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相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旧知引入,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 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
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和探索空间,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并感悟、体验这一过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与个人独立思考、全班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决。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 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五下:《分数加法和减法》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一、引导自主探索和交流。
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借助直观图初步感受了相同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这是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知识经验。教学例1时,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 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应注意:
(1)为学生提供长方形纸片,直观表示出长方形纸的 和 ;
(2)引导学生思考能直接看出 和 合起来是多少吗,启发学生借助直观,把 看成 ,从而发现结果等于 。这一步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到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必要,即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直接相加。
(3)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试一试则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分数减法,第2题要把1看成和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在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要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教学例2时,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注意联系问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由于这里的运算涉及到三个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因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通分进行计算,不要求学生一次对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因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分数的通分都没有学习。
如果有学生这样做,也是允许的。至于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教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加以体会。并在练习中让学生尝试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重视口算和估算。
对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能正确进行口算。教材在练习十五中安排了口算的练习,教学时,应注意加强练习。教材在练习中还有层次地安排了估算练习。在练习十四中,第6题让学生找出最接近0 和1的分数;第7题让学生先估计结果比较接近 ,再计算。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
本单元安排了奇妙的图形密铺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教材分三个层次安排:(1)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的场景,感受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直观地认识图形的密铺。(2)通过猜测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尝试将七巧板中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3)欣赏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的图案,并尝试进行设计。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平面图形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进行初步的审美教育。
【学习内容】
教材P80-84的例1,例2,练习十二的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
1.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借助动手操作,想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分数加法和减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学习目标】
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重点】
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
理解算理。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出示目标
(一) 出示目标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齐读
(三)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又信心学好吗?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80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思考:
1.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怎么列式的?
2.书中是如何来计算1/2+1/4?
3.用通分的方法应该如何计算?
4.完成试一试的内容。
5.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时间是5分钟。学生看看想想做做。)
(二)做一做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内容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里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注意点。
3.同桌互批
交换,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然后自己把错题改正。
六、练一练
作业设计:
1.练习十二的1-4
2.《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第二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1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出示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齐读。
4.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么?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1页的例2
思考:
1.花园里除了月季花、杜鹃花就是草坪,如果知道花园的面积,又知道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该如何求草坪的面积?
2.例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月季花的面积用1/4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1/3表示,那花园的面积应该用那个数表示?为什么?
4.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
四、自学例2
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时间是6分钟。学生看看想想做做。)
(二)做一做
学生完成81页试一试,练一练内容
练习十二5-7题
五、后教:
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里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注意点。
练习十二第5题
①3/4-5/8+5/6 2/3+4/5-3/10 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练习十二第6、7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3.同桌互批
交换,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然后自己把错题改正。
六、练一练
《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难点】
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上一节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分数)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出示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需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你们有信心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一)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信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二)完成书本P83的练习十二第8-12题
( 三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下面咱们先来自我检测一下,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
四、做一做
五、议一议
1.同桌对改
师:做完的请举手。
下面同桌交换练习题,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全部做对的给予表扬。
2.讨论。
( 1)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练习十二第9题
(1)出示题目: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①4/7 1/10 8/9 2/25 9/20 11/13 7/15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师小结: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练习十二第9题
(1)出示题目:先估计哪几题的结果比较接近1/2,再计算。
①1/10+4/7 1/9+1/3
②7/8-1/4 5/6-1/2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师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练习十二第10题
解方程 1/2+X=1 X-3/7=1/2 X+2/3=7/6
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3.让学生更正错误。
六、练一练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第四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4页,练习十二第13-18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与分数加、减法,并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
熟练地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第五课时 练习题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
揭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出示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需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下面咱们先来自我检测一下,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
四、做一做
(一)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信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二)完成书本练习十二第13-18题
( 三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同桌对改
师:做完的请举手。
下面同桌交换练习题,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全部做对的给予表扬。
2.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
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口算 练习十二第13题
①3/8+1/8 5/9-2/9 5/6-5/6 1/3+1/2 1-5/8 7/10+5/10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练习十二第14-16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2/7+3/8+5/8 3/7+5/6+4/7
②5/8-(3/8+1/12) 2/3-1/4-1/4
③3/10+3/4+7/10 5/6+2/5+1/6+3/5 8/9-(4/9+1/3)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七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
(2)(5)加法交换律;
(3)(4)(7)减法运算性质;
(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练习十二第1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练习十二第18题
1.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2.让学生更正错误。
六、练一练
完成书上思考题。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的加减法》复习课”,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 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习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习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习,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习。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 );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 ),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全长的( )。
(3)( )( )==0.6==( )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近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参考答案:
(1),,,,,;,,;;。
(2),。
(3)3,5;3;15;21。
(4)图略;最接近2的是。
(5)6;4;,;(第4小题答案不唯一);。
(6)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习,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参考答案:1;;;;;;;。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习。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参考答案:(1)不一定。例如:。
(2)答案不唯一。例如:。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习的方法,对今后的复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习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 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 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复习:(课件展示)
1.将下列量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先独做后集体订正)
1角=( )元=( )元 5角=( )元=( )元
1dm=( )m=( )m 3dm=( )m=( )m
2.看下列商品的标价并说一说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点学生说)
二、教授新课:
1.测量物体长度,引出探讨课题。
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定一样物体来进行测量,在测量之前先估一估其长度然后测量。测量完了以后每组派出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由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出小数,然后再引出小数的意义。
2.认识一位小数
我们刚才在测量长度的时候刚好不够1米,需要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用较小的单位来进行测量。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时1分米,也可以说时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时1米的,这样1分米就可以表示成米,也可以写成小数0.1米。紧接着练一练3分米,5分米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引导学生发现分母为1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并让学生猜想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的是什么。
3.认识两位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时1厘米,这一份的长度时1米的,这样1分米就可以表示成米,也可以写成小数0.01米。0.01是两位小数,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想,并及时给学生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紧接着练一练3厘米,5厘米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4.小数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分别写作0.1,0.01,0.001,0.0001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51页做一做及55页练习九的第1、2题。(先独做,后集体订正)
2.对口令游戏
一方说分母是10、100、1000、10000的分数,另一方说小数。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小数产生的过程并认识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
自问自答:
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答: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练习形式多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练一练及练习八的第1-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过程方法目标:在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目标:在解释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位“1”
师: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开始和数打交道了,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有一个数特别神奇,你能猜到它是几吗?
师:(在黑板上写“1”)认识吗?生活中的好多事物都可用它表示,信不?目光停留在教室,一年级小朋友都能用“1”描述好多事物,谁想说?
生:1张桌、1本书、1支笔、一张椅......
师:看屏幕,(4个苹果)能用“1”表示吗?有什么办法就能看作
是“1”?
生:放在盘子里.....
师:(课件显示把4个苹果用世一个圆圈起来)数学上要把几个事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往往用一个圈把它们圈起来。现在是不是更能还看出用“1”表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生:1筐苹果、1吨苹果、1堆苹果...
生:全班学生、全校学生、全国学生、全世界学生......
师:我们从足不出户到放眼世界,例举了这么多用“1”表示的事物,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好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所以说“1”很神奇,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单位“1”。
(设计说明: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为此,上面的设计递进地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第一层,突出单位“1”就是自然数1,这个过程本质上是由具体的量概括出抽象的数,体现了本节课的核心教学要求。第二层,突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这个过程突显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温故知新。
师:(课件演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动画使圆变大、再变大、变小、又变小甚至更小,每变一次都问,其中的一份如何用分数表示?
生:1/2(始终不变)
师:为什么圆一直在变,而你们始终用1/2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生:因为不论怎么变都是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
2.操作感悟。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棉签总数的2/3
(组内棉签总数分别是3根、6根、9根和12根)
生:每组代表举起本组拿出的棉签。
(分别是2、4、6、8根)
师:明明每组拿出的根数不同,为什么都能用2/3表示?能说
出这个2/3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逐一说明)
师:在拿棉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单位“1”不同,相同的分数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3、概括抽象。
师:(课件出示图片)看看这些图片的涂色部分能否用分数表
示。
(1)一个圆的1/4,课件出示填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涂色的部分表示这样的()份,是。()/()。
(2)8个足球的4一,出示填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涂色的部分表示这样的()份,是()/()
(3)一个长方形的1/4,让学生说涂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儿。
师:能否用1/4表示,跟单位“1”有无关系?到底跟什么有关系?
师:这样看来,单位“1”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认识到,不仅要关注平均分的份数(板书:平均分的份数),还要关注表示的份数(板书:表示的份数),把握了这些要素,分数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
师:(课件出示一条数轴)找出1/4、1/5分别在哪?(再出示一条数轴)3/5在哪?它们各表示什么?
师:刚才你们所说的就是1/4、5/8、3/5意义,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数的意义)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分数吗?先同桌交流再对照课本。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分三步进行:一是温故知新,由圆的不断变化,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始终用表示,让学生明白单位“1”不同,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每份与总数的关系相同,即部分与总体的关系相同。二是在取棉签的实际操作中,感悟单位“1”不同,相同的分数代表的数量不同。三是通过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又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媒体演示均分圆(2份、4份、6份、12份、18份、32份)学生根据分的情况说出想到了几分之一,(感受分得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说明:这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把每根长方形彩条都看作单位”1“,按规律分一分,并填上适当的分数。(课件演示平均分6、7、8、16份)
(1)每根彩条里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2)哪些分数单位合起来与1/2相等?哪些与1/3相等?
(3)你还能找到其他相等的分数吗?
(4)这个图看起来像什么?
(我们叫它有趣的分数墙)
(设计说明:分数单位对于理解分数的计数方法、认识假分数,理解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向学生说明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
数单位后,重点结合分数墙,使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分数单位实际上就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学生交流时的课件演示也能加深他们的这种感受。]
四、解决问题,巩固意义师:能在生活中找到分数吗?
(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大约占总人数的2/3.看到这条信息你想说什么?
再提供一条: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的3/8。这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了?能快速算出每天的睡眠时间吗?你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儿?为什么?
猜数游戏。
1.教师从笔袋中拿出4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1/5,笔袋中一共有几支铅笔?为什么?
2.拿出4支后还剩几支?请你拿出剩下的1/4,要拿几支?
师:同是4支,为什么老师拿的用表示1/5,而同学拿的用1/4表示?
3.拿完两次后还剩儿支?要拿出这些的2/3,得拿几支?为什么?
4.这时还剩几支?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说明:以上练习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等重要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他们逐步提升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水平,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学习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89-91页。
学习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中,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3、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感知。
屏幕上出示两杯水,甲杯:温水200克,加糖88克;乙杯:温水300克,加糖96克。
请你想一想哪一杯甜?
(可能多数学生会说甲杯甜。)
师:明明甲杯中只加入72克糖,而乙杯中却放入96克糖,怎么说是甲杯甜呢?
(学生发言)
请学生把比较方法写出来。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把这几种算法在实物投影上比较一下,哪种方便。
师:在比较时,分母是100的分数确实方便我们进行比较。
补充上面的板书:甲杯:糖是水的;乙杯:糖是水的。
师:还可以用另一种数来表示吗?
学生上前写出36%。
师: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数?怎样读?% 是什么?36%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呢?
可以写成百分数吗?怎样写?
2、交流。
1、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百分数,那么百分数是不是只是在数学书或者习题中出现,生活中有没有百分数呢?老师昨天请大家找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
(1)请二名学生上前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百分数,在哪里找到的,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3、概括。
(1)师:刚才大家研究了许多百分数,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百分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数呢?
(2)请学生看书第90页,了解到百分数还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同时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
4、比较。
师:百分数是不是就是分数呢?请你想一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活动要求:
(1)先自己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内交流时,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作一定的补充。
学生可能汇报的内容有:
·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
·百分数和分数的读法不同。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作一百分之几。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而分数没有这种情况。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应用:
屏幕出示(书上第90页的练一练/2)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1)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
(2)米相当于米的。
二、身临其境,体验百分数的应用。
1、猜一猜:(1)出示肯德基图片,请学生猜一猜,班里有多少同学喜欢它?
(2)验证谁猜的答案最接近。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20% 100% 5% 73% 0.5 % 10% 20%
(1)由于全班同学自觉学习,认真听课,这个单元考试的合格率可能达到( ),优秀率可能会达到(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 光明牛奶由新鲜牛奶制成,饮用方便,特浓牛奶脂肪含量在3.7%—4.2 %之间,脱脂牛奶的脂肪含量低于( )。
(4)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 )。3、小游戏: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师:请你默默地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如果让你直接告诉我,你写了几个,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在要求你不说出是几个,又让我们听出你完成的情况,你能做到吗?
学生可能说:我完成任务的70%,还可能说:还差任务的30%没有完成。等…
4、妙解成语:百发百中、十拿九稳、百里挑一、大海捞针
谁能用百分数来解释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五、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结束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可以介绍千分数,如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23‰。;也可以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橙子),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是(六个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盘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数也数不清,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1”有着密切的联系。那现在我想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那现在每人分得的数量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的时候结果往往得不到整数,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分数。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掌握单位“1”的含义,明确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三、引导自学,探究成果:
1、师:同学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还给大家,希望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宝贵的知识财富。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学提纲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再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3、师:从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讨论出了结果,现在就请小组同学来进行汇报。
组1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1、分数的产生(教材第45页):
想一想: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述的。
试一试: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块;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个。
同学们,他填的对吗?(预设:对)你了解了分数是如何产生的了吗?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的结果了吗?(预设:会)那老师要考考大家,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1/5块),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1/8块)。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组2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2、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6页):想一想:先感知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的1/4是多少,如下图:
试一试: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了?(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条线段);我们刚把哪些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了?(六个橙子和八个面包)。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单位“1”的概念: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在生活中,你还能把哪些看成是单位“1”?(学生回答)
任何一个单位“1”的量,只要平均分了,就可以得到分数,那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单位“1”和分数的概念,那你知道分数有什么意义吗?它代表什么?例如,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老师这里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组3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3、分数单位的意义(教材第46页):
想一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
试一试:把10厘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处就是(1/10),2厘米处就是(2/10),8厘米处就是(8/10)。它们的分数单位是(1/10)。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计算长度时,我们用(长度单位),计算面积时,可以用(面积单位),那么其实分数也有单位。例如一把10厘米的尺子,每一个数字对应的就是一个分数,那根据“分数单位”的定义你能找出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几吗?(学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3/4表示单位“1”()分成()份,表示其中()份的数。
4、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7份,5份是这堆糖的()。
5、5/7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第二关:说一说
读出下面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第三关:做一做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彩色部分。
第四关:想一想
他们吃的水果一样多吗?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1)计算:120÷30 12÷3 40÷5 400÷50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为什么相等?)
(2)小组交流: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汇报: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根据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习题
第1题:按要求涂色,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比较每组中的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第3题:同位合作完成。
2.作业:练习十四4、5题,选作1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Ⅰ、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
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Ⅱ、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Ⅲ、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四、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Ⅳ、教学结束:
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例在师生、生生交流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数学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利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一个投球的游戏,下面请两个同学(红队和蓝队)上来投球,其他同学心理可以有一个拥护的对象。
第一回:(都是投十个)
问:两个队谁的水平高?为什么?
第二回:(一个同学投十个,一个同学投四个)
问:这回同学们看看是谁的水平高?又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交流(几种结果)。引导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比率,给予表扬。
学生计算。(在这里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求命中率等的一些比率,通常都把他们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
学生通分。哪个队的水平高?
二、教学新课
刚才我们讲的这些数就是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那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 百分数意义的探索
(1)下请同学们来看这道题目(出示书上两例题)。
例如:
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8棵;种杉树400棵,成活了380棵;种松树500棵,成活了485棵。
可以算出:
杨树成活的棵数是杨树总棵数的98/100;
杉树成活的棵数是杉树总棵数的380/400;
松树成活的棵数是松树总棵数的485/500。
师:由于这三个分数的分母不同,要比较哪种树成活的棵数所占的比率大,就困难一些,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杨树成活的棵数是杨树总棵数的98/100;
杉树成活的棵数是杉树总棵数的95/100;
松树成活的棵数是松树总棵数的97/100。
师:说一说每种树成活棵数所占的比率各是多少?哪种树成活的棵数所占的比率大一些?这三个结果表示的都是什么?
又例如: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200件,经检验,有198件合格。
师:这批产品合格的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这里的比率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谈论、归纳。
师:98/100,95/100,97/100,99/100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他们都表示什么?
师:这些分数分母都是100,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意义)
2、指导书写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百分数,和百分数交了朋友,但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自学书90页。
师生交流怎样把百分数写规范、美观?
请同学们把黑板上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
比赛:在三十秒内写十个百分数,写完可自己出题多写几个。
师:停。数一数,你写了几个百分数?直接说出你写了几个百分数,这太简单了。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3、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百分数呢?下面拿出你收集的百分数,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在全班介绍。(毛线商标、酒商标等,说出这些百分数的意义)
信息发布:
师: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信息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据了解,某西欧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
说一说:通过以上信息,你了解到什么?
4、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出示下面一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堆煤97/100 吨,运走了它的75/100 。
(3)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
师生讨论:
(1)这三句话中的几个分数,哪几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2)97/100吨、23/100米、46/100米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3)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师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5、读出百分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练习十九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05%)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还有的等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100份,可能表示这样的0.05份、1份、100份、121.3份、300份等)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1、教师课件出示90页练一练图。
用分数和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分数和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学生完成其他。
2、练习十九第3、5题。
四、游戏
剪刀、石头、布
同桌十次,想一想:你赢了对方几次?你赢的百分率是多少?输的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反思体验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还有疑问吗?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课件出示)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六、作业:
Ⅰ、教学内容:
教材第30~51页的例1~例12以及练习五~七。
Ⅱ、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
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Ⅲ、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单元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Ⅳ、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 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4.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Ⅵ、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因数和倍数练习1课时
质数和和合数1课时
分解质因数1课时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课时
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课时
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四、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同桌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看算式模仿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倍数,再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如果交流中出现除法算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除法算式说一说因数或倍数关系)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关系。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
要求学生看后两个算式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关系。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追问:想一想,上面12的因数都是怎样找到的?
你能根据上面的想法说说12的因数一共有哪几个吗?
说明:从上面算式可以看出,如果要找12的因数,只要想哪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因为112、26和34都等于12,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这6个。(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3.做练一练第1题。
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提问:能单独说8是因数,72是倍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乘法和除法是有联系的算式,根据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都可以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根据整数乘法或除法算式确定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应该表达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 8,36 。)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 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里写出的12、36、1 5和1 6的所有因数,找找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能不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和同桌一起观察、交流。
交流: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交流、归纳,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启发:除了最小的因数都是1,还有什么共同点吗?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那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特点呢?)
指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个数是有限的. 书呈现)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交流:你找到的3的倍数有哪些?说说怎样找的o(根据交流,板书学生找到的3的倍数,并发现可以写出很多很多)
你认为哪个找倍数的方法比较好,是怎样找的?
说明:3的倍数是3和一个数相乘的积,我们可以从3的1倍开始按次序列举出3的倍数,31=3,32=6,33-9,这样3的倍数有多少个?为什么会有无数个?那要怎样表示呢?(板书:3的倍数有:3,6,9,12,)
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会有无数个?
说明: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从3的1倍开始依次列举出3的倍数。因为所乘的自然数1,2,3是无限的,所以3的倍数有无数个。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用省略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补写例3里3的倍数。
提问:你能按顺序列举3的倍数吗?大家根据填写的倍数集体说一说。
要求学生把3的倍数在课本上的图里表示出来。
交流: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在圈里写3的倍数要注意什么?(省略号)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2的倍数有哪些?这是按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呢?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注意什么?(按顺序板书2和5的倍数,并注意用省略号表示)
说明: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后要注意用省略号表示。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能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个数是无限的。(板书呈现)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让学生填写因数和倍数。
交流:这两题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
提问: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最小的倍数呢?
说明:求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按顺序找哪两个数的积是这个数;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出这个数的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2.做练习五第1题。
引导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把24人按排数和每排人数填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并交流,说说怎样想的,结合呈现表内数据。
提问:这里的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吗?为什么?
指出:依次对应的排数和每排人数相乘的积都是24,所以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说明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依次想哪两个数的积是这个数,这样的两个数就是它的因数。
3.做练习五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完成填表。
交流结果并呈现,结合让学生说说怎样填的。
提问:每人应付4元,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得出这里的应付元数的?
说明:这里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因为这些对应的元数是把4依次乘1,2,3得到的。把一个数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能得出这个数的倍数。
4.做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
说明:因为4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依次写出4的一些倍数后,需要用省略号表示;但50以内7的倍数最大的不会超过50,个数是有限的,所以这个圈里不写省略号。
追问:为什么一个要写省略号,另一个不需要?
5.做练习五第4题。
出示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用相应符号圈出相应的数。
交流并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直线上表示出的6的因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指出:6的因数都不大于6;6的倍数都不小于6 . 6是6最大的因数,也是6最小的倍数。
追问:6是6的因数,也是6的倍数,这个说法对不对?8是8的因数,也是8的倍数呢?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 ),7的因数最大是( )。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 )的倍数。
(3)8是2的( )数,2就是8的( )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苏教版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76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