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板块的运动》答辩题目及解析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板块的运动》答辩题目及解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板块的运动》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请简述板块构造说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学说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诸如大洋中脊、岛弧、海沟、深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由于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的变形只能发生在其边缘部分。换言之,即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板块间的接合部才是活动带。因此,大陆边缘并不是板块的边界,海岭、岛弧和大断裂才是板块边界所在。对流带动板块由大洋中脊或海岭向两侧扩张,在岛弧地区或活动的大陆边缘沉入地下软流层完成对流的循环。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二、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1.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3.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哪些?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设悬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在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1.科学性
地理学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所以我们在不管是在内容上的组织还是语言的上的组织都要注意科学性。
2.启发性
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者未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趣味性
能够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把注意力长久的锁定在课堂上。像一些方法比如设悬法、生活实例法、视频法等在地理学科里面是很容易出彩的一些导入技巧。

扩展阅读

初中生物《鱼》答辩题目及解析


初中生物《鱼》答辩题目及解析

1.分别举几个淡水鱼和海洋鱼的例子。

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
海洋鱼:鲳鱼、比目鱼、海马、鲨鱼、带鱼等。
2.鲸鱼是鱼吗?为什么。

鲸鱼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它是胎生哺乳,这是哺乳动物典型的特征。
3.鱼鳍分别有什么作用?

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鱼体平衡,配合鱼体转向,调整鱼体升降。
背鳍和臀鳍主要在行动时起稳定作用和平衡作用。
尾鳍和体侧肌肉配合,提供前进的动力和掌握方向的作用。
4.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道主要的鱼类(淡水鱼及海洋鱼类)及其养殖;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5.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保护色。
(2)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
(3)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4)身体两侧有一条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起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5)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6)鱼用鳃呼吸。
(7)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作用下,可以使鱼停留下不同的水层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及解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及解析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产生昼夜更替(晨昏线)
2.产生时差(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日期变更线)
3.产生地转偏向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
2.晨昏线的特点有哪些?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的角速度为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时区是怎么划分的?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东西12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
4.时区是怎么计算的?

①所求时区=已知经度÷15°
所得余数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所得余数大于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
如:推算116°E所在时区?
解:116°÷15°=7余数为11,故116°E所在时区是7+1,即为东八区。
②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如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15°=75°(W),即西五区的中央经线为75°W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产生昼夜更替(晨昏线)
2.产生时差(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日期变更线)
3.产生地转偏向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
2.晨昏线的特点有哪些?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的角速度为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时区是怎么划分的?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东西12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答辩题目与解析
4.时区是怎么计算的?

①所求时区=已知经度÷15°
所得余数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所得余数大于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
如:推算116°E所在时区?
解:116°÷15°=7余数为11,故116°E所在时区是7+1,即为东八区。
②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如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15°=75°(W),即西五区的中央经线为75°W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3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