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2000字系列

有请阅读88教案网编辑为你编辑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生活中,文档写作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范文被人们应用的更加广泛。范文的存在让我们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教师: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静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却只看见一株大榕树。

⑴朗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作者见到榕树后发出的赞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细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感情朗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⑶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含义理解。

②朗读指导。

⑷感情朗读7~8自然段。

⑸小结:

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

板书:

2、学习动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以小组成员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

②合作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啊!

⑵集体交流。

⑶默读这部分课文,找出能概括这番景象的句子。

(中心句)

⑷边看边想、边听边想:

①看(挂图),那鸟影绚丽多姿,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

②听(音乐),那鸟声清脆婉转,此起彼伏。

⑸小结:

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

板书:

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色,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

1、你更喜欢哪种美,为什么?

2、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你是怎么理解作者这最后的感受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诗歌、歌曲、绘画等。)

五、总结全文

过渡:让那鸟的天堂所显露出来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作业设计

为“鸟的天堂”制作宣传计划。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独木成林

众鸟欢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设计基本思路

《鸟的天堂》是一篇极具美感的文章,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整篇文章渗透着人间天堂式的自然美和人鸟和谐相处的人格美。文章语言流畅、优美,适宜朗读。全文分三课时教学,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辨作者的见闻与联想”。第一课时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见闻和联想,着力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辨别见闻和联想;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巩固习得的技能,加强朗读和背诵,完成作业。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作者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分辨见闻与联想是上下两个层次的训练内容。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第一层次以研读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后一阶段以疑读为主,鼓励学生质疑,在释疑中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抓住见闻与联想的区别,以学生为本,以朗读理解主线,以质疑释疑为突破口,以有情朗读为手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抓住见闻和联想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投影:

“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联想到了(),但没看到()。

那么我们是抓住什么来学懂这部分内容的?

(通过比较和重温“单元训练提示”,既达到了复习旧知目的,又为引出下文作好铺垫。)

二、研读课文

1、这堂课我们将继续抓住见闻和联想学习下一部分内容。“我”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请看录像。

交流。

2、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鸟多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鸟多的呢?

3、交流,理解──基本过程:

体会──朗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掌握的程度有深浅,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了选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小小组学习讨论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体现了学生不同的革新能力,蕴涵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学生在整体上把握“鸟多”的特点后,再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从这句话中体会出鸟多的特点的?”由于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感受到“鸟多”的特点,学生可以不按句子的排列顺序交流,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谈对语句的理解。这样的安排,自由度大,能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教师不时地加以指导,便有“水到渠成”之感。而有感情地朗读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不言传”但能“意会”的效果,初步完成学习的浅层目标。)

4、刚才学的都是有关作者见闻的句子,从中体会到鸟多的特点。大家可以再读读这两段,特别是还没有学到的句子,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交流。

5、(说到画眉鸟时)老师也写了一句有关画眉的句子,大家读读比较体会一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把“兴奋地唱着歌,它的各声真好听”该成“使劲地唱着”。)

6、通过联想写出了什么?

(探究质疑学习是学生自主程度相对较高的一种形式。这堂课就是在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贯穿着质疑探疑方式。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中生疑,以疑带读,以求疑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疑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研读学习的内容,引导质疑。教师有导向地把学生的思维焦点集中到描写画眉的这句话上。在质疑探疑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在该句上下工夫。这句话是对鸟的细节描写,是特写镜头。学生很有可能一下子难以把握,教师适当作铺垫,既降低了难度,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见闻和联想的关系。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体会不同处。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原句比改句要好,原句既有见闻,又有联想。在此基础上,再以“联想内容写出了什么”和“写一只画眉用意何在?”两个穿插性问题引导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

7、你们想听听这只画眉在唱些什么吗?

(放音乐)

8、假如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怎么唱呢?

9、用朗读表达自己学习这句话的感受。

10、这只画眉鸟这样的快活正说明了林中所有的鸟生活得都很幸福。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一句进行练习。

投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交流。

根据作者的见闻,进行合理地联想。

11、让我们也进入这“鸟的天堂”,倾听优美的歌声,欣赏迷人的景色,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吧。配乐齐读第12、13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感悟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大胆运用多形式想象,把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联想到实际,发挥学生自主想象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切实加强这个单元“分辨见闻和联想”目标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次想像学习,成为整个教学设计中最有创新性的环节。

第一次是再造想像。教师设计引导学生欣赏鸟鸣音乐启发学生想象“鸟在唱着赞美的歌,快乐的歌,幸福的歌”这样的环节。在欣赏鸟鸣声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了教师设计的情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和童心、爱心。

第二次是创造想像。教师设计了补充想像的练习,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梯度式、分层次练习。学生通过大胆想像,书面练习,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训练,还启发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三、疑读课文

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

为什么说它的确是“鸟的天堂”?

2、从中我们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导朗读。

3、还有其他的吗?

为什么有一点儿留恋?

为什么我的眼睛骗了我?

(最后一段内容采用开放式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质疑,学生通过朗读,特别针对结尾的重点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联系上文知识释疑。由于学生对全文已有足够的理解,因此,此时释疑水到渠成,既做到了少讲多学,又可趁机查漏补缺。用质疑探疑的方式学习文章的尾段,一方面能训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通过质疑解决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变“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学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此时尤百川归海,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机动练习(选择一题)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继续完成联想作业,站起来读读。

3、继续背诵,并能默写重要词句。

(安排三个机动环节,按剩余时间的多少选择合适的环节教学,这样课堂教学用时有了余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水平。)

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很大,关键看教师如何去调动和挖掘,如何引导和评价。学生的一旦忘情地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呈现一脸的求知欲,师生间形成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在学生发言的相互激发下,思维的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涌现出一系列精彩绝伦的答案。在引导学生联想“鸟在唱什么歌”时,学生热情极度高涨,完全进入了教师设计的情境,甚至有许多学生竟手舞足蹈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编自唱起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和童心、爱心。

从高要求角度看,学生自主的广度还有欠缺。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检测标准,教师在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活动功能的同时,突出中间,兼顾两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的方式还应多样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也要注意让学生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静下来思考的机会。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一、教学案例

师: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二、教学案例(学习课文第三段后)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板书: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生修改画,添上了根和丫枝)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三、教学案例(学习第二段后)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四、教学反思

案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件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同时,片断一能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变序的手法,先学第三段,更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二,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环节中,两次安排了学生说话训练:一次是在学生充分感受了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一次是在学生画树,看课件大榕树后,都是学生有感要发时,因此,学生的赞美都可谓有感而发,的确是由衷的赞叹,而教师分别选择一句话板书下来,看似不经意,其实也为最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作为总起句写一段话作了铺垫。

案例三,学生能在学文后大胆提出疑问,这是很可贵的。虽然这个问题跟本课的教学重点关系不大,但既然学生提出来了,而且看得出当时还有好多学生也面露难色,就得设法解决。说实话,我备课时的确忽视了这个问题,现在学生提出来,我一下子的确感到有点突然,看到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便在承认自己备课时没考虑到后,请学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想不到孩子们的答案这么多,一下子又难以确定谁讲得更有道理,争论也不会有好结果,这时告诉学生课外一起去查找资料,既不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也促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激起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此,我想,如果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怕它打乱教学进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简单告诉学生它跟课文主要内容关系不大,不用去浪费时间,那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可能再也没有兴趣去读、去思考、去质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场所。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或是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瑞士的一位专家皮亚杰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摒弃封闭的填鸭式教学,实行系,以各种形式启动、激活学生思维,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教学案例】

师: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板书:鸟的天堂鸟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通过课件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纷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同时,片断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变序的手法,先学第三段,更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能在学文后大胆提出疑问,这是很可贵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主要问题

1、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新,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主要对策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2、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乐学、乐思。

3、自由交流,相互促进。

4、抓住共同关注点,顺学而导。

5、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6、今昔对比,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创新教学模式。

主要的理论依据(基本理念)

1、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3、强调共性,突出个性的理念。

4、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的理念。

主要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理“线索”。

3、自主学习,谈感悟。

4、主动探究,悟“环保”。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等方式来品味“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天堂”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动听,有的低沉,有的嘹亮……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天籁之音。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睛眼,静静的聆听一段旋律,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线索”

引导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天堂?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鸟的天堂”?……)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把你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互相交流体会,看一看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一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4、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自读、品读、齐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⑴大榕树:

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体会“真是一株大树”。

学生:再次读句子,感受榕树的大。

师: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师出示课件,感受榕树的大与茂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

学生:质疑,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过渡:这里的大榕树是如此的神奇,可是更让人们惊叹的要算久居榕树之上的各种鸟类。

⑵鸟:

体会鸟多的特点。

学生:交流表现鸟多的句子。

师: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请用“有的……有

的……有的……”来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师出示课件“群鸟纷飞”的场面。

学生:齐读段落。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鸟多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

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谁知道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

师:读到这里,你也会象巴金先生那样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吧,你最

想说一句什么话?

四、主动探究,悟“环保”

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五、总结全文

在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第一次第二次

榕树鸟

大茂盛多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书: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小鸟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导语:

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那么,他当时看到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把所见如实写下来的呢?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幻灯片一:学习小钥匙)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⑴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⑵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有关语句。

⑶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⑴就三个思考的问题集中交流:

问题1是内容题,学生读文后很快就能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傍晚,鸟儿休息了,因此只看见大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是早晨,鸟儿开始活动,因此看到大榕树中栖息的许多鸟。

问题2作为交流重点。交流时,抓住第一次时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和第二次时的“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说出鸟的天堂很美、榕树大、鸟很多等即可。

⑵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在深入读文中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

④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评议,相机引导。

朗读指导要点:

⑴关于榕树的“大”。注意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突出榕树的大。

(介绍资料:榕树占地达20多亩,相当于三百多个办公室、150教室那么大。)

⑵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同学先来读,然后请同学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榕树的茂盛和美丽的?)

①指导朗读:

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

看图片,读文字: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想象:

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呀长呀!请同学闭目想象。

⑶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①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到处、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快乐:叫、飞、扑。)

②朗读指导:

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③(看鸟多的图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提问:

通过看这一幅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你觉得鸟儿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再来读。

五、扩展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

⑴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⑵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3、小结:

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树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呀!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

六、学习最后一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⑴“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留恋之情。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⑵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体会到无限赞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4、教师小结: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七、作业菜单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通过朗读,读出鸟的天堂的美。

4、“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5、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6、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补充资料: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板书设计

大榕树独木成林

鸟的天堂

鸟群鸟纷飞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鸟的天堂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资料:“鸟的天堂”是指一株有500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惠县天马河上。它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心上约二十多亩地。现在大榕树南面约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师:看完资料与图片后,让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1、交流读后的感受: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展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①独立思考,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②小组合作研讨,交换意见。

2、集体交流:

3、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学生自由读第7、8自然段

(2)学生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3)近看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描写大榕树的语句,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明确:

①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象把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③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大榕树的样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一簇”“堆”看出叶子又多又密,叶间没有“一点缝隙”,说明榕树生命力很茂盛;“翠绿”,说明榕树叶子长得油光嫩绿的,像翡翠一样,榕树生命力很茂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风一吹,叶子颤动,绿光闪闪,仿佛树叶在伸展着使劲成长,更让人感觉生命力旺盛;树叶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充满蓬勃的生机。)

(5)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出大榕树生命力的旺盛

(6)说说这株大榕树的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特点:大榕树非常粗壮,长势茂盛,生命力旺盛。作者由远及近描写了大榕树的长势,描写了大榕树的枝、叶、干、根的样子,主要是静态的描写。)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大榕树

粗壮茂盛旺盛美丽

(7)作者抓住大榕树的特点,描写得逼真生动,你们想亲眼看看这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吗?(播放课件)

(8)看到这棵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作者是什么心情?(喜爱,惊讶,赞美)

(9)作者对大榕树充满赞美之情,你们看到这棵大榕树又是一种什么心情呢?有感情地读课文,感受大榕树的奇特魅力,表达此时你的心情。

4、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课件演示(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

粗壮茂盛旺盛美丽

许多鸟

热闹应接不暇

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亮点:

1、学生明白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环境保护,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进行“鸟类演讲比赛”时,学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爱护鸟类的感谢。

2、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真实感受了大榕树的静态的美与群鸟纷飞的动态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不足:

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并且从内容的安排上来看有些多了,课上显得时间有些紧张。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次看到了大树,第二次看到了鸟。

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榕树怎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个问题。

二、学习探究,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大榕树的段落,找到问题的答案。

2、交流: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⑴指名说一说,并到黑板上板书。

⑵把上述词语进行归类。

3、这些词语都概括出了大榕树的特点,那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4、交流,重点理解: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了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⑴你读懂些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理解“一簇”、“颤动”)

⑵指导朗读。

5、归纳榕树的特点。

(大、茂盛)

⑴那么大的榕树,那么茂盛的榕树,你觉得怎么样?

(美)

⑵指导朗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自主感悟,激发环保意识

1、你觉得这儿会成为鸟的天堂,还有其他原因吗?从课文的句子中找找相关答案。

2、交流:

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土地湿润,有利于万物生长。)

⑵一个朋友拨着船,让它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环境优美)

⑶有湖,食饵丰富。

⑷农民不允许人去捉它们。

(环保意识)

四、学法迁移,领悟“群鸟纷飞”

1、看来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2、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句子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交流:

⑴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到处”指哪些地方?

⑵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你读懂些什么?

(种类、动作)

②能不能这样说:

有的大的、有的小的、有的花的、有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指导朗读。

4、作者置身于鸟的世界,为什么只这么一点有关鸟的句子?

⑴我的真是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理解:

“应接不暇”的意思,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导朗读:

读出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⑵除了写鸟的多,还写出了什么?

一只画眉飞出来,给我们的掌声一惊,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读出鸟的欢快)

五、课堂小结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9】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及其被称着“鸟的天堂”的原因。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大榕树的图片、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悟出重点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同。)

他第一次看到什么?

(大榕树)

第二次看到什么?

(很多的鸟)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快速阅读5~13自然段,并把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大榕树为什么被称着鸟的天堂?

二、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指名让学生读第5~9自然段:

想想大榕树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大、茂盛)

⑴你能找出哪些句子写榕树的大的吗?

①我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②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③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教师出示大榕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这棵榕树的大。)

⑵教师引读:“榕树正是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谁能说说读这自然段感受到了什么?

(榕树茂盛、生命力旺盛)

⑶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感叹: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5~9自然段,要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2、巴金爷爷第一次来到大榕树下,他没看到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啊?第二天,他又和朋友来到了大榕树下,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播放一段有鸟叫的音乐,指名读10~13自然段:

学生说说感受。

(鸟多、欢快)

⑵出示句子: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注意重点词:

“到处”“应接不暇”“有的……有的……有的”“兴奋”。

⑶这都说明了什么?

(鸟多、鸟欢快)

⑷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⑸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大榕树,并描写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我们称为静态描写。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欢快的壮观景象,抓住了鸟的活动来写。称为动态描写。

三、回顾课文,体会感情

看到这么奇特的榕树和欢快的鸟,作者再次发出了感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注意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

(第一个有引号,指的是大榕树。第二个没有引号: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3、学生自由讨论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引导学生抓住鸟的生存条件、食物、水分、人们的爱鸟意识等来讨论。)

四、小结

大自然赋予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0】

【案例】:

生:我曾去过云南的西双版纳,看见过这种榕树,很多枝干就像一张巨网,似乎要把人包围起来。

师:你能联系课外知识感受到榕树的气势,那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图片。(出示榕树枝干、根、叶的图片)

(师于指图片、介绍榕树枝干的相关科学知识)

师:因此,人们常常称之为独木成林,然怪,作者会惊讶地说: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卧在水面上的大榕树是什么样的?

生:

(出示图:卧在水面上的榕树)

师:这棵坐落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上的榕树已尼有500多年的树龄,它的树冠覆盖面积达致函20多亩地。20多亩地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我们广南学校面积是21亩地左右,特别是新校园建好后在伙却感觉校园是那么大,那么美,有许多运动、游戏的场地。这棵大榕树的树冠面积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校园,我们全校师生坐在它的树荫下乘凉,做运动还绰绰有余呢!

【教学反思】:

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现在洛阳宫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因此,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在这个片段中,教师能调动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储备,能接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能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来指导教学,整堂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友善、民主;师生之间多的是探讨语气,少的是话语霸权,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

以上就是《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2000字系列》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826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