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必修一第三章2、弹力(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必修一第三章2、弹力(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修一第三章2、弹力(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
2、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二、预习内容
1、形变:叫做形变.
2、形变种类:、、、。
3、弹性:在撤去外力后,物体具有的性质
4、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可以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5、弹性限度:物体在形变时如超过了,在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6、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弹力.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1、知道胡克定律。
2.经历实验探究弹力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3.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弹力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探究形变和弹力
1、观察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教材第55页图3-2-4、教材第56页图3-2-6)
2、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讨论1: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讨论2:
1、弹力产生的条件:○1○2。
2、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
4、弹力的方向怎样?(如图一所示)
结论1: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支持面指向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支持面指向物体;
结论2: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指向
.
图一
(二)、胡克定律

实验: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

如何从表中的数据找出F随X变化的规律?
1、胡克定律:在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
短)量x成
2、表达式:。
3、说明:k为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K的单位是。
三、反思总结
本节重点回顾:
弹力(1)定义;(2)产生条件;(3)方向;(4)大小(胡克定律)
四、当堂检测
1.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通过画图分析: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点点接触的弹力的规律:
1、面面接触:
2、点面接触:
3、点点接触:
总结出弹力方向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面.
2:如图,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3:关于弹力的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的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弹力的作用
C.物体发生了形变,必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弹力的的作用
D.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一定都发生了形变
4.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厘米,在下面挂上0.5千克的重物后的长度变成了18厘米,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附答案:1(略);2、A;3、BD;4、167N/m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C.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地面所受的力是()
A.A对地面压力。
B.B对地面的压力
C.A和B的重力
D.B的重力
3、关于压力和支持力,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是对平衡力。
C.压力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支持物。
D.支持力是支持物对被支持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4、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均相同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的重心位于球心,b、c的重心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三球皆静止,试分析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方向是怎样的?
5、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和B,劲度系数均为k,与静止两个质量相同均为m的小球连起来,静止时A伸长为多少?

5、【答案】
【解析】分别对1、2球进行受力分析:
因为1球和2球均静止,所以每个球所受的合外力应该为0,则有

相关推荐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导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章概率
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意义,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重点难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复习:
1.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1)必然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其一定会发生;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其一定不会发生;
(3)随机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其会不会发生;
2.随机事件的的记法:通常用来表示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简称为.
3.思考:(1)如何判定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2)随机事件说法中“同样的条件下”能否去掉?请举例说明

探索新知:
1.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的频率:
(1)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在试验时,它又具有,——在一个附近摆动;
(2)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摆动的振幅具有的趋势;
(3)有时候试验也可能出现偏离“常数”较大的情形,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偏离“常数”的可能性会。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
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这时把叫作随机事件A的频率,记作P(A),P(A)的范围是。
3.思考:
(1)如果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事件A的概率一定是?

(2)如何用频率来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

(3)回答教材p120的“思考交流”

精讲互动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掷一枚骰子两次,所得点数之和大于12.
(2)如果,那么;
(3)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4)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5)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接到2次呼叫;
(6)没有水分,种子能发芽.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频数和频率都反映一个对象在实验总次数中出现的频繁程度;
②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频数之和等于实验的总次数;
③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之和不一定等于1;
④概率就是频率.
A.①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达标训练
1.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3,,10是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卡片号码12345678910
取到的次数138576131810119
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
A.0.53B.0.5C.0.47D.0.37
2.已知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是0.02,事件A出现了10次,那么可能共进行了次试验.
3.课本p123练习123

学习反思:

作业布置1.习题3-11,2
2.预习下一节内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总结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总结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专题一 海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寒、暖流的判断
1.海水温度的水平变化判读图解
(1)判定北半球、南半球的依据:海水温度由低纬→高纬递减。北半球,从低纬→高纬(南→北),故一般水温由南(下)→北(上)递减即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洋流对沿岸海域水温有影响,即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导致沿岸等温线弯曲。一般可理解为:①暖流增温,使水温高于同纬度,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寒流降温,使水温低于同纬度,等温线向低纬弯曲;②沿岸地区可以认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3)根据洋流分布模式,一般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2.寒、暖流的判断
(1)洋流概念法: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一般地,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是寒流,反之是暖流。
(2)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海区的风带来判断(风海流)。根据相邻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差异来判断(密度流)。
(3)海水等温线图中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①“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如图a,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②“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如图b,该图是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③判断洋流名称
根据等温线凸向判定洋流流向,进一步确定其性质;根据等温线数值及其变化判定纬度位置和南北半球,最后确定洋流名称。
如图c,该图若为太平洋年等温线分布图,洋流甲的推理过程是:等温线凸向低值区→流向较高纬地区的暖流,水温较高→中低纬海区,水温由北向南降低→南半球,结论:东澳大利亚暖流。
[专题练习1] A、B两地位于同一纬度的不同海区,曲线代表等温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判断A、B处的洋流性质及流向:
A________,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B分别位于大西洋西岸和东岸,则流经A处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流经B处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
专题二 水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缓解的措施
1.背景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包括人类难以利用的冰川,它占了淡水总量的2/3。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共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产生水危机的主要原因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别大。从总量看,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从人均占有量看,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
(2)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3)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污染严重。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原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工业排放物、农药和化肥、生活用的含磷洗涤剂和杀虫剂是当前水资源的三大污染源。
3.缓解措施
(1)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3)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综合利用。
(4)注意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治理、净化污水,提倡清洁生产。
[专题练习2] 由于许多地方出现淡水资源紧缺,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决定抽调部分资金用于帮助严重缺水且缺乏资金的国家解决水源问题。据此回答(1)~(3)题。
(1)下面四组国家中,需要全球基金组织帮助解决水源问题的是()
A.蒙古、朝鲜、沙特阿拉伯
B.苏丹、伊朗、阿富汗
C.中国、印度、埃及
D.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
(2)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①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及空间分布不均匀 ②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 ③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 ④水资源的浪费
A.①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
(3)下图是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从中可知()
A.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
B.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水资源丰富
C.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
D.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专题三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1.华北地区
降水集中在7、8月,故汛期为7、8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本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东北地区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严寒,积雪深厚,春季积雪消融,4、5月份出现第一次汛期(春汛);7、8月份夏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3.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冰川消融量随气温的增高而增加,故该地区河流7、8月水量最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河流断流;由于冰川融化量有限,加之蒸发强烈和下渗量大,故该地区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250m3/s。
4.南部沿海地区
每年5月因夏季风带来降雨,出现第一次汛期;该地区8、9月份多台风雨,故出现第二次汛期;本地区纬度低,又濒临海洋,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所以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水位差较小。
5.西南喀斯特地区
溶洞、暗河等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较密切,补给量稳定可靠,径流量一般变化比较小。
6.多数河流有多种形式补给,如黄河夏、秋季时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时又有积雪融水补给。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
[专题练习3] 读“我国东部某河2008年流量过程图”,它大体反映了该河流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量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月,这时期该地区出现了特殊的________天气,这种现象是由________造成的。
(2)该河位于________地区,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河流除冬季枯水期外,最低水位出现在________月,这是由于________天气造成的。
读右图,回答1~2题。
1.若a点所在的线是大陆西岸,b点所在的线是大洋西岸,且都在低纬度,则()
A.a点附近有暖流流经
B.b点附近有寒流流经
C.a点附近有寒流流经
D.b点附近有西风漂流
2.若a、b两点同在南半球,且分别位于1月份的海洋和陆地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凸出
B.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
C.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D.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3.下列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及造成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新疆绿洲地区—上游过度利用河流水—下游绿洲萎缩 ②华北平原—大水漫灌—地下水漏斗区 ③天津—过量开采地下水—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黄河中上游—过量引用黄河水—黄河下游断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新华网北京2008年8月13日电:中国水利部官员表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供水是有保障的,没有从河北调水,也没有开采深层地下水。据此回答4~5题。
4.北京市水资源的利用主体是()
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
C.淡化海水D.水库的水
5.为保障北京水资源的持续供应,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倡导节约用水
B.南水北调,缓解供水紧张
C.适当提高水价
D.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6~7题。
6.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题号1234567
答案
8.阅读下图,图中甲表示: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有灌无排的不当人类活动。图中乙表示: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的不当活动。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绘制完成图中甲、乙两地的地下水水位线。
(2)甲处农业生产活动中只灌不排会产生什么危害?避免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3)乙处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带来什么危害?避免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专题探究区
[专题练习1] (1)北 (2)暖流 由南向北 寒流 由北向南 (3)墨西哥湾暖流 加那利寒流
解析 由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自北向南温度增高,可判断该海区为北半球;因A处的等温线凸向高纬,而B处等温线弯曲方向恰好相反,可判断A处为暖流,从南向北流动;B处为寒流,从北向南流动。若A处为大西洋西岸,B处为大西洋东岸,即该海区为大西洋中低纬度之间的大洋环流,则A应为墨西哥湾暖流,B为加那利寒流。
[专题练习2] (1)B (2)B (3)D [第(1)题,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帮助的国家一定是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同时还是经济落后缺乏资金的国家。第(2)题,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如选项①。也有人为原因,如选项②③④。第(3)题,城市水价是通过政策来调节用水量的重要措施。衡量一个城市水资源的丰歉程度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标准,而影响径流量大小的因素是降水量。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小;纽约虽然地处海边但降水量并不丰富;东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远远大于位于半湿润地区的北京,而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当,因此东京不可能是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城市。]
[专题练习3] (1)6 梅雨 准静止锋
(2)江淮 雨水 地下水 7~8 伏旱
解析 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的变化与夏季风的移动有关,5月夏季风到达南部沿海,与冷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雨不定期的在南部沿海产生大量降水,受其影响的地区河流进入汛期。6~7月初,夏季风与北方冷空气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江淮地区,形成该地区的梅雨天气,并使得6月是该地区降水最多的月份。当夏季风7、8月控制华北、东北时,江淮地区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的控制,形成伏旱天气。9月夏季风退到长江以南,10月退出我国大陆。
课后练习区
1.C 2.D [本题组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季节海陆温度的分布规律。从题中可判断考查的是低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洋流的分布状况,依据洋流分布规律,其大陆东岸即b点附近为暖流,大陆西岸即a点附近为寒流,如北美大陆低纬度大陆东岸是墨西哥湾暖流,大陆西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若a、b点同在南半球,且分别位于1月份的海洋和陆地上(此时为南半球夏季),由于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比热容,故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a点附近的等温线应向北凸出,即向较低纬度凸出,b点附近的等温线应向南凸出,即向高纬凸出。]
3.D [该题目出现的问题中,学生比较难以分析的有大水漫灌、地下水漏斗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知识点。大水漫灌能使土壤次生盐渍化,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4.D [北京市地处华北地区,地表径流较少,河流水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需要;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面下沉等环境问题;海水淡化不可能解决北京用水问题。]
5.D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危及建筑安全。]
6.D 7.D

题目选项
ABCD
6有明显的干湿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终年多雨
7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5~9月少雨,10月至次年4月多雨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5~9月多雨,10月至次年4月少雨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区5~9月多雨,10月至次年4月少雨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5~9月少雨,10月至次年4月多雨
8.(1)
(2)危害:土壤盐渍化。措施:合理灌溉,有灌有排。
(3)危害:地面沉降。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等。
解析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灌溉农业得到发展,但由于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当方式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盐渍化。在地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出现地下漏斗区,继而导致地面沉降。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第三章隋唐时期测试


第三章隋唐时期测试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

1.渠成以后,“转运通利,关内赖之”,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段运河的作用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广通渠

2.《资治通鉴》中说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对这段评论解释正确的是

A.抨击武则天重用酷吏,滥杀无辜B.抨击武则天时期官员过于泛滥

C.赞扬武则天革新政治D.赞扬武则天善用人才

3.唐朝骆宾王《讨武氏檄》说“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武则天不得人心B.武则天违背了历史潮流

C.地主阶级的不同阶层存在矛盾D.恶毒的人身攻击

4.秦、隋两朝相比,隋朝灭亡原因的不同点在于

A.赋税徭役沉重B.大兴土木C.严刑酷法D.连年战争

5.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④裁汰僧尼,禁建新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登上大雁塔,依稀可见塔壁上有题刻的字迹,这就是著名的“雁塔题名”。据载唐中期以后“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雁塔题名是新科进士的荣誉B.进士科最受唐朝人重视

C.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难D.唐朝时开始设进士科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隋唐科举制革除的最大时弊是

A.选官重武轻文现象严重B.庶族地主的反抗

C.选官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D.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

8.“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9.“凡天下十道,置府三百六十四……而关内二百六十一”。这段话记载了唐代府兵制的改革情况,它应该发生在下列哪一皇帝统治期间?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10.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是中原文化主动吸取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典范,下列隋唐时期的制度中与之类似的是

A.科举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募兵制

11.致使8世纪中期我国田亩数最多的主要推动力是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B.围湖造田、放火烧山现象的普遍

C.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D.人口激增、粮食短缺

12.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在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农民耕种时,有的地区使用曲辕犁,灌溉时使用筒车

B.乘船从洛阳至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C.闲暇时你可以和朋友品茶聊天

D.出门时,你可以将衣物、书籍寄存在柜坊里

13.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这种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位置

C.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D.隋炀帝多次巡游

14.唐朝诗人王翰曾写下千古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所述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从何处传入中原?

A.吐蕃B.波斯C.回鹘D.高昌

15.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新唐书》记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上述言论中关于“婿”、“半子”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吐蕃B.回纥C.突厥D.南诏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

17.唐朝时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其突出表现是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制造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③玄奘历经艰苦到天竺取经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8.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先进文化的吸引

19.古代绘画有时直接再现社会生活,下列四幅画直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天竺舞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

A.政治制度创新B.文化辉煌灿烂C.民族关系和睦D.文化政策兼容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3分,第22题9分,第23题10分,第24题8分,共4小题40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时期,长安的对外交通发达,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这时期,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长安等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日本人吉备年轻时就来到长安,研习儒学,历算、军事等,长达17年。

材料二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唐代的长安城很大,面积比明清的北京城还大24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最宽的街道有220米,东市的街道宽15米左右。西市内东西向和南北向各有两条街,将市内划分成9个区,每区四面都有街道,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开。一般的店铺铺面只有两小间,大的也不过三间。从出土的遗物看,西市有饮食店、珠宝店等,还附有用于加工的手工业作坊。

材料三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来看,反映隋唐的长安,洛阳是怎样的城市并析其原因?(3分)就上述角度看,唐朝与长安,洛阳类似的城市还有哪些,为什么会类似?(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你认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透过材料二、三你获得了唐代长安城规划方面的哪些重要信息?(2分)

(3)从整体(整个国家)和局部(个体城市)的关系看,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化城市有何历史启示?(2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然使北京进一步国际化,根据历史启示指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说明了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开元中,玄宗修道德,以宽仁为理本,故不为版籍(户口)之书,人户侵溢,堤防不禁。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户部徒以空文总其故书,盖非得当时之实……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色免役(按租庸调制,九品以上官员、僧、道等免赋税);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如是者殆三十年。——《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驰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西汉末期的两个皇帝)之间。——摘自《通典食货典田制下》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开元中期以来唐朝在赋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要摘抄原文)(3分)

(2)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不要摘抄原文)(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后继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最终的结果如何?(3分)

23.隋唐时期,我国古代步入了全面繁荣时期。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民族关系方面、对外交往方面、文化方面等等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隋唐的繁荣引起了大多数人的理性思考,以古鉴今,那时的做法可能会为我们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某些良好的借鉴。(10分)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净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方略?(2分)

材料二尚书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宜署中覆,然后行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哪些主要制度?(2分)并分别简要说明这些主要制度的作用。(3分)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文化圈形成的原因。(3分)

24.概述并结合史实说明唐朝前期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3分)分析统治者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因?(3分)其影响如何?(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黄河连通长安的一段即广通渠。

2.D“善用人才”指对人才的选拔、考核、赏罚等,都有一整套办法。

3.C讨伐武则天的行为,是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

4.D前三项是秦、隋两朝的共同点。

5.C抑制佛教发展,在题中只符合开元之治时的措施。

6.D进士科始设于隋炀帝时。

7.D科举制打破了士族门阀对官员选拔的垄断。

8.C“委员制”正好说明了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互相分工、制约关系。

9.B府兵在关中地区占一半,正符合唐太宗时府兵制的情况。

10.B租庸调的一些基本做法实际上根源于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11.A唐朝中期,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应该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12.D柜坊是金融机构,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并不寄放行李。

13.B联系扬州的地理位置,其它各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14.D根据教材“社会生活”一目内容可知。

15.B根据教材中的引文材料可知。

16.BC、D项在东北,A项是西汉时期的事情。

17.A玄奘取经经由途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

18.D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现象,其共因是先进文化的吸引。

19.A①②反映唐代人们出行和文娱情况,③④只是取自宗教题材。

20.D吸收、融合中外文化不同风格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及解析:

(1)(概要总结长安、洛阳的城市地位)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或对外交流密切)(1分);(多角度分析原因)原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达,政治稳定,城市规划合理,对外交通发达,政策开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分);(列举相关城市并从交通、商贸等方面分析原因)类似城市及原因:广州→广州是海上丝路的起点,中外经济联系密切(1分);扬州→交通发达,唐后期重要工商业城市,吸收众多外商,成为国际化都市(1分)。

(2)(总结历史现象、揭示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及城市特点)现象:长安、洛阳的城市布局合理(1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建筑水平高超(1分);信息: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2分)。

(3)(古今联系)启示:国家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前提(2分);说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成果(2分)。

22.答案要点及解析:

(1)(精读、理解、简要概括)突出问题:农村人户急速增长;土地占有发生了很大变化;富豪大户免税;穷人无地或少地负担大量赋税;人口大量逃往;租庸调制无法实施。(3分,任答三点即可)

(2)(分析租庸调制破坏的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2分)

(3)实行两税法。(1分)(分析两税法的弊端)结果:土地兼并越来越重;地主转嫁赋税给农民;两税之外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负担更加沉重。总之两税法以失败告终。(3分)

23.答案要点及解析:

(1)(概括唐太宗的话语)以民为本,存百姓,不夺农时;知人善任。(2分)

(2)(根据材料归纳相关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2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专政机构;科举制抑制了门阀,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从地方收回了选官权;府兵制利于农业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3分)

(3)(多因一果,多角度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各国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的推动。(3分)

24.答案要点及解析:

(1)(从战争、管辖、和亲、册封等角度思考)主要方式:①挫败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如打败东突厥。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机构进行有效管辖。如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和黑水都督府等。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渤海郡王等。④同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等。(3分)

(2)(看国力、比发展、析政策)原因:①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制度先进;少数民族处于奴隶制阶级,相对落后,且少数民族首领也积极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分)

(3)(从局部到整体)影响: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文化传到边疆地区,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2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5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