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简称:“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注意:是“氧”而不只是限于“氧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简称:“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注意:是“氧”而不只是限于“氧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与加热氯酸钾的为同一类)
D、操作步骤: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固体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略伸进集气瓶口。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因为最早排出的气体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把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③一种催化剂只针对某一反应。不同的反应,催化剂可能不同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扩展阅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11多种成分组成的空气
【学习目标】
1、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能用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3、记住空气的组分和各组分的体积含量
【学习重点】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学习难点】
1、能对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观察及准确描述
2、能正确判断一些常见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自学导航:
1.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你知道空气里含有、
、等物质。
2.根据你的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
课堂演练
3.“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
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中加入红磷,使红磷燃烧后,其目的是,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并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从而可以得出(本实验的目的)。
如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有(写出三点)
(1)(2);(3)。另外还得出氮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测定,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按体积分数大约是

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5.混合物是组成的,无固定符号表示,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如。纯净物是,有固定符号表示,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等。

课堂检测
6.下列说法与空气组成成分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
B.灯泡中充入氮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C.由于氮气不活泼,因此不能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澄清石灰水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表面会结一层白膜
7.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最好选择下列哪种物质()
A.木炭B.煤C.磷D.碳酸氢铵
8.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9.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
10.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天然气D.氮气
拓展延伸
11.(08广东揭阳)27.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若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12.(09年广东汕头市)以下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消毒水C.海水D.蒸馏水
13.(07年徐州)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1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5.右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
(1)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从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能够得到这些结论还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氮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一点:.
(3)实验完毕,若测量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4)某同学对原实验装置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装置见下图)你认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2.12多种成分组成的空气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2、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
【学习难点】
初步形成对空气等资源的环保意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自学导航:
1、空气“大家族”中的氮气,为什么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

2、氮气的主要用途有:液氮用于;可用作;
用于制;用作等。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常温下非常,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曾被称为“”。稀有气体可用于;可制造
;可作焊接金属的;可制作。
4、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和
大大增加,造成了空气污染。防治空气污染已经是全球性的大事,目前人们采取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等。
5、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
课堂演练
6、下列关于氮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氮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B.豆科植物能直接把氮气转化为含氮物质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下层空气中的氮气含量小于氧气
7、下列物质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氧气B.氩气C.氮气D.二氧化碳
8、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检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9、人的呼吸主要是消耗空气中的;豆科类植物的根瘤菌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作养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要吸收空气中的
并向空气中放出。
10、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L氧气,大致需要吸入空气L,这些空气的质量约为g。(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课堂检测
11、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
12、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期。以下不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
A.烹饪时散发出的有人气味的油烟B.石材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C.水果散发出的香味D.劣质化妆品释放“芳香”的有毒物质
13、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D.生物的腐烂放出的一些气体
14、我国的内蒙古草原,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利用不合理B.全球气温升高
C.过度放牧、盲目开垦D.酸雨的影响
拓展延伸
15、食品包装中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的运用:
(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氮气。
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②…

§2.21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
2、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
【学习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懂得氧气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自学导航:
1.你已经知道,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于空气,溶于水(填“不”、“不易”获“能”)。液态氧为___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根据氧气的性质,你认为氧气有哪些用途?

课堂演练
3.观察相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反应表达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C.氧气具有可燃性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
5.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实验事实()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将盛有硫磺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的液态氧的作用是()
A.作燃料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C.供给宇航员呼吸D.携带方便
课堂检测
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在常温下,硫与氧气不发生反应
C.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能使余烬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铁丝B.木炭C.红磷D.蜡烛
10.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铁制品锈蚀C.食品腐烂D.电灯发光.放热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11.在下列变化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F.加热水。
(1)有水雾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2)有白烟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
(3)有白光产生的______________;(4)属于氧化反应的____________;
12.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2)在空气中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__
拓展延伸
13.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
它具有的性质是:
(1)
(2)___

§2.22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会实际操作
3、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原理和制法
【学习难点】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自学导航:
1.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的。过程是:首先将空气,除去,然后在下加压,使空气液化。通过控制温度,先蒸发出来。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高锰酸钾或和
(2)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
各物质的符号:()()()()
②过氧化氢
各物质的符号:()()()
在化学反应中能,但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3)检验方法:用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用到的仪器有;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要用到的仪器有。
课堂演练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
(1)(2)
(3)(4)
(5)(6)
(7)
5.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
(1)(2)
(3)(4)
6.分液漏斗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的作用是。
7.用高锰酸钾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理由是什么?
课堂检测
8.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深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在装配仪器时,先对试管预热,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D.收集气体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9.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是否漏气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10.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内水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D.没有进行均匀加热
11.某同学按下图做了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实验,结果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请你帮助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1)其中收集氧气可选用
(2)若对C装置略作改动,此装置可用作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方法是。

拓展延伸
11.(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图3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学科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
(3)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填序号),原因是。
§2.31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明确知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
4、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学习重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自学导航: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它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
、等不断地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等不断消耗二氧化碳。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3.干冰可用于。干冰在汽化时(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4.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L
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
5.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6.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课堂演练
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
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缘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8.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看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缘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会看到,这是因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课堂检测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B.汽水C.澄清石灰水D.啤酒
10.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B.石灰石受热分解
C.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1.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13.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14.检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C.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服然,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
1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
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C.二氧化碳能溶与水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的物理性质的是()
(08江苏盐城)1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8.用文字表达式按要求举出化学反应的实例: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2.32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验满方法
2、归纳总结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
3、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自学导航:
1.实验室里常用与(或)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收集二氧化碳可用法,因为。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最好选用()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E.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难点释疑:(要求背诵)
(1)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控制。
(2)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反应难以进行。
(3)不用浓盐酸,因为在用浓盐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纯,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对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现象产生影响。故选(C)
课堂演练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锥形瓶、集气瓶、酒精灯、导管B.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水槽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导管D.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酒精灯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为:(1)(2)
(3)(4)。
6.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7.如右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长短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
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
(2)。

8.人若要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为了安全,怎样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小?
课堂检测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有一定的毒性,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9.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0.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能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是无毒、无味的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易使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产生“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等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D.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
12.当电器设备失火时,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最主要原因是()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D.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

拓展延伸
13.如图所示,在甲、已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拧紧瓶盖,振荡则()
A.甲瓶没有任何变化;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
C.甲瓶变瘪;乙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甲乙两瓶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甲瓶变瘪,乙瓶不变形

(09福州)14.(12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图中和(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化学式前面系数得到的积之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化学式前面系数得到的积之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化学式前面系数得到的积之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
质量比1: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氧气(O2)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Ar):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33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