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论语》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论语》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上册《论语》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2、朗读、背诵课文。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思考:①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②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4、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
学习
内容学习态度是为了
更好的做人
思想修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2、朗读、背诵课文。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思考:①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②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4、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
学习
内容学习态度是为了
更好的做人
思想修
教学反思:

相关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论语》,掌握生字词音形义,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的古义,把握朗读节奏,理解文章主旨,翻译并背诵课文。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每天修身养性。
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读少讲,古为今用。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
一、学生三分钟发言:1、“子”是先生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讲孔子的故事2、尝试朗读课文,纠正朗读的读音和节奏。
【屏幕板书】
生字词辨认
说——同“悦”;温暖——瘟疫——愠(生气);迷惘——罔;好歹——抬头——怡然——殆;单位——殚精竭虑(力)——弹琴——弹弓——鸡毛掸子——邯郸——箪;厷——宏伟——肱;马匹——骂人——驾驶——笃
朗读节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方法】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道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个人修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习方法】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学习态度】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学习态度】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习态度】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学习态度】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道德修养】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学习方法】
二、学生个人借助课下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口头翻译全文。学习小组探讨,逐句逐段说出现代汉语,然后指明其旨意。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思想要点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6、7、9、10
道德修养:1、2、3、8、11
三、反思拓展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
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四、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五、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
六、完成课后各题。
屏幕显示:【课后答案】
一、练习一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练习二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6、7、9、10
三、理解加点词意思
1、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3、信:诚信4、仁:仁德
五、《论语》中演化出成语的内容也很多,这里例举几个。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七、落实背诵全文并默写。
八、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

《论语十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
2.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容。
3.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说-悦女-汝知-智)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三、自学检测:
1、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
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给生字注音。
论( )语不亦说( )乎愠( )三省()
传( )不习乎曾()子罔( )殆()
诲( )女()知之乎弘( )毅()凋()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有:
3、本文主要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交流疑难。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本则:
2、第二则:
重点词语翻译: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
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
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本则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1、第六则:
贤:齐:内:自省:
翻译本则
2、第七则:
三:______行:______焉:______其:______
善者:______从:______改之:______
翻译本则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______弘:______毅:______
仁以为己任:______已:______
翻译本则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
4、第九则:
岁寒:______然:______后凋:______
翻译本则
5、第十则:
以:______行:______其:______欲:______
加:______于:______
翻译本则
——这一则的成语是()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
汝()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松柏之后凋()
2、选择: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A.表示顺接;B.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死而后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远()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
(3)之:A.指示代词,“这”;B.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C.结构助词,“的”;D.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请同学们要记住!)
(4)固定句式:1、不亦……乎?→不是……吗?
2、……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
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士不可以不弘毅()
吾日三省吾身()是知也()
诲女知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下列句子中的“而”:
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折关系的有________,
③表并列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
D.任重而道远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填空。
1.《论语》主要是记录________及其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七、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拓展提升】
1.《论语》的伟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集,正如《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汇集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明,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
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2.有关《论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论语》名句集锦EBY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g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pn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JUF子谓《韵》:尽美焉,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Ex4l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i~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Fw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G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_z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w9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tD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ikQ3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闪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LM$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tO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qi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七年级下册《论语》导学案鲁人版


七年级下册《论语》导学案鲁人版

【基础案】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时期人(国家)。我国古代伟大的、。
二重点字词
解释加点字词。
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2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3子曰:“过则勿惮()改。”(学而)
4……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5子曰:“……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6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我的质疑】:你还有哪些字词和句子是不会翻译和解释的?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们的疑问写在这里。
【拓展案】
【合作探究】
探究点1划分句子停顿。(注:在原文上划)
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2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3子曰:“过则勿惮改。”(学而)
4……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5子曰:“……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6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探究点2人们对待错误的一般态度是什么?孔子告诫弟子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过错?(请用原文回答后翻译出来)
展示范例: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是:,意思是说:。孔子告诫弟子们对待过错应有的态度是:,意思是说:。
可见,不能直面自身的错误是人性使然。
探究点3颜回、孔子、子贡对待过错分别是什么态度?(请用原文回答后翻译出来)
提示:孔子认为自己的幸运体现在什么方面?
子贡认为知错就改,人们会怎样评价自己?
展示范例:(谁)对待错误的态度是:,意思是说:。
可见,可见勇于改过并不会有损自己的威严和面子,反而能够提高自己的威信。
【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从正反两面来看看古人对待“过”的态度及其结果。
据《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暴虐,居住在国都的人公开批评议论厉王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听后很愤怒,找到卫国的巫者,派他监督那些公开批评议论他过失的人。卫巫把谤者告诉厉王,厉王就杀掉谤者。从此国都之人没有谁敢说话,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厉王大喜,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国人公开批评议论我了,他们终于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堵塞他们的口啊。堵塞百姓之口比堵塞水流还严重。河道堵塞而一旦决堤,死伤的人必然很多。百姓也是这样。因此治理河道的人,疏浚河道使之畅通;治理人民的人,开导百姓让他们说话。……”厉王不听,于是国都之人没有谁敢说话。三年之后,国人终于把厉王放逐到了彘地。
1由此可见,周厉王身为一国之君,他的“过”体现在哪些方面?

2过而不改的下场是什么?。
3“堵塞百姓之口比堵塞水流还严重”猜猜原文应该是:。
【扣标小结】
【巩固案】
据《战国策·齐策》载: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彩美丽。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分别问妻子、问妾、问客人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回答皆是“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而当徐公来访时,邹忌发现自己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须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
1齐威王对待过错的措施是:。
2齐威王的这一措施带来的效果是: 。
此为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效果。
参考译文
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孔子说:“罢了吧,我没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在内心自责的人。”
自讼,自责。讼,责也。
2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子夏说:“小人对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文,掩饰。例:文过饰非。
3子曰:“过则勿惮改。”(学而)
孔子说:“有了过错就不害怕改正。”
惮:害怕。例:惧惮(阿长与《山海经》)
4……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不迁怒于人,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贰:同样的事情有了两次或者做了两次。
5子曰:“……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孔子说:“……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是:指示代词,这些。
6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孔子说:“我真幸运,如果有过错,人家必定会指出来。”
丘,孔子名丘,字仲尼。
苟:如果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犯了过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过错,人人都敬仰他。”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真的叫做错误了。”
过:犯了错误。过:错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73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