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偏旁的练习(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偏旁的练习(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十二课

偏旁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门字框、三撇、牛字旁、四字头偏旁写法要领。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整洁、美观的书写记住门字框、三撇、牛字旁、四字头偏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偏旁各组成部分在米字格里的准确定位。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发兴趣,检查工具准备情况。

2、书写的注意事项。

二、讲授新课

1 、指导鈥滈T鈥澴帧?/p>

(1)我们先来看一看鈥滈T鈥澱飧鲎帧K敲抛挚颍谑樾吹氖焙蛴Ω米⒁馐裁矗?/p>

(2)课件出示书写过程。

(3)板书

2、 指导书写偏旁三撇。

(1)课件出示书写过程。

(2)讨论书写注意。

(3)板书

三、示范讲解

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偏旁,教师范写。边示范边讲解要注意的地方。

四、学生练习

书写时提示学生:身要坐直,纸要放正。拿笔要稳,不紧不松。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组织交流评价。

1.表扬书写工整认真的同学

2.表扬书写整洁美观的同学

3.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同学

六、小组比赛提高

1、 每人限时各写一遍这四个偏旁。

2、完成后四人小组进行评选,推荐一个最好的到前台展示。全班赏评。

七、巩固拓展

布置家庭作业。

精选阅读

六年级下册写字课《书写的格式(2)》教案


第二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横式书写的几种形式,能进行规范的临写。

教学重点:

临写好横式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的竖式有哪几种形式?

2.在作业本上用竖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

1.自学:自己阅读书写的格式(2)中的教材内容,说说横式的要求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现在的书刊印刷和日常书写,多疑横式为主。文字的排列从左到右,以横为行,以竖为列。书写时,标题一般要居中,占一行,作者的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或稍靠右,正文每自然段开头空两格,使用标点符号。横式书写一般有有行有列、有行无列等几种形式。

A 有行有列:字字上下左右对齐,均匀分布,字距和行距基本相等。

B 有行无列:横向成行,竖向不成行。这种书写形式一般字距小于行距,行与行之间分割清晰,每行的字与字之间比较紧凑,前后气息贯通,脉络分明。

三、说一说

学生观察《匆匆》选段和苏轼的词,说说它们在书写上的区别。

四、练习临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

用两种形式书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生能进行规范的临写,并了解初唐楷书四大家的一些常识。 教学重点: 临写好横式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的横式有哪几种形式?

2.在作业本上用横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

1.自由阅读词语和句子。

2.仔细观察词语和句子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4.生品评。

三、欣赏

1.阅读书法文化常识(1),了解初唐楷书四大家的有关知识。

2.说说初唐楷书四大家书法的不同特点。

3.欣赏初唐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作品。(碑文)

4.说说了解了初唐四大家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临写两首古诗。

六年级下册写字课《书写的格式(1)》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竖式书写的几种形式,能进行规范的临写。

教学重点:

临写好竖式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的形式有哪几种?

2.在作业本上用你知道的形式写诗。

二、新授

1.自学:自己阅读书写的格式(1)中的教材内容,说说竖式的要求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在古代中国,人们的书写一般以竖式为主。这种书写格式以竖为行,由上往下书写,并自右向左的顺序逐行排列,大多不使用标点符号。舒适书写或有行有列或有行无列等不同的形式。

三、说一说

学生观察宋词片段和杜甫诗,说说它们在书写上的区别。

四、练习临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

用竖式形式书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生能进行规范的临写。

教学重点:

临写好竖式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的竖式有哪几种形式?

2. 在作业本上用竖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

1.自由阅读词语和句子。

2.仔细观察词语和句子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4.生品评。

5.老师评价。

三、欣赏。

四、作业

临写两首古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半包围结构(一)》


第三课

半包围结构(一)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半包围结构

2、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

1、半包围;

2、全包围。

3、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1)从两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2、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方法同上

第三种情况方法同上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写字课《应用文的书写(3)》教案


第六课

第一课时

留言条和请假条

教学目标:

1.知道留言条和请假条的作用,掌握书写格式,会写留言条和请假条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2.让学生了解写留言条和请假条的方法,学习写留言条和请假条。

3.能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写话要简短,培养学生清楚明白的写话能力。

4.能在留言条和请假条当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使学生养成有事留言和请假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写留言条和请假条的方法,学习写留言条和请假条,把事情写清楚。

教学难点:

了解留言条和请假条的作用,并掌握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你要求出去办事该怎么办呢?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电话,或者是电话打不能怎么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给爸爸妈妈留个条告诉他们一声,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留言条。(板书留言条)

(二)探究新知。

留言条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个留言条。(课件出示留言条)请你们来分析一下留言条的内容与格式。

1.请同学们自主地阅读留言条及第一段文字。

2.汇报:你发现了写留言条时有哪些要求?读了留言条你知道了什么?请在留言条中找一找。

3.通过读留言条,你知道留言条应该说清哪些内容?(称呼、正文、署名、日期)

4.仔细观察一下,都写在什么地方?

5.你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写留言条吗?想一想,说一说。

6.在书写格式上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顶格先写称呼(写给谁);空两格另起一行写清事情;落款(谁写的)要写在留言条正文的下方;最后在落款的右下侧写上什么时间写的。)

(三)学生练习写留言条。

1.在小组当中讨论,合作写一个留言条。

2.全班交流:写后读自己的留言条。

(四)如果你有事不能按时来学习怎么办呢?(板书请假条)

1.请同学们自主地阅读第二段文字及请假条。

2.思考:请假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内容?(谁、原因、时间、姓名、日期)

3.指导写请假条的内容和格式 内容:向谁请假、写谁请假、请假原因、请假多少时间、请假人姓名和日期。 格式:讲、介。

4.自己编一则事,写一则请假条

板书:

请 假 条

李老师:(称呼)

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请假多少时间

请假人姓名

日期

第二课时

借条、收条

教学目标:

1.懂得借条和收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初步学会写借条和收条。

教学重点:

懂得两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学会两种条据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张三的人借给李四三千元钱,说好一年以后还给他。可是没想到,李四做亏了生意没钱还,死活不认帐。于是他们闹得非常厉害,谁也说不清他们的事情,到最后,这个事情还是没有解决。他们在法庭上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法官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千万记住,借东西要给别人打借条,收了别人的东西可要打收条呀!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会一项本领:学写借条和收条。

二、学写借条

1.知道借条的用处。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马老师为什么请赵玲写一张借条?

2.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

(1)投影出示借条范例,读一读。

(2)自读课文第2--5段,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3)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中间写借条,标明这是一张借条。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借到什么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还要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

最后,写上借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东西的日期。

(4)再读书上的借条。

(5)学了这一张借条,还有什么问题?

3.认识、书写大写数字。

4.练习写借条

(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

(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

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向学校总务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归还。

学生各自仿写;集体交流评议;自我订正。

三、学写收条

寒假过去了,新学期又开始了。2月15日那天,三(1)班的图书管理员赵玲把书还给了马老师。马老师对赵玲说:我写一张收条吧!他拿起纸和笔写了起来。请大家也替马老师写一张收条吧。

1.学生试写(请一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交流,评议。

2.修改有错误的收条。

四、说说借条和收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借条、收条是两种不同的意义。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写借条,还给别人时,一般地说别人收到你归还的钱物应写收条,表示已经收到。

第三课时

书法文化常识(3)

行云流水话行书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行书;为什么学行书;掌握行书的特点。 教学重点:行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了解行书

1.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有楷书笔意,又有草书笔意,其笔画和结构含楷书成分较多的叫行楷,含草书成分较多的叫行草。

2.行书既有楷书的工整、规范,又有草书的用笔流畅,书写便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学习、工作书写的主要字体。

3.行书与楷书,草书的关系: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但写得快不一定是行书。

二、行书的特点

1.行笔增速:行书比楷书写得快,楷书每到转折处要顿笔,而行书则以圆转代替方折,捺画常用点代替。

2.笔画富有变化:最大的不同是有动感,笔画之间出现附笔连接。行书往往将相邻笔画连写,钩也往往省略。

三、总结

四、学生赏析书上的名家碑文。

五、作业

找出一段范文中的笔画变化特点,并临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小明家新置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把小明难住了,这圆桌面有多大呢?我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该多大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吗?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a.要求圆桌面的大小就是要求桌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b.所要配的玻璃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c.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一定的条件:如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等。

3、师:如果这些条件妈妈都没有告诉小明,小明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吗?你们能帮助他吗?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圆形桌面的面积。

4、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前面学习的圆的面积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圆的面积练习课)

二、 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2.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第10题:

想一想:这个组合图形周长是哪里?怎样求?面积怎样求?

练习十五第12题

(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2) 明确房屋的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圆环面积。

3.提高性练习

练习十五第16题

(1) 猜一猜:围成什么图形面积最大?

(2) 验证: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3) 结论:周长一定,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长,圆的面积越大。(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3.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

4.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5.将一个圆形铁丝圈拉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圆的周长相等。( )

(二)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1、13、14、15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为什么蒙古包的底面和绝大多数的根茎的横截面都是圆形的?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练习题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练习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山雨》练习题1:

一、读懂文本,捕捉重要的知识信息,为记住知识和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1、文章的题目是(《山雨》)作者是(赵丽宏)。

2、的题材是(写景散文);描写对象是(山雨);描写顺序(雨来)(雨中)(雨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用神奇的想象和联想展示了山雨的音乐美和色彩美及雨后的余韵。

4、认真读文,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读完后,你还有哪些疑惑?

(1)、作者在描写山雨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2)、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雨中的山林的美?

6、总结一下,和原来学过的哪篇文章有怎样的联系?

与《山中访友》一样都是写景的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加强记忆,知识巩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1、读拼音,写词语。

yōuyǎtízhuànyúyùnníngjù

(优雅)(啼啭)(余韵)(凝聚)

2、填写下列破折号或省略号的作用。

①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引起下文)

②沙啦啦,沙啦啦……(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

③丁——冬——丁——冬(表示声音的延长)

3、“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山雨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及大的动态过程。

4、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小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音韵美。

5、谈谈你对“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的理解。

“流动”一词形象地写出“绿”在山雨中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特点,体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两个“流进”层层递进,说明这雨不仅悦目,更悦心,突出雨中的绿是一种令人难以忘却的美,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绿”的喜爱。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的诗句?写两首。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唐王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思想提升(学用结合,让文本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记忆、巩固、再现、应用紧密联系,站在学的角度,思考文本对自己有什么作用,达到培养学习者学科思想的目的.

1、读完这篇文章,谈谈你有哪些感受或收获?

⑴在写文章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⑵在写景时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

⑶大自然如此美丽,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⑷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2、你是否有过类似赏雨的经历,你眼中的雨是怎样的?

有。

例: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把空气也洗干净了,然后交给风儿带进敞开的窗子,来到我的写字台前。我使劲的吸了一下,脑袋刚才还因为写题而发热,却被这雨中清新的空气迅速冷却。

在我的眼中,雨似乎可以洗净一切。本来马路的几毫米的土衣,一场雨就把马路脱了下去,一切的灰尘被雨一下子洗净了。我渴望那神奇的力量,杜甫不禁也感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吗?

在我的眼中,雨似乎可以滋润一切。本来干燥的土地被雨滋润后,就变的富含水分,让土地中口渴的种子喝个够,之后种子也像是为了报答雨,破土而出,茎在上面露,根在下面继续汲取雨给予的最后的水分。

《山雨》练习题2:一、照样子写词语

水淋淋:(红彤彤)(亮晶晶)(绿油油)

白发苍苍:(神采奕奕)(细雨绵绵)(逃之夭夭)

依依不舍:(格格不入)(空空如也)(斤斤计较)

二、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微风)一缕缕(青烟)一首首(小诗)一丛丛(灌木)

一(首)歌谣一(块)岩石一(片)树叶一(串)音符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一(条)又一(条)(僻静的)小路一(个)又一(个)(甜甜的)西瓜

一(座)又一(座)(高耸的)高山一(艘)又一(艘)(庞大的)(轮船)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传:chuan(传达)弹:tan(弹跳)屏:ping(屏幕)

zhuan(自传)dan(子弹)bing(屏气)

四、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人”,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小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幽静的美。

五、熟读课文后填空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比喻和拟人,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声美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热爱之情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本》第1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ūnfáyúlèpiānpìjiǎoxíngkǒngbù

()()()()()

xiànbīnghánhúshūjíyìyōngérrù

()()()()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勉强(qiáng、qiǎng)待会儿(dài、dāi)书籍(jí、jì)

含糊(hú、hu)拥入(rōng、yōng)夹袄(jiá、jiā)

三、比一比,组词语

阀()娱()僻()刑()

伐()误()避()型()

峻()详()绞()

竣()祥()咬()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4顶碗少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4、《顶碗少年》练习

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附和(hh)结实(jiēji)沉着(zhezhu)喝彩(hhē)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席()

三、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少年头两次表演失败后表现如何?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jiēzhuh

二、精(睛)错(措)破(魄)坐(座)

三、(1)手中的碗被他交给少年。(2)他交给少年手中的碗。

四、略。小学资源网

五、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第11页《利率》。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的多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对利息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教师的补充讲解,理解有关利率、本金、利率的概念;

2、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的调查身边的有关利息的事件,建立利息的大致意义;

2、结合学生对教材实例中的数学信息的互动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

教学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旧知识复习:

九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九十)出售。

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八十五)出售。

三成改写成百分数是(30%)

六成七改写成百分数是(67%)

2.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一些领用钱,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

王伯伯的孙子小刚今年春节期间收到2000元压岁钱,他的父母让他自己管理这笔钱。你们能帮他出个好主意吗?

(学生回答,引出“储蓄” )

3、继续发问:讲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学生回答,引出“有利息”这样一个好处。)

4、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某次到银行储蓄的情况。

5、教师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我们到银行存钱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和利息、利率有关。

(板书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储蓄的问题,引起本课的课题,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3)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4)利率。

利率是由国家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5)学习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利率有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有按年计算的,叫年利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储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练习:小强2001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这里100元是本金;1.8元是利息;1.8:100=1.8%是利率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存入银行

王奶奶:我存两年,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李阿姨:除了本金,还有一些利息。

(2)让学生进行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

(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存期有关)

B、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晰。)

(4)让学生知道:国家规定,存款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引导学生进行利息税的计算)

(5)让学生进行综合计算。

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

方法一;

5000×2.1%×2=210(元)

5000+210=5210(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方法二:

5000×(1+2.1%×2)

=5000×(1+0.42)

=5000×1.042

=5210(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设计意图:例题涉及的概念和数量关系很多,需要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展开学习。从利息入手,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再依次学习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小明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2年,年利率4.68%,求利息。

列式为:5000×4.68%×2( )

(2)小刚于2006年12月1日存入银行500元,到2008年的12月1日取出,月利率为0.06%,求利息。列式为 500×0.06% × 24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选择:

(1)李叔叔按5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5.40%存入银行6000元,存了6年,到期后他能取回多少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 ( )

A.6000×5.4%×5

B.6000×5.4%×6

C.6000×5.4%×5× (1-5%)

D.6000×5.4%×6× (1-5%)

(2)李强于2007年10月1日买国债1800元,存期3年,年利率为4.89%,求到期利息。列式为 ( )

A.1800×4.89% × 3

B.1800×4.89% × 3 ×(1-5%)

【设计意图:上面两题是两种相关利息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接触、学习。】

(3)练习:课本11页“做一做”

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8000×2.75×3=660(元)

8000+660=8660(元)

答:张爷爷可以得到660元的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8660元。

(4)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0000×5.40%×3=3240(元)

20000+3240=23240(元)

答:贝贝到期可以拿到23240元。

四、课堂小结。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六、 布置作业

课本14页练习二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

配套练习

七、教学反思

《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六)

教 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课 题: 税率

【教材分析】

税率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税率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治及爱国渗透教育的重要内容。税率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税率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会解决折扣、成数等生活中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心理特征上,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时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紧密围绕课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环境和接受能力设计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设计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对比探究,揭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分层练习,概念升华--课堂总结,课后延伸”五大环节。情境导入环节通过一段为迎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的《中国一分钟》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渗透爱国教育,从而引出税的由来。对比探究环节中通过一张纳税小报,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找出信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数学观点的能力,从中揭示出纳税、税率等概念,并联系实际生活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环节分两个层次,课本例题是根据收入和税率求应纳税额,我还联系生活中的增值税发票,设计了一道根据应纳税额和税率,求收入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更加深了学生对税率的应用。分层练习环节同样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题目,课本做一做是对个人所得税纳税较为简单的运用,接着将难度增加,扩展到“分段纳税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分段纳税法的含义,我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最后在全课的结尾回到家乡芜湖的改变,家乡的发展也是因为有了芜湖大中小企业和芜湖市民的纳税,进一步升华主题,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掌握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纳税的重要意义,能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数学思考

经历对纳税小报信息的整理与观察,通过思考、对比、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问题解决

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他人,并能从他人的交流中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同时应用于自己的解决问题中。

4、情感态度

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法制意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难点:个人所得税的“分段纳税法”的计算。

【教法、学法】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而揭示出纳税、税率的含义,而基于纳税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绝大多数学生对税并不了解,同时该活动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的手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改编,通过对一张纳税小报信息的观察对比中,给学生自主获取纳税本质的机会。最后在学生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教学准备】

课件,纳税小报,探究学习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一分钟,你能做什么?

2、 你知道在中国一分钟,能发生什么吗?播放视频

3、 祖国飞速发展,离不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 出示2017年国家财政重点支出项目情况统计图。

5、 在学生观察,师生交流中体会税收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各项福利,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社区建设、医疗保险、社会就业等等。

6、 投入了这么多钱,到底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7、 引出“税”。

8、听说过“税”吗?谁来说说你对税的了解?

预设:我在发票上见过……

9、看来税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

以“一分钟”为维度来阐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伴随着铿锵的音乐,文字、画面踩点出现,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分钟里的精彩与感动依次展开,引起学生深深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财政支出统计图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税收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并再一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

二、对比探究,揭示概念

1、 师:老师的侄子对税的知识特别感兴趣,于是搜集资料制成了一张纳税小报。

2、 出示纳税小报。你能发现什么?信息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4、 汇报发现。

5、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并介绍。

预设:

生1:我发现相同点都是向国家纳税。

板书:缴纳给国家

生2:我发现纳税人不同。

板书:集体或个人

生3:我发现税的名称不同。

揭示税收的种类,并加以介绍。

生4:我发现百分数不同。

引出“税率”。

你知道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

单位“1”是什么?这些代表“各种收入”

是谁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呢?引出“应纳税额”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税率的含义吗?

6、 不同的税种税率是不同的。播放纳税小知识。

7、 小结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探究应纳税额的算法。

出示课本例3,学生读题。

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问: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应纳税额要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2.探究收入的算法。

师:老师在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出示化妆品增值税发票。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分层练习,概念升华

1.师:除了饭店缴纳的营业税,商品在销售时产生的增值税,我们个人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2011年9月1日开始国家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并规定对超过35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标准来收税。

问:免征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收入低于3500元不用纳税?

2.分析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问:超过部分分成了几段?

讨论3%的含义。

3.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算出李阿姨应缴纳的税款。

4.学生汇报算法。

5.李阿姨的老公工资很高,达到6000元,他应缴纳多少元个人所得税?

6.分析“分段纳税法”

教师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段的税率。

学生汇报李阿姨老公工资6000元的组成。

在学习单上独立列式。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师:学到了这儿,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畅谈

2. 纳税是为了支援国家的建设,国家发展的好,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其实啊,不光是国家,我们的家乡芜湖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播放图片(芜湖新火车站、轻轨、长江二桥、滨江风景)

3. 我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芜湖大中小企业的纳税以及芜湖市民的个人纳税。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有能力了,也要做一名守法的纳税人,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税 率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和田的维吾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2、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劝人修善)

4、藏戏用()、()乐器伴奏

二、选择题

1、藏戏靠()形式推动剧情发展

A、说唱形式;B、唱的形式;C、解说和说唱的形式

2、藏戏表演的程序是()

A、开场+正戏;B、开场+正戏+结尾;C、正戏

3、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鲜明的形式()

A、动作;B、面具;C、说唱

三、判断题

1、藏戏,又称阿吉拉姆。()

2、藏戏中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面具形状相同,颜色不同。()

3、唐东杰布是为了修路而组成藏戏班子。()

4、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5、村民老人的面具用白布或黄布缝制,以示朴实敦厚。()

6、藏戏艺人站立而唱,观众席地而听。()

7、藏戏艺人动作丰富多彩,唱腔一样。()

8、藏戏演出,时间不定,随心所欲。()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写字教案《偏旁的练习(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六年级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64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