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
教材分析:本科教材主要围绕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他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从而丝线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制衡——这是本课的核心。维护联邦体制的斗争和两党制的形成都是围绕宪法所制定的国家体制而来。1787年宪法虽有局限性,但它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
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美国总统制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过程,记忆美国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两党制在分权制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美国大选的时事让学生了解美国政治制度,通过比较的方法,明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其历史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认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社会正常运行所起到的保障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并根据教材文字资料、图表分析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与英国政体的异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比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知识结构: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教学策略:
导入一:1776年,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美国的经济占据世界第一长达100多年,现在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到第七的6个国家的经济的总和。不仅在经济上,美国在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也是独占鳌头的。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美国今天如此的辉煌呢?是政治?是经济?是文化?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和美国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那么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学习。
导入二:让学生在了解美国的基本国情(独立时间,国庆日,国旗,国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美国的政体。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美国独立后邦联体制的弊端
美国建国之初是邦联制,即所谓“合众国”,这种制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于是制定统一宪法势在必行。
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他明确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掌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讼争权,则一切都完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是联邦宪法诞生的前提
B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9页低一、二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面临着什么问题?
展示材料一、材料二(课件),分析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思道既要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维持共和制,于是在1785年召开了制宪会议。
2、制定:
时间:1787年5——9月
地点:费城
主持:华盛顿
核心人物:麦迪逊
三个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总统——行政权
议会——立法权
法院——司法权
详细学习书中三权分立的图表,判断以下各题的正误:
1、2003年美国国会宣布对加利福尼亚州地区居民增加个人所得税。(误)
2、由于克林顿的生活作风问题,美国众议院对其提出弹劾,并由参议院审理。(正)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的监督,最典型的事件是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和克林顿的“白水门事件”。
展示材料:美国的第三十七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受到国会弹劾,于1974年8月8日被迫宣布辞职。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qie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qie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qie听者的行踪,所以qie听者的一切努力都败露了。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
3、评价(探究)
展示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请学生评价1787年宪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在于人权问题,黑人、印第安人、妇女的选举权受到限制,后来不断提出宪法修正案。
展示材料: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英国的政体,也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那么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呢?下面请同学们填一下这个表格:
项目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
产生的方式
国家元首
有无任期
国家元首
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如何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其次进一步对比两者的异同,并指出利弊:
1、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可以否决立法权;n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是政府首脑,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有何利弊?——美国总统与议会分权,有利于权力制衡,但总统权力过大了,双方如果产生矛盾则容易造成政府瘫痪;英国首相提出的议案议会一般都能通过,权力比较集中。
2、美国:政府行政人员——总统召集专门人士组成政府内阁,不属于任何党派,不能同时担任议员。英国:政府行政人员——首相出自内阁,内阁又是议会中多数党选出来的,议员又是由各选区选出来的。要做内阁成员首先必需是议员。
有何利弊?——美国内阁成员是专门人士,不受党派限制,不能以权为党派谋利,英国首相、内阁与议会多数党权力过度集中。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有口才的人选举时便选中了,而有才能而讷于口才的人就没有人去物色他了,委任方式又容易任人唯亲,孙中山认为要结合中国的考试和监察制度,建立五权分立
3、美国:总统与议会关系——议会有立法权,可以弹劾总统,参议院有权审核下议院通过的法律,总统可以行使否决立法权。总统与议会互相制衡。英国:首相与议会关系——下议院可以牵制首相,下议院投不信任票时可解散内阁,重组政府。上议院无实权,只作一些“橡皮图章”。首相、内阁与下议院的多数成员一般是同一党派成。
举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是由于保守党不团结,政策得不到下议院支持,被解散了内阁下了台。
4、美国:总统有直接决策权,对突发事件可以单独决策;英国:在许多国策上要层层审批。
利弊:美国总统可以直接处理紧急事务,如911事件,珍珠港事件;而英国则效率低,如二战期间张伯伦处理不得力。
小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妥协的产物,符合英国发展的历史;美国是一个崭新的国度,在联邦制基础上建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也符合美国的历史条件。
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美国内战:主要从文学作品《乱世佳人》和图片引出南北战争,说明美国内战是中央与地方分裂势力的一场战斗。
2、美国之所以发生内战的原因在于从独立之时就存在的州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结果。
3、战争的意义:通过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且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两党制
展示美国大选时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图片,指出国会与选举成为两党对垒的战场。
知识链接:美国大选知识:
竞选总统的条件
美国宪法规定,年龄高于35岁,在美国出生并居住14年以上的美国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
选举人法
美国大选不是直选(即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基本按照人口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目前是538张),谁在哪个州赢得简单多数选票就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最后,获得半数选举人票(目前是270张)就当选总统。
1、两党制形成原因:美国大选不是直选(即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基本按照人口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目前是538张),谁在哪个州赢得简单多数选票就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最后,获得半数选举人票(目前是270张)就当选总统。政党为了在总统大选中获得一个州的多数必须集中力量对付敌对党,力量越大,获胜的机会就越大,普通的小党根本就没有机会赢得胜利,因此,最终只能形成两个政党。
2、两党制形成的过程:
3、两党制形成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美国的政治选举非常频繁,都受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
作用:两党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轮流执政,这样保证无论哪个党都无法专权;有利于政策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权力的监督等等,所以两党制体现了美国分权制衡原则,完善了美国的联邦共和制。
本质:无论由哪个政党执政,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解析与探究概要
1.反映了美国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特点。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收到议会的制约。
2.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对策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有效。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造成两党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
自我测评解答
1.松散的州际联盟无法适应美国对内对外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美国开国元勋们采纳了元首制。
2.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是指把政治权力进行分割同时使相对独立的各部分又互相制约的一种形式。
3.相同:都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长官
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而美国总统则掌握行政权并制约议会和最高法院。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单元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
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美国总统制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过程,记忆美国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两党制在分权制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美国大选的时事让学生了解美国政治制度,通过比较的方法,明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其历史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认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社会正常运行所起到的保障作用。
知识结构: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教学策略:
导入:结合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引出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即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是民主选举产生,政府的权力实行三权分力的权力制衡。
让学生在了解美国的基本国情(独立时间,国庆日,国旗,国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美国的政体。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他明确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掌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讼争权,则一切都完了。”
美国建国之初是邦联制,即所谓“合众国”,这种制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于是制定统一宪法势在必行。
2、制定:
三个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总统——行政权
议会——立法权
法院——司法权
详细学习书中三权分立的图表,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的监督,最典型的事件是尼克松
的“水门事件”和克林顿的“白水门事件”。
展示材料:美国的第三十七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受到国会弹劾,于1974年8月8日被迫宣布辞职。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努力都败露了。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
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在于人权问题,黑人、印第安人、妇女的选举权受到限制,后来不断提出宪法修正案。
展示材料: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
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美国内战:主要从文学作品《乱世佳人》引出南北战争,说明美国内战是中央与地方分裂势力的一场战斗。
2、宪法第14条修正案。
三、两党制
从当前美国总统选举的实景,指出国会与选举成为两党对垒的战场。
知识链接:美国大选知识:
竞选总统的条件
美国宪法规定,年龄高于35岁,在美国出生并居住14年以上的美国公民都可以竞选总
统。
选举人法
美国大选不是直选(即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基本按
照人口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目前是538张),谁在哪个州赢得简单多数选票就赢得该州
全部选举人票。最后,获得半数选举人票(目前是270张)就当选总统。
为避免政治分赃,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政府管理日趋科学化、合理化,结合我国现在的一些制度弊病,我们应当不断完善自己。
四、探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异同,老师用投影仪打出一个比较表
项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是谁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有无任期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是谁政府如何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其次进一步对比两者的异同,并指出利弊:
1、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可以否决
立法权;n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是政府首脑,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有何利弊?——美国总统与议会分权,有利于权力制衡,但总统权力过大了,双方
如果产生矛盾则容易造成政府瘫痪;英国首相提出的议案议会一般都能通过,权力
比较集中。
2、美国:政府行政人员——总统召集专门人士组成政府内阁,不属于任何党派,不能
同时担任议员。英国:政府行政人员——首相出自内阁,内阁又是议会中多数党选
出来的,议员又是由各选区选出来的。要做内阁成员首先必需是议员。
有何利弊?——美国内阁成员是专门人士,不受党派限制,不能以权为党派谋利,
英国首相、内阁与议会多数党权力过度集中。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有口才的人选举时便选中了,而有才能而讷于口才的人就没有
人去物色他了,委任方式又容易任人唯亲,孙中山认为要结合中国的考试和监察制度,
建立五权分立
3、美国:总统与议会关系——议会有立法权,可以弹劾总统,参议院有权审核下议院
通过的法律,总统可以行使否决立法权。总统与议会互相制衡。英国:首相与议会
关系——下议院可以牵制首相,下议院投不信任票时可解散内阁,重组政府。上议
院无实权,只作一些“橡皮图章”。首相、内阁与下议院的多数成员一般是同一党派
成。
举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便是由于保守党不团结,政策得不到下议院支持,被解散了
内阁下了台。
4、美国:总统有直接决策权,对突发事件可以单独决策;英国:在许多国策上要层层
审批。
利弊:美国总统可以直接处理紧急事务,如911事件,珍珠港事件;而英国则效率低,
如二战期间张伯伦处理不得力。
小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妥协的产物,符合英国发展的历史;
美国是一个崭新的国度,在联邦制基础上建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
也符合美国的历史条件。
课后练习
解析与探究概要
1.反映了美国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特点。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收到议会的制约。
2.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
整对策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人才,从而推动政
治的清明、有效。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造成两党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
自我测评解答
1.松散的州际联盟无法适应美国对内对外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美国开国元勋们采
纳了元首制。
2.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是指把政治权力进行分割同时使相对独立的各
部分又互相制约的一种形式。
3.相同:都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长官
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而美国总统则掌握行政权并制约议
会和最高法院。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9课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9课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联邦宪法的原则、内容与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南北战争的史实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了解美国两党形成的史实;理解联邦宪法制的背景;州权主义的危害和联邦制与联邦制的不同;两党制的形成与美国分权制衡原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论从史从”的历史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去伪存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教学重点:1787年宪法体现的“分权与制衡”、联邦制及民主原则;两党制的作用。
教学难点:1787年宪法的原则。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的制度创新,那么英国实行的是哪种政体呢?(君主立宪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原本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独立后它是象英国一样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是对政治体制进行创新呢?如果是对政治体制进行创新,那么这种政治体制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讲授新课: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结成了松散的邦联,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那么,对于邦联体制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1: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结成了松散的邦联。
学生2:邦联是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组成的联合体。各成员国抱有主权,最初美国革命者效仿的是瑞士的邦联,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邦联是欧盟。
教师总结:“邦”(state)就是国家的意思。“邦联”的意思就是1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也就是13个州都享有独立的主权,虽然邦联也有国家机构,但它基本上没有什么效力可言,完全处于各邦的操纵之下。国家机构即使通过法律,也无法确保法律的实施,因为各邦可以选择合作也可以拒绝依法办事。
在独立战争时期,邦联把各州团结在一起,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独立战争后,这种松散的政权组织形式开始显现出它的弊端,那它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
学生答: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结束,面对新形势下的问题,邦联政府显得软弱无力。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难以解决战争遗留下来的巨额公债;各州拥有关税权,既不能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给英国的商品倾销商品一可乘之机,又互设关卡,阻碍州际贸易;在外交事务上因不易协调13州的利益,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
邦联这种政权组织形式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外交事务上都不利于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认为美国的资产阶级要想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面临的、首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但是,权力集中到中央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潜在危险呢?(结合课文39页第二段小体字部分的内容)
同学们通过认真阅读,启动你们敏捷的思维后不难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小的城邦国家,一旦地域扩展,共和国就演变成帝国,民主就被专制所取代,如古罗马的历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此,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面临的问题是:既要用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个州紧密地统一起来,又要确保共和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邦代表决定为美国制定一部新宪法,于是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大多数受过大学教育,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受到欧洲启蒙运动提出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理论为大多数代表所接受(分权思想最早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洛克提出来的,他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学者,他在著作中《论发的精神》一书中,继承和发挥了洛克的分权思想,更加完整地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他把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他曾经说过:“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根据这段话,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天使,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第二句话是说不是天使统治人,而是人统治人,所以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
结论:人都是自私的,所以需要政府来管理,以保障每个人的权力和自由;政府由人组成,所以政府也需要外来的和内在的监督,防止个人或某个集团的专制。
制宪会议召开时,当时的美国矛盾重重,各州代表从本州的利益出发,据理力争,但当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们又做出了“伟大的妥协”,把国家利益置于地方利益之上。会议经过将近4个月的激烈争论,制宪会议终于为美国制定了一部新宪法,也就是1787年宪法。
二、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有什么样的内容?
学生:1787年宪法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全文包括序言和七条正文。其后又多次提出对宪法的修正案共计27条,因此今天的美国宪法还包括这些修正案在内。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指哪三个原则呢?
学生: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⒈联邦制原则
1787年宪法规定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建立体现独立主权的统一的联邦政府,也就是中央政府。中央和各州取得某种权力的平衡。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举债、征兵和宣战、外交和缔约等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各州有自己独立的法律、独立的立行政和司法部门。
同学们接下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种联邦制的体制有什么样的作用,存在着怎样的弊端?
学生:联邦制使中央政府权力扩大、集中,但是地方政府的权力还是很大。
联邦制巩固了国家政权,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但是,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为地方政府对抗中央政府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为美国内战的爆发埋下祸根。
⒉分权制衡原则
分权制衡是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通过对权力的分割,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独裁,各权力部门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同学们结合“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思考:美国联邦政府由哪几个部门组成?分别享有什么权力?
学生:美国联邦政府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分权制衡原则: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把联邦政府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分成三部分:总统、全国性的议会(国会)和联邦司法体系(最高法院),每一部分掌握的权力都不超过其他部分。比如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力以及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国会掌握立法权和统一的联邦财政权,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三部分之间又形成互相制约平衡的体系。比如: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由总统批准才能生效;但如果国会就总统否决的法案再次表决,并且有2/3以上多数通过的话,法案仍然可以生效。总统任命联邦法官,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依据宪法可以宣布国会或总统批准的法令违反宪法。这样,分权制衡原则可以有效防止联邦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专制。
据统计,从1789年宪法生效到1984年不到200年间,美总统否决国会法案达2410次,而国会成功否决了总统议案的有96次;最高法院裁定国会法案违宪有102次;参议院拒绝批准27名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国会还弹劾罢免了9名联邦法官,其中4名法官被判定罪;参议院否决8名内阁成员的提名;而国会组织独立法庭,弹劾与审判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更成为全世界数亿人民共同在电视里观赏的戏剧性画面了。
3.人民主权原则
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还体现在选举制度上。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由人民选举代表,由代表组成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就是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一种代议制民主。由此可见,无论是200年前的西方国家,还是今天的中国,民主是各国追求与向往的共同目标。民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关于美国总统制的特点主要是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1787年宪法的三个原则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谈谈你对这部宪法的评价。
学生: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至今行之有效,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师总结:1787年宪法标志着继民族革命成功之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也标志着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原则实际上就是美国共和政体的特点所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实行共和政体,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过渡: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的变化,一些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宪法也随之经历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从1787年宪法颁布至今,先后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比如,其中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的通过,和一场战争有关联,而这一战争就是南北战争。
三、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联邦体制确立后,虽然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但是州权主义观念仍然很活跃。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的领土不断扩张,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的美国北方和以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主的美国南方,这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双方争执的焦点在奴隶制的存废上。
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当时,在位的总统林肯从内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林肯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经过4年的艰苦岁月,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战争结束。内战结束后,联邦政府先后通过第13条和第14条宪法修正案,废除黑人奴隶制,并给予黑人公民权。其中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由这一修正案的内容看,其通过与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此之后,美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局面。
过渡:随着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两党制也由萌芽而走向成熟,并成为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两党制
两党制在什么时候已经萌芽?
学生:在联邦成立之初,也就是1787年之后,两党制就已经萌芽。
两党制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呢?
学生:1828年民主党正式成立,1854年共和党成立,标志着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结合课本的“美国两党的‘驴象之争’的漫画以及相关的内容,我们共同来探讨美国两党制形成的原因。
两党制的形成与美国总统选举有密切关系。美国的总统选举是两级选举,也就是说每州有若干选举人的票,如果哪个党得到了某个州的多数票,这个党就占了这个州的全部票数,其他党即使得了许多票,只要不是多数票,也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个党根本无法形成,只能是两军对垒,争取绝对多数,最终在选举中获胜。
民主党和共和党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 农场主。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两党制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美国的政治选举非常频繁:总统选举、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州长选举、市长选举等,这些选举都受两党操纵。
从本质看,两党制下的两党都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同时两党各以大财团为政治背景,不可避免地出现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但是,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表现在:第一,有互相监督的效果,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当权的政党滥用权力。第二,人民群众有可能利用两党的斗争,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第三,两党制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两党轮流执政,相互竞争,资产阶级能够不断发现和选择出自己最满意的优秀政治人才,并通过和平的方式让其上台执政,为自己服务。从而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得以巩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独立后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完善。教科书将这课的标题定为“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新在哪里呢?在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是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呢?当时中国是处于清朝乾隆时期,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本是处在封建幕府的专制统治之下;法国是处于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德意志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新在哪里?新在它确立了民主政治原则。
美国虽然不是民主政体的首创,但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典范,比如100多年以后,孙中山先生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就借鉴了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
在同一时期,已经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还有英国。与英国的民主政体相比,北美的新体制又新在哪里呢?
英国
美国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行政机关
内阁
总统
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美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传统,创立了一套不同与英国君主立宪的新政治体制,这就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实行的民主共和政体,它开创了现代政体的形式,是一个创新。
课堂习题:
1.华盛顿称美国独立之初的国家是“用沙子打成的绳子”,这是因为美国当时实行的体制是( )
A.联邦制 B.邦联制 C.共和制 D.民主制
分析:明确用“沙子”拧成的绳子是松散的,难以集中的,再结合美国独立之初的史实判断。B
2.“总统课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宪法条文所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中央集权原则D.地方分权原则
分析:理解材料中强调的是总统与国会的相互关系。B
3下列各项较为突出地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的是( )
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②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的行为 ③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④众议院有弹劾总统、副总统及美国所有文官的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的指导原则就是分权与制衡。D
板书设计: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美国的独立及其意义 2.邦联制的严重问题 3.共和制和联邦宪法
二、1787年宪法
1.内容和原则 2.评价
三、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联邦制和州权主义 2.南北战争和宪法修正案
四、两党制
1.两党制的形成 2.民主党和共和党 3.两党制下的政治选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385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