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

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

2、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

生自主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讲述空气的发现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

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同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内容:讨论与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发言。

5、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方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提供其实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

7、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二、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具准备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木炭、硫粉、水。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2、我们证明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呢?

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猜想空气中气体成分。

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的习惯。

3、讲述空气的发展史

倾听、观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导学

探究原理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阅读[实验2-1],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抢答有关问题。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实验2-1]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

(讨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分析讨论

(提问)你们的实验结果为氧气体积远远小于空气体积的1/5,为什么呢?

(顺势点拨)引导学生分析装置、操作、反应药品等。

分组讨论,分析推理

归纳得出原因:

1、气密性

2、可燃物的选择

3、未冷却至室温

培养学生用实验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学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发散思维

多向思考

(思考)一定要用红磷吗?

(分组实验)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

分两组实验,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并观察思考总结出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是其燃烧产物不能为气态。

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归纳总结

形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回顾反思

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方法。

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讨论和分析其他解决方案。

1、尝试使用其他药品:受第一

单元中蜡烛燃烧实验的启发,建议用蜡烛做燃料,用澄清的石灰水代替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CO2气体,后经老师提示决定改用氢氧化钠的浓溶液代替石灰水。

2、改用其他的实验装置,如在

一个水槽中放一个倒置的烧杯代替该实验装置(如图),可以克服气密性不好等不足。

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更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希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海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课堂练习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B.21%C.0.94%D.0.03%

(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

2.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3.若把江河湖泊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体积大于21%,氮气所占体积小于78%,对此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应采取增氧措施
B.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C.氧气和氮气相比,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
D.在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案整理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案整理
第一单元课题一空气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
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
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
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参考:
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3、装置不能漏气。
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杂质0.03%
一、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
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三、空气的作用;
讨论: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课本第24页
1、氧气:
讨论:为什么叫做“养气”?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课本第24页
2、氮气
讨论:氮气有哪些用途?
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2).用作保护气。3).液氮冷冻麻醉。4).超导性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会;能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能
小结:
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请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稀有气体
定义:由于有空气中含量比较少
成员: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性质:无色、无味。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叫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放映影像资料)
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出示蓝天白云与空气污染对比图片。
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粉尘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空气污染的途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矿石燃料的燃烧等。
如何防治:阅读课文第26页放映影像资料
总结:略
作业: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几个同学的作业给大家展示,对这几位同学的复习方法展开评价?

幻灯片:或者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

师:回忆第九单元,请同学们说出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师:本单元中有这么多的概念,为了能够使复习更加系统化,将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别对四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1、溶液的形成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

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简化概念画概念图

方法如下:

节点:表示概念

连接:画上线,写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层次:从一般到特殊或从重要到次重要或从广义到狭义或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等等

命题:指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

师:巡视指导

生:小组讨论。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进行汇报

二、细化概念强化要点

1、溶液的形成——第一小组汇报

典型题抢答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二小组汇报

典型题抢答

3、溶解度——第三小组汇报

典型题抢答

4、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四小组汇报

典型题抢答

三、联系概念形成网络

请学生进一步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上发掘与完善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利用今天的复习方法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的化学学习当中,使我们的化学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九年级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2.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3.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5.知道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装置、步骤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把知识窜成窜的重要性,养成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难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
一.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二.空气保护: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三大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3)防治措施:①;②;
③;④。
三.纯净物混合物
4.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如。
5.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如。
四.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在高温或点燃时能与磷、硫、铁、、
等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
五.氧气的制备:
1.
工业制氧气——_______________(原理:氮气和氧气的_____不同属于____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生成物的密度、溶解性
3.制取氧气的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_______处。
④导管不宜太长,应稍露出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_____________时再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______)
⑦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的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生理盐水B.石灰石、食醋
C.淀粉、聚乙烯D.烧碱、胆矾
2、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只能用排水法,由此可以推知下列性质中,一氧化氮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下同),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不与水反应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_________.该物质应稍过量,目的是。
(2)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3)该实验还可推出氮气的性质有。
(4)某同学改用木炭实验,通过改变烧杯中物质的成分,结果获得成功。请回答该同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课堂小结】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为:氮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中,三种气体对空气都有污染的是()
A、SO2、N2、NO2B、SO2、CO、NO2
C、CO、CH4、H2D、CO2、CO、N2
3.下列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B、冰水C、碘盐D、食醋
4.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食醋C、酱油D、豆浆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等变化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6.观察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B、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7.为了防止食物的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A.生石灰B.固体烧碱C.食盐D.铁粉
(4)木炭、镁条、氢气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反应都需要点燃、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特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氧气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下列变化(或过程)与氧气无关的是()
A、白磷的自燃B、将烧碱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
C、食物的腐败D、将生铁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
9.下图中表示氧气用途的是()
10.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该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11.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ABCDE
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装置。
⑵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装置。
⑶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装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23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