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课时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及外传。
(2)认识《九章算术》的重要成就。
(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
(4)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2、能力:(1)课前让学生回去尝试着制造一张纸,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张衡,如何用地动仪测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让学生运用地动仪的测定地震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震灾害,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写2000个字,所需要纸张和竹简的重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纸的优越性。
(2)课前让学生回去尝试着制造一张纸,课上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展示成果,并讲述造纸过程及其感受,让学生形象地了解造纸工艺。
(3)通过显示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出的贡献。
(4)通过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张衡,如何用地动仪测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让学生运用地动仪的测定地震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震灾害,从而理解了地动仪的测定地震方向的原理。
(5)通过显示材料,了解华佗、张仲景在医学上的贡献,同时感受到秦汉时期我国医学承上启下,获得巨大发展,并对后世我国中医和世界医学影响深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认识这种昌盛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历史使命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产生的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并且我们的发明创造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一、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二、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并且我们的发明创造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1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教师拿着一张纸,问:这是什么?纸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如果家里没纸了,你的生活会怎样?
2、纸对于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我们需要它!问:纸是不是现在发明的?那么在我国,人们什么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纸了?(西汉早期)那个时期的文化有怎样的发展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到那个时期去看看。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板书)
(二)学习新课:
1、那时的纸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麻纤维)
显示《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的纸质地图残片》,教师介绍: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一、纸的发明--------西汉早期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
1、问:为什么说西汉早期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
2、问:(1)西汉以前的战国、秦朝时期,人们是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的?(竹简、木简、丝帛)
(2)接着问:联系生活以及前面所学的内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不继续使用竹简、木简、丝帛作为书写材料,而要发明新的书写材料-----纸呢?
(学生可能会谈到“竹简、木简笨重,丝帛昂贵”,教师再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并且我们的发明创造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引导:
(1)算一算:(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知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缺陷,从而理解发明纸张的必要性。)
①一片竹简最多能写20来字,一卷竹简由十几片竹片串成,最多能写多少个字?(一卷竹简有一斤多重)
②一张纸可以写多少个字?如果用竹简书写2000个,需要多重的竹简?
我们书包里有20多本书,如果用竹简书写,就有十几吨重了。我们不是背书包,而是背卡车啦。
(2)举出一些例子:
①显示:《西汉文学家东方塑向汉武帝上奏本》图片。(图上两个抬着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塑的奏本。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
②秦始皇每天还批阅120多斤重的公文。
师总结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竹简、木简笨重,使用不方便,也不容易保存;而丝帛虽然轻盈,但是太昂贵,平民老百姓用不起。再加上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于是就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纸。
过渡:西汉早期,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但这时候的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人们不断地摸索、改进,最终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问:谁改进了造纸术?
二、造纸术的改进-----蔡伦

展示蔡伦画像,通过让学生给蔡伦制作一张个性名片来介绍蔡伦其人其事。
制作个性名片





可以引导:问: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哪些突破?
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造纸原料容易找到、便宜,纸张质量也提高了,于是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纸成为竹简、木牍、丝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
三、造纸流程
1、让学生结合《汉代造纸示意图》,想一想:纸到底是怎样造出来的呢?(课前让学生回去尝试着制造一张纸,课上展示,谈感受,这样就能让学生形象地了解造纸工艺。)
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师补充讲解:“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过渡:三、四世纪(魏晋南北朝)时,纸不仅在我国国内大红大紫,深受欢迎,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广泛的书写材料,而且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耀眼明星。
四、我国的造纸术走向了世界
1、师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我国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大约在隋朝末年,由朝鲜传到日本。唐玄宗时,造纸术飘洋过海来到阿拉伯。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入了欧洲。400多年后,传到美洲。19世纪,澳洲也建起了造纸厂。这样,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整个地球。
2、请大家以“自从有了纸。。。。”为题写一句话,表现纸的发明给全世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能谈到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显示下列材料进行引导。)
显示材料:
材料一:在纸传入以前,朝鲜、日本也用竹木简或帛写字;印度人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写字;埃及人用纸草的内皮写字;而欧洲人用羊皮写字。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则很昂贵。据说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材料二:纸张的横空出世如一道霹雳将禁锢人类文明的枷锁打碎,文明与知识的雪花在一夜之间飘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材料三:“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德克·十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总结:(1)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使得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别的文明。
(2)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知识在平民中得到普及,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纸张的横空出世如一道霹雳将禁锢人类文明的枷锁打碎,文明与知识的雪花在一夜之间飘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过渡:由于生活的需要,纸张横空出世,而还有许多发明创造也是在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产生的?其中就有数学知识。
问: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谈到买菜、量房子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这需要哪些数学知识?
大家知道吗,在我国,人们很早就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了。问:什么时候,在哪本书中有记载呢?
:九章算术
1、主要内容:
通过把《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设计成表格并展示,让学生了解到秦汉时期的人们创造了许多数学知识来解决在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创造能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创造。
章节
内容:
"方田"
田亩面积的计算。
"粟米"
谷物粮食之间按比例的折算。
"衰分"
比例分配的问题。
"少广"
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的宽广等,专讲开平方、开立方。
"商功"
一些工程(筑城、修堤、开渠、堆粮)的计算,包括求体积。
"均输"
合理摊派赋税。
"盈不足"
盈亏、比例问题的解答。
"方程"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用消元法解答了三元一次方程组,出现了负数。
"勾股"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师讲解:书中有各类实际应用的数学题246个,这些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9大类,所以称为九章算数。九章算术的命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包括田亩和土方计算土地和距离测量粟米交换仓库体积赋税摊派等.这些问题的解答,应用了分数计算方法开平方开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这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九章算数中提出的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在世界数学史上是最早的。唐宋时《九章算术》是国家明令规定的教科书,北宋时由政府刊刻,又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隋唐时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九章算术》是先秦数学成就集大成的总结,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过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时刻,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山崩地裂,生命临危,顷刻间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成为许多人心中永远的回忆,也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痛和感动。
1、提出问题:面对地震灾害这个恶魔,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听天由命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2、东汉时,地震也频繁发生,那时有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他是谁?这个仪器叫什么名字?
3、接着显示地动仪模型,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张衡,如何用地动仪测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注:汶川位于我国西部,纬度:31.0°N,经度:103.4°E)
师在学生介绍之后进行总结: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铜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动的作用。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问:张衡除了在科研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之外,他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过渡:我们的生活中不免会遭遇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要想生存下去,除了普通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外,也离不开勤于钻研、造福百姓的科学家。而疾病也会带给人们伤痛,除了我们要乐观面对,平时积极锻炼身体之外,还需要谁。。。。(医生)

华佗(擅长外科、“麻沸散”、五禽戏)
1、问:如果生病了,你是喜欢去看西医,还是中医?为什么?
引导:(1)西医做手术打麻醉针,而东汉以后,中医做手术用什么办法进行麻醉呢?(麻沸散)是谁发明的?(华佗)
(2)课间操时间我们做什么运动来锻炼身体?(体操)大家知道吗,在东汉时华佗就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体操,是什么呢?(“五禽戏”)为什么叫“五禽戏”?勤练“五禽戏”的人身体会怎样?大家想不想自己也身强体壮,健健康康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安徽华佗国药厂。问: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华佗?
师总结:华佗擅长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科,对外科尤其精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是东汉民间的“神医”。他一生专职医学,不追求名利富贵,曾多次拒绝朝廷和地方的征召、举荐。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乐于接近群众,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
过渡:华佗擅长外科,东汉时期还有一位医学家,他擅长内科,问:他是谁呢?(张仲景)
张仲景(擅长内科、《伤寒杂病论》)
1、显示图片医圣祠。医圣祠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它是"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
两侧是一幅对联:上联是“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问:为什么给张仲景墓祠写这样的对联呢?
引导:(1)张仲景的这种“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八纲”、“八法”等治疗方法都在哪部书中阐述呢?(《伤寒杂病论》)
(2)介绍张仲景走上从医道路的缘由。他从医之后又是怎么做的?
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百姓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所以医生也就成了"坐堂医生"。
问:了解了华佗、张仲景的人生经历,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课堂巩固:
把本课书的内容制成表格,让学生完成表格
项目
人物
成就
造纸术
蔡伦
西汉发明了纸/改进造纸术(东汉)
数学
/
《九章算术》
天文学
张衡
制成“地动仪”
医学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科技方面的内容。了解了许多重要科技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接着问:为什么秦汉时期的文化如此昌盛?
点拨:原因:(1)政治统一(2)经济发展
(3)社会安定(4)民族交流
2、学习了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感悟?
(四)课外延伸:
在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应对,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关知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写《史记》
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
1.乐府
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案例1秦汉文化之旅


活动目的:

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厚、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初中生了解秦汉时期宗教、史学、艺术三个领域的文化成就,是提高个人素养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力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

活动准备:

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把握。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由组合形成四个学习小组,确立小组名称和口号,推选组长。以小组为单位从下面四个话题中,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个,展开课前的社会调查,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准备时间为两周。

1.本地有哪些和佛教、道教有关的景点?

2.在生活中有哪些和宗教相关的事物?

3.你身边是否有人信仰宗教?

4.收集有关兵马俑的知识介绍,探究秦朝劳动人民是如何制作兵马俑的?

活动步骤:

第一步:自主空间(1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本组的探究内容,自主学习。

第二步:合作空间(20分钟)
小组之间相互开放,交流在课前收集和调查获取的知识和感受,展示本小组撰写的调查报告。

第三步:生活空间(5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现场调查。

第四步:创造空间(25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绘图及历史画配文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自读自问,自己探索。(自主空间)

1.教师:看到大家能够从自我、他人、集体三个角度出发,自由组合成四个学习小组,并确立了本组的学习口号,老师感到非常欣慰。有一句广告词说“我选择,我喜欢。”我相信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会牢记本组的学习口号,做到人人参与,享受学习。下面让我们进入学习的第一站:自主空间。

2.学生:各组在组长的负责下,结合课文中的第一目内容和课前通过调查获取的知识,边读边思考,通过组内交流、探索,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阳光组:探究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中国的?为什么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

快乐组:探究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是怎样发明火药的?

火箭组:探究宗教和迷信、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智慧树组:探究道士、和尚会不会长生不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当好促进者、引导者的新角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目的的开放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虽然开始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在组长的协调下,大家达成共识,确立了共同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参与中初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

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合作空间)

1.成果展示

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课前完成的调查报告,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2.小组间相互开放,

交流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课外知识和遇到的有趣事情。

3.学生评价交流(鼓励点评和鉴赏有创造性的学生)

学生一:认为快乐组同学展示较为成功,确定的学习主题很好,全班同学对他们的探究结果都很感兴趣。智慧村组也很有创意,让我们知道了人不会长生不老。(教师肯定并鼓励)

学生二:认为火箭组同学在内容上质量更高,能够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这是很有创意的。(教师肯定并鼓励)

学生三:认为自己的小组(阳光组)最优秀,组内同学动手绘制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让大家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并且上台展示的学生最多。(教师肯定并鼓励)

(开放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新的审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联系实际,关注生活。(生活空间)

1.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一:本班是否有信仰宗教的学生。

调查结果:没有。但有一个学生表示以后想信仰伊斯兰教。

教师:你是一个有个性的学生,老师尊重你的选择。(不轻易否决学生的观点)

调查内容二:有多少学生参加过算命、抽签、拜神等活动。

调查结果:18名学生。

调查内容三:18名学生中抽过上签、下签的人数?并请他们谈谈抽签的经历和感受。

调查结果:上签:7人;下签:4人。

学生一:我在武当山旅游时算过命。当时抽的是上上签,道士说我会万事大顺,无病无灾,今年还有意外的惊喜,并要我妈妈多给了他50块钱。结果我盼了两年多了,也没有看到意外的惊喜,感冒还照样得,水痘还照样出。

学生二:我曾经抽过下下签。当时算命的说我今年有灾,命相非常不好,只有亲自到武当山去一趟,绕着大殿走三圈,才能消灾免祸。结果过了一年多,我也没去过武当山,身体还长得越来越胖。

2.教师小结: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崇尚科学,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来。

(引入生活之活水,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强化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又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成功地释放和发展,使课堂洋溢灵动、鲜活的气息。调查过程中,教师不要做任何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得出结论即可。)

四、张扬个性,发掘潜能。《创造空间)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出玄妙、飘渺的宗教世界,去结识一位用生命书写历史的伟人。(课件展示:司马迁的画像和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学生活动一: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绘制司马迁的画像(或用泥土等材料创作司马迁的塑像);给自己的作品配一段文字介绍;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交流:

阳光组:我们的作品虽然不够成熟,但它凝聚了全组同学的心血,我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了友爱和互助的重要性。

快乐组:在制作过程中,我们组实现了“人人参与,大家快乐”的目标,我们的作品是最成功的。

火箭组:我们小组分工最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我们的作品质量最高。

智慧树组:聪明的人都在我们组,我们当然是最好。

教师:看到同学们个性十足的作品,我感到大家用自己的努力真正实现了“享受学习”的教学目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让我们的思维飞扬起来,进入新的创造天地。

学生活动二:欣赏介绍兵马俑遗址的影片(课件展示)。共同思考并完成“假如你刚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簿上,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段话。”

学生作品交流:

作品一:秦始皇,我很佩服你!佩服你的谋略;佩服你的用人之计;佩服你的风采;更佩服你的功绩。如果你称王后能够仁爱一些,我相信你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棒的皇帝!

作品二:千军万马,一统天下;秦始皇陵,永垂不朽!

作品三:你用你的智慧统一了六国;你用你的残暴毁灭了自己;你用你的行为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四:秦始皇,你统一中国,成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你建造长城,创造了中国无数的奇迹;你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令万众称赞。可是你又是多么残暴呀,令百姓服沉重的徭役,使长城脚下冤魂无数……秦始皇,你固然对中国有功,可是也有不少的过失。不论如何,你总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作品五:秦始皇,你统一了中原,立下了丰功伟绩,给后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你修建了长城,留下了丰厚的人文景观,也造福于后人,你的功劳不凡啊!

作品六:李白曾赞扬你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那时候,我是多么佩服你啊!现在,看见你的陵墓,又想起了长城,不禁赞叹道,你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多少珍贵文物,你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学生活动三:评选本节课最佳表现小组和最有创意的提问,让学生自主评价走上前台。

(开放教学空间,通过学科渗透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享受参与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教学事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它使我多年的教学经历构筑的至圣理念被无情的粉碎。我常常“以此为镜”,审视自己。现采撷一个教学片段,把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呈现给大家,以期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导。

在自主学习阶段,我安排了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话题,提出至少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参与度较高,我也适时深入各小组,和同学们共同交流、探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火箭组的成员中,“差生”相对集中,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沉闷。凭着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好心”地认为他们无法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于是,我在没有征求他们意见的情况下,从其他组调派了几名“好学生”来支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我的一片“良苦用心”,遭到了火箭组学生的拒绝和反感。随后,我提出参加他们的讨论,不料也吃了“闭门羹”。

在全班交流中,火箭组的发言,近乎残酷地把我头上的自信光环撕去,他们一口气提出的十个问题至今还索绕在我的耳边。“老师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老师你知不知道和尚为什么剃光头?为什么穿黄色的衣服?”“老师请你告诉我们,当阳玉泉寺的观音是男的还是女的?”“老师你知道观音为什么坐在莲花台上的原因吗?”“老师请你告诉我们,《鹿鼎记》中提到的《四十二章经》是佛经吗?全真教和道教有没有关系?”“你知道道士是怎样发明火药的吗?”“老师请你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要带观音玉佩呢?”……暂且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提的科学,是否有价值,但学生想“考倒”老师的心态和发泄愤懑不满情绪的想法,已通过质问的语气充斥了整个教室,让我感到了自己的苍白、笨拙、困惑和不安。

审视自己在课堂中的举措,我发现自己偏离了--的初衷,忽略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一论断。在教学实践中,不知不觉的发挥着教师超强的辐射力,让学生离我越来越远。为了弥补这一失误,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计划,临时增加了评价老师的教学环节,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发言,课堂气氛瞬间凝固了。我知道,由于顾及种种原因,学生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模仿我在课堂中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语……结果学生纷纷上台模仿我在课堂中的语气、神态,其中,模仿我出错时的尴尬样子的人竟然占据了绝大多数,课堂中不时洋溢着开心的笑语。在笑声中,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感悟到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上完这堂课,有位同学感慨地说:“我终于能够战胜自我,学会和他人合作了。”这里,我也想说:我通过这一课的尝试,也真正感悟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真正含义,也想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打开一扇窗。

作为一堂研究课,我觉得最值得总结的是:教育的公平和民主,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子,扮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其次,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承认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允许多元化的学习风格存在。开放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形象生动起来,向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开放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一个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空间,发展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开放教学评价,让学生自主评价走上前台,发展其与他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和发展自我。惟有如此,才能应对来自课程、学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挑战。“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愿我们所有教师都融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尽情地求索、演绎、释放、嬗变。

学生天地:

1.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由组合形成四个学习小组。

情况反馈:

在自由组合过程中,邵坤、李刚同学没有组合成功。学生反映李刚平时比较霸道,邵坤喜欢讲脏话,因此,四个小组都拒绝他们参与。

小组名称

组长

学习口号

阳光组

梅寒

团结、开心、乐观、向上。

快乐组

杨熙

人人参与,大家快乐。

火箭组

郭哲

我参与,我喜欢。

智慧树组

刘影

拥有智慧,拥有成功。

情况处理:

我召集四位组长座谈,了解各组的准备情况,肯定了他们的积极参与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请他们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怎样解决邵坤、李刚的问题。梅寒说:“谁让他们平时那么调皮,这次就让他们单独坐在教室后面,给他们一点教训。”郭哲说:“他们平时总欺负同学,这次就该治治他们,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欺负人。”刘影说:“他们其实还是很聪明的,就是怕他们捣蛋,影响大家。”杨熙说:“都是一个班的同学这么做好不好?我们的口号是‘人人参与,大家快乐’就让他们参加我们小组吧!同学的工作,我去做。”问题得到了解决。

2.学生提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动手设计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3.准备绘画用品、雕塑工具以及适量的泥土或橡皮泥。

背景资料:

秦俑群塑所显示的艺术美

第一、题材美:捕捉了严阵以待,整装待发的刹那。
第二、气势美:陶俑形体大、数量多。
第三、阵容美:秦俑坑显示大型的地下军事营垒。
第四、充实美:兵阵严谨、装备精良、兵强马壮。
第五、高大美:雕塑以宏伟、巨大为特色。
第六、华丽美:彩绘秦俑呈现热烈、活泼的气氛。
第七、个性美:秦俑千人千面、千人千格。
第八、空间美:呈现三度空间、比例恰当的立体形成。
第九、工艺美:巧妙地运用了塑、堆、捏、刻、划方法。
第十、构图美:艺术构想以「以静寓动」手法。

中国佛家常识点滴

1.“阿弥陀佛”的意思

阿弥陀佛是佛教中能接引念佛人去往“西方净土”的教主,故又称“接引佛”。信奉佛教的人常在口头诵念“阿弥陀佛”,表示祈望或感谢佛的保佑。

2.黄色的象征与莲花的含义

中国佛教以黄色象征智慧与中道,故许多比丘(僧者)都穿黄色僧衣。中国佛教以莲花代表清净,因莲花生于污泥而不染。

3.八大宗派

现在仍流行的八大宗派是:法性宗;法相宗(瑜伽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真言宗(密宗)。

4.佛、菩萨、罗汉、天神

佛,是佛陀的简称。达到自觉、觉他、觉行的圆满,达到这一修行的最高境界者,便是佛陀。佛是佛教的最高尊神。寺庙中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大肚弥勒佛、燃灯佛、药师佛等。

菩萨是只达到自觉、觉他的境界,而没有达到“觉行圆满”的修行者。常见的有释迦牟尼像旁的文殊和普贤,阿弥陀佛旁的观世音和大势至。此外还有地藏、弥勒等。

罗汉,是佛教名词“阿罗汉”的简称。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清代以前,佛教庙宇塑有十八罗汉。从清代咸丰帝以后,增加到了五百个,因此,有了“五百罗汉”的称号。

天神,是佛的护卫神。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哼哈二将、韦驮都是护法天神。

七年级上册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


海留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

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知识目标: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能力目标:了解造纸的工序;分析地动仪的原理
情感目标: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张衡的地动仪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
科技人物朝代成就影响

造纸术
数学
天文
医学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分组讨论(阅读87页导入框和正文3段),思考:
1.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

2.以上这些书写材料各有什么缺点?这些缺点纸都能克服吗?

3.早期生产的纸有什么缺点?

4.蔡伦怎样改进了造纸术?

(二)看图学史(看本88页汉代造纸示意图)
5.简要描述造纸的过程。说说纸的广泛使用有什么意义?

(三)发现探索
6.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导向哪个方位?

7.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得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2.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提倡用“再生纸”又有何重要意义?

3.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对纸张用途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D.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下列历史人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司马迁
3.下列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的是()
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伤寒杂病论》D.《缀术》
4.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哪里发生地震,人们很快就会知道,而东汉人也能很快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他们靠的是()
A.烽火传报B.飞马传报C.地球仪显示D.地动仪显示
5.在汉代如果有人要做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你认为选择下列哪位医生更让人放心( )
A.扁鹊 B.华佗C.张仲景 D.李时珍
6.河南省南阳市区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这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而修建的。这位医学家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B.《千金方》C.《伤寒杂病论》D.《唐本草》
7.东汉名医华佗对医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8.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②生产发展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阅读材料: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
(1)这句话什么意思?

(2)这段话时张仲景写哪本书的宗旨?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何地位?

(3)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六、中考链接
1.(2008年,聊城)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华佗制成“麻沸散”B.蔡伦改进造纸术
C.李春发明地动仪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2.(2008年,佛山)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B.出使西域归来
C.完成历史巨著《史记》D.东渡日本成功
3.(2007年,宜宾)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司马迁B.蔡伦C.张衡D.张仲景
4.(2007年,海南)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他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5.(2007年,日照)《三国演义》中有个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华佗的行为?()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B.使用了外科手术
C.运用“五禽戏”帮助康复D.参考了《本草纲目》
6.(2007年,南阳)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这位医学家是()
A.黄帝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7.(2007年,重庆)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汉朝文化辉煌灿烂,领先世界,造福后世。
(1)列举汉朝文化方面的五项成就。
(2)指出汉朝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答案见课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龟甲兽骨竹简丝帛等
2.价格昂贵不便于大规模使用能
3.又薄又软不便于书写
4.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作原料造纸
5.过程略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6.发生地震的一侧
7.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开创了地震科学的新纪元,他是世界人类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先驱和世界公认的地震学的鼻祖。他的这一发明创造,比欧洲早1700多年。张衡以发明震惊世界的地动仪,又一次登上了科学的顶峰。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书写绘画包装可以制作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巾等
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
五、巩固练习
1.B2.B3.A4.D5.B6.C7.B8.A
9.(1)经常总结前人的经验,广泛采纳民间的药方
(2)《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医圣
六、中考链接
1.C2.A3.B4.C5.D6.B
7.(1)成就:①发明了造纸术;②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③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④华佗采用全身麻醉方法;⑤司马迁写成史学著作《史记》;⑥出现草书、楷书和行书字体;⑦道教兴起;⑧张衡发明地动仪。
(2)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外交流频繁;继承、发扬前代传统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7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