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登飞来峰》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登飞来峰》教案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感知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3.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先进行了预习,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合作探究能力有限,稍拓展的问题则灵活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意思,会背诵和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现实生活中收到什么启发。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登飞来峰
1.同学们好,大家业余时间喜欢爬山吗
交流当地名寺宝林寺风光,引入宝林山。(飞来峰也叫宝林山。)
欣赏飞来峰风光。
书写标题飞来峰
这里的风光可真秀丽呀,我们今天的快乐之旅不孤单,宋朝有位才华横溢的宰相王安石也来过这里。下面我们就和他一起出发吧。
活动2【讲授】登飞来峰
2.读诗,读通顺。
书写登王安石
指导朗读,加上停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活动3【活动】登飞来峰
二.设疑自探
师生一起提出疑问,提出教学目标,出示自探提纲。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感知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3.)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依纲自行探究5分钟
活动4【活动】解疑合探
三.解疑合探
1.介绍作者
学生先展示课下搜集的资料,后教师推荐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正好三十岁。
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
方法指导:先理解句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再把这些各个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句通顺完整合适的话。强调一定要突出重点词的意思。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学生展示评价诗句意思。
整理文脉
板书:
借景抒情
(铺垫)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借情喻理
(目的)
活动5【活动】质疑再探
四,质疑再探
1.名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意思,实际含义)
2.提出文理
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熟读成诵
小组内班内举行背诵比赛,背诵熟练有感情的展示。
活动6【练习】练习
拓展练习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
(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3.)积累其他与登高有关的名句
活动7【导入】总结
登飞来峰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登飞来峰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登飞来峰
1.同学们好,大家业余时间喜欢爬山吗
交流当地名寺宝林寺风光,引入宝林山。(飞来峰也叫宝林山。)
欣赏飞来峰风光。
书写标题飞来峰
这里的风光可真秀丽呀,我们今天的快乐之旅不孤单,宋朝有位才华横溢的宰相王安石也来过这里。下面我们就和他一起出发吧。
活动2【讲授】登飞来峰
2.读诗,读通顺。
书写登王安石
指导朗读,加上停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活动3【活动】登飞来峰
二.设疑自探
师生一起提出疑问,提出教学目标,出示自探提纲。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感知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3.)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依纲自行探究5分钟
活动4【活动】解疑合探
三.解疑合探
1.介绍作者
学生先展示课下搜集的资料,后教师推荐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正好三十岁。
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
方法指导:先理解句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再把这些各个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句通顺完整合适的话。强调一定要突出重点词的意思。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学生展示评价诗句意思。
整理文脉
板书:
借景抒情
(铺垫)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借情喻理
(目的)
活动5【活动】质疑再探
四,质疑再探
1.名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意思,实际含义)
2.提出文理
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熟读成诵
小组内班内举行背诵比赛,背诵熟练有感情的展示。
活动6【练习】练习
拓展练习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
(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3.)积累其他与登高有关的名句
活动7【导入】总结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谈话,揭题。
师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教师板书: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教师板书: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品味诗人独特的感情、豪迈的气魄。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投影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2人读,并正音)。
(3)我们一起做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像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的感情。
(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样的画面?(交流要点: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随机板书。)
(5)再现古诗画面。
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
(6)质疑,问难。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学贵有疑,有了这些疑问,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诵读诗歌,感悟哲理。
1、解读1、2句。
幻灯出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指名读诗句。
(2)理解词语。
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4)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
师导: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出示:日出时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
(5)指导朗读。
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2、解读3、4句。
(过渡,师导: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见了日出时美丽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学生齐读3、4句。
(2)理解词语。
不畏:不怕。
缘:因为。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3、整体理解诗意。
四、诵读诗歌,感悟哲理。
(师导: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我们要想读懂诗人的心声,那就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
1、教师出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浮云”的典故。
学生自己读读。
(出示: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岭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2、理解“浮云”的深层含义。
师导:读完了王安石的故事,知道了“浮云”的典故,你认为王安石眼中的“浮云”还指什么?
3、深层次得理解“不畏”。
师导:同样王安石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应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
“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
4、理解“最高层”。
师导: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就做了宰相,任凭反动势力怎样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能如此坚持和毫不畏惧,全都源于“只缘身在最高层”。“最高层”又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还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
5、指导朗读。
读出诗人豪迈的气势。
6、学生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7、诵读整首诗歌
(师: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请同学们合上书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四、课堂检测。
试题:填空练习
飞来峰上___,
__鸡鸣见日升。
____遮望眼,
__身在___。
五、课后拓展。
1、自学古诗《题西林壁》。
2、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六、结束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80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