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4章(学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能力拓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4章(学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能力拓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选择题

1.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是一层选择性透过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进入细胞

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液泡

3.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A.流动性特点B.选择功能C.选择透过功能D.主动运输

4.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毛细胞

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5.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A.紧紧贴在一起B.充满细胞液C.充满蔗糖溶液D.充满清水

6.下列哪项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B.液泡的有无

C.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D.细胞核的多少

7.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枯萎变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A.根吸收无机盐过多,茎叶细胞失水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能吸水

C.蒸腾作用旺盛,水分散失过多D.土壤溶液浓度过低,根细胞不能吸水

8.甜菜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其原因是()。

A.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D.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9.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是下列的()。

①温度②能量③膜上蛋白质结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0.大肠杆菌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含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C.影响ATP的生成 D.改变了遗传特性

11.需要载体协助通过膜的一组物质是()。

A.O2、CO2B.H2O、K+ C.葡萄糖、氨基酸 D.胆固醇、脂肪酸

12.实验证明,饭后小肠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小肠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吸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以哪种方式吸收葡萄糖()。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1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细胞膜功能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免疫与主动运输B.免疫与胞吞C.识别与主动运输D.分泌与胞吞

14.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中ATP的数量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15.肾小管与周围的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

16.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x>y>zB.y>x>zC.z>y>xD.z>x>y

17.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A.尽量施肥B.大量灌溉 C.疏松土壤 D.增加光照

二、非选择题

18.将马铃薯块挖个凹穴,放在内外两种液体中间,已知一种是清水,一种是3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是平的,过了一段时间后液面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液体A是,液体B是;

(2)甲中,C处细胞水,D处细胞水。乙中,C处细胞水,D处细胞水。

19.下图中,E、F、G为3个用半透膜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管。E和F体积相同,G体积较大,三者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容器内。起初3个小玻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3种溶液的水势高低顺序为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1小时后,管e和管f的液面升降变化是()。

A.管e下降,管f下降B.管e下降,管f上升

C.管e上升,管f上升D.管e上升,管f下降

(2)下图中能显示管f和管g内液面可能变化的是()。

20.实验室有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不慎丢失了瓶上粘贴的标签。请你用活细胞作材料设计一个鉴别的方案。

材料: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紫色洋葱鳞片叶、清水。

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①;

②。

结果预测:(表示在图上)

21.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000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法

未作处理

仅用蒸馏水冲洗1min后

浸入蒸馏水30min后

1000g蔬菜农药残留量

0.196mg

0.086mg

0.123mg

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蒸馏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绘出如下图的曲线。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蒸馏水冲洗1min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了一半以上,这是因为;而浸入蒸馏水30min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蒸馏水冲洗1min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与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什么?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C4.C5.C6.D7.B8.C9.D10.B11.C12.C13.B14.A15.A16.D17.C

二、非选择题

18.(1)30%蔗糖液清水(2)失 吸 吸 失

19.(1)A (2)B

20.方法步骤:①做2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小②将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滴在2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并用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

结果预测:

①当葡萄糖很快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A

②当葡萄糖缓慢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B

③蔗糖滴上后,液泡的变化结果为图C

21.(1)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

(2)①刚浸入纯水中,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②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一定量后即饱和,此时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③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使叶片的液面保持较长时间,以便于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

延伸阅读

第4章(学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例题分析


例1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表皮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A.原生质层破坏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破坏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解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表皮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这说明尿素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尿素分子比水分子大,但仍属于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而被吸收。但尿素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相对速率比水分子慢,故开始时先发生质壁分离。当尿素分子缓慢地进入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使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细胞液中水分子向外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当细胞液的浓度与尿素溶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达到平衡。当细胞液因尿素分子的增加而使其浓度大于外界的尿素溶液时,该细胞就吸水,原生质层和液泡逐渐恢复成原状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能够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物质除了尿素外,还有乙二醇等物质,在解题时遇到此类题目,应认真分析。

答案B。

例2变形虫的表面任何部分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一定的流动性C.保护性D.主动运输

解析解题时要着重分析变形虫形态的改变,白细胞通过变形运动吞噬病菌都与细胞的哪一部分有关。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的形态改变很明显与细胞膜有关,同理白细胞能吞噬病菌也与细胞膜的改变有关。而细胞膜的改变是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也就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而选择透过性则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答案B。

例3下图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黑点代表物质分子),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解析本题考查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在这三种运输方式中,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它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是单纯的依靠浓度差进行扩散的;协助扩散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它不需要能量但需要载体,这也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不同之处。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不需要能量,所以又称之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一般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由于要克服浓度之间的势能差,所以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图中分别是哪种运输方式。甲图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的,不需要载体,所以是自由扩散;乙图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是主动运输;丙图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所以是协助扩散。

答案

(1)丙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

(2)①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②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

例4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的三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和;

(2)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的是,为什么?

(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解析(1)比较A、B、C三图知B、C两图随时间推移,物质的运输趋于平衡,可见这两种运输方式都受细胞膜上的载体的制约,而A没有这一制约,说明A没有载体参与,必为自由扩散。再进一步比较B、C两图,可见C图中当细胞内物质浓度高于虚线部分浓度(即细胞外浓度)时,仍继续吸收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征。B图无这一特征,所以B图表示的是协助扩散。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依靠浓度梯度的“势能”来进行的,不需要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需要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由呼吸作用为其供能。因此,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C会发生变化。

(3)载体物质及脂溶性物质(如甘油、乙醇、胆固醇、苯)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C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为其提供能量

(3)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第4章(学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阅读探究


阅读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跨膜运输

细胞膜及其他膜结构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尽管不同来源的膜中各种物质的比例和组成有所不同,但一般是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糖类只占极少量。如以重量计算,膜中蛋白质约为脂质的1~4倍不等,但蛋白质的分子量比脂质大得多,故膜中脂质的分子数反较蛋白质分子数多得多,至少超过蛋白质分子数100倍以上。

脂质的熔点较低,这决定了膜中脂质分子在一般体温条件下是呈液态的,即膜具有某种程度的流动性。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稳定性和它的流动性,能够说明何以细胞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仍保持连续的双分子层的形式。观察一下体内某些吞噬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间隙时的变形运动和红细胞通过纤细的毛细血管管腔时被扭曲而不破裂的情况,便会对细胞膜的可变性和稳定性有深刻的印象。

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生物膜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膜所含的蛋白质;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大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由于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镶嵌在脂质层中的蛋白质是可移动的,即蛋白质分子可以在膜脂分子间横向漂浮移位;不同细胞膜中的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移动和所在位置,存在着精细的调控机制。例如,骨骼肌细胞膜中与神经肌肉间信息传递有关的通道蛋白质分子,通常都集中在肌细胞膜与神经末梢分布相对应的那些部分;而在肾小管和消化管上皮细胞,与管腔相对的膜和其余部分的膜中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大不相同,说明各种功能蛋白质分子并不都能在所在的细胞膜中自由移动和随机分布,而实际存在着的有区域特性的分布,显然同蛋白质完成其特殊功能有关。膜内侧的细胞骨架可能对某种蛋白质分子局限在膜的某一特殊部分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膜所含糖类甚少,主要是一些寡糖和多糖链,它们都以共价键的形式和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糖蛋白;这些糖链绝大多数是裸露在膜的外面一侧的。这些糖链的意义之一在于以其单糖排列顺序上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的“标志”。例如,有些糖链可以作为抗原决定簇,表示某种免疫信息;有些是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性”部分,能特异地与某种递质、激素或其他化学信号分子相结合。如人的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的不同抗原特性就是由结合在膜脂质的鞘氨醇分子上的寡糖链所决定的,A型抗原和B型抗原的差别仅在于此糖链中一个糖基的不同。

既然膜主要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那么理论上只有脂溶性的物质才有可能通过它。但事实上,一个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细胞,不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到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团块性固形物或液滴)进出细胞,包括各种供能物质、合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维生素、氧和二氧化碳,以及Na+、K+、Ca2+离子等。它们理化性质各异,且多数不溶于脂质或其水溶性大于其脂溶性。这些物质中除极少数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都与镶嵌在膜上的各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至于一些团块性固态或液态物质的进出细胞(如细胞对异物的吞噬或分泌物的排出),则与膜的更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关,其主要方式是胞吐和胞吞。

探究

通过阅读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你认为在细胞膜中的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各有哪些作用?生物膜是怎样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你对于膜通道蛋白有哪些了解?你怎样看待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膜模型构建的关系的?

第4章(学案)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变式训练


1.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进入

C.K+和NO3-离子进入了细胞D.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2.下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蛋白质,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具有选择透过性

C.基本骨架是蛋白质分子D.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

3.把新鲜马铃薯切成长度为5cm的长条(粗细相同)若干个,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根薯条的长度,绘成下图。请判断下列(1)、(2)两点说法的正确性()。

(1)在40g/L的甘露醇溶液中的薯条仍有膨压(细胞膨胀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2)在100g/L的甘露醇溶液中的薯条已发生了细胞质壁分离

A.都正确 B.(1)正确C.(2)正确 D.都不正确

4.用蔗糖淹渍萝卜条,能使萝卜条变甜,这是因为()。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B.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D.细胞脱水死亡,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5.回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几个同学绘制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通常选用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便于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2)在发生了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其细胞液的外围是层。这一层的外膜是,内膜是。

6.如右图所示,三只试管中各装入一小块长度与体积都相等的新鲜马铃薯,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一小时后取出观察:

(1)甲管中马铃薯小块,由于,长度;

(2)乙管中的马铃薯小块,由于,长度;

(3)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小块的长度;

(4)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小块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C2.A3.A4.D

5.(1)A 紫色液泡(2)原生质层 细胞膜 液泡膜

6.(1)细胞失水 缩小(2)细胞吸水 增大(3)基本不变(4)对照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基本不变
〖板书〗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
〖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提示〗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板书〗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2.√。3.×。
拓展题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8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