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京即事五首(其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赏析:M.JAB88.Com

西天的太阳渐渐贴近地平线,草原的牛儿羊儿们,身披夕阳的金辉,拖着圆滚滚的大肚皮,散散落落,蹒蹒跚跚,从四面八方向帐篷归拢而来。忙碌了一天的牧人,将牛羊安顿好,坐在挂起毡帘的帐篷里,喝着浓浓的砖茶,吃着甜甜的奶酪,同时透过栅木欣赏着外面的风光,一阵阵清风带着野草的香气徐徐吹来,清爽得沁人心脾。多么恬静的草原暮色啊!

但是,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打乱了草原的平静,家家户户慌手忙脚,将毡帘扯下,躲进帐篷里面去了,只剩下咆哮的狂风和漫天的大雪――那不是雪,那是飞腾翻滚的白沙。许多人见过鹅毛大的雪片,读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的诗句。然而北方草原的大雪,有时并不是一片征的白絮,而是一团团的颗粒,简直就是密密的冰雹。卷地朔风沙似雪,只有萨都拉这样熟悉北国景物的诗人,才能描绘出这种草原上独有的奇观。

延伸阅读

【课件收藏】 我要上小学教案其三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收藏】 我要上小学教案其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让绘画形式表现心中的小学,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内容:

1、字卡儿歌:小学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迟到,爱学习,勤动脑,爱劳动,讲礼貌,团结友爱不忘掉。

2、用绘画形式表现心中的小学,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目标: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准备:画纸,油画棒

过程:

1、谈话过程 师:现在我们是大三班的小朋友,再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就会踏入小学的大门,你们想当一名小学生

幼:

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呢?

2、图画展示:

师: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好如何爱护和正确使用学习用品,逐步独立整理保管好自己用品,学会整理书包

3、让小朋友们画出自己理想的小学

4、课外延伸:请小朋友们下课后和爸爸妈妈参观附近小学,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新地方。

实践反思:

1、对于本次课题活动要明确主题,对于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好,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下,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了解到将要迈入的校园的情况及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对校园充满向往。

2、在这次活动中,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上课主题,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们在自身素质方面的提高。

3、本节课在幼小衔接的阶段,通过图片展示结合讲解,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并激发上小学的展望,然后用画笔来描绘心中的上学情景,希望孩子们上小学快乐,高兴。幼儿在感知和表现力方面得到锻炼。课后延伸到参观小学,为幼儿熟悉上小学做好准备,总之,让幼儿有准备有信心的上小学。

基于以上原因可从以下方面改进:

1、进行行为分析:孩子有非常强烈的做小学生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带孩子实地参观了小学,满足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孩子们能认识一些基本常识。

2、教养支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我们带孩子去参观了奉浦实验学校,让幼儿更加了解小学,在参观中,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也解决幼儿的质疑。因为在前期学习过程中,有的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如“绿领巾什么时候带”“红领巾什么时候带”“中饭在哪里吃?”“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等等。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向小学的哥哥姐姐提出各种问题,亲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个参与者,给予幼儿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使幼儿体验到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美好情感。而最终让幼儿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盼望作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在幼儿园也可满足幼儿做小学生的愿望。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腊八日水草庵即事、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腊八日水草庵即事、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作者简介】

顾梦游(1599~1660)明末清初诗人。字与治,江宁(今江苏南江)人,一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明副使顾英玉曾孙。崇祯十五年岁贡生。平生任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入清以遗民终老。

顾梦游,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生,善行草书。与黄道周、龚鼎孳、周亮工、冒襄、张风等相往来。入清不仕。平生任侠好义,莆田友人宋珏客死吴门,归葬于福建。家贫无子,诗草散佚。他跋涉三千余里,奠酒墓门,为之整理诗草,并请“善文者”钱谦益为之撰写墓表。顺治初年,方外友人和尚释函可住在他家,写了一部纪述南明福王小朝廷覆灭而有损于清王朝的私史。事发,函可被抓去审问盘讯。事将连及他,而他脸不变色,口无悔词。后来,由于函可的坚贞不屈,口无二词,他才幸免于难。晚年为洲田所累,穷困自甘,以书易粟,求者成市,卒年六十二。

顾梦游善行草书,工古文辞,著有《茂绿轩集》。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我们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流行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更多与腊八节的有关的古诗及相关知识,希望大家时刻关注。

关于腊八节的诗词:《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作者:陆游年代:南宋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作者小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古诗词三首》练习(五下)


一、拼一拼,写一写。

zumtnɡjīlnɡhunɡhūn

沉()()()()

milinpenɡychunwdǎo

明()()()()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草铺(pūp)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ozho)坐船中。

3.清平乐(yul)

4.最喜小儿亡(wnɡw)赖。

5.溪头卧剥(bāobō)莲蓬。

三、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蓑()醉()媚()脱()蓬()茅()

衰()碎()眉()锐()篷()矛()

四、根据提示填出诗句。

1.《牧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原野上草色葱茏,晚风中笛声悠扬;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牧童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

2.《舟过安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3.《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突出了老年人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五、先解释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横野:__________弄: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喜: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手拉手(读一读,连一连)。

宋杨万里《牧童》世外桃源乡村图

宋辛弃疾《舟过安仁》牧童晚归休憩图

唐吕岩《清平乐村居》渔童稚气可爱图

七、快乐阅读。

(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应在诗中的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文中对他的称呼是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个钓鱼的孩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稚子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g)。

敲成玉謦(q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八、练笔新时空。

这三首古诗词都写出了童年生活的情趣。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放飞想象的翅膀,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勇敢面对的事》学案


五年级上册《勇敢面对的事》学案

教学目标

1.按照要求完成习作。

2.学习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把事情写完整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想一想,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自己勇敢面对的事吗?如果有,你是怎么面对的,你的勇敢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你有没有发现别人有过这样的事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或他人勇敢面对的事。

二、明确要求

1.多媒体出示习作提示,轻声自读文字,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汇报要求,集体订正。

3.写一件勇敢面对的事,既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三、习作指导

1.说一说本单元的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

(1)小组内交流选择一篇学过的课文,说一说课文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

(2)课件出示课文《杨子荣打虎》片段,集体交流

2.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情节发展,把最能体现“勇敢”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多媒体课件出示范文)指名读范文,说一说,文章好在哪里。

3.你想写哪件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思路)

4.按照你的想法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范文

勇敢面对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但是有一件事,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记得是在上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得了89分,我难过地哭了,老师发下来试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想:爸爸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太对不起爸爸了。我回到家里,爸爸问我:“宝贝,考了多少分?”我难过地哭了,跑到房间里,爸爸走进我的房间对我说:“你要从失败中站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站起来,你这次考不好,又不是你以后都考不好,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会好的,你要努力,你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听完爸爸的话,我自信了,我在学校里每天刻苦学习,不懂的问老师,爸爸每天陪我学习,看我写作业,我有哪道题不会写,爸爸都会给我讲解清楚,每次测验我有哪道题不会做,爸爸都教我怎么分析题目,给我讲解。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期末考得了97分,我回到家里高兴地和爸爸说了我的成绩,爸爸只说了一句话:“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四、学生拟写草稿

板书设计

勇敢面对的事

前因后果

情节发展

经过具体

突出勇敢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感动的事》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感动的事》教案设计

【教材理解】

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但教师“引”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口语交际更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须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给学生搭建三个平台,通过不断的展示与交流,锻炼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做到“以生为本”。

【学情简介】

五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学生在掌握了课标要求的阶段性识字、阅读目标后,非常渴望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这时老师就要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和平台,那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识字和阅读的能力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拓展思维。然后在“口语交际”课时,锻炼和提升听说能力,同时展现自己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目的。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3.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感动”,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学习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感情要真实能感动听者,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难点:找准“感动”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有条理、有重点。

【教学方法】讲、议、评相结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回忆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听别人讲述的,还可以是从电影、电视、书中看到的。只要是令自己感动的、触动过自己心灵的事都可以作为诉说故事的材料,但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2)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或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等资料,选一件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但不可照读。

教师准备:

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准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出“感动”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吗?他们让我感动。《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再看看这些熟悉的人物,谁最感动你,为什么?

是的,这些书中故事使我们心灵震动,这些人让我们深受感动。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让你感动的事。

二、走进生活,发现感动。

1.欣赏一组图片。

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孩子,感动你的又是什么?

2.用一两句话和同桌说一说感动自己的事,并说明感动的理由。

3.同桌交流,展示,点评。

二、范例展开,体会感动

1.师出示灯片,深情讲述: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救自己尚处在襁褓中的孩子,用她那纤弱的身躯抵挡着垮塌下来的房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其形态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了形,看上去有些诡异。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那只有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庇护着,所以他毫发未伤。当救援人员将孩子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人们在包着孩子的被子中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2.从你们聚精会神的眼神里,我知道这个故事感动了你。哪里最让你感动?

3.说感动的地方,体会如何说具体。全班交流

A抓住事情的重点、事情的细节,把这些写细节一点儿一点儿放大了就特别能打动人心。还有同学能再帮她补充一下,让这个细节更加感人吗?

B把你猜测到的人物的心里活动放进说话里去,更生动

C联系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再来谈一谈另自己感动的事情,这样,才能把“感动”说得感动

D其实,在生活中,能打动我们的往往就是一些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朴实的话语,这样的细节如果抓住了,再把它说出来,就能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4.老师小结:出示灯片讲述真实事情叙述清楚明白关注重点细节联系自己生活感动自己打动人心

三、述说感动,体会真情

1.把感动你的事讲给同学听,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台前讲一讲。提出要求。

2.小组讲一讲。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四、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有一句话叫做“感动常在”。的确,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感动。

心灵的触动诱因是外在的,但其根源在于人性的光辉;心灵的触动看上去是偶然的,其根源是常怀感激之心。心中有爱,眼中才能有泪。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眼甘甜的井,将滋润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每个匆匆的过客。只有体会感动,你们才会真正地成长为一个学会感恩的人。

让我们一起在《感恩的心》这首优美的乐曲中,再一次感动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吧!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感动的事

讲述真实事情叙述清楚明白关注重点细节感动自己打动人心

五年级上册《讲勇敢的人和事》学案


五年级上册《讲勇敢的人和事》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
2.使学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地表达,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勇敢的人物事迹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五年级语文书的第七单元,是一个讲述勇敢者事迹、歌颂勇敢者不凡品质的单元。杨子荣浑身是胆,巢匪之前先打虎;旅行者临危不惧,震慑群狼,向狼借路显壮举;洪水凶猛,却摧不垮一个10岁男孩儿拯救妈妈的那双柔弱的手;敌人凶残,却拦不住八路军英雄肖飞的车轮!
这些英雄让我们无比钦佩。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讲勇敢的人和事(板书课题)。
二、拓宽话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勇敢鲁莽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谈体会。
2.师提示:“勇敢的行为是有必要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如果任性地去冒险,就算不上勇敢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明确要求
1.所说的勇敢人物及勇敢的事迹可以是在电视、书籍上看到的,也可以是身边发生的、或者亲身经历的。
2.能够清楚、有条理地叙述勇敢行为的经过,语气语调适当。
3.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要虚心、耐心,尊重他人,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
四、小组交流
1.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在你心目中,谁是你最敬佩的英雄?
(2)他的哪些行为令你敬佩?
2.小组内交流人物事迹,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放眼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勇敢事迹。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板书设计
讲勇敢的人和事
教学反思

记一次成功的事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一次成功的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一次成功的事
习作要求
写一件自己做成功的事,把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怎样克服的写出来。
把这次成功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成功后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自主、自由、快乐地表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最受全国观众喜欢的歌舞类节目是什么吗?(千手观音)他们的节目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你们知道观众为什么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吗?
师:是的,这21位残疾演员用常人没有的勇气,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难和挫折,21位演员背后就有21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舞出美丽,舞出了灵魂,让人震惊,令人感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过渡:这次习作,正好要写大家曾经做成功的一件事,那么,可以写哪些事,写时有什么要求呢?
明确要求,自主选材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a、学生读习作“提示”,思考:这次习作可以写哪些事?写时有什么要求?
b、学生读后思考,指名说。
c、师归纳并板书要点。
联系生活,选择材料
a、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你最想写哪一件获得成功或克服困难的事?师指导:可以是自己做过的成功的事,也可以是别人克服困难的事,选择最想写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b、学生汇报材料。
师要求:表扬选择了典型材料的学生,指导选择不恰当的学生选材。
读中学写,方法迁移
师: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把这件克服困难或成功的事写得具体、有条理呢?
出示范文
阅读要求: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范文,想一想,说一说,文中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自己学习。可以从谴词造句,表达顺序,重点写什么,抓住了哪些细节把事情的经过、感受写具体的等等。
指名学生汇报。
提示:大家还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课外阅读的短文和习作中的表达方法,自己的积累本中好的表达方法和词句来说。
口头作文,自主合作
过渡:你们想不想运用这么多好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现在我们只说这件事的主要经过,不说开头和结尾。
学生想文,列提纲。
师提示:想一想,你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然后写出简要提纲。
学生自主说文。
师出示说文要求:
A.说出自己最成功的一件事。
B.要说出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挫折,自己是怎样克服的。C.要把这件事的经过说清楚,说具体。
D.说的时候要声音宏亮,仪态要自然大方。
学生自主说文。
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要认真地听,听后要按照说话要求评一评同桌哪些地方说得好,值得自己学习,哪些地方还要修改,后交换说。说完后,向全班同学推荐说得好的同学。
师辅导。
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在全班说文,生师共评。
学生自主,快乐作文
出示练习作要求:
写一件自己最成功的事。
要在刚才说的基础上添头加尾,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运用合理的表达方法把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语句要通顺、连贯,有条理。
注意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快乐练习作。师辅导:a、可以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取一个恰当的题目,如:《我第一次》《我终于成功了》《真不容易啊》《我终于明白了》《自找苦吃》等等。b、及时发现、提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课堂总结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一、教材分析:

(一)结构分析:

本次“能说会写”重在说,教材提供了一段说明文字,一幅插图。

说明文字共三句话。第一话,总结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二、三句话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想一想你自己最过做了哪些事,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讲一讲。

2、还可以说说你还想做什么事,但暂时还做不到,自己打算怎么办。

(二)话题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生活,又与本单元课文相关,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活动中要着意营造和谐宽松的交际氛围,创设多面立体的交际空间,通过讨论、表演、评议,使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增进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使交流活动具备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说明文字,明确交际的内容。

2、使学生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话要说得清楚明白,语句要通顺。

3、使学生运用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叙述事情要说得清楚明白,语句要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把握评价标准,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四、教具准备:电脑、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阅读教材,积累准备。

1、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阅读教材,明确交际内容、要求。

那么我们到底要说什么内容?具体的要求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自己读书后的收获: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3、学生汇报:(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说得最好。

(教学理念:让学生看到课题说说想到了什么,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本次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交际内容、要求,体现了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从而体现了本次学习内容要学生自挖掘,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同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目标一目了然,从而乐于从事这项活动。)

(二)情境拓展,强化实践。

1、出示两种情境:

(1)一天,你看妈妈忙,要自己钉本子,妈妈不同意,你会怎样说服妈妈呢?如果你是妈妈,你又会怎样阻止孩子呢?

(2)晚上,你发现你的小台灯突然坏了,你要自己修理,爸爸不允许,你会怎样说,爸爸又会怎样说呢?

2、小组任选一个交际话题,想像情境,讨论交流。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情境,想像当时的场面,想想应该怎样说。那么在说前,看谁知道与人交际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2)根据交际的要求,评一评,谁说得最好,最有礼貌。

3、小组同学合作,模拟表演。

(1)请各小组的同学分配好角色,进行模拟表演。那么谁知道在与人交际、或者情境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境,每个人物会说什么呢?小组内练习。

4、各组学生汇报表演,结合学生的表演,师生参与评价,评出哪组同学表演得真实,看哪组的同学能做到仪态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理念:此环节教师创设学生所熟知的情境,使学生喜欢本次话题,并在具体的情境,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戏可演。同时,通过多次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说得好,还要有礼貌,仪态还要自然大方”等口语交际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文明交际,和谐共处的交往原则。)

(三)拓展延伸:

1、认真回忆一下,最近你自己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和同学讲一讲,注意要把话说清楚,语句要通顺。

2、班交流,评出谁说得最好为“表达星”,谁做得做好为“自立星”。

(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建构和强化与人交际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评价,强调好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差的,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

(四)总结评价,享受快乐。

1、同学们,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你快乐吗?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本课学习情况,组织评选出“交际小能手”“最佳合作奖”,让学生享受参与交际的快乐。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无比快乐,从而乐于从事给他以快乐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五)板书设计: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做了什么说得清楚明白

怎么做的文明礼貌

什么感受演得真实大方

缘事而发 源清水长


最近读到叶黎明老师的文章《真实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语文学习》2005.11)。叶老师在文中对李海林老师在沪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所提出的真实写作进行质疑:所谓的真实写作是基于学生自发性表达的写作,只有学生自发、自愿、主动的写,才是真实的写。反之,凡是学生非自愿、非主动的写,都是虚假的写难道真实写作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吗?难道我们今天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消灭老师虚假的命题训练指导,消灭虚假的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发的写作吗?质疑之后叶老师认为判断学生写作是否真实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写作是否表达真情实感。叶老师的质疑看似很有理由,不是吗?教师进行命题指导,强调作文时要表达真情实感难道有什么错吗?但叶老师的质疑却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觉得叶老师对真实写作的解读似乎不完整或不严谨。试问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自发写作的愿望,写他们所想写的,写他们所愿写的,难道不是写作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其次判断是否真实的标准是真情实感当然不错,但关键是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呢?我以为这恰恰是作文教学改革无法回避的根本点!事实上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高考作文命题样式的逐渐开放难道不正体现了人们对作文本质认识的进步吗?这一命题样式的变革过程也恰恰体现了人们对以怎样的命题方式能最大化地激发出写作者的真情实感的关注,简言之即体现了对写作主体因素的关注。

一篇文章的写作应该说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因素:一、作者内在的主观人格力量;二、作者所选取的题材内容;三、作者用来表现题材的技巧和形式。这是任何写作者都不能违背的准则。而在这三个要素中,我以为最重要而且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第个因素。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眼光总是落在后两个因素上,只注重题材内容、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叙写手法上,偏偏忽略了这起决定作用的第一因素,也就是写作者的内在人格力量,包括其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以及实际的文化水平等。这种把极复杂的、极个性化的写作简化成仅做一些形式层面的技巧的指导的做法的确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遗憾!如此,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的确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李海林老师提出真实写作包括四个方面: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写作环境;真实的写作成果。这四真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作文情境的真实!怎样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切合他们兴趣点的感性的素材?应该说四真体现了对写作主体、写作行为的关注与尊重,是作文教学的舍本逐末的回归!从这个角度讲李老师的这一观点有其合理的因素,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为一谈(叶文)。这值得大家深思并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各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的方法。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单元主题

这里有一首杜甫写的诗,题目是《月夜忆舍弟》。其中有一句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就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明月之夜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同学们,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出示课件2)

2.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两点要求?

3.今天,我们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自由读,说说那首是诗,哪首是词?

二、学习《泊船瓜洲》

1.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泊船瓜洲》。

2.齐读指名回答并朗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理解诗句

(1)出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中的瓜洲、京口、钟山、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

交流理解:一水间、只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2)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所以王安石是在南京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感情很深,可以说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时所写。诗题中的“泊”就是“停泊”的意思。

(3)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读着这一句,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景色?用学过的四字词语说一说。

江南的春天除了我们刚刚所说的草长莺飞、满目新绿以外,更多的还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再看几幅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多么美丽的江南啊!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

(5)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结合课堂作业本第9页第(2)小题学习)

“绿”字可以换成“到、过、入、满”,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用上“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讨论后阅读课后资料袋,学习诗人严谨的态度。

4.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完成作业本第9页第(3)小题。连一连,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秋思》

1.由上首诗引入: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那么,在《秋思》这首诗里,又是什么承载了诗人的乡愁呢?

2.自由朗读故事,交流大意,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

Δ见:

看到“秋风”一词,你的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而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3.写话:引导学生把诗的内容概括成四个画面:诗人独居洛阳城,秋叶飘零,思念家乡;俯首案前,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送信人即将出发,却又拿回信件,拆封重读;送信人已离开,诗人呆呆目送。内容参考课件。

四、课堂作业1-2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泊船瓜洲》与《秋思》导入《长相思》。

二、简介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三、朗读诗词

四、思考: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你知道作者身在何处?心又在何处?

3.这词中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赏析字词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跋山涉水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让我们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六、比较阅读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小结: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八、课堂作业3、4题。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身心

在征途系家园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教案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1、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2、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分析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分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有古诗的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王昌龄

2、熟读古诗《出塞》,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3、说说边塞诗的特点,通过想像,能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一)讲解诗题,简介作者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

(二)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三)知作者,解诗题

作者资料: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汇报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教师导言: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三、细品诗文,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教师补充资料:

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唐朝(618——907)作者王维(698——756),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

b万里长征人未还

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引导学生体会:匈奴人不断烧杀抢掠的马蹄与战马的嘶鸣声、百姓痛苦的呻吟声、戍边战士们的怒吼、两军交战武器碰撞的声音、诗人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同情之声。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导: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你还听到什么?

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

导;你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四、总结全文,课内反馈

1,背诵古诗。2,理解诗意并会默写古诗

五、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二课时

一、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林升、陆游

2、熟读古诗《题临安邸》《示儿》,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3、通过想像,能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

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

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诗的大意。

想像:

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

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但死不瞑目。

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

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63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