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M.jab88.COm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3~44页例1 1、例1 2和“练一练’’,第46练习七第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

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倍数。

(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两个正方形,哪个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看图想一想是为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算式来说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哪个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

提问:联系铺满长方形的图形,观察列出的算式,你觉得6和3、2这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说明: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

(2)引导: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可以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你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厘米数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用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 像这样能被正好铺满的正方形有多少个,能找得完吗?

(3) 引导:现在你发现,6、12、18、24??这些数和2、3都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同学们的理解还真不错!大家发现6、12、18、24??这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数,我们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追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不是?

那哪些数是2和3的公倍数呢?(板书:6,12 ,18,24??是2和3的公倍数)为什么公倍数里要用省略号?你还能任意再说几个2和3的公倍数吗?

2.求公倍数。

出示例12,明确要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

让学生独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与同桌交流自己的 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的?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用不同方法找的过程和结论,使学生领会。

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 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追问: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说明: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引导:你也能用圆圈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吗?自己画一画。 学生交流,呈现集合相交的图,(图见教材,略)分别标注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并强调三个部分都有无数个数,都要用省略号表示。

让学生看直观图说说,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哪些数是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几。

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9题。

4.做练习七第10题。

四、总结提升

引导: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可以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写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扩展阅读

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难点:灵活选择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

数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2。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3)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方法二:先写出8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8的倍数:8,16,24,32,40,48...

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

方法四: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边写边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第一个是6的倍数的,就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指出:像这样能够直接看出最小公倍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倍数了。

3.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哪几组数属于特殊情况?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

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情况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先互相交流,再汇报,总结:

(1)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

(3)一般情况,可以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从中找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区别是最大公因数从大到小找,最小公倍数从小到大找。

随着学生的总结汇报,老师出示下表。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理由。

5.完成教材第91、92页练习十七的第4、6、7、8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做出解答。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并提问:为什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七的第9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完成,并说一说思考过程。

可以这样想:先从小到大写出36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依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四)思维训练

1.火车站是410路和901路汽车的始发站,410路每隔10分钟发一次车,901路每隔15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汽车同时在早5:30同时发车后,到中午12时10分有多少次是同时发车的?

2.兄弟三人同一天从家出发外出打工,老大15天回家一次,老二20天回家一次,老三10天回家一次,下一次兄弟3人同一天从家出发至少需要多少天?

3.已知a、b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且a、b不成倍数关系。求a、b各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另一种是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进行了对比,并能熟练应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 (2)6÷5= (3)15÷3=

11÷3= 1.8÷3= 24÷2=

2、观察并回答。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三点: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②商必须是整数;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缺一不可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6÷5=1.2 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

(2)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 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3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_______。

6的倍数有_______。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后反思:

给学生以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的探索学习掌握概念。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3.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感知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初步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略)

二、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请你每次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注意你不同的摆法?(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看谁的方法多?速度快?会用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算式

2.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屏幕上一一演示。

如: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来表示,千万别小看这些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我们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屏幕出示)

4×3=12,

师:在这个算式中,你认为4、3、12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因为:4×3=12,

所以: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读读看,能读懂吗?

继续出示:因为:6×2=12 ,所以——

因为:12×1=12 ,所以——

谁也来出个乘法算式说一说。(略)

三、探索研究:

1.师:我们刚才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下面要进一步来研究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4、5、18、20、36

师: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4、18都是36的因数,你也发现了吗?

师:4、18、都是36的因数。

师:36的因数只有这2个吗?

师:看来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找出36的所有因数。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纸上更好。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2.交流作业。(略)

板书:36的因数:1、2、3、4、6、9、12、18、36。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重复也不遗漏?试一个。

15的因数有 再试一个:

16的因数有

观察36、15、1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边交流边板书:

个数 最小 最大

因数 1 它本身

倍数

3.师:找一个数的因数掌握的不错,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吗?

3的倍数:(找不完怎么办?) 有小巧门吗? (略)

板书:3的倍数:3、6、9、12、15 ……

找出7的倍数:7、14、21、28、35 ……

交流方法。在找一个数倍数时发现:板书:

个数 最小 最大

因数 有限的 1 它本身

倍数 无限的 它本身 (没有的)

30以内5的倍数:(注意反馈)5、10、15、20、25、30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⑵ 8是16的因数,8又是4的倍数。

⑶ 1没有因数。

⑷ 5是倍数。

小结:倍数或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板书完整: 不是0的自然数

四、实践应用

师: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运用。

1.春游。

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乘坐人数12345……应付元数

2.做操。

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的排列情况填写完整。

排数1234681224每排人数

反馈: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4的倍数)

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都有怎样的关系?

排数是24的因数。每排的人数呢?(也都是24的因数。为什么?)

3.存钱。

有一位青年志愿者要省下30元生活费,买学习用品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学。他每天存出一样的钱数,请问有几种存法?

(30的因数:1、2、3、5、6、10、15、30)

师:看来因数倍数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认识了倍数和因数,你学得怎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数学)四下第70-71的例题以及72页“想想做做”的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智力竞猜 引入新课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 理解概念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学生回答后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 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设计说明: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并且探索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学生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中的“应付元数”其实都是什么?表格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格中所有数都是什么?这个表格中为什么没有省略号?

4、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学生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再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2和5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准备:

计算器、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老师告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出示课件)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 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汇报。

3、 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5、试一试:一本30页的画册,任意翻开后看到的页码数,有一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翻开的可能是哪两页?

三、巩固深化

(出示课件)

四、知识拓展

思考:一个三位偶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2,若这个偶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偶数可能是多少?

五、总结

①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87页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6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6”,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经历观察、探究、发现、验证的过程,发现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体会归纳思想。

2.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 的倍数。

3.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学习准备:

课件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 2 的倍数?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并出示习题。

二、新知探究

1.引导观察,调整思路。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 3 的倍数?

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 11 32 53 74 95 26 47 68 89

(2)你能从个位上找出一个数是 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从十位上呢?

(3)学生讨论发现:这两组数个位上分别为 1—9,但第一组的数均是 3 的倍数,第二组的数都不是 3 的倍数,因此,

无法从个位或十位找出是 3 的倍数的特征。

(4)通过观察发现是不是 3 的倍数,已不再取决于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字了,必须探索新的解决办法。

2.组织活动,探索规律。

(1)请你从 1、2、3、4、5、6 六张数字卡片中挑出其中三张,排成是 3 的倍数的三位数,你能排出多少个?

(2)讨论:从上面这些三位数中,你能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吗?

(3)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只同所选的数字有关,而与数字的排列位置无关。选三张卡片组成是 3 的倍数的三位数,除选(1,2,3)外,还可选(1,3,5),(2,3,4),(2,4,6),(3,4,5),(4,5,6)。

(4)小结。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3.揭示特征,加深理解。

(1)利用这一题还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用这六张卡片组成一个六位数,这个六位数一定是 3 的倍数吗?

(2)谁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把每一个数位上是 3 的倍数的数划去,全部划完,说明这个数是 3 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7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 7×0.08 1.87×O 4×0.25

0.24×2 1.4×0.3 0.12×6 1.6×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5的主题图。

(1)请用不同符号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说说“1.3倍”的含义(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3)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问题4:怎么判断计算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1)可以( )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2)还可以用( )这个工具来验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0.47×0.32 47×1.2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0.8 ( ) 2.6×1.8=2.708( )

3、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例5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五)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如何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3.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2=9,18的因数有2和9;

18÷6=3,18的因数有3和6;

18÷18=1,18的因数有1和18;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因数?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先复习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再引出新知。

二、讲授新知

(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自然数1除起,一对一对的找

18÷ 1=18

18÷ 2= 9

18÷ 3= 6

18÷4,18÷5商不是整数,18÷6=3与18÷3=6重复,我们还需要继续向下找吗?在这我们引导学生继续向下找,最后发现从第一次出现重复起就不必再向下找。

①列除法算式找:用这个数除以从1开始的哪些整数的结果仍是整数,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师:还可以怎样想?18是哪两个整数的乘积?

从自然数1乘起,一对一对的找

1× 18=18

2× 9 =18

3× 6 =18

②列乘法算式找:从1开始,看看哪两个整数的乘积是这个数,那么这两个整数就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即时练习30的因数有哪些?让学生马上尝试学过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并总结出方法。

(2)如何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方法一:列举法

把一个数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如:18的因数有:1,2,3,6,9 ,18。

方法二:集合法

明确:用集合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讲解并展示如何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即时练习36的因数有哪些?如何表示36的因数?

师:注意像36÷6= 6,6×6=36这样表示36的因数时只写一个6。

设计意图:即时练习巩固新知又复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师:观察我们找到18,30,36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亲自探究的结果,让学生来观察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三、总结归纳

1.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列除法算式找

(2)列乘法算式找

2.表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2)集合法

3.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脳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1、独立学习 2、时间6分钟

2、全班交流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①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②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脳6=12 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脳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强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前让每个学生写好一张学号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数学王国中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集散落在外的人马了,召集条件是:5部落要召集的必须是5的倍数(板书:5的倍数),2部落要召集的必须是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2、同学们看,黑板上就有一些2部落和5部落的人马:黑板出示一些数(49 10 17 18 22 25 34 36 40 43 55 82 75 60 ),谁想和老师比试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送回到5部落和2部落?

3、通过刚才的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4、那是因为老师运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师:首先我们来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昨天同学们已经借助帮学稿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把有关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人板书,其他组员分题汇报)

3、大家看得真仔细,那么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呢?请同学们任写一个大数验证一下。

4、学生汇报验证结果。

5、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把刚才发现的规律大声地读出来了。(读板书的2的倍数的特征内容。)

6、小结:看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

7、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看第1题。小青蛙想跳过河对岸,但它只能经过2的倍数的荷叶才行,请你帮它把这些找出来。

(二)奇数、偶数

1、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认识过双数和单数。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在说出几个单数?

2、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双数与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

3、单数和双数是我们的日常用语,其实在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知道叫什么吗?(板书:奇数 偶数)

4、结合你在帮学稿上的预习,谁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说的再具体一点,也就是个位上是哪些数的数是偶数?个位上是哪些数的数是奇数?

6、完成17页做一做。

7、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站立的同时举起你的学号牌。

反思: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站起来的?

8、通过奇数和偶数的学习,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呢?(如: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等。)

9、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奇数和偶数?

(三)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1、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那么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把帮学稿上有关5的倍数的特征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交流步骤:小组长先带领组员对照一下在表格中涂的5的倍数,然后说一说各自的发现。最后再举几个较大的数验证一下你们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2、汇报。

3、齐读我们发现的5的倍数的特征。

4、判断哪些数是5的倍数。(课件4)

(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练习题:下面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0、75、106、130、521

做完这些题,你又有什么发现呢?(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解释应用

1、轻松演练1

快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86、6003

2、轻松演练2

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2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

3、生活中的数学

①体育课上,五年二班的55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如果每两位同学一个组,能正好分完吗?如果每5位同学一个组,能正好分完吗?为什么?

②看商品猜价格

童车:(价钱在130135之间,是2的倍数)

脚踏自行车:(价钱在350360之间,是5的倍数)

电动自行车:(价钱在19502000之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96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