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2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中亚和西亚专项复习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亚和西亚
一、预习目标
初步把握各区地理概况、[读图识记]中亚----1.五国及周围邻国;
2.阿姆河、锡尔河、里海、咸海、天山、帕米尔高原
西亚-1.主要国家(石油、战争),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塔尔首都,伊拉克的邻国;2.阿拉伯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河流;3.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五海;4.北回归线。
二、预习内容
1、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亚的地形特征?
3、中亚的气候特征?
4、中亚主要河流湖泊?
5、中亚的农业特征?
6、中亚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工业部门?
7、中亚的主要城市?
(二)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的地形特征?
3、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4、西亚主要河流湖泊?
5、西亚的农业特征?
6、西亚主要石油生产国及石油出口路线?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读图识记中亚和西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3、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西亚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和石油输出路线
学习重难点:能够分析中亚的气候成因,掌握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
二、学习过程:
问题导学:
1、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原因?
2、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
3、中东位置的重要性?
4、中东主要石油分布及输油路线?
5、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特色表现在?
6、中亚自然条件和农业
7、中亚工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反思总结
(一)、中亚
1、自然环境特征
2、中亚居民与经济结构特征
(二)、西亚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中东居民和经济结构特征
四、当堂检测
(2008全国1文科综合)39.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答案:(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2分),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4分)。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4分),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2分)。
(3)冻害(气候寒冷)(3分);缺水(干旱)(3分);缺草(料)(2分)。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
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
3.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4.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
A.里海B.黑海C.巴尔喀什湖D.咸海
5.关于西亚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死海盐度高达32%,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
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6.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7.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
A.波斯湾沿岸B.红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8、(2004全国文综Ⅱ,36)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6分)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9.(16分)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5中A代表的城市为,其所在国家1991年和2003年两次遭到外国军队的打击,该国家是 。
(2)甲乙两地区附近均分布有大片沙漠。试分析两地沙漠的类型及形成差异。(6分)
(3)甲乙附近地区是中国目前或将来进口石油的主要市场,试从运输距离、安全性、运输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从上述地区进口石油的差异。(6分)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问题导学:
1、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原因?
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泊。从地图上量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这就影响湖水水体的交换,东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间无法很好的相互交流。
在湖泊西半部,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伊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平均含盐量仅有1.48‰。而湖泊东半部日益沙漠化。却没有大河注入,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补给的数量,平均含盐量也达到10.42‰。这是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
2、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
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3、中东位置的重要性?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4、中东主要石油分布及输油路线?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输出路线
5、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特色表现在?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
6、中亚自然条件和农业
(1)、平原地形面积广阔,耕地资源较丰富;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业:小麦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的半干旱地区,即北部边界地区;水稻分布在灌溉条件好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地区;棉花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上游地区和南部山前地区。
(2)、东部山地、高原牧场广阔——发展畜牧业
(3)、小麦、棉花、畜产品为主要出口物质
7、中亚工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中亚北部和中部、铁——集中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北部、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平原、有色金属丰富)-----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哈萨克斯坦在丰富煤、石油、铁矿、有色金属资源基础上建立以能源、采矿业、冶金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里海沿岸平原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
1--7答案:A、D、D、D、A、D、D、
8、(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9、(1)巴格达伊拉克
(2)甲地的沙漠为温带沙漠,主要是因为远离海洋深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形成大片沙漠;乙地的沙漠为热温带沙漠,主要是因为常年受到热带高压的控制,海洋面积小,深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形成大片热带沙漠。
(3)甲地区向中国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目前已经建好输油管道。该市场输油采用管道运输,具有地缘近(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邻国)运输距离近,安全可靠,连续性的特点。乙地区为波斯湾沿岸,向中国输出石油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该线路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等地,具有运输距离远,不安定因素多,安全性差。
2.8西亚和北非
★学习目标
1.西亚和北非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埃及的地理特征
3.理解并掌握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图表落实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国家的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上述国家,主要生产石油的有____(填字母)。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域名称:
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⑩____、○11____。
(3)写出海峡、河流的名称:
a____海峡、b____海峡、C____运河、d____河、e____河。其中,d、e河流流经的平原叫____平原,也叫____平原,是古文明王国的所在地;图中另一个古文明源地是____。这两处文明都是农业文明,所在区的共同的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埃及②③④⑤
(2)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3)土耳其霍尔木兹苏伊士幼发拉底底格里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古巴比伦古埃及都濒临大江大河,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条件好
考点一◆西亚和北非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本区处于12N-42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地区
(2)海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两洋指大西洋和印度洋。三洲是指亚洲、非洲和欧洲。五海是指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实为内陆湖)。
[海上交通要道]
(1)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它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2)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被看作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4)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重要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40°N纬线穿过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北侧、里海
30°E经线穿过黑海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40°E经线穿过黑海东侧、麦加
50°E经线穿过里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60°E经线穿过伊朗、阿拉伯海
2.范围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也门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西撒哈拉、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西亚读图识记]
①主要国家(石油、战争),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塔尔首都,伊拉克的邻国;②阿拉伯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河流;③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五海;④4.北回归线
[北非读图识记]
①五国;②北回归线;③运河、海峡、地中海、红海
3.地形
1.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高原等,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
2.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400m),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是由于断裂陷落而成的。
3.撒哈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表植被稀少,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4.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思考]为什么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加上西岸的寒流,降水更少。另外,这个地区气温高,相对湿度很小,即使偶有降水,也很快蒸发干了。这与世界上其他地带性沙漠的成因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的沙漠面积特别大呢?这首先是因为世界上其他副热带地区没有如此宽广平坦的陆地。撒哈拉地区东西长约55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而在如此宽广的地域内,地势高差却很小,这在世界上副热带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与欧亚大陆联系在一起,因此吹过这个地区东部的东北信风是从大陆上吹来的干燥气流,受不到海洋的影响,以至于沙漠可以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沿岸,横贯整个大陆。
4.气候
(1)西亚和北非气候分布及气候成因
分布特点成因
热带沙漠气候北纬2326′到30之间,主要分布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终年炎热干燥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伊朗高原、安纳托尼亚高原(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位于北温带,高原周围有高山。水汽难以进入
(2)西亚和北非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
(1)读“西亚和北非位置图”,确定其纬度位置:本区处于12N-42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地区,这是造成本区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2)读“西亚和北非地形图”,确定其地形结构: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红海虽处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之间,但其面积小,海洋水汽影响少;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
(3)联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确定其大气环流形势:本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一月,本区大部分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稳定少雨,此时,虽然地中海地区受西风控制,气旋活动频繁,降水较多,但范围较小;七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地中海地区,本区受自陆到海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很少。
[思考]
(1)为什么撒哈拉沙漠成为全球炎热中心?
位于北半球副热带,7月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半球,这里的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陆地升温快。
(2)死海的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与死海的盐度大小有何联系?目前死海海平面每年下降幅度约为1米的主要原因是?
死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由于断裂下陷使谷地较深,加之气候干燥使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正是由于气候干燥才使水面低,所以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目前死海海平面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量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从约旦河抽走的灌溉水量日增,注入死海的水量急剧下降。
读西亚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图中给出的图例,画出西亚的非阿拉伯国家(除以色列外)和西亚的5个产油国。
(2)西亚5个产油国中不是阿拉伯国家的是____。
(3)图中A河的名称是____,B国的名称是____。
(4)阿拉伯国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图中C城市的名称是____,所在地区气候炎热干燥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
(5)世界陆地最低点位于____地沟,该地沟是由于____形成的,它位于____板块与____板块的____地带。
注意8个非阿拉伯国家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其他6国连成一片;5个产油国位于波斯湾沿岸。
(1)如下图
(2)伊朗
(3)底格里斯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4)热带沙漠气候巴士拉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5)约旦断裂作用印度洋非洲张裂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四城市中,____(填城市代号)是沙特阿拉伯首都。
(2)城市②所在地区属于____气候,该气候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3)城市①所靠近的海是____海,其表层海水的盐度____(高于或低于)3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了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答本题首先考生要正确判定该图所示地区的位置——阿拉伯半岛。该地区大约地处北纬20°~25°附近,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且深居内陆。独特的位置决定了该地区终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这个地区降水十分稀少,一般全年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几年不降一滴.雨,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七国,由于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成为无流国。导致城市①麦加所靠近的红海,由于没有淡水河流注入再加上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
(1)②
(2)热带沙漠全年高温少雨
(3)红高于降水和注人的径流量少,蒸发强烈
5.人口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居民: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本区共有25个国家,除土耳其、阿富汗、伊朝、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8国外,均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作是圣城。
(2)地形、气候和农业
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分布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山区,主要畜产品有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伊朗的地毯;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谷地,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本地的特产;地中海沿岸则是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主要产品有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橄榄之邦―摩洛哥。
(3)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西亚和北非
①分布:西亚石油分布在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的巨大石油带上。①里海沿岸和伊朗高原北缘②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③北非地中海沿岸
②储量、产量、出口量:西亚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出口占世界的60%。干旱少雨、地形平坦的自然环境有利石油开采。
③西亚石油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④石油的输出路线: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霍尔木兹海峡,被喻为“石油海峡”。东可到东亚、南亚和大洋洲地区;西可绕好望角到达西欧和北美洲各地;还可过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欧洲。但由于水浅多礁,常常交通阻塞。
地中海沿岸,原本就是北非石油输出港的分布区,近年来许多西亚国家都在自己国家和地中海之间铺设了石油管道,直接从地中海输出石油。③红海,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把石油管道铺设到红海。向北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欧洲各地;向南出亚丁湾到世界各地。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注意]北非是非洲工矿业最发达地区
(4)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①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②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注意]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思考]
①西亚地区为什么成为西方国家激烈争夺的重点地区?
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经西亚去欧洲的贸易通道。现在这里有铁路、公路、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还具有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西亚的石油资源特别丰富,是世界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条巨大的石油库存,向南北延伸。西亚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西亚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90%以上的石油出口到日本、美国和西欧。
西亚的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左右着一些发达国家的兴衰。
②西亚和北非的农牧业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西亚和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干燥。本区人民在当地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发展了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绿洲。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高原上较湿润的地区,或是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地区。其人地关系可总结如下:
③西亚与北非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区地形气候居民主要资源农业生产工业部门
西亚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小降水很少,气候干燥多为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灌溉农业,畜牧业工业薄弱,炼油业较发达
北非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炎热干燥多为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石油资源、磷矿丰富沿海为地中海型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民族工业有一定的规模
考点二◆埃及
(1)地跨亚、非两洲;埃及境内90%以上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读图识记]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注意]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2)近年来,埃及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及原因
①棉花:是埃及的传统出口商品。得益于炎热少雨的气候、尼罗河的水源及河流冲积平原平整疏松的土壤。
②石油:北部油田的大量发现,开采并出口。
③苏伊士运河主权被收回并不断挖深、拓宽,通过的船只日益增多,收入增加。
④侨汇收入:埃及劳动力丰富,前往西亚各国家工作的人很多,每年可获得大量的侨汇。
⑤旅游收入:首先,埃及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金字塔等丰富的名胜古迹;尼罗河两岸独特,优美的风光;还有沙漠奇景。其次,埃及地处两洋、三洲地带,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是埃及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因此,埃及的旅游收入与日俱增。
读尼罗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河名称是____,②河名称是____,③城市是____,④水库是____。
(2)①发源于____高原,属赤道多雨区,又有湖泊调节,所以水量比较____。
(3)②河发源于____高原,全年有明显的____两季,水量变化____,____月至____月河流涨水,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与____河涨水的时间是一致的。
(4)为解决尼罗河下游定期泛滥问题,埃及人民采取的措施是____。但这一措施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
(5)埃及____平原和____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条著名的“绿色走廊”,这里居住着埃及人口的____%以上,主要农作物有____等。
(1)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喀土穆阿斯旺水库
(2)东非稳定
(3)埃塞俄比亚干湿很大610青尼罗
(4)修水库减少下游和河口的泥沙,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海浪使河口三角洲被侵蚀,海岸线退缩,危及河流原有生物的生存
(5)尼罗河沿岸尼罗河90棉花、小麦、水稻、椰枣
◆热点追踪
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一般指西亚沿地中海的一些国家和非洲的埃及等地。它联系着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其中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海上交通要道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历史上长期以来的中东问题的核。心就是巴勒斯坦问题。
在对中东问题的分析中往往是以大比例尺的区域背景为载体,所以认准地图,掌握区域地理特征是做好这类题目的基础。由于中东丰富的石油、重要的战略位置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里往往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
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石油的产区、运输的路线;中东地区的环境特征如气候、地形、农业、工业等;中东的战略地位;另外,约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源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水资源也是重点考查之一。
(2007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l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B____,C____。其中A地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海峡,E处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题为选做题,只可从A、B两题中选做一题。
A题: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B题: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
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结合A、B、C所在区域气候即可作答。(2)马六甲海峡相对板块的位置可结合板块分布作答。(3)F位于阿拉伯海北部,终年受副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E位于孟加拉湾东南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盐度较低。(4)A题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棉花种植有利的自然条件。B题属课本基础知识记忆考查。
(1)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马六甲亚欧印度洋
(3)高.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4)A题: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B题;处于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世界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
A级双基过关
一、远择题
1.关于西亚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地形由两个高原和一个平原组成
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2.从科威特海运石油至阿拉伯海之前,依次途经()
A.波斯湾曼德海峡阿曼湾
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
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
D.波斯湾红海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
3.埃及生产长绒棉的有利条件有()
A.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酸性土壤
B.灌溉便利,阳光充足,冬季无霜
C.科技发达,有优良的棉种
D.劳力充足,精耕细作,交通便利
4.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领土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
B.全国最大的海港是苏伊士港
C.地下水是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
D.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大金字塔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5.西亚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A.油橄榄B.柑橘
C.葡萄D.枣椰树
二、综合题
6.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以色列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千米,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农业以种植业尤为发达。该国有一种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可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1)图中A为____海,该海区在不断____(扩张或缩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70年代,在B河兴建了一座著名的大坝,并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大坝建成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____(选择填空)。
A.得到发电、灌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B.有效防止河流下游的洪水泛滥
C.人海泥沙增多,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
D.由于泥沙淤积,水库的储水量下降
(3)以色列所在的西亚地区沙漠广布,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成因有何不同?
(4)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该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借鉴意义?
7.西亚历来是西方强国激烈争夺的地区,读西亚地理简图,回答:
(1)2003年,美国先发制人对西亚国家____(填图上英文字母代号)发动战争。该国的____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世界著名的____农业区。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周边有许多重要的海上交通和战略要地,其中,____海峡扼主要产油区石油运输重要通道的出口处;曼德海峡是____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3)西亚油田集中分布在____及其周围地区。世界上五大储油国中惟一的非阿拉伯国家是____(填图上英文字母代号)。西亚石油主要运往西欧、____和美国,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____和____。丰富的石油资源带动了西亚大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产油国外,有些国家通过____,或____,或____,都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B级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读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图,回答l~3题。
1.图①、②、③三点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
2.图中①海区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1月B.3月
C.8月D.12月
3.下列关于④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绒棉是居首位的出口物资
B.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
C.苏伊士港位于苏伊士运河南端
D.旅游业产值已超过工农业总产值
下图是沿31.5°N纬线所作的世界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4~6题。
4.甲地是()
A.里海B.死海,
C.黑海D.咸海
5.关于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B.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
C.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D.夏季炎热干燥,水资源紧张
6.图中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名称是()
A.梵蒂冈B.圣地亚哥
C.耶路撒冷D.麦加
(2008年海淀区期末卷)2006年12月1E1,第l5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读下图,回答7~10题。
7.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其主要原因是()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
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陆
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8.20世纪90年代中期,卡塔尔人口约为54万,而现在的人口近80万,十年间增加的人口约为90年代人口的一半。造成卡塔尔人口短期内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
B.大量外籍人口的迁人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提高
D.城市化发展迅速
9.卡塔尔宣布在其北部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天然气田,使该国天然气储量达到257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3位。天然气可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属于()
A.可再生能源
B.新能源
C.清洁能源
D.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
10.若将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轮运往我国渤海沿岸港口,沿途必经的海峡是()
①曼德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⑤直布罗陀海峡⑥土耳其海峡⑦台湾海峡⑧朝鲜海峡
A.①③⑤B.②④⑦
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尼罗河水系及主要干支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尼罗河发源于____(地形区)上的____湖,它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与青尼罗河会合后,始称尼罗河,向北自埃及境内人海。
(2)青尼罗河的汛期出现的时段是,从气候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3)从图中可看出,青、白尼罗河的流量过程曲线明显不同,分析白尼罗河年径流量比较平稳的原因。
(4)说明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埃及农业生产的特殊意义。
12.(2005年全国高考卷)下图是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是海③是运河。下图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图。
(2)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图中铁路②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写出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和东端港口名称,简述该铁路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
(4)通过图中③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A2.C3.B4.A5.D
6.(1)红扩张该海区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张裂地带)
(2)ABD
(3)西亚地区沙漠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旱,属热带沙漠;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成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属温带沙漠
(4)灌溉水源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
7.(1)C美索不达米亚(或两河)灌溉
(2)霍尔木兹红
(3)波斯湾E日本海运输油管收取油管过境费进口原油加工后再出口向产油国输出劳务
B级能力跃迁
1.A2.C3.C4.B5.D6.C7.D8.B9.C10.B
11.(1)东非高原维多利亚
(2)8~11月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非洲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区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进入湿季,青尼罗河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多,河流水量逐渐增大,进入汛期。
(3)自尼罗河源于赤道地区(或赤道多雨带),上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河流补给量稳定,流经地区有湖泊(及沼泽)对径流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年径流量稳定
(4)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肥沃淤泥,使土壤肥力提高,:降低土壤盐碱度。故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成为主要的农耕区
12.(1)地中,苏伊士乙
(2)特点:冬温多雨;夏热干旱。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
(3)陇海——兰新线连云港意义:沟通大西洋东岸地区与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欧大陆东西岸)之间的联系
(4)速度慢,运量大,投人少,成本低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李成桂建李朝并改国号朝鲜;大和统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开始;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罗统一和李朝的建立,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
②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奥斯曼土耳其普国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新罗统一和朝鲜王朝的建立的教与学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培养学生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拜占延帝国的灭亡。
2.难点:
日本大化改新和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伊斯兰教对阿拉伯的统一有什么作用?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领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阿拉伯的历史风情,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悠久和灿烂。在亚洲的历史舞台上,西亚除阿拉伯外,还有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奥斯曼土耳其;东亚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联系密切的朝鲜和日本。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朝鲜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朝鲜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朝鲜(板书)
公元前后,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的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韩人,在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从此,在朝鲜半岛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几百年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时,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掉了百济、高句丽。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地区。9世纪时,新罗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赋税日益沉重,许多地方发生农民起义。10世纪,朝鲜半岛重新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后三国。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废掉高句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定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结束了朝鲜王朝的统治。
古代朝鲜王朝在政权不断更替的过程中,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课本小字部分作了介绍,同学课后阅读。这一时期,朝鲜的文化之所以得到发展,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罗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二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除朝鲜之外,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历史发展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二、古代日本:(板书)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岛国,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日本的古代居民除土著居民外,有一部分是从亚洲大陆移去的。远古时代的日本列岛曾一线相连,它的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接壤,一万五千年前才与大陆分离,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移民的迁徒。中国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并带五谷、百工和生产工具等东渡日本。这一史实在日本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民间却广泛流传至今,甚至将徐福神化,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史实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间,日本从中国、朝鲜传入了青铜器、铁器以及水稻种植和铸造金属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逐步完成了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当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日本洲中部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大和”。
1.大和奴隶制国家(板书)
2世纪以后,大和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洲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大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在孝德皇统治时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板书)
①(板)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们的生活困苦,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当时,天皇所能直接支配的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和上面的居民。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往往又因发生大灾荒而加剧,造成了社会动乱,生产荒废,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日本社会的出路何在呢?日本皇帝和一部分留学中国的人,主张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645年,皇室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守旧大臣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确立了改革派的统治。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那么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阅读)
②内容:(板书)
大化改新一方面围绕土地问题进行改革,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配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另一方面,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的农民有了田园、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自由农民。所以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重要意义之所在。
3.意义:奴→封(板)
日本在政治改革方面效法隋唐,在文化上也积极吸收文化的营养,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读60—61小字)(看图)《屏风仕女图》所绘仕女体态丰满,充分反映了受中国唐朝绘画风格的影响。空海擅长汉字书法,他的书法手迹《信风帖》,神彩飞扬,笔力刚劲,挥洒自如,是书苑艺术中的珍品。这说明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大。也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
大化改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豪强地主贵族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封建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武士,作为私人武装。武士有佩剑的权利,不从事生产,平时进行训练,一旦主人需要,就要为主人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P61图为武士披甲佩剑,跃马持弓外出训练的场面。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武士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导致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3.幕府统治的建立(板)
随着武士力量的膨胀,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士集团,互争权势和领地。12世纪末,天皇封武士大头领为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将军的政厅叫幕府。从此,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依靠武士作为支柱,自己设置官吏,分掌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延。幕府实际上是朝延以外的政府,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夕,持续将近700年的时间,幕府统治实质上是军事封建贵族专政。
在封建时代的亚洲,除了朝、日个封建国家外,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对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板书)
1.兴起(板书)
奥斯曼土耳其的祖先是突厥族,约5世纪,居住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势力强盛,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唐朝时,突厥族西迁,一支西迁到小亚细亚,建立了罗姆素丹国;一支留在了中亚西亚,后来也西迁到小亚细亚,投奔了罗姆素丹国,得到了一块不大的封地。13世纪末,奥斯曼成为首领,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奥斯曼土耳其是个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为国教。国家的首领称为素丹,意思为“最有权威的人”,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
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封建性与其土分封制度紧密相联。素丹是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他把土地封给很多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必须率领武装跟随素丹外出征战。图中的土耳其战士跃马持弓,身背盾牌,正在前往战场。奥是个极富军事侵略性的国家。
2.扩张(板书)
(出示《奥……扩张》)奥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又逐渐渗入欧洲和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微的拜占延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延帝国灭亡。奥……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改称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此后,继续扩张,到16世纪,它的领土已从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延伸到两河流域,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时,版图达到最大规模(读P62关于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故事)
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对内外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征服的后果之一是,由于实行严厉的统治和残酷剥削,使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被征服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土耳其的国力逐渐剥削,到了近代,它不但没有力量发动战争,而且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后果之二是,奥随着在地中海东部霸权的确立,控制了西亚和里海的重要商路,向过境商人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巩固小结]
封建时代的朝鲜、日本和奥,同中国一样,丰富了世界古代历史的内容,这些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程度上,深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646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之后逐步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它们比西方封建制度的确立要早得多,说明亚洲在封建时代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衰过程,说明仅靠军事征服是难以维持国家和社会的强盛与发展的。
(六)板书设计:
第十课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古代朝鲜676
二、古代日本
1.大和奴隶制国家
2.大化改新646
①
②
③意义:奴→封
三、奥……的兴起:
1.兴起
2.扩张
(七)作业: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亚“概述” ,》,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案示例
——中亚“概述”
掌握中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亚在沟通亚欧之间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理解中亚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及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
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中亚”教学课件
(复习式导入)
今天是新学期地理的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一个学期我们都学习过哪几个区域?学习一个区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典型的国家
下面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思路来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区域的学习。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中亚的范围
(提问)中亚包括哪些国家?他们的首都分别在哪里?在这些国家中与我国相邻的分别是哪几个?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确认,并进行填图练习)
从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中亚与我国西部省份相邻,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亚的地理位置
(提问)从位置看,中亚与东亚、东南亚、南亚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比例尺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黑海的大致距离)
东距太平洋约3750千米,南距印度洋的阿拉伯海1100千米,北距北冰洋1600千米,西至黑海约1100千米
其它的三个区域都与海洋相邻,而中亚距离海洋较远,深居亚欧大陆的内部。这对它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课件展示)古代丝绸之路
(引导学生找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的地区和终点)
从历史上看,中亚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课件展示)亚欧大陆桥
(引导学生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终点及沿途的铁路线,并简要介绍“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从以上我们能够发现,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一直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路桥的必经之地,位置极其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人曾说过,中亚及其附近地区是国际政治的“心脏地带”,而欧亚大陆则是“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够控制世界。这话虽然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却道出中亚战略地位的重要。
(课件展示)中亚地形图
中亚地形以何种地形为主?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引导学生利用海拔高度表)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中亚重要的地形区:帕米尔高原、天山、图兰平原
(引导学生进行填图练习)
(承转)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图兰平原大部分地区被什么覆盖?(沙漠)名称叫什么?(卡拉库姆沙漠),这说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干旱)
(课件展示)卡萨林克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亚气候分布图
(引导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和季节变化,并讨论中亚的气候特征)
(启发式提问)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森林能不能生长,为什么?中亚的植被应以什么为主?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总结)
(进一步深化问题)中亚为什么会出现干旱为主的气候?这与什么因素有直接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地理位置对中亚的气候产生极大的影响。
(课件展示)中亚地形图
请大家在图中找出中亚主要的河流及湖泊。(阿姆河、锡尔河、里海、咸海)
中亚主要的河流及湖泊与我们已学习过的三个区域的大部分河流及湖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大部分是内流河或内流湖。
(简要介绍内流河及内流湖的概念,指出它们是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并简要指明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而且是内流湖)
(提问)在中亚存不存在外流河呢?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
(教师总结)总的来看,在远离海洋及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承转)中亚深居亚欧内部,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及活动,并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对咸海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简要讲解咸海环境的变迁,了解环境变化及咸海成因。
(启发式提问)在咸海的变迁中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如何能够改善咸海的现状?
(学生讨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总结)中亚的地理位置与我国新疆相近,它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西部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很有参考价值,这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承转)对待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咸海的现状人类要负大部分责任,另一方面,中亚人民也在不断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来发展生产。
(课件展示)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
(提问)
1、中亚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中亚都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
(突出介绍中亚的棉花生产,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地,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中亚生产的小麦、棉花和畜产品可供出口。)
2、中亚主要有哪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3、中亚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问题)
(教师总结)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中亚木材缺乏,机械制品及一些轻工产品需进口。
(课件展示)中亚景观图片
中亚民族众多,目前有130多个民族,并且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
(引导学生在政区图中确认该地区重要的三个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图、阿斯纳塔,并利用景观图进行简要介绍)
塔什干:中亚最大城市、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站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阿斯纳塔:阿萨克斯坦首都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中亚
第1节概述
一、地理位置:
亚欧内陆,距还远
交通要道
二、自然环境:
地形:平原、丘陵为主,沙漠广大
气候:
河湖:内流区域为主
三、经济:
咸海变迁
灌溉农业和草原牧业
丰富的矿产与工业
四、居民和城市
多民族,多信奉伊斯兰教
城市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整体设计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明快,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中亚位置对其气候、环境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法的设计上,注重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观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84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