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 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海边玩一玩好不好?海边可热闹了,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情境图,看看海边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习情境图。 谈话:看着捉虾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看着捉螃蟹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例1

1、列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谈话: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12和26都是几位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法。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将学生交流的口算算法、竖式算法进行板书)

(3)动手操作、自主构建。(用小棒拿一拿,计数器上拨一拨 )

(4)学习竖式的写法、算法。

师:既然我们学习了竖式,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25+4 ,你能不能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动笔,上来交流)

师:有没有做的与她不一样的?老师这里还有种不同的写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25+4

师:做的对么?为什么?

总结: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个位跟个位对齐,十位跟十位对齐。 总结一句话:

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例2

那第二道问题该怎样列式?那它的结果又等于多少呢?

三、练习

1、师:在解决了在海边的两个小问题,小朋友们在海边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两只小刺猬,它们在干什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呀。(出示自主练习6)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么?谁能很快的算出它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3题。

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可怜的小壁虎,他们正忙着找自己的尾巴,你能帮帮它们吗?学生独立解答。

3、自主练习第4题

同学们自己买过东西么?这里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看,这里有很多的东西,可你只能买两件东西,你会买什么?计算出他们共需要多少钱?

四、拓展

在海边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小明回到了家里也做了几道竖式计算题,可是一不小心在这张答题纸上滴上了几滴钢笔水,你能不能把残缺不全的地方补充完整?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编辑推荐

青岛版一下:《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一下:《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于美也有感觉,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很了不起,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犹为重要。

2、趣味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学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让学生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同时能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但由于在课堂有宽松的氛围,学生谁想说就说,在这学生个人展示读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组合作读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让学生体验到把数学学习应用到生活的乐趣。

小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当好小老师及监督员的角色,公正地为小组成员判断其做题是否准确。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订正,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

3、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在问大海问题时,说得精彩纷呈,兴趣盎然。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对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样他们对大海充满好奇,想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在向大海提问中,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4、 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法习惯。问一问,你是怎样学会的。既巩固基础,又初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不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到学生自己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都很有特色,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知识早就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却没有做对,个别同学好的习惯还未正确形成。

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五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五单元100以内加减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Ⅰ、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Ⅱ、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Ⅲ、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足够重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

课时一: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讨论、练习。

四、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30+7= 6+56= 60=30= 10+50= 70+9=

师:整十数加一位数是已经学过的知识, 可直接口答结果;

师:今天研究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二)新课

1、师: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26+3=)

师:你能怎样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动手操作,很容易把单根小棒合在一起,把正捆的小棒合在一起,也就是先算6+3=9,再算20+9=29

(2)也可以用计数器,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

2、生: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26+30=)

生:学生把整捆的小棒绑在一起。20+30=50 50+6=56)

生:也可以用计数器,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3.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三)小结: 我们是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练习设计一、 在○里填上>,<或=。

,22+60○28 80-30○60 28+60○80

(四)文字叙述题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72,和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40,另一个加数是38,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

小强吃糖,吃了12块,还剩30块,小强原来有多少块糖?

课时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二、教学重难点:

能较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三、教学方法:

与手段练习、探究、引导。

四、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5组成的数是( )

(二)探究练习

1、35+3= 35+30=

说说计算方法,5+3=8 30+8=38

,30+30=60 60=5=65

2、练一练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3、计算、说说上下两行题有什么不同。

,32+4= 6+21= 35+2=

,32+40 60+21= 35+20=

4、计算

,59+20= 6+33= 40+47= 30+28=

,43+6= 18+70= 41+5= 6+31=

5、拓展练习

下面每个( )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 ) 95-( )<55 64-( )=84-( )

小红先踢了23个毽子,又踢了20个毽子,小丽至少要踢多少个才能超过小红?

课时三: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践、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6+8= 4+9= 7+3= 9+6=

,4+8= 5+5= 8+5= 7+7=

(2)20+14= 50+20= 80+12=

,61+7= 76+3= 5+23=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同学们看图,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27+6=)

( 2 )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22+8=)

1.探究27+6的算法

(1)7+6=13 20+13=33

(2)27+3=30 30+3=33

2.探究22+8的算法

,2+8=10 20+10=30

(三)小结: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课时四: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练习、合作交流。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

1.看图写算式。 吃了9颗

2. 计算,并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24+5= 6+41= 32+4= 93+6=

,46+9= 24+8= 6+47= 83+9=

(二)综合

1.蘑菇送给谁?

2.○里填上、、=。(12分)

,36+9○50 82○78+4 72+8○72+9

,58+8○60 79○68+9 53+5○58+5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上衣和裤子的结果相同。

课时五: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引导、练习。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回答问题:结合36+2和36+20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怎样计算?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师: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二班比一班多捡多少个?(28-6=)

生2:二班比一班少捡多少个矿泉水瓶?(45-20=)

1、教学28-6=

师:请同学们拿出28根小棒,去掉6根.看看还剩多少根?同桌的同学一边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从28根小棒中去掉6根,先从8根单根的小棒中去掉6根,整捆的没有变还是20根,把20根和2根合起来是22根)

师: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28-6应该先算8减6,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20加2得22.

2、教学45-20=

(1)摆:拿出45根小棒,去掉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4捆里去掉2捆?(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25根)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先算4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算20加5得25)

师总结:计算时,要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后,还要和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减后,还要和个位数相加?

(三)学生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时六: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讨论、练习。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比一比,算一算,写一写。

2.比一比,填一填。

,933 96 888 80 6440 20

,9330 96 88-80 80 644 20

2、算一算

,49-30= 57-20= 68-30= 85-50= 56-4=

,98-80= 98-8= 56-40= 59-20= 63-60=

以上是基础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算理,熟练计算。

(二)综合:

1.列式计算:

,94比70多多少?

比87少30的数是多少?

被减数是78,减数是8,差是多少?

,4与44相差多少?

,60比96少多少?

2.情景题:

(1)熊猫奶奶要挖48个竹笋,已经挖了7个,还差多少个没挖?

(2)学校有老师64人,女老师40人,男老师有多少人?

(3)我有20颗牙齿,妈妈有32颗牙齿,妈妈比我多几颗牙齿?

(三)拓展提升:

1.聪和明明每人都有36块糖,聪聪给了明明6块。现在明明比聪聪多多少块糖?

2.下面 的 里可以瑱几?

,65+ ===6 65+ 0=

综合题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合作交流,共同理解。

课时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引导、练习。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2-7= (2)20+4= (3)35-3=

,14-8= 50+3= 56-4=

,13-6= 7+60= 23-2=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30-9=)

生2:二年级比一年级少来多少人?(24-8=)

1.教学30 - 9。

指名演示摆法,边用小棒摆一摆,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9根,剩下的1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1根。)

(1)10-9=1 20+1=21

(2)30-10=20 20=1=21

2.教学24 - 8。

谈话:我们再来看一道题。24 - 8的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你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吗?

(1) 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板书:24 - 10 = 14,10 - 8 = 2,14 + 2 = 16)

(2) 拆开1捆小棒和4根合在一起,是14根,先算14减8得6,再算10加6得16。(板书:14 - 8 = 6,10 + 6 = 26)

(3) 先算24减4得20,再算20减4得16。(板书:24 - 4 = 20,20 - 4 = 16)

(4) 先算24减10得14,再算14加2得16。(板书:24 - 10 = 14,14 + 2 = 26)

3、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是从十位上退1当10再算,不要忘记被减数十位上要减去退位的1.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时八: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引导、练习。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

1.请你算一算。

,325= 469= 578=

,42-8= 33-5= 47-9=

2.送信

(二)综合

1.比一比,看准算得又快又对.

2.赛跑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6-4=42________37-9=22________

青岛版一数下《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反思


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

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

②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

③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

④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

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鈥湶桓媒蝗唇烩€澋恼庵窒窒笥Ω没嵊兴镏?/p>

三、加强检查。

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鈥湸植殁€潯O瓤纯从忻挥新┬吹模绾崾降拇鸢傅龋蚶霉浪阕龀醪降募觳椤b€溝覆殁€濃€斺€斺€溡欢浴⒍恪⑷殁€潯O榷蕴饽渴欠癯恚缓竺勺〈鸢钢匦孪爰扑愎蹋俸拖惹按鸢感6裕詈蟛榭词欠窆娣叮缡皇欠穸云氲取?/p>

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农夫与牧童----方位和图形》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农夫与牧童----方位和图形》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虽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由于方向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掌握,所以本单元教材内容只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打好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发展形象思维。

3.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

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你认识过哪些方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位来做拍手游戏好吗?(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正正反反、石头、剪子、布)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些新的方向。

二、新授

(一)看图编故事

1.先来看几幅有趣的图画,你能把它们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么?要讲清楚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2.故事讲完了,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提出有关方向的数学问题吗?(板书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四个方向。你能用上面这四个方向再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吗?

(二)你说我讲

1.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

2.北极星在什么方向?(北方)

3.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落下的方向是西方,中午太阳所在的方向是南方,晚上北极星所在的方向是北方。

4.在书上表示出来。

(三)应用

1.谁能指一指咱们教室的东、西、南、北?怎样判断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哪边是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你知道我们学校的门牌号么?那咱们学校的东、西、南、北面各有什么?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方向,它们分别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多了。

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农夫与牧童----方位和图形》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了解(认识)方位的相关知识,能用方位知识(东、南、西、北)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东、西、南、北方位知识描述常见事物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描述现实世界事物位置的过程中,认识方位的相对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认识)方位的相关知识 能用方位知识(东、南、西、北)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你认识过哪些方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位来做拍手游戏好吗?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些新的方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你会讲故事吗?老师这儿有几幅有趣的图画,你能把它们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挂图出示)注意要讲清楚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

2.师:故事讲完了,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提出有关方位的数学问题吗?

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位升起的吗?中午时太阳在哪个方向?太阳又从哪个方向落下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

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四个方位。你能用上这些方位再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吗?

师小结:原来故事里还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呀! 师生一起做拍手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正正反反、石头、剪子、布) 选男生、女生各一个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台下的同学当评委,注意听听他的这个故事好在哪里,有没有漏掉什么。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幅图中的图像是北斗七星,教师可适当引导。 学生用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重述故事。讲述时,可结合刚才教师的提问来讲。引导学生对其给予评价。

三、实践应用

1.怎样判断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哪边是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开动脑筋,在小组内商量一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的办法。

2.谁知道咱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分别是哪边呢?

3.站一站 师:你知道教室的四个方位了吗? 下面我们将举行站一站比赛。听好要求:请四位同学按照头饰上的方位,是东的就站在教室的东面,是西的就站到教室的西面,是南的就站在教室的南面。是北的就站在教室的北面。比一比谁站得的又对又快。

四、总结、拓展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我们的同学真棒。老师知道我们学校的南面是一条马路,那学校的东面、西面、北面有什么?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拓展:你家的东面、西面、南面、北面都有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课下调查了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 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见解。比如现在是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而确定东的方位,东的对面是西面,阳光从南边照进我们的教室,相对的方向就是北面等等。 组内交流后,全班反馈。 一组指方位,教师引导其余小组与这个小组提问交流为什么这样判断。 引导学生在互相提问质疑中逐步掌握判断方位的策略。 找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站到教室的四个方位。 请四位同学戴好标有四个方位的头饰,到教室的四个方位站一站。 板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单元备课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单元备课”,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再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时按排:

10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策略: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

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的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丰富活动机会,在教学中应充分组织好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3、本单元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正确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是否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否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此外还要考查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模拟购物、人民币兑换等各种实践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是否具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情操。

青岛版(五年制):五下《完美的图形—圆》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五年制):五下《完美的图形—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买圆规,并在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

2.阅读课本P52P53,回答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① 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 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习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 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 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 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 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 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限时作业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习第4题,画在练习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青岛版(五年制):四下《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解形式为ax=b 、ax+b=c的方程,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继续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解形式为ax=b 、ax+b=c的方程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珍稀动物,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呢?黑鹳这种动物大家见过吗?出示信息窗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能提出问题: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

师生共同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X=1500

二、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一)师生探究ax=b这类方程的解法。

1、师:你会解这个方程吗?打开课本14页,看书完成导学案中的1.

2、学生独立研究这类方程的解法。(通过天平的原理探索等式的另一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3、生交流解这类方程的依据和方法。

解:设我国现存黑鹳X只?

3X=1500

3X3=15003

X=500

答:我国现存黑鹳500只。

(二)师生探究ax+b=c 这类方程的解法。

1、师: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信息窗1)

2、先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根据2003年的只数3+多的只数=2010年的只数,列出方程3x+100=1000。

学生看书完成导学案2.

3、学生尝试解方程,并把自己的解法与同伴交流:在解此方程的过程中首先把3X看作一个数,再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3X+100-100=1000-100这一步应用了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3X3=9003这一步应用了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4、生讨论检验的方法。

5、概括解ax=b 、ax+b=c这类方程的依据。关注学生的归纳、概括水平。

三、课堂练习

1、P15页第1题、判断对错

师:你认为判断对错的依据是什么?

2、P15页第2题,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3、P15页3、4、列方程解应用题。(关注学生列方程是否会找等量关系及解方 程的依据)

四、巩固练习

完成导学案3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检测

出示导学案课堂检测。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61-30+15

75-46+31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课后反馈:

10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0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题

总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课时教学目标

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一步计算复习

1、口算(先让学生完成书上P98页的口算)

14-516-913-412-811-615-7

25+347-534+2025+847-968-50

其中挑选出典型的口算要求学生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以后要注意什么?

2、游戏:跷跷板(让学生用手臂当跷跷板)

34+54056—303028+925+435—535—6

每做一题,问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是哭是笑:55+7=5224+5=3987-9=8832-10=22

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4、第7题要求:(1)指名一位学生读题,全班做题。

(2)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同桌两人你问我答或者说我问你答。

师小结: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之前我们复习的是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二步计算的题目: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

二、两步计算复习

1、第6题(生先做)

83-20+560+14-748-9-923+9+10

要求:独立计算,算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小刚,小明和小芳在跳绳,小刚跳了40下,小明跳了30下,小芳跳了30下,三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2、一本书有98页,小红第一天看了30页,第二天看了20页,还剩多少页没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的?要注意什么?

3、小老师:

停车场上有45辆汽车,先开走了5辆,后来又开走了8辆,一共开走了几辆汽车?

4、聪明题:

1,奶奶57岁,妈妈34岁,我6岁,请问再过几年三人的年龄加起来是100岁?

2,一根木棒长60厘米,另一根长40厘米,如果把两根木帮套接起来(如下图),接起来后长多少厘米?

青岛版(五年制):五下《完美的图形—圆》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思辨等思维能力。

3、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所内含的文化特性,渗透数学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整体感受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正是圆,你能从信封中将这张圆形纸片给摸出来吗?

生:能。

师:如果信封里只有这一个图形,谁都能摸出来。问题是信封里除了圆以外,还有其他的平面图形,你能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给摸出来吗?为什么?

生:圆的形状与其它图形的不一样。

生:圆没有角。

生:圆的边光滑。

师:对,圆的边光滑,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是曲线图形,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直线图形。要从这一堆图形中把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不难。不过,信封里还有一个图形呢。(出示椭圆)椭圆也是由曲线围成的,看起来也特别光滑,你们会不会把它也当做圆给摸出来?为什么?

生:不会的,椭圆比圆扁一些。

生:如果周长相等的话,椭圆的面积比圆要小一些。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联想,还想到了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比椭圆面积大。圆和椭圆比,它既饱满又匀称。和这一些平面图形比起来,圆这个图形的确很特别,它饱满、匀称。难怪,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精力特别集中,在感受到圆的美。)那么,圆究竟美在哪儿? 是什么内在的原因,使得圆这种平面图形看起来这样饱满、匀称,以至于让它成为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一个,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深入地认识圆、研究圆吧。

二、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圆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活动要求。

生:(读)活动要求:(1)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可以发现什么?(2)再用直尺量一量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2分钟。)

师:下面继续来看活动要求,请一个同学来读。

生:(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记录员做好记录,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小组交流完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

(小组交流讨论5分钟。)

2、汇报交流,总结梳理。

师:下面要进行小组的汇报展示,哪个小组先来?

组1:我们的第一个发现是所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一样,折痕是圆的直径;圆上有无数条直径;我们又对折,打开再对折,折痕的这一半是圆的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无论是直径和半径它们的长度都一样。

师:你们真善于探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刚才你们提到了圆的直径和半径,能解释一下什么是直径和半径吗?

组1:(指圆形纸片)对折的这些折痕就是圆的直径,折痕的一半就是圆的半径。

师: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了圆的直径和半径,真不错!除了这些发现,哪个小组还能补充?

组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组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又补充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又一个重大发现!

组4:直径是从圆的一边通过圆心到达另一边,半径是从圆心到达另一边。

师:它们小组又补充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等会儿我们看一下数学家是怎样描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

组5:圆只有一个中心点。

师:又一重大发现,哪是圆的中心点呢?

组5:折痕相交的这个点就是圆的中心点。

师:说的真完整!圆的中心点就是圆的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咱们同学的发现可真多,说明同学们是很善于探究发现的。下面我们来看数学家是怎样描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屏幕出示)谁来读圆的直径?

生:(读)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师:圆上是什么意思?谁能到前面来指一下?

生:(指圆的边)这就是圆上。

师:在圆上点一个点。(该生在圆上点了一个点)

师:在圆内点一个点。(该生在圆心上点了一个点,其他同学在下面喊圆内哪个地方都可以点)除了圆心还能在其它地方点吗?(该生又在除了圆心之外的圆内的一个地方点了一个点)

师:在圆外点一个点。(该生顺利地在圆外点了一个点)

师: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

生:随便的一个点。

师:圆上有多少个点?

生:圆上有无数个点。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上圆内圆外,还知道了圆上有无数个点,再来看什么是直径,(屏幕出示)谁来读?

生:(读)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在圆内画一条不通过圆心的线段)这是圆的直径吗?

生:不是,因为这条线段虽然两端在圆上,但没有通过圆心,所以不是圆的直径。

师:回答的好不好?

生:(齐说)好!(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知道了圆的有关概念,现在我们就把刚才各小组的发现整理一下吧。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整理边板书:在同圆中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分别相等,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d=2r, r=d/2。)

师:我们共同发现了圆的这些特征,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圆的半径和直径真的有无数条吗?有人就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我院里的小东同学在学完《圆的认识》后回去做的一次小实验(呈现在半径5厘米的圆上画得密密麻麻的半径)。他在这么大的圆里画满了半径,最后一数,才124条。不是说无数条吗?

生:我觉得他的圆太小了,要是再大一点,那么画的半径就更多了。

生:这位同学用的笔太粗了。如果用细一点的笔画,应该可以画的多。

生:如果用再细一点的笔画,半径就可以画更多条。这样不断地细下去,就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

师:多富有想象力呀!半径可以不断地细下去,直到无穷无尽。这样想来,半径当然应该有无数条。

师:关于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了圆的一些特征,关于圆,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也得出过和我们相似的结论,他是用古文描述的,你们能不能看懂? (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什么?同长呢?

生:一中是一个中心点,同长就是一样长。

师:什么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同长在这里是指半径同长。而且,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多年,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感来读:圆,一中同长也。

生:(齐读)圆,一中同长也。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特征,那么,在一切平面图形中,为什么圆最美,现在你能解释了吗?

生:因为它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生:(补充道)每条直径和半径都一样长。

生:正方形从中心到边的距离就不一样长。

师:这位同学的联想能力真强,想到了正方形,(师拿起正方形车轮模型)对,正方形从中心点到边的距离不一样长,而圆是一中同长的,所以才最完美。

三、在画圆中深层感受圆

1、学习画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一些特征,你能画一个圆吗?

生:能。

师:画圆用什么工具?

生:圆规。

师:对,用圆规。有句古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就是指的圆规。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用圆规画一个圆,看谁画的圆最美。

(学生在纸上用圆规画圆,教师巡回观察。)

师:在画圆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问题?

生:圆还没画完,圆心这个地方容易跑偏。

师:没有固定住圆心,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画圆时,先点一个点。

师:她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先点一个点,固定圆心。谁还遇到问题了?

生:(拿圆规)画圆时,这两边(指圆规两脚)容易动。

师: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动了,画出的圆还圆吗?

生:不圆。

师:对,不符合一中同长的特征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两脚间的距离固定住,别让它动。

生:把圆规上面的螺丝拧紧就不容易动了。

师:这些都是好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画圆的步骤吧。先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演示画圆,其他同学帮着总结画圆的方法。

生:(一个学生在投影上边画圆边讲解)先将圆规的针扎到这一点上,然后慢慢移动带铅笔的这头,转转转,直到把边连接上,就画出一个圆来了。

师:根据他画圆的步骤,第一步是干什么?

生:点圆心。

师:对,先点一个点,就是定点。第二步呢?

生:确定圆的半径。

师:就是确定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即半径的长度就是定长。第三步呢?

生:开始画。

师:也就是旋转。刚才我们总结了画圆的方法,下面在再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画完后,同桌互相说画圆的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

2、圆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

师:(在投影上展示一个同学画的圆)这个同学画的圆位置一样吗?(不一样)大小一样吗?(不一样)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生:半径和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所以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下面请大家按下面的要求来画两个圆。

(略)

四、在现实生活中解释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看屏幕,(出示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

生:圆形的比较均匀、比较稳。

生:圆的车轮有利于滚动。

生:车轴应装在圆心上,圆上各点到车轴的距离都相等,不会产生颠簸。

生:圆的轮子能滚动,是因为圆的半径都同样长的。

生:如果是方形的就滚不起来了。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圆是一中同长的,车轴装在圆心上,我们把直尺当马路,来演示圆形车轮的滚动,(用圆形车轮的模型在直尺上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总是相等,所以,圆形的车轮,车跑起来平稳。刚才有同学还提到了方形的车轮,再来看方形车轮跑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方形车轮的模型放在直尺上演示),跑起来会一颠一颠的。如果我拿一个正六边形的车轮(出示正六边形的车轮模型),和正方形车轮比起来,怎么样?

生:会平稳一些。

师:(屏幕出示)正八边形比正六边形怎么样?

生:更平稳一些。

师:(屏幕出示)正十七边形比正八边形怎么样?

生:还平稳。

师:正五十边形比正十七边形怎么样?

生:更平稳。

师:正无数边形呢?

生:那就是圆了。

师:对,正无数边形就是圆了,在这里体现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圆上有无数个点、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同圆中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也体现着极限思想。对于前面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解释的很好,(出示篮球比赛开场的情境)再来看篮球比赛中也有圆的知识呢!篮球比赛是怎样开始的?我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篮球,就请爱好篮球的一个同学来回答。

生:(一个爱打篮球的同学)在篮球场中心的圆的中心点上发球,其余的人在两边。

生:裁判站在圆心上,其他人在边上。

师:边上是指的哪里?

生:圆的边上。

师:是呀,球在中心,球员都在圆上,大家离球的距离都一样,符合一中同长的特征,这样才公平。再想想,怎样画出这个半径是1.8米的大圆呢?没有圆规能画圆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画大圆的方法。)

师:用老师提供的工具(钉子、绳子、粉笔),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画大圆的方法。

(两个同学上黑板演示画一个较大的圆。)

师:大家看,没有圆规也能画出圆来,只要确定圆心和半径,符合一中同长的特点,就能画出圆来。

五、在作业中拓展延伸圆

师:下面老师布置一个课后作业,用圆作一张画或者以我眼中的圆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两个作业任选一个。

六、在自然人文中欣赏圆

师:最后,让我们在对圆的欣赏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配乐出示大自然、建筑设计、工艺设计、标志设计、工业生产、科技中的圆,学生都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欣赏,图片放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青岛版(五年制)五下《完美的图形—圆》教学实录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五年制)五下《完美的图形—圆》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讲完第一单元圆的知识后,我准备了一节练习课,感觉学生做的还可以,于是我向往常一样,为了激发优秀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从而达到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我设置了一道思考题,求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如图所示:题目一出示出来,马上有学生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见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么高,我请学生来交流他的想法。下面是我们之间的一场对白:

师:大家觉得,求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哪个容易些?

生(众):面积。

师:怎样算涂色部分的面积?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班级有一大半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选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红,示意他来回答。)

红:将左边的那个小半圆移到右边的空白处,这样正好组成了一个大的半圆形。

师:这个办法不错,通过平移再旋转,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这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就是

生(众):转化法。

师:那移过来之后形成的半圆的直径是多少?

生1:0.8米。

师:那直径是0.8米的半圆的面积,你会求吗?

(学生点点头,我请学生源说说计算方法)

师:那么涂色部分的周长怎么求呢?

(举手的学生比刚才少了一些,我请一位平时数学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阳来回答)

阳:将小半圆向右平移。

(我顺着他的思路,用课件演示小半圆平移到右边的空白处的过程)

阳:老师,不对,是.移到下边。

(我一听他这样说,一时竟没反应过来,求周长不是就这样平移吗?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呀,但我还是要先听听他接下来

怎么说)

师:怎么平移到下面?你能上来演示一下吗?

(阳大步跑到讲台前,高兴地向我和同学们演示起来,原来他的做法是跟前面求面积的方法一样,只是表述得不太清楚)

师:你为什么想到这样做呢?

阳:因为这样移过来以后,也就是变成了一个大半圆形。那原来涂色部分的周长就变成了大半圆形的周长。

(下面不少学生也连声说对,表示赞同。我很疑惑,求周长也能像求面积一样移?)

师:大家也同意他的观点?有没有不同意见?

(全班没有一人举手,我想先顺着阳的思路说下去,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根源)

师:好,用阳的方法,我们将左边的小半圆向右平移并旋转之后,的确能形成一个大半圆形。那这个大半圆形的周长怎么求?

(生2上前用手指出半圆形的周长,一部分半圆弧加上一条直径。)

师:那原先涂色部分的周长在哪儿?

(生3接着指出它的一周的长度)

师:大家看,移动之前和移动之后的周长是相等的吗?

(经我这样一提示,马上有学生发现问题了)

生4:移动之前和移动之后,都有下面的圆弧是公共的部分,但剩下的两个小圆弧的长度和根本不等于大圆半径的长。

师:大家看出来了吗?因此我们不能用前面求面积的方法来求周长。那到底应怎样求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接下来经过我的点拨和启发,绝大部分学生找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求出了周长。

青岛版(五年制)五下《完美的图形—圆》教材编写特点


1.提供广泛的生活情境,由表及里,使学生充分体验圆的美的同时,学习知识。

教材从情境到自主练习,提供了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圆,既有交通中的圆(各式各样的从古到今的车轮),也有建筑中(天坛)、航天中(神五降落伞)的圆,包含了大自然(水波、巨石阵)、动植物(花、狮子领地、树冠)、人类生活中(石碾、钱币、喷灌、旱冰场、圆桌、光盘)的圆,体现了圆的无处不在。通过这些广泛的素材,使学生对圆的认识由表象到抽象,深深地印在头脑中。

2.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单元在安排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实验总结应用的探索方法,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知识的探索时,都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探究,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直至发现总结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种探索的方法教材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可使学生初步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3.突出科学性,感受人类的智慧。

轮子设计成圆形的、天坛中祈年殿顶周长30丈(100米)、神五舱的降落范围等,都蕴含着科学知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明白了其在生活中运用的科学道理,体现了古代和现代利用圆的知识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体会圆的科学价值,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青岛版(五年制)一下《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2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