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2~64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能重复使用的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小棒、给学生的小礼品等。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复习旧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法等。
复习旧知法导入
1、口算大比拼: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出示)
2、填一填。(课件出示)
(1)1个十和5个一是()。
(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7=10+()13=()+1012=10+()
订正第(3)小题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3。
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13-10=
师:怎样算?
二、探求新知
1.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来挑战?
教师板书:13+2。
这个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那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一下的做法比较容易开展,而且时间效益高。
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学生曱: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
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根,右边再摆2根,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
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
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的?
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问问题,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的要求。
教师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并在算式下面板书:加数、加数、和,板书后教读2遍。。
教学试一试。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后,写出答案。教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
订正:师问,得数是多少?哪些是接着数,数出答案的请举手?哪些是零头和零头相加算出答案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举手是一个动作语言,无声中让老师明了学生思考的方法。
师问:我们可以不摆小棒算出得数吗?怎样算呢?
学生总结。
师总结:个位相加,十位上写1.
2、探索不退位的减法的算法。
师用课件出示小棒图。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师适时板书:15-2=
师:这种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摆小棒看看,就知道怎么算了。大家动手摆一摆吧。
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
指名说一说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摆的?怎么算的得数?(学生的计算方法可以多样。)
教师着重让学生理解:把15分成10和5,用5减去2,再加上10就可以了。
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做完后师生评议,并总结计算方法。
师:像这样的式子,怎样计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个位相减,得数的十位写1。
师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名称,板书后教读2遍。
15-2=13
被减数减号减数差
3、教学例题3.
教师出示例题3主题图,并提问:谁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然后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同桌交流算法后,师指导全班学生交流。
4、教学例题4.
教师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后,问: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后并列出算式:13-2+3
师:同桌说一说这道题里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学生同桌讨论后,师总结算法。
师:这是一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题目,我们把这种题目叫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从左往右算。
教学例题4下面的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先算那边的。
三、达标反馈
完成课本第63页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哪些同学表现很棒?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指着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第一次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感觉怎么样?请大家四处看看,对这里的学习环境还满意吗?可不知道后面的听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想听到他们怎样评价我们吗?(生说)就让我们一起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一、新课情境导入:
在多媒体教室里,原来听课老师的椅子有38把,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来听课,又借来了25把椅子。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大约有60位老师来听课,能不能坐下?
1、除了用估算的方法知道60人不够座,我们还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贴此题内容)
2、想知道60人够不够坐,需要先求什么?(一共有几把椅子)
3、谁能根据这个内容列个算式?(板书38﹢25﹦)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5、哪位同学想代表小组说说不同算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方法)
笔算的方法
38﹢25﹦63
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6、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7、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二、新课内容练习:
1、(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书12页做一做习题。学生列式笔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习题对错。
2、游戏(摘苹果)
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苹果后面藏着几?谁猜对就把苹果奖励给谁。
362853
﹢29+45+35
17﹢30
3、再请大家玩个游戏(考眼力)
判断改错题,谁发现了问题,就先举手指出来。
39544328
+23+25+38﹢42
5289717
三、课延伸:
夺红旗比赛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银坑小学-----肖秋红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2页,整理与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里的40道算式里有20道是一样的。
难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具准备:表格、卡片
【教学实录】
一、激发学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个小动物?
生1:……生2:……
师:想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生:想
师:它们每人手中都有一道算式,小朋友要答对它们手中的算式,它们肯定会和你做好朋友的。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2、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些什么算式啊?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哦,都是些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还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板题)
生读题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师:小朋友!那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写一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吗?
生:能
师:真历害!那好,
第一组小朋友写出所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二组小朋友写出所有8、7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三组小朋友写出所有6、5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四组小朋友写出所有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黑板上的卡片上写的?每组1人代表,记得小朋友本组的任务哦。
生1:9+2=9+3=9+4=9+5=9+6=9+7=9+8=9+9=
生2:8+3=8+4=8+5=8+6=8+7=8+8=8+9=7+4=7+5=7+6=7+7=7+8=7+9=
生3:6+5=6+6=6+7=6+8=6+9=5+6=5+7=5+8=5+9=
生4:4+7=4+8=4+9=3+8=3+9=2+9=
生可有序可无序可横写可竖写
(1)生写完后,师给出评价,把没写到的补上并表扬学生。
师:下面小朋友也都写好了,哪位小朋友能将黑板上的卡片排排队。每个组叫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排队,下面同学也帮自己的排排。
(2)生排完后,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排。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好吗?
生:像排队一样按顺序排。
生:9加2、加3、加4….有顺序地排队,8加几的排队,7加几的排……
(3)师把4位小朋友排列好的队放在一起成一个表,表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整理得真漂亮!小朋友真历害!竟然把20以内进位加法都整理成一张表了,我们就管它叫(接着板题: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生读题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案例
9加几教材说明
单元主题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跑步、跳绳、舞蹈等项比赛,还有观战的学生等,为学习计算9加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画面最左边看台上放有一箱多饮料,箱内有9盒,箱外有4盒,看台几个小学生围绕“还有多少盒”的问题,发表着自己的想法。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解决“还有多少盒”这一问题的三种方法:①点数,一盒一盒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有13盒”;②接着数,箱内有9盒,从9起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有13盒”;③“凑十法”,箱内有9盒,“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画面上的小精灵问“你是怎样算的?”,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第一课时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9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五、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分析这些数的分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计算
10+5=10+7=10+3=10+1=10+8=
3、数星星(放投影)
①要想数出一共有多少个五星,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准确?
②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来演示:一个一个的数
先数出几个,再数出几个。两部分加在一起。
先数出十个圈起来,看外面还剩几个就是十几个
(二)教学新知
1、今天我们学习9加几
2、课件出示89页例一情境图
师:这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分析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板书9+4=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9+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开始和同学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3、汇报小组合作讨论结果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台上展示你们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是数出来的。1、2、3、……12、13,一共有13盒。
生2:我们是看箱子里有9盒饮料,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3:把外面的一盒拿到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就是13盒。
生4:我们是用小棒代替饮料摆出来的。
师:这些方法都正确。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一共有多少?(请学生边摆边说)
学生在投影下摆小棒。
第一种方法:从右边的4根小棒里拿出一根放在左边,左边就有了10根,右边还剩3根,一共就是13根。
第二种方法:从左边的9根小棒里拿出6个放在右边,右边就有了10根,左边还剩3根,一共就有13根。
师:这两种方法都能看出一共有13根,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讨论并小结:第一种方法更好。
师:根据这种摆的过程说一说9+4=?怎样计算。
生:因为4拿出1来给9就是10,10再加剩下的就是十几。
师边说边板书:
4、投影出示计算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9+7=9+2=9+8=9+9=
师: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算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回答)
生:都是9加几等于多少。都是从另一个加数拿出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5、拓展知识(放投影出示练习题)
9+5+1=9+2+7=9+4+4=9+3+6=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6、课堂练习
①课件出示课本89页做一做1、2题
②速算练习:每次找两个学生,一个出题,一个解答。
7、课堂总结
①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②师总结
8、板书设计
9加几
8、7、6加几教材说明
第1课时
例2用一群参加赛跑的小学生引入“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
画面下面显示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解决8加5等于多少的问题,认识把8凑成10的过程。教材中还在8+5算式下面注出不完整的凑十过程,要求学生自己把加数分成2和几并算出结果。这样,及时抽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2课时
例3以8+9为例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1)把8凑成10;(2)把9凑成10;(3)根据9+8=17,想出8+9的得数。具体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是重点内容。教材中想的过程以9+8=17与8+9=□上下对照的形式出现,给学生算8+9时一个依据,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这里,不要求学生概括,只要学生说出:因为9+8得17,所以8+9也得17。
第二课时8、7、6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1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8、7、6加几,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
难点:自主探索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四、教具学具
小棒、视频投影、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
3、9+()=108+()=107+()=106+()=10
4、9+2=9+8=9+6=9+7=9+9=
5、8+2+4=7+3+2=6+4+7=
(二)、新课
1、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8个小朋友在前面跑步,后面又来了5个小朋友。
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跑步?
前面的一组比后面的一组多几人?
后面的一组比前面的一组少几人?
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呢?谁来说一说?
生:8+5
8-5=3(人)
8-5=3(人)
师:减法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今天我们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跑步?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办法,然后再和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一共想出了多少不同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师:大家来说一说能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
生: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人。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13人。
生:我们是把后面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前面的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我们是把前面的8个小朋友中的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面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3、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师:8+5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用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跟小棒,又摆了5跟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老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老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5、7+5、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
小结“凑十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几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4、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
(2)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计算
8+6=7+8=6+5=9+4=
(4)思考题
8+9可以怎样算?你喜欢哪种方法?
5、课堂总结
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2页。
二、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五、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及正确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说出:几和几可以凑成十。
2、口算
9+5=()8+7=()6+7=()
9+7=()9+6=()9+3=()
7+4=()6+4=()8+5=()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8+9=()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各组出一名代表汇报。
汇报结果:
方法三:因为9+8=17
所以8+9=17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快?为什么?(学生讨论)
学生的意见很多,教师总结: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知道了9+8=17,就能得出8+9=17
小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写出得数相等的算式。(课件出示)
9+6=()8+2=()3+9=()
3+4=()7+5=()8+0=()
0+7=()4+8=()6+7=()
2、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二题。
3、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4、看谁用的方法好
6+5+4=()7+8+3=()
(四)课堂总结
①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②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因为9+8=17
所以8+9=17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4、3、2加几教材说明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例4在算式的旁边有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4中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第四课时5、4、3、2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5=9十3=8十5=8十3=9十4=
9十2=8十4=7十5=6十5=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板书:5+8)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5+8=138+5=13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4+7=□3+9=□
(1)板书:4+7=□
师问:这道题,你怎样想?
想:7加4等于11,4加7也等于11.
师说:同学们算得真快,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看谁算得快.
(2)板书:3+9=□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想大数加小数,9加3等于12,3加9也等于12.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怎么样?(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三、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8=138+5=13
4+7=
3+9=
第五课时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分析情境图、搜集正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生: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为什么呀?
生:①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②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舞台演出,庆祝节日。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情境图:图一(教材97页例5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生:①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
②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③一共有15人。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15人呢?
①数出来的,1.2.3.4……15,一共有15人。
②前排7人,后排8人,把前排和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8+7=□人
③男生9人,女生6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9+6=□人。然后算出得数。
④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解决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⑤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呀?(3种。)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这些人分成前排和后排时,可以列出算式:8+7;分成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时,可以列出算式:9+6,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多的时候,点数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97页,做一做,看图列式计算。
①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出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4=12(只)或6+6=12(只)
③班内交流
然后选出代表说一说题意及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什么,同时比一比看谁说的清楚、合理、正确。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这幅画中按天鹅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左边有6只,右边也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出算式:6+6.还有同学按天鹅的颜色分,白天鹅8只,黑天鹅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算式:8+4
2、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呀?有什么收获呢?把你们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1.数出来
2.8+7=15(人)前排7人,后排8人,共有8+7=□人
3.9+6=15(人)男生9人,女生6人,共有9+6=□人
第六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春天到了,花儿都开得,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2朵)
提问:那么你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5朵)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我数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数的,生:先数拿走的3朵,再数剩下的2朵,两个合
起来就是5朵)
2.我算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来就是5朵)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这几个小朋友回答的真棒,这朵就送给你了。
二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情境(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2.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后明确:盒子里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板书:7+5=12
3.追问:7512分别表示什么?7+5=1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后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个哨子。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小结:这道题已知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和盒子里还剩5个哨子,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领走的7个和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7+5=12,也可以列成5+7=12,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做一做“
师: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学生列算式,并口头回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
师:对,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就是把已经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2游戏活动
A师示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6朵花,还剩7朵花。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
B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
借给的:
剩下的:
两部分的和就是总量,即原来有多少朵。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7+5=12(个)5+7=12(个)
8+6=14(个)6+8=14(个)
教学目标:①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法,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初步理解“凑十法”。
② 能正确进行9加几的口算。
③ 培养学生合作和用数学的意识。
④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师:上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你们都参加了哪些项目的比赛?
生1:我参加了接力赛。
生2:我参加了跳远。
生3:我参加了100米和60米跑步。获得了第二名。
师:今天张老师再带小朋友们到运动场上瞧一瞧。(课件出示场景图)你们看运动场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1:有跑步的小朋友。
生2:有踢键子的小朋友。
生3:有的在跳绳。
师:参加各项比赛的各有多少人?请你数一数。
生 :一共有17位。
师:那么有这些人中,参加各项比赛的各有几人?比如说跳绳的有几人?
生1:参加跳绳的有3位。
生2:参加踢键子有9位。
生3:跑步的有5位。
生4:跳沙坑的有7位。
生5:1位。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在跳远。
生:还要准备呢!
生:后面6人在准备。
师:他们准备参加什么比赛?
生:跳远。
师:我们小朋友也参加过跳远比赛。
师指着一群在分饮料的小朋友问:你们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生1:喝牛奶。
生2: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他们在数钥匙,我看见盒子里有好多钥匙。
生3:我不同意何俊择和田杰的意见,我认为是饭盒。
生4:我不同意田杰的意见,因为这个钥匙是细的,我认为是在分牛奶。
师:那么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生:2盒。
师:看着这幅图,你认为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提数学问题。是11-2=9。
师:表示什么意思?
生1:本来箱子里11盒牛奶,拿出来2盒。还剩下9盒在箱子里。
生2:有5位小朋友在跑步,9位小朋友在踢键子。9+5等于几?
生3:不是这样的。应该是5位跑步的小朋友和9位踢键子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位?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那么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位?用什么方法做?
生5:用加法。9+5是14
师:都同意是14吗?
生:箱子里是鞋子,不是牛奶。
生2:我认为他们在摸奖。
师: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怎样列算式?
生:9+5等于几?
师:9+5等于几呢?
生:14。
师:9+5是等于14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两分钟思考时间)
师:想好的小朋友举起勇敢的举起你的小手。
生:因为9+1等于10,10+4等于14。
师:1是哪来的?
生:从5里面拿出来的。
师边表述边板书:你的意思就是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再加4等于14。
师:他这样想可以吗?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三、巩固练习。
运动场上的比赛还没有结束呢?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像田杰那样的问题,你还能提吗?
生1:9位踢键子的女孩和3位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几位?9+3等于几?
生2:3位跳绳的小女孩和5位跑步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位?5+3等于几?
生3:张老师想跟你说为什么有一个球门没人踢?
生4:我不是9加几,我是7加几。(这个我们以后再学)
生5:5+7等于几?
生6:9+7等于几?跳键子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因为他们都是用到脚的。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请你选最喜欢的一题,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小朋友听。
生:9位踢键子的小女孩和在分矿泉水的6个人合起来有15人。9+6等于15。
师:刚才你们列的9+4、9+5、9+6。你能不能把他们补充完整。
生:我是来问你们的!9+1等于多少?
9+2等于多少?9+3等于多少?9+4等于多少?9+5等于多少?9+6等于多少?9+1等于多少?9+7等于多少?9+8等于几?9+9等于几?
师:算式都列出来了,请你给它们排排队。
生:9+2排第1,9+3排第2,9+4,9+5,9+6,9+7,9+8,9+9。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个小游戏。看看是你们的小脑袋转得快,还是电脑老师变得快。
师:刚才在变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顺序变乱了。
生2:一个9没变,另一个加数变了。
从9+6变成了6+9。
师: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因为反过来了。
师:什么在娈,什么没变?
生:其实也没变,只是位置变了!
师:冬天来到了,天气渐渐变冷了,爱运动的小鸟却仍旧飞出去。回来的时候却找不到家了,你们看该怎么办呢?他们来了!还好小鸟妈妈在它们的身上做了标记。(4个人一小组,把自己想送的小鸟送回去。)
生1:我要送9+4=13,因为13这座房子很漂亮。
生2:我要送9+6=15,因为15这座房子好像在海边的。所以我要送这只。
生3:9+7送16。
师:哇!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回家,身上的标志也看不清了,你们说说看这只小鸟身上的标志是什么?
生:9+2。
生:10+2。
教学反思: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生活中引出课题。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一次次把课堂推向高潮。在场的老师不禁发出惊叹:好聪明的孩子!太精彩的回答!
“老师,我对这位小朋友有意见;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有补充;我是来问你们的,9加1等于几?9加2等于几?┉┉”如此轻松活跃的课堂,不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吗?在课堂上,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更是快乐的。好奇、好问、质疑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保护它们,去正确地引导他们。积极保护学生的好胜、好奇、好问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职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虽然今天他们的疑问与教学并无直接的联系,可是这种思想,却体现了一种趋势!一种好的发展趋势!多么难能可贵。再者,由学生引发的疑问,更能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内在的动机。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我们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本来在设计时已经为这个步骤留下了时间和时间。但是在课堂上因为个人原因,却并没有真正体现,确实感到挺遗憾的。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年级学生一般要求两种)。
(2)求总数(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备注:
(一)凑十歌
一九九一好朋友,
二八八二手拉手,
三七七三真亲密,
四六六四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二)凑十法顺口溜
看大数、拆小数,
凑成十、再相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3.2.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两辆车)今天我们就和全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郊游,好吗?
2.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四个班的小朋友)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呢?
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4.师: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不进位加”中的例1、例2。
(1)学生独立尝试。
①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②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③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
(2)小组讨论。
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式要注意什么?
2.教学“进位加”中的例3。
(1)36+34=70。
①师: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请刚才板演的学生说一说)
②师:哦,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教学例3:36+35。
①师: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了乘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②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③学生尝试。
④师: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们都从个位算起,不从十位开始算了呢?
(3)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1)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3)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呢?
4.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练习
1.买商品。
(1)师: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电脑演示商品)
(2)师:谁来为皮卡丘介绍一下商品?
(3)师:皮卡丘只有90元钱,请你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
(4)学生计算。
(5)汇报:你为皮卡丘选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
2.比一比谁最棒。
师:皮卡丘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李筱莹
3.2.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100以内进位加法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第一次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感觉怎么样?请大家四处看看,对这里的学习环境还满意吗?可不知道后面的听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想听到他们怎样评价我们吗?(生说)就让我们一起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上课。
一、新课情境导入:
在多媒体教室里,原来听课老师的椅子有38把,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来听课,又借来了25把椅子。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大约有60位老师来听课,能不能坐下?
1、除了用估算的方法知道60人不够座,我们还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贴此题内容)
2、想知道60人够不够坐,需要先求什么?(一共有几把椅子)
3、谁能根据这个内容列个算式?(板书38﹢25﹦)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5、哪位同学想代表小组说说不同算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方法)
①笔算的方法
38﹢25﹦63
38
﹢25
63
②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③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6、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7、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二、新课内容练习:
1、(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书12页做一做习题。学生列式笔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习题对错。
2、游戏(摘苹果)
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苹果后面藏着几?谁猜对就把苹果奖励给谁。
①36②28③53
﹢29+45+35
538
④17
﹢3
3、再请大家玩个游戏(考眼力)
判断改错题,谁发现了问题,就先举手指出来。
①39②54③43④28
+23+25+38﹢42
5289717
三、课延伸:
夺红旗比赛
这节课大家学的都很好。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本领呢?好,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场夺红旗比赛,获胜小组将插上胜利的旗帜。听清比赛要求:
①每组选出4名选手进行比赛;
②哪个组最先、最准地完成任务将获胜;
③看过奥运比赛吧,观众们要保持安静,才不会影响场上选手发挥好成绩,所以请大家都做一名文明小观众。
25
﹢13
()
﹢29
()
﹢16
()
﹢17
()
我宣布第()小组获胜,让我们为他们鼓掌,没获胜的小组也不要气馁,再接再励,下次赛场上见!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3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在理解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 点: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7×8+8= 4×6+9= 5×7+9=
3×6+8= 3×9+5= 5×9+8=
7×6+9= 9×4+7= 2×9+5=
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列竖式计算。
216×3 73×3
指名板演,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体验。
1.观察情境图。(出示教材第62页的情境图)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问题“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2)组织学生列出算式。板书:24×9=
2.探究算法。
(1)估算。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独立估算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算法:
①24接近整十数20,可以把24看成20来估算,因为20×9=180,所以24×9大约是180,也可以把24看做30,乘9后得数是270,那么24×9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②先算10箱就是240瓶,那么9箱一定比240瓶少。
(2)探究笔算方法。
①教师:如果要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请同学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不同,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全班交流。
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学生交流)
a.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
b.把进位数当作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提示: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乘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写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3.比较分析。
教师:这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三、巩固深化
1.教材第6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2)教师:竖式书写时要把数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对准位置,向十位进的数要写在十位上。
(3)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比练习。
出示:49×8= 69×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算完后,比较这两题有什么区别。(49×8:8与十位上的4乘得32,还要加上进位数7;69×8:8与十位上的6乘得48,加上进位数7得55,应再向百位进5,十位写5。)
3.练习十三第1~3题。(课堂独立练习、板演齐练、分组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计算时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多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练习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
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 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口算接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3×2+5=
2.教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列竖式计算。
12×4432×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教学例2。
16×3=
教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说说算式的含义。
2.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尝试计算16×3。
教师:16×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摆小棒。
教师板书:
教师:比较摆小棒和竖式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的确,就像大家所说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与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看来借助学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理。
(2)规范格式,理解深化。
教师:为了书写简便,竖式可简写为:
16×348
课件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现在你会说16×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谁能提醒大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有8盒羽毛球,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
(2)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15辆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样进位?
3.还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忘记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
【教学反思】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使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
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
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乘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我会做
1、我是口算小能手。
9+7=13-3=5+8=4+9=5+7=7-4=
14-4=10-5=4+8=3+8=7+6=5+9=
完成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2、填一填。
(1)在○里填上“+”或“-”。
67=1387=1529=11164=12
49=1396=15199=101110=1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17()+8=115+()=11
7+()=13()+9=114+()=12
()+6=12()+7=14()+8=15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5=+65+=7+5+9=+8
9+=6+3+8=+42+=9+
完成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1、(出示挂图)
看,一(3)班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
问:①、谁能给大家介绍画面内容?
②、其他同学再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③、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2、解题。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拨点。
④、汇报:
A、数出总人数。1、2、3、4、5……13、14、15,一共15人。
B、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
---------后排有8人。
---------------前排有7人。
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
C、按性别数,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男生有9人)
(女生有8人)
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⑤、评一评。
问: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3、小结:
使学生明白:把所有的合起来,求“一共”的就是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提高快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99页第1题。
求:一共有多少人?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4、想一想。
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们都合起来。
(都用加法计算)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五、探索研究思路多
我的前面有9人,我的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六、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二)
教学内容:教材98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我会做
1、玩一玩。
家长准备纸盒,在盒内放入一些物品,拿出其中一部分,并告诉孩子剩下多少。
问:袋子里原来几个?
例如:在盒内放入7个硬币,拿出4个后告诉孩子盒内还有3个。
问:盒内原来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完成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2、想一想: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问:①、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图的意思吗?
④、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该怎么样解答呢?
⑤、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⑥、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解答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
(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板书:7个)。
问:请你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为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结出现的情况:①、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②、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
(总之,不少于7个)
2、说一说,算一算。
①、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
问:求原来有多少个?
问:商店的口哨没有卖完,还有多少个口哨?
(板书:商店还剩下5个)
问:a、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
b、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你能到前面指一指哪些是原来的哨子吗?
c、你能完整地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
d、可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②、讨论后:商店原来的口哨的个数是—总数。
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下的5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口哨,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
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表示剩下的5个。
-------表示领走的7个。
板书算式:5+7=12(个)或7+5=12(个)
追问:“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
3、编一编,说一说。
师: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你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①、同桌相互编一编,说一说。
②、全班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来想,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提高快
1、教材第98页“做一做”。
求:原来有多少少个鸡蛋?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样解答?
④、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2、教材第100页第5题。
求:一共有多少人?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样解答?
④、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3、教材第100页第6题。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③、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④、你想怎样解答?
⑤、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想一想。
问:这几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有多少。
(都用加法计算)
四、盘点收获我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五、创新实践解难题
填一填:
1、停车场开走了7辆汽车,还剩8辆汽车,停车场原来有()辆汽车。
2、树上飞走了4只小鸟后还剩下9只小鸟,树上原来有()只小鸟。
3、小明做完了6道题后还剩下6道题,小明原来要做()道题。
六、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101-103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自习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我能行
1、我是口算小明星。
8+5=7+6=9+4=8+6=8+8=6+9=
9+5=7+7=6+6=7+9=4+9=7+5=
3+8=5+9=8+9=7+8=9+3=8+4=
5+7=6+7=4+8=6+5=7+4=5+6=
9+7=5+8=4+7=9+8=9+2=8+3=
6+8=8+7=9+6=3+9=9+9=2+9=
计时:答对:道答错:道
完成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2、说一说。
①、我们学过哪些20以内进位加法?
说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②、20以内进位加法,你都知道有哪些方法计算?
说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3、填一填。
将“我是口算小明星”题目中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填入下面□内。
想一想,怎么样整理更好?
整理得怎么样?家长评价,在□里划“√”:(好□一般□差□)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1、基本练习。
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9+48+47+45+7
10-512-25+312+1
问: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计算“9+4、8+4、7+6、5+7的”?
2、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①、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②、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吗?
③、交流分类情况。通过学案准备,点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类的?
第一种方法:把第一个加数相同的分成一类;
第二种方法:把得数相同的分成一类。(CAI出示分类表格)。
④、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
分别读出每列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每竖列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B、横着看。
学生默读每行的算式和结果。
想一想,各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C、启发提问。
从加法表中,你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⑤、小结。
这张表中,我们只需要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一边用红笔勾出来,是学生知道只需记熟2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解决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盆花?
问:a、你从图中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b、同一幅图,为什么你们了解到的信息不一样呢?
c、这个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d、谁会解答?这个列出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e、还可以怎样列式?这个算式又是什么意思呢?
f、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②、原来有多少个?
问:a、你从图中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b、这个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c、哪些是原来的?
d、你能完整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e、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呢?
f、谁会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③、想一想。
问:a、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点?
b、有什么相同点?
c、说一说为什么都要用加法解答?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
三、竞技赛场我争先
1、一共有多少只羊?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想怎么解答?
④、还可以怎么解答?
⑤、为什么都用加法?
⑥、都用加法,怎么列式不同?
2、一共要用多少块积木?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7块”在图中的哪儿?“9块”在图中的哪儿?
③、“8块黄色”在哪?“8块红色”在哪?
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⑤、你想怎么解答?还可以怎么解答?
⑥、为什么都用加法解答?
⑦、都用加法解答,为什么算式不同呢?
3、原来有多少少个水饺?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哪些是指原来的水饺?
④、你想怎样解答?说一说你的理由。
4、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哪些是指一共的棵树?
④、你想怎样解答?说一说你的理由。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五、创新实践提高快
想一想,填一填,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成一串。
①、8+6=+=+=+
②、4+8=+=+=+
③、8+=+7=6+=+5
六、教学后记:
《笔算加法(进位)》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加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24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