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南方开发的史实。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理解人口南迁、民族交往为什么能促进南方的开发?
⒈“南方”的内涵:
是相对于北方而言,地理学上的我国南方和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由于受三国鼎立的影响,本课的南方是指长江沿岸、秦岭以南地区。我国南方开发较晚。秦汉时南方经济还很落后,《汉书》中说“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音nou,锄草)。……无积聚而多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宋时进一步发展,到宋朝时中国经济重心移到的南方。
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
(北朝)
东魏→北齐
蜀→—十六国→北魏↓
↓西魏→北周→→隋(589年)
东汉魏→→→西晋↑
↑东晋→宋→齐→梁→陈→
吴→——(南朝)
(北方多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3、材料:从西晋永嘉(307—313年)年间到南朝刘宋(420—479年)末年,北方人民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其中,定居江苏的约26万,安徽有17万,四川等地有15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一万,另有一部分流迁到两广地区。
4、材料:建康(今江苏南京),三国时称“建业”,是东吴都城,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它们的都城是在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南朝梁武帝时,建康非常繁荣。南北各40里,有9座城门。……城内户口从东晋初的四万户,增至28万户,以每户四口计,人口约100万。冶铁、造纸、织锦手工业发达。……城内有四大市场。秦淮河两岸谷市、牛马市、盐市等大小集市上百,商业之繁盛右与洛阳、长安相比。
一、“史实”——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
⒈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史实。
⒉学法指导:根据下表提示,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完成填空,构建知识体系:
部门三国时期东晋、南朝时期
孙吴蜀汉
农业①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植桑养蚕;
②推广铁器牛耕开发南中。
手工业特产越布,丝织发展、青瓷精致、造船发达。
织锦、制瓷、矿冶、造船技术很大提高。
灌钢法和煤炭资源的利用。
城市和商业蜀都成都
二、“史识”——问题探究,论从史出,形成认识
⒈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北民南迁及民族交往
⒉学习策略:借助后面的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然后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⒊问题设计:
读图并结合“学案资料介绍”,请回答:
⑴为什么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大量迁移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方?
⑵假如你是当时的徐州人你认为最应该带哪些生产资料到南方去?为什么?
⑶南迁北民与南方的原住民会和睦相处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⑷读图:《江南经济的发展》,你能说出东晋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吗?
⑸综合以上讨论,你能归纳出南方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吗?(自然条件、社会因素)
三、“史感”——走进历史,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1、通过本课学习,就你个人成长、学习而言,你会得到哪些启迪和借鉴?
2、国家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据本课所学,就政策优惠、人才选用、技术支持、交通发展、与发达地区对接等方面,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开发?你有什么建议?
一、单项选择:
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⑵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
①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
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④派卫温到达夷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⑶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⑷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你知道,三国时期,这里也曾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一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A.蜀锦B.藤纸C.越布D.青瓷
⑸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后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在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卫温D.诸葛亮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导学案
1.识记与理解
了解孙吴时期江南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记住建康(今南京)是南朝发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2.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开发表现发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______,会稽一代出产的______是著名特产。_______有一定的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相当精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造船中心。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________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_____________。
2.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_________一度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_________和_________先后统治南方。
3.南方人民利用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于北方的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东晋南朝时,南方的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5.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的________兴旺和_________的繁荣。_________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________,他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人才纷纷涌向南方,人称“孔雀东南飞”。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看法。
1.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B.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很多,但兴修都江堰不属于江南经济开发的因素,都江堰市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故选D项。
2.“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故选D项。
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
2.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
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A.夷洲B.流求C.琉求D.澎瑚
4.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A.建康B.成都C.洛阳D.广州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
1.制造麻布越布丝织业青瓷侯官番禹230年夷2.西晋东晋南朝
3.麦豆4.织锦造纸制瓷5.商业城市建康都会
不同。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南迁是为了躲避战乱,获得安定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谋求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
1.B2.A3.A4.D5.A
6.(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
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
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
2、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自主学习:
1、农业:灌溉和耕作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棉纺织业成为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行业;景德镇是瓷业生产中心;
3、商业: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的临安是繁华的都市;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和泉州;
4、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表现在:水稻成为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手工业发达,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支柱。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农业的发展
1.特点: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的发展速度更快。
2.表现: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在丘陵山地修造,扩大了耕地面积。太湖流域的和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南宋时,在南方兴起,逐渐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
2.制瓷业:南方的制瓷发展很快,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三)商业的繁荣
1.货币: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时,一种名叫“”的纸币在
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发行和流通的纸币。南宋时,发行了纸币“”。
2.城市:南宋都城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
3.对外贸易: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主要有、等,政府在这里设进行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情况:从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期以后,移动速度加快。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表现: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与此同时,南方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的主要支柱。
(五)本课内容涉及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情况,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列表归纳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制瓷业
商业的繁荣货币
商业贸易
对外贸易
(六)南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下表你会更好地把握南方经济发展脉络。
东汉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表
合作探究:
(一)农业的发展:
1、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
2、比较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概况。
(二)手工业的进步:
1、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
2、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荣:
1、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1、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练习反馈:
A
1.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
A.秦汉时B.隋唐时C.两宋时D.明清时
2.两宋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D.粟C.大豆D.棉花
3.“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人们赞誉的是()
A.青瓷B.白瓷C.青白瓷D.三彩瓷
4.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时是在()
A.北宋时B.南宋时C.唐朝时D.元朝时
5.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A.景德镇B.扬州C.定州D.杭州
6.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A.会子B.交子C.银票D.铜钱
7.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
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8.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使B.盐运使C.海关D.布政使
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是在()
A.三国时期B.唐朝中期以后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C.北宋时期的东京地区D.南宋时期的临安地区
11.下列关于南宋时期有关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B.南方出现了圩田和梯田
C.政府在外贸港口设海关进行管理D.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2.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重心转移到南方
B
13.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时期开始发行的纸币?当时名叫什么?
(2)你对该纸币有何评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1)这是什么时期的谚语?
(2)“苏湖”分别指什么地方?
(3)为什么说“苏湖熟,天下足”?
15.简述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37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