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教案分析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教案分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探究活动:
1、燃烧的特点及条件;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创设情景】简单介绍魔术师——刘谦,完成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提问】看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课本表4-1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燃烧反应的特征: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93的交流与讨论的4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板书】一、燃烧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光、焰、烟、雾
光:物质发生反应时,状态为固体时,一般是产生光;
焰:物质发生反应时,状态为气体时,一般是产生火焰;
烟:燃烧生成物有固体,一般会有烟产生,烟就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雾:就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不可降低。
【师生整理】3、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提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
【思考】:如何来证明燃烧的条件的确是由以上三条,缺一不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燃烧起来了
蘸有水的小棉花球没有燃烧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烧,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可燃性。
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的燃烧情况小蜡烛慢慢的熄灭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
3.用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小木条很快就被点燃
小煤块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不同,小木条的着火点较煤块的低,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通过投影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不可降低。
【师生整理】揭秘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在实验中浸手帕的液体是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而成的。手帕上水蒸发吸收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不能燃烧。
【提问】如何让燃烧更旺(剧烈)?
拓展: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O2的浓度;
②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
③可燃物的性质(种类)
简介:火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简介常用的灭火方法:
具体方法: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1、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最好用锅盖盖灭。
3、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身上着火,就地一滚。
5、科威特油井着火,我灭火队员采用在井口点燃炸药灭火。
6、图书着火,用液态氮气灭火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学过的或生活中看到过的2-3个灭火事例填写在表4-2上,并与大家交流。
灭火事例方法或方式原理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
填写P97表4-2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小结】二、防火与灭火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只要破坏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物与空气隔离
(3)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学生阅读】灭火与自救
2、在不同的火灾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应采取的措施
火势较小
火势较大
被困在火灾区时
【教师介绍】投影几种灭火器,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①泡沫灭火器——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来灭火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②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来灭火的。除了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以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由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小结】
第二课时燃烧的种类和爆炸
【实验】:蜡烛的不完全燃烧
实验现象:用一白瓷板放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立刻在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的粉末状固体
实验解释:在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无法使石蜡完全燃烧,遗留下没有完全被氧化的炭粉,而如果将蜡烛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由于氧气的浓度较大,使之完全燃烧,因此没有黑烟产生。
【教师讲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及之间的区别
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燃烧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充足
燃烧速度快慢
释放热量多少
碳氢的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
燃烧效率高低
碳的燃烧碳+氧气(充足)二氧化碳碳+氧气(不充足)一氧化碳
注意: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毒性是化学性质)
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教师讲解】CO虽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做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启示:我们要认识到燃料的完全燃烧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的作用和意义。
燃气灶中的通风口(空气的进口)和进气口(燃气的进口)的调节,可以控制燃烧情况。
【提问】在实验室中的许多实验中会产生CO,你如何将它进行处理而使它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爆炸
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火药爆炸,汽油桶等燃料的爆炸,……
根据爆炸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有的仅仅是物理变化而引起的,有些爆炸是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结果
【演示实验】粉尘爆炸
【学生讨论】以上的爆炸产生了化学反应,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
【师生整理】
1、爆炸的条件:
(1)化学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如果氧气的浓度高,或者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的膨胀
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粮仓……
2、易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3、防止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
4、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注意气体的爆炸极限,即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所以,任何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试验之前,务必进行气体检验纯度实验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教师介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介绍H2、CO、CH4三种气体的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气体,如何进行简便地鉴别?
【课堂小结】
剧烈氧化
(发光)
平静燃烧
急速燃烧
无限空间
有限空间爆炸
缓慢氧化自燃(发光)
热量积蓄
达到着火点
氧化反应
(放热)

注:这里的爆炸指的是化学爆炸。jAb88.COm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全章学案(沪教版)


课题: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面对火灾的逃生方法,加强防火意识。
【课前预习】
1、你知道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填写课本p92表4-1。
2、试着点燃一支蜡烛,体验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请填写下表:
灭火事例灭火方法
熄灭酒精灯用酒精灯灯帽盖灭
4、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器和适用范围。

【学习过程】
【观察与思考】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交流与讨论】燃烧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燃烧?
【小结】燃烧是。
【讨论】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交流与讨论】课本p93交流与讨论
【活动与探究】课本P109学生实验
【交流与讨论】
1、称为着火点。
点燃在引发燃烧中的作用是。
2、上述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是要同时具备还是只要有其一就可以?
【观察与思考】如右图
实验现象

【小结】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火三角):

【交流与讨论】
1、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2、你能解释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的原理吗?
【观察与思考】火灾的图片
二、防火与灭火
【活动与探究】点燃一支蜡烛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
【交流与讨论】
1、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2、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
【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
【交流与讨论】如果你不幸身处火场,如何自救?

【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小结】
【复习互查】

【当堂训练】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2014南宁)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2.最近“纸火锅”(如右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4.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设法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道路
5.(2014抚州)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中①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④撤离时,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离开。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8.打开一个装有液态氧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着的木条熄灭B.木条燃烧得更旺
C.木条先燃烧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
9.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
10.生活中的下列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A.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烹饪时,油锅着火,先关闭煤气的气阀
D.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突然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二、填空题
11.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先后,千万不能用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④农村田埂中,稻草堆起火
⑤夏天熄灭燃着的蚊香
【中考链接】
*1.(2014莱芜)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2.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二、科学素养:

1、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总是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引言]由成语:“点石成金”引入,联系第二章的分子、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再重新组合展开,导入化学反应不仅在质的方面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存在一定规律。

[新授]

[活动与探究]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酸钙和盐酸反应

[讨论与思考]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讨论与思考]1、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

[练习]

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B、32克C、22克D、12克

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指导学生画重点]讲解:①参加反常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总和”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有的反应并未全部参加反应)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气体、沉淀等全部物质的质量③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反应”“足量反应”等表示的意义。

[讲座与思考]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能够成立?

[投影]水分解示意图、碳和氧气在化全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

学生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B2=2C中,“C”的化学式用A、B可表示。

[小结]

[反馈练习]

1、已知2克氢气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克

2、已知A与B反应生成C和D,(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4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克

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4、在4X+5Y2=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A、X4Y5B、X2Y5C、XY2D、X4Y10

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

第二课时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科学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能独立分析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能独立计算常见的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疑点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什么含义?

4.解决办法

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加深对化学方程式“质”和“量”含义的理解,讲

练结合,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为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KClO3==========2KCl+302↑

2(39+35.5+3×16)2(39+35.5)3×16×2

=245=149=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平方法。

[目的意图]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

[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平法:

步骤1.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

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CO2表示的意义是①②。

2.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相等。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Fe3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H20

(5)HgO──→Hg+02

(6)KMn04──→K2Mn04+Mn02+02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第三课时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知识目标: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科学素养目标:1、依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完成下列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求出有关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氯酸钾与氯化钾的质量比。

2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氧气的质量比。

[导入新课]:

由于化学方程式反映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进行计算时必须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由此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那么,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呢?

[新授]

(自学)课本第100页例题,弄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式。

(思考)例题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

(讲述)1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略有不同。2所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正确,特别要注意配平,这是基础。3求出所需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是关键。并把已知量、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下面,为下一步列出比例作充分准备。

(讨论)解题步骤:设、写、找、列、算、答。强调解题步骤完整的必要性。

阅读观察与思考,学习书写格式。

(说明)今后作业时格式要与例题的解题过程一样,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练习)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所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

反馈练习:

1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在这个反应中,铜、氧气、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A2:1:2B64:32:80C1:1:2D4:1:5

2.制取4。8克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

A12.25克B24.5克C2克D3克

3.要使6。2克白磷完全燃烧,至少需要多少克氧气?

4.3克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得到多少克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4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3课时)
【学习目标】1.会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写出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⑴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⑵氧化镁、________
⑶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⑷双氧水、________
⑸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⑹氧化铜、_________
⑺一氧化碳、__________⑻水、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
3.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相等。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O2→A12O3(2)Fe+O2→Fe3O4
(3)Cu2(OH)2CO3──→CuO+CO2+H2O
(4)Fe2O3+CO───→Fe+CO2
二、思考与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检验二氧化碳

(2)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两种氧化物
(3)用H2做“零污染汽车”的燃料

(4)灯泡里放极少量的磷来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

(5)我国发射神舟飞船所用的长征捆绑式火箭,是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液体燃料。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两种氧化物并放出能量。。
2.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2),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阅读P.100.页“联想与启示”,并完成相应的空格
4.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铜的反应方程式,并求出这个反应中,铜、氧气、氧化铜的质量比

三、总结与反思
1.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2.如何根据方程式求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四、达标检测
1.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工厂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并将多余的氢气用于合成氨。请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甲烷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得CO、H2;
②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甲醇;
③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3.完成下列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求出有关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K-39,Ca-40,Mn-55)。
⑴加热高锰酸钾⑵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五、课后训练
1.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ClO2的名称为。?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美国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为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提出CO2合成甲烷反应。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MPa下的水就是超临界水。用超临界水、空气氧化处理聚氯乙烯(C2H3Cl)n的反应中,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氧化物、___________(写化学式)和HCl。
3.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4.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则A、E的化学式为
A,E。
(2)请你写出以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D→B+C。

《同步导学》第3课时

六、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57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