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公倍数的教案

2024-03-07 公倍数教案

公倍数的教案。

值得分享的“公倍数的教案”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阅读完之后请务必收藏下这篇文章以便今后观看。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编写过程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公倍数的教案(篇1)

填空题。

1.如果3X=Y(X、Y均不为0),那么Y是X的( )。

2.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某数除以3和5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4.用一个数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

5.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这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6.一个两位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7.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且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8.0、3、5、7四个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四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要使6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

3.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

4.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个位是0,这个数肯定是2和5的公倍数。( )

5.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成的正方形,其边长最短是24厘米。 ( )

三.选择题。

1.如果a是b的倍数,同时也是c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b和c的(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 )它本身。

4.如果4a=5b(a、b均不为0)那么a( )b。

A. > B. < C.=

5.下列各组数中,( )是2和5的公倍数。

A.10、15、20、25、30 B.10、50、1250、540

四.把30以内的4和6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

五.把7的倍数画上“△”,8的倍数画上“○”。

六.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于100的数中,12的倍数有哪些?

2.在12、15、36、64、450、950这六个数中。

(1)3的倍数有哪些?

(2)5的倍数有哪些?

(3)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4)2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5)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八.解决问题。

1.有一批玩具,如果每箱装30个,没有剩余;如果每箱装50个,也没有剩余。这批玩具最少有多少个?

2.军军和丁丁到图书馆去借书,军军:每隔3天去一次;丁丁:每隔4天去一次。7月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公倍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五(4)班小天使雏鹰假日小队有甲乙两个小组,他们约定甲组每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乙组每9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今天他们第一次同时在社区劳动,经过多少天他们还会再次相遇?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经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意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4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会再次相遇。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甲组经过的天数、组经过的天数实际上是什么数?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师: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师生共同画出:(图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这里的18、36可以称什么数?

生讨论后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有倍数,即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可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教师再板书)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倍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3、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4、做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倍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

(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

公倍数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8,

16,20,…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公倍数的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微视频,能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能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请来一位新老师来给大家上课。

1、播放微视频。

(1)2、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2)你发现了什么?

(3)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4)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5)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用列举法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微视频介绍筛选法。

(6)小组合作完成后做一做,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2、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你学会了有关公倍数的哪些内容?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汇报结果: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一个数。(板书)

1、填一填。

4、教材练习十七第1题。

5、练习十七第7题。

6、练习十七第2题。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成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一个数。

公倍数的教案(篇5)

教材分两段: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例2教学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例4教学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字与信息”。

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以往教学公倍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从而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同样如此。本单元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以公倍数为例,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下面几个环节:第一,准备好必要的图形。要为学生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也要准备边长为12、18、24厘米等不同的正方形。第二,经历操作活动。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现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在发现结果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进行思考。这是对直观操作活动的初步抽象。第三,把初步发现的结论进行类推,先自己尝试看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不难发现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等的正方形;在此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思考12、18、24等这些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第四,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第五,判断8是不是2和3的公倍数,让学生通过反例进一步认识公倍数。理解概念的外延。在此基础上,教材注意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倍数的意义。公因数的教学同样如此。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如第25页第7题,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策略通过列举找到答案,再引导学生联系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第8题也可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但也允许学生用列表的策略列举出答案。第29页第10题让学生先在图中画一画找到答案,也可让学生联系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第11题为学生提供了彩带图,学生可以在图中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思考。

2.提倡思考方法多样化,找公倍数和公因数。

课程标准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是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而不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公倍数或公因数。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列举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找出公倍数或公因数。突出对公倍数和公因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学生对用短除的形式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理理解有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找公倍数或公因数时,应提倡思考方法多样化。以求8和12的公因数为例,学生可能会分别写出8和12的所有因数,再找一找;也可能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或着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中找出8的因数。

在找出公倍数或公因数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出来。要让学生经历填集合图的过程,明确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初步的集合思想。

对于两个数有特殊关系时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在练习中安排,引导学生探索简单的规律。由于教材不讲互质数,所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这样的结论不要出现,只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对象中感受。

为了拓宽学生对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认识,教材在“你知道吗”栏目里介绍了“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介绍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进行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讲解。

3.通过调查、交流和尝试,感受数在表达信息中的作用。

教学“数字与信息”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交流参与活动,感受数字在表达信息中的作用。课前调查的内容有:(1)110、112、114、120等特殊电话号码是什么号码;(2)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3)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生活中用常见的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5)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课后调查的内容有:(1)去邮局调查有关邮政编码的其他信息;(2)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字编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开展交流活动:比如,为什么有些编号的开头是0?怎样从身份证中看出一个人出生的日期?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材在“做一做”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比如,为某宾馆的两幢客房大楼的房间编号,为一年级新生编号,还安排了与方位和距离联系的问题,用编码表示家大约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时间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以上就是《公倍数的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公倍数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537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