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编者:审核:七年级班闯关者: 

课题

§1.1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隋朝统一南北的人物及时间,记住隋朝大运河的流向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历史地图简述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对隋朝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隋朝的短暂历史做出客观的评价。

重点

隋朝统一及灭亡的原因

难点

客观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学习过程:

一、解读目标,明确方向

二、复习提问,预习新课:(共15分)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2.(P5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

3.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沟通五大水系:、、、、。

三、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要求:小组长组织讨论,并将本小组所有看法罗列出来。并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发表小组的看法。共20分)

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隋朝统一的原因。

2.开通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四、展示提升,解疑释疑

阅读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通过以上两首诗,你认为作者对隋朝的灭亡与修建大运河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共30分)

五、自我盘点,回扣目标(共10分)

我的收获:这节课我学习了“”,掌握了

等知识点。

六、达标检测,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近四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结束这种局面的关键人物是()

A.曹操B.拓跋宏C.杨广D.杨坚

2.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主观条件是()

A.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发展B.长期分裂,人们渴望统一

C.陈政权的腐败和杨坚的战略战术的正确

3.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他走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4.“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大运河的意义是()

A.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B.有利了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5.隋朝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通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秦始皇D.汉武帝<m.jaB88.COM/p> 简述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

签名吧

我能行!

上次得分

本次目标

实际得分

卷面等级

批改人签名

日期

教学(后)

反思

延伸阅读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11年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12年—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
3.616年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课题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分立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秦,之后出现了西晋的短期统一。中国历史经历了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将要进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时代。这就是隋朝,那么隋朝是由谁建立的呢?

上学期我们学到了中国历史的战乱阶段,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大家对南北朝知道的可能不多,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北朝即从北魏开始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东魏被北周取代,西魏被北齐取代,后北周取代北齐,那么杨坚就是北周外戚。

一、隋朝的统一(板书)

(一)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板书)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580年,北周宣帝死,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周静帝而自立,改国号为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隋炀帝继位后,以洛阳为东都。请同学在“隋疆域图”中找到长安和洛阳。隋朝建立时,南方还有陈的存在,国家没有实现统一。那隋朝是如何灭掉陈、实现国家统一的呢?
(二)隋朝的统一:589年(板书)
隋朝统一的经过(板书)
对于隋是如何灭掉陈的,指导学生看书,并让学生负数课本胭脂井的小故事。

隋朝统一的影响(板书)
(1)结束了东汉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在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
(2)国家的统一,为隋唐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隋文帝对隋朝的贡献乃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他的儿子隋炀帝则与他截然相反,对隋炀帝进行介绍,突出成就——大运河的修建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板书)

(一)大运河的基本概况

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南: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二)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板书)(先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后由教师归纳显示在大屏幕。这样处理,强化了讨论法在学习中的运用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
 (三)隋朝开凿大运河及通航的影响(板书)
(由学生归纳并落实在书上,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上,对于隋朝开凿大运河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有的观点认为,隋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和对高丽进行战争的需要;在开凿大运河过程中,隋朝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有的观点则认为,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课外拓展:你还知道世界上有那些运河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学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案示例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11年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12年—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
3.616年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80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