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数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数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二)给出三视图的定义
1、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
2、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几何体的侧视图(左视图)。
3、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几何体的俯视图。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的三视图,并给出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
虽然在画三视图时取消了投影轴和投影间的连线,但三视图间的投影规律和相对位置关系仍应保持。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按照这种位置配置视图时,国家标准规定一律不标注视图的名称。对应上图还可以看出: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由此可得出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1、球的三视图
2、圆柱的三视图
3、圆锥的三视图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五)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桌面上摆放几个简单组合体,请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步骤:应认清组合体的结构,把组合体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几何体,再按简单几何体画三视图。
(六)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5,图1.2-6)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圆台

2.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四棱柱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思考:若只给出一组正,侧视图,那么它还可能是什么几何体?

正四棱台

三棱台

(七)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
正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
正视图与侧视图------高平齐
俯视图与侧视图------宽相等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得见的轮廓线或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得见的轮廓线或棱用虚线表示。
(八)课后作业

课本P22习题1.2A组1、2

扩展阅读

高一数学下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知识点人教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数学下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知识点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数学下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知识点人教版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高一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重点:1.掌握椭圆的定义、方程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2.掌握焦点、焦点位置与方程关系、焦距。
学习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一课前自主预习
1.如果平面内的动点P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那么动点的轨迹是_________.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和为_________.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分母的大小决定了焦点所在的_________.
3.椭圆(ab0)中,其对称轴为_________,对称中心为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椭圆(ab0)的长轴长为_________,短轴长为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
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椭圆经过点.

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并且椭圆经过点P1(,1)、P2(-,-),试求椭圆的方程.

例3.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5)和(0,5),直线MA与MB的斜率之积为,求M的轨迹方程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2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6m25B.C.D.
3.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6,b=,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A.=1B.=1C.=1D.以上都不对
4.椭圆4x2+9y2=1的焦点坐标是()
A.(±,0)B.(0,±)C.(±,0)D.(±,0)
5.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20,椭圆的短轴长为16,则椭圆上的点到椭圆中心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A.[6,10]B.[6,8]C.[8,10]D.[16,20]
6.已知椭圆过点P(,-4)和Q(-,3),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
7.已知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BF1F2是周长为18的正三角形,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8.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b=1,焦点在x轴上;(2)焦点为F1(0,-3),F2(0,3),且a=5
(3)两个焦点分别是F1(-2,0)、F2(2,0),且过P(2,3)点
(4)经过点P(-2,0)和Q(0,-3);(5)a+b=10,c=。

(参考答案):课前自主预习1.椭圆常数2.或(ab0)坐标轴
3.x轴、y轴原点-a≤x≤a-b≤y≤b4.2a2b
课堂练习DBDCC6x2+=17.+=1或+=1

高一数学简单旋转体教案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简单旋转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球、圆柱、圆锥、圆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球、柱、锥、台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球、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难点:球、柱、锥、台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球、柱、锥、台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7,习题1.1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课本P6B组题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设计(三)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函数的性质,从形与数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能准确地判断所给函数的奇偶性;

2.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概念的教学,揭示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对称联想到数学中的对称,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从代数的角度给予严密的代数形式表达、推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的理解与证明.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复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及运用.

教师小结:函数的单调性从代数的角度严谨地刻画了函数的图象在某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便于我们正确地画出相关函数的图象,以便我们进一步地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而又形象地反映出函数的性质.在画函数的图象的时候,我们有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对称(见P41).

2.问题.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观察函数y=x2和y=x(1)(x≠0)的图象,从对称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活动

1.画出函数y=x2和y=x(1)(x≠0)的图象

2.利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函数y=x2图象的对称性

3.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性质.

三、数学建构

1.奇、偶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的一个x,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y=f(x)是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的一个x,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y=f(x)是奇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而如果一个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常说该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则说该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3.奇、偶函数的性质: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四、数学运用

(一)例题

例1 判断函数f(x)=x3+5x的奇偶性.

例2 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1)f(x)=x2-1; (2)f(x)=2x;

(3)f(x)=2|x|; (4)f(x)=(x-1)2.

小结:1.判断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函数f(x)=2x,x∈[-1,3]就不具有奇偶性;再用定义.

2.判定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一定要对定义域内的任意的一个x进行讨论,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值.如函数f(x)=x2-x-1,有f(1)=-1,f(-1)=1,显然有f(-1)=-f(1),但函数f(x)=x2-x-1不具有奇偶性,再如函数f(x)=x3-x2-x+2,有f(-1)=f(1)=1,同样函数f(x)=x3-x2-x+2也不具有奇偶性.

小结:判断分段函数是否为具有奇偶性,应先画出函数的图象,获取直观的印象,再利用定义分段讨论.

(二)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2.已知奇函数f(x)在y轴右边的图象如图所示,试画出函数f(x)在y轴左边的图象.

3.已知函数f(x+1)是偶函数,则函数f(x)的对称轴是 .

4.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下列判断是否正确:

(1)若f(2)=f(-2),则f(x)是偶函数;

(2)若f(2)≠f(-2),则f(x)不是偶函数;

(3)若f(2)=f(-2),则f(x)不是奇函数.

五、回顾小结

1.奇、偶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2.奇、偶函数的性质及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六、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44页5,6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835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