大和反帝斗争而有所消解,民族工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关于官僚资本的性质:

①官僚资本来自官僚私人而非来自政府,经营权掌握在官僚手中,它是私人资本而非国家资本;

②蒋、宋、孔、陈是官僚资本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形成官僚资本群体,成为中国资本家阶级中的特殊阶层。

③官僚资本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下产生的权利资本主义,是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④官僚资本与国家资本、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关系密切。国民党党员成为官僚资本家或其家属成为资本家是腐败的表现,官僚资本膨胀至极之日,即国民政府腐败透顶和垮台之时。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2.民族工业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A.帝国主义的压迫B.封建主义的压迫

C.民族资本的薄弱D.中国的社会性质

3.在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4.有人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工业的经济结构不合理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合理

C.发展民族工业的社会环境没有根本变化D.军阀割据混战不已

5.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的是:

A.“军事管理”方式B.“委托经营”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D.物资管制制度

6.所谓“适地适产主义”的实质是:

A.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B.实现中日经济一体化

C.掠夺资源、支持战争 D.将中国占领区经济纳入日本的经济体系之中

7.下列哪些因素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①一战结束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③日本的全面侵华④民族资本的薄弱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破坏采取的措施有:

①对工矿业掠夺控制②垄断控制金融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9.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官僚资本的支持B.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经济垄断

C.战争需要强化经济高度集中D.民族工业在战争中损失巨大

1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除了受到来自外国资本的排挤外,还受到来自哪方面的压力?

A.英国在上海的企业B.日本在华北的企业

C.官僚资本D.民族资本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3)根据材料二说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D

D

B

A

B

C

11.(1)动机为实业救国。(2分)

(2)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2分)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2分)

(3)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2分)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2分)

相关阅读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火柴业力量的源泉。其实,这也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方针、手段和危害。
●理解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明确经济要发展,必须建立民主的政权,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自主学习精要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思维激活
说一说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表现怎样?
做一做促使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
答案:B
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的体系之中。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日本还控制和垄断了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物资管理制,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日本还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
思维激活
说一说日本在沦陷区内实行怎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做一做被日本定为“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是 
A.工业矿业 B.金融业 农业 
C.矿业 金融业D.矿业 农业
答案:A
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他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1931年,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财团银行,趁中国棉纺工业出现危机,通过投资、贷款、管理等方式,先后侵占了33家民族资本纱厂。
思维激活
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表现怎样?
做一做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地主阶级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
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抢夺路矿权和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
答案:D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要:要注意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再加上特殊的社会性质等方面进行理解。特别应该注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思维开放线(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步壮大,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
(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案例拓展园:《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时间华资工厂华资资本工人
1913年1698家330824000元270717名
1920年1759家500620000元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答案:D
解析一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促使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发生重大转折。
2、考点二: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
学法指要: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的主要影响应从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的主要目的来分析。认识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思维开放线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中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国内市场狭隘,资源少.土地资源贫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日本选择了对外侵略、掠夺殖民地和市场这一手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日本以沉重打击,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接着战争的消耗更给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这样,在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后,日本制定了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的总方针,在工矿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对沦陷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实现其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经济的影响:(1)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2)使沦陷区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的工矿资源、资金被掠夺榨取,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案例拓展园:下列有关“适地适产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②在东北发展电器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③在华北发展轻工业④在华中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认识。“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的体系之中,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在华中发展轻工业。
3、考点三: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学法指要: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对民族工业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思维开放线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统治政策的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案例拓展园:“北伐时期,蒋介石让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但被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以纱业艰难拒绝。这一行为羞辱了蒋介石,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的斡旋,此事才得解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B.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政权压制民族工业
C.荣宗敬不畏强权
D.蒋介石代表的阶级利益在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肩负着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其发展步履维艰。
4、考点四: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学法指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认识时应该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当时的国际环境。
思维开放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案例拓展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其发展步履维艰,但是在近代还出现了三次发展的有利时机,被称为“三大热潮”。比较它们出现的相同点,必须从原因、表现、影响上进行分析。
高考经典感悟
例1(2005年,江苏)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C
解析民国初年,决定民族工业发展与否的主要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致使民族工业的春天很快过去,从而导致其发展时间“短暂”。
例2(2005年,广东)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
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
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统制事业”是日本对中国工矿、交通运输业进行掠夺的主要手段,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业、钢铁和交通运输业实行“统制”,而对其他工业部门则实行委托日本公司经营或直接经营.还有所谓中日合办。
例3(2004年,辽宁)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以发展的主要是面粉加工、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无从发展,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的说法不合史实;从空间来看,有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向北扩展的特点;c项说法也不合理。当时主要是欧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但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的说法不合史实。
例4(2004年,天津)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的分析归纳能力,搞错的主要原因是分不清这些原因所占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或一个历史现象的出现,往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有根本的,有直接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应该将这些原因进行归类整理,以加深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例4(2006年,广东)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1914年-1920年主要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此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而且战争期间,西方需要大量的轻工业品,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民族工业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发展。请回答I~3题。
1.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是指()
A.1895~1898年B.1898~1911年
C.1912~1919年D.1919—1937年
2.为中国化学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范旭东吴蕴初B.张謇刘鸿生
C.吴蕴初张謇D.吴蕴初刘鸿生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非常艰辛。请回答3~6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和技术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卑劣的竞争手段
D.帝国主义加紧资本输出
4.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的是()
A.“军事管理”方式
B.“委托经营”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
D.物资管制制度
5.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主要内因是()
A.外国资本的压迫B.日伪的经济掠夺
c.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D.民族资本的薄弱
6.下列哪些因素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①一战结束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③日本的全面侵华④民族资本的薄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请回答7—8题。
7.日本的“适地适产主义”的实质是()
A.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C.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8.日本对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二、非选择题
9、(2001全国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年份种植面积(千公顷)供应日本稻米占总产量比例(%)
1900年326O.46
1928年58534.8
1937年65852.46
台湾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千元)对日贸易所占比例(%)
1900年3694434.96
1926年43483774.38
1937年76229990.27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台湾对日本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风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10.以现代化为中心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史学研究的方向之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的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一20世纪40年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上述经济上的工业化有哪些显著特征?

阅读思考视窗
七七事变后,沿海工业决定内迁。以上海工厂的拆迁为例,据主事者林继庸后来追述:“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拚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敌机来了,伏在地上躲一躲,又爬起来拆,拆完马上就扛走。看见前面的伙伴被炸死了,大声喊声唉哟,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仍旧向前工作。冷冰冰的机器,每每涂上热腾腾的血!白天不能工作了,只好夜间开工。在巨大的厂房里,暗淡的灯光常笼罩着许多黑影在那里攒动,只闻锤凿轰轰的声响,打破了死夜的陈寂。”就这样上海146家的民营工厂迁到了武汉,又凭着这种精神,把工厂迁到重庆。
请思考:民族工业为什么要内迁,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l.C民国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了障碍;一战期间欧洲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出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A为中国化学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范旭东、吴蕴初。张謇为轻工业实业家,刘鸿生是火柴大王。
3.D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它们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
4.D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5.C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B项是外部因素。
6.B民族资本的薄弱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观因素,排除④。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日本的全面侵华,并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7.C日本的“适地适产主义”是为了侵略需要,把沦陷区沦变为其经济的附庸。D项与史实不很符合。A、B两项是为C项服务的。
8.D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是为了侵略需要,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满足战争的需要。
9.答案:属殖民地性质。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关于日本对台湾经济侵略的知识,回答时不必拘泥于教材,可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回答。首先根据三段材料对日有利、对台不利的经济关系实质就可以得出“殖民地性质”的结论。其次,依据时材料提供的两个表格和两段文字材料的核心思想的归纳,就可以得出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10.答案:(1)经济工业化的主要阶段: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在中国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③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⑤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打击。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日益萎缩。(2)经济工业化的特征:①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③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④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协调,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沿海和江南沿河地区。
解析:此题是一个综合题。(1)问关键是把握住工业发展的时期去考虑,一定不要漏掉洋务运动,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企业的起步阶段。(2)问主要从投资人、资金技术、工业结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去考虑。
阅读思考视窗答案: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特别是广州、武汉失守后,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如:对沦陷区的工矿业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方式进行掠夺和控制,实行的物资管制制度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为了保住几十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来的微薄的工业基础,沿海工业决定内迁。这次内迁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一战期间、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分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爱国思想是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到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

教学重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

导课:

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在发展中面临的阻力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中国的民族企业就是在各种阻力下顽强前行,民族企业家以顽强的意志和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信念,在内外各种压力下艰苦创业、发展,以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本课主题)

教学过程:

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1912~1919年)

1.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投影材料: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

年代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多

13000

75

1625

材料一: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材料二:工商部1913年8月在给直隶实业公司指令中明确规定:遇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商人通例》还规定:应注册之事项,由该商人各就其营业所所在地该管官厅呈报注册。

材料三:1914年12月5日,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指出欧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并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责令各地方长官在抵押贷款、产品改良、运输费、拓展销路诸方面提供援助。

材料四:1917年8月,农商部又通令各地,“嗣後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材料五: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材料六: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两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制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随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纺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愈于此。——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学生阅读,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师生互动,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结论:

(1)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民国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

(3)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

(4)民族资本家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心的驱使,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强调:

一、欧洲列强虽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日本、美国在这一时期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二、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民族企业家强烈的爱国情怀、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尽量从内因寻找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2.一战后民族工业的萎缩

学生阅读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厂已皆消沉”。——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了解一战后民族工业的萎缩情况。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讨论和总结。

结论:发展时间十分短暂;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发展迅速。

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1927~1936年)

投影材料: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

探究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投影材料:抵羊商标,介绍这一品牌的由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商生产的“蜜蜂牌”毛线,日商经销的“麻雀牌”毛线,都以低价销售,企图垄断中国的毛线市场,宋裴卿遂提出针锋相对的管理措施。首先,在毛线产品的商标上,宋裴卿经过精心设计,以双羊抵角为标志,取名“抵羊”,“抵羊”既反映以羊毛做原料的纺织品的特点,又是“抵洋”的谐音,即抵制洋货之意。这种巧妙的构思,正迎合了“九·一八”事变后群众抵洋抗日的心理。因此,“抵羊”牌毛线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国人的欢迎。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洋货的竞争,打破了英日企业垄断我国毛纺市场的阴谋,使“抵羊牌”毛线成为家喻户晓、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巩固了东亚毛纺厂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宋裴卿在外资压迫下并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迎击,以针锋相对的“抵羊”商标赢得了国内市场,企业家的爱国情怀与民众的爱国热情亦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同勋《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结论:民族企业家的爱国、救国思想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政策:

(1)整顿税务:实行“统税”,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税,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

(2)“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和使用权,白银国有。币制统一,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白银国有,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3)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4)政治上: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到1935年大规模内战基本结束。

思考:国民政府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

结论:政府的经济政策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讨论:这两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投影:

材料一:中国化学工业社是上海著名实业家方液仙创建的中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企业,1912年方液仙在圆明园路办起亭子间工厂,因小作坊式生产和销售致销路呆滞而亏损,被迫歇业。1915年方氏又集资5万重建中国化学工业社,但因种种原因,仍无力与舶来品抗衡,资本几乎蚀光再次倒闭。1920年方氏在上海钱业界富商方季杨支持下,集资5万重整旗鼓,在总结经验改革管理的基础上,方液仙提高质量,改善产品装备,终于在当时社会宣传国货的有利形势下,抓住时机,获得发展。1922年方氏在槟榔路创建正规制造厂,主产化妆品和三星牌牙膏,中国化学工业社在方液仙苦斗若干年后,才在上海实业界站住了脚跟。如此反复者三,方液仙的企业才得以成功,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实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方之雄等编纂《爱国实业家方液仙》,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材料二: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半年,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复业。当时馆前悬挂由王云五拟订的激励人心的巨副标语:“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王云五当时说:“把商务印书馆恢复,并没有什么高远的目的,只是为我们中国人争一点点的气。日本帝国主义认为商务印书馆是中国人自办比较有点规模的企业,觉得有点讨厌,便首先把它炸毁。我认为一打便倒,一倒便不会翻身,这是莫大的耻辱,所以要极力把它扶起来。”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行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救济难民、维持上海的社会治安,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作训练航空人才之用;天厨味精厂捐款购买战斗机一架(“天厨号”);宁波旅沪同乡会等五团体捐购危机五架,并声明该机不供内战之用。

学生讨论,鼓励谈出自己的见解。

结论: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推动实业救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企业,自强不息、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这是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资产阶级是爱国的、进步的,他们实业救国的努力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战后随着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出现萎缩局面。30年代后期,伴随着日本的大举侵略,民族工业遭到重创。

三、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冲击十分严重。在战争期间,相当多的一批民族企业被毁,很多民族企业被没收或接管,还有一些民族企业被征用。日本在占领区内,推行所谓的“适地适产主义”。

投影资料展现日本的侵略情况。

投影荣氏企业在这时期的发展状况。

思考:“适地适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投影)

问题:日本的侵略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结论:

(1)许多民族企业毁于战火。

(2)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

(3)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问题:近代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结论包括:

1.外国的侵略。

投影:

材料一:永利碱厂与卜内门公司的斗争。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1914年爱国资本家范旭东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卜内门公司千方百计通过英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给永利碱厂的工作制造困难,(注:例如,制碱一石,需粗盐两石。盐价本贱,粗盐每石不过两角。但政府抽的盐税为制盐成本的几十倍。如盐税不免,则碱的成本将超过售价,无法销售。永利请求北洋政府准许制碱工业用盐免税。卜内门公司企图通过盐务稽核所阻挠免税的实现,但未能得逞。)并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00万吨,1927年年产13400万吨。从此,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的垄断,并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材料二:1920年和1921年福新新建的七厂、八厂都是七八层楼高的大型面粉厂。帝国主义势力害怕两厂建成不利于外粉的进口,曾对两厂建设多方挑剔。英美烟草公司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打击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削价竞争、控制代理上号、破坏南洋信誉、诬告南洋为日籍资本等等。1914、1917年还两次提出收买南洋,并公然威胁说,“如不同意,则将采取其他手段对付”。试问:在海关、财政、金融、矿冶、铁路、电力、航运、对外贸易等等都受到帝国主义控制与操纵的情况下,中国民族工业还有多少活路?

2.旧势力的压迫(政局动荡)

投影:

材料:1925年,“某巨商要从山东运一批小麦到上海,车辆被军人扣用,无法输运,乃出运动费11万元,该商始得以装车。货未销出,已先受重大之损失矣”。1922年4月,“直奉战起,且延数周之久,津浦、平汉两路,交通断绝”。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所有车辆,多被军队扣用,沿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完全腐烂”。此外,国内货币的不统一,尤其是纸币的混乱不堪,以致东北和上海不能直接通汇,而必须经过日本。度量衡也不统一,“有十六两一斤者,有十八两为一斤者,也有二十两一斤者”。凡此种种,使民族工业往往是寸步难行。

3.官僚资本的摧残

简介绍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影响。

投影:

材料一:宋子文历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中国银行董事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宋家控制的官僚资本在金融方面,主要有中国建设银行公司,对广东银行、新华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中国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都有投资,并控制着广东银行。在工业方面,在中国毛纺织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四川丝业公司、振华造纸厂、民生实业公司、甘肃林木业公司、华丰和记织布厂、大中华火柴公司等企业中皆有投资。在商业方面,1936年宋氏成立了中国棉业公司,1937年又成立了华南米业公司,前者是当时经营棉花、纱布交易的主要公司,后者则垄断着华中、华南大米的运输和销售。抗战胜利后,宋家又成立了孚中公司、统一贸易公司、金山贸易公司等。

材料二:在全国近代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官僚资本所占的比重1911年为26.8%,约4.78亿元;1920年为26.0%,约6.70亿元;1936年为35.9%,约19.89亿元;战后1947—1948年增至64.1%,折战前币值约42亿元。在全国金融业资本中,1911年占6.3%,约0.45亿元;1920年占16%,约2.33亿元;1936年占58.9%,约5.64亿元;战后1947—1948年更增至88.9%,可谓登峰造极。

投影: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

民族工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顽强发展

民族企业家为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顽强抗争

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49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的主要事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人物,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使学生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领先世界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到明朝中后期,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然而,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却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门户,中国将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要概念:

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它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买办:又称“康白度”(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或代理人。在中国,鸦片战争后不再是单纯的中外贸易居间人,而开始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成为被洋商收买的代理人,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是政治概念,不是经济术语。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年-1937年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官僚资本的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的背景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2.过程: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破产。

传统:自然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继承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3.影响: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补充)

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壮大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目的: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过程:

旗号主要实践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

后期“求富”a兴办民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

c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d选派留学生;

4.破产。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5.积极影响:(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

(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v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三种形式: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三)外商企业的刺激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思考:这些企业为什么都集中在东南沿海?

原因:a经济基础较好;

b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

c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

d自然经济破坏较内地严重……

4.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5.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原因:(1)列强的资本输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2)“实业救国”的推动。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为支付战后赔款,扩大税源。成为促进兴办工业浪潮的直接原因)

(4)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三大派别)

四、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时间:20世纪初期(民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

2.背景:a辛亥革命的鼓舞。

◆思考:你怎样认识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解题关键: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思路引领:

(1)上层建筑的变革;(2)阶级地位和阶级关系的变动;(3)临时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原因—)

3.表现:a轻工业发展较快。

b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4.特点:a.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独立体系。

b.力量十分薄弱。

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d.“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

(一)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1.背景:a.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2.表现;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抗战时期(1937—1945)

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

2.表现: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萎缩。

六、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

1.背景: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挤压。

c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2.表现: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课堂小结:◆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环境、人、物、观念技术等等)

解题关键: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和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思路引领: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天畸形;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答案提示: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作业:为何说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它的产生,不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的直接临盆;

后天畸形: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承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力,难以健康成长。

①分布区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②工业体系不完善,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④从发展原因上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由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等史实。理解民国初年出现兴办实业潮的主客观因素、币制改革的影响和导致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因素。认识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出现的原因,学会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从分析“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学会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的这两项改革举措。学会运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待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的原因,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面了解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民族工业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建议:
(1)分析子目,从整体上介绍本节内容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战间—短暂春天;抗战前夕—短暂发展;国民党后期—陷入困境。
(2)“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一目,是本课重点,“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教师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导入。在分析原因时,还可适当增加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和《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款,展示一些抵制日货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揭示反帝爱国运动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还需教师补充一点,北洋军阀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使民族工业得以继续发展。讲外部条件时,需阐明这是“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发展概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归纳要点,教师可简单介绍荣氏兄弟和简氏兄弟及其企业的发展,(幻灯片展示),接着师生共同探究在此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一目,可以结合教材指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的原因,重点介绍“法币政策”,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评价这一政策。关于其发展概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归纳要点即可。最后,需要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受到了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道路曲折而又艰难。
(4)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教材中没有介绍,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知识链接”中“民族工业的西迁”,指出抗战中民族工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5)“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一目,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抗战胜利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反而日益萎缩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认识到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通货膨胀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40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