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范文参考: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29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学习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50—5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知道小数的产生。
2、我能通过分析明白小数的意义。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提示,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温馨提示:
(1)能你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吗?测量时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它的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3)、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吗?
(4)、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吗?
(5)、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2、我会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解决问题:
(1)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三、课堂巩固: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3、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0.130.00010.9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
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图)
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
(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
(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像0.7,0.45,0.025,0.25,0.1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唤起经验
出示:1/2 58 5/12 0.5 1.2 5.8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吗?
谈话:后面的三个数,你平时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可能会想到:铅笔芯的规格、眼睛的视力、商品的价格等。
揭题:是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样的数。它们都是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提出问题。
提问:你想了解小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提出:小数是怎么来的?学了小数有什么用处?小数应该怎样读,怎样写?……
2. 教学第一个例题。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其实小数就来自我们的生活。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用不同的数、不同的单位把测量结果表示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表示方法最多。
学生在小组内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交流不同的表示方式。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反馈: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是多少?想到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生量出课桌面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并用600毫米、60厘米、6/10米等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00毫米、40厘米、4/10米等表示课桌面的宽。(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分米=6/10米,4分米=4/10米)
提问:除了上面几种表示形式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吗?
如果学生主动想到分别用0.6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则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到的,0.6米和0.4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用小数来表示,则讲述:其实,6/10米还可以用小数0.6米来表示,0.6读作零点六。(板书:= 0.6米 0.6读作零点六)也就是说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6份可以用0.6米表示。
提问:你能说一说0.6米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让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引导:那么4/10米还可以怎样用小数来表示呢?(板书:0.4米 0.4读作零点四)
提问:0.4米表示什么意思?
再问:那么你知道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吗?用小数怎么来表示呢?2分米、5分米、8分米呢?
学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在米尺上指出0.1米、0.5米、0.8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把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电脑出示答案,集体校对。
4. 教学第二个例题。
谈话:昨天三(5)班的李萍同学在育才商店里买了这样一些文具用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文具的图片及标价:
铅笔 圆珠笔 笔记本
3角 1元2角 3元5角
提问:一枝铅笔是3角钱,如果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呢?(分别用3/10元和0.3元表示,并读一读、写一写。)
讨论: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2角,怎样用元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呢?请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反馈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1元2角是1元多2角,2角可以用0.2元来表示,1元和0.2元合起来就写成1.2元,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提问: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是3元5角,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又怎么来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3元5角=3.5元 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写成小数就是几点几元。
5.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 介绍自然数和整数。
让学生自由阅读书本第100页的最后一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7. 游戏。
男同学代表整数,女同学代表小数,看到你所表示的数请你站起来。
8 0.2 3.8 0 59 95.4 1 1/4 1.6
三、 竞赛激趣,拓展延伸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进行比赛好吗?
1. 听录音,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一只青蛙跳过0.4米的田埂,来到宽16.8米的河面上,踏上了0.2平方米的荷叶,狂叫三声,扑通一声掉进了深3.9米的河里。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抢答,并说一说每道题中分数、小数的意义。
3. 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包上好佳,价钱在1元到2元之间,请你猜猜它的价钱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后把价钱写在纸上,交流时引导学生用“几元几角”和“几点几元”两种方式表达,并在数轴上分别找出每种可能价钱所在的点。
四、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 拓展
课件介绍十进分数的发展史和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杰出成就。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xx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主题:《小数的意义》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抽象、推理等活动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评价设计:
1、通过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小数的意义,达成目标1。
2、经历自学,数数等活动,独立探究,全班交流汇报,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达成目标2。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课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编推荐: 7的乘法口诀教案通用版28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
教材解析:本节内容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既乘法口诀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8和9的乘法口诀及表内除法、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编写7的乘法口诀。通过多种形式记忆口诀,在多层次的练习中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类推能力,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
法口诀的,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并应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尝试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能熟
练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开火车口算,说乘法算式。
4x5 6x4 5x3 3x6
2.导入:师:看来乘法口诀可以使我们口算又快又准。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用七巧板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师:你们看(出示小鱼)
预设:小鱼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条小鱼是由七块拼版拼成的。
师: 孩子们, 1条小鱼是由七块七巧板拼成的,也就是1个7.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预设:1x7=7 或 7x1=7
师:你能根据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预设:一七得七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对游戏、活动充满了热情,从游戏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七的乘法口诀的信心。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师:(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1条小鱼是一个七,同样的2条小鱼、3条、4条、5条、6条、7条
预设:2个7、3个7、4个7、5个7、6个7、7个7。
师:怎样能更快更好的算出几条小鱼用了多少块拼版呢?你看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表格,请大家就象刚才一样,先观察,再用乘法算式表示,最后尝试着编出乘法口诀来。完成后和同桌交流说一说
表格如下:
表示的意义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1个7是( )
1×7=(7) 7×1=( 7 )
一七得七
2个7是( )
2×7=( ) 7×2=( )
二七( )
3个7是( )
3×7=( ) 7×3=( )
三七( )
4个7是( )
4×7=( ) 7×4=( )
四七( )
5个7是( )
5×7=( ) 7×5=( )
五七( )
6个7是( )
6×7=( ) 7×6=( )
六七( )
7个7是( )
7×7=( )
七七( )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他们独立自主的编制口诀,在编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口诀的和意义。
师:快谁来汇报一下注意请你说清有几个7,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学生汇报,教师逐步完成板书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黑板上出现的是
预设: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说一说哪个算是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预设:4x7=28或 7x4=28.
师: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版?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预设:六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 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3个7是21
师:七七四十九 这句口诀只写出了一道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发现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口诀,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
三、观察交流,记忆口诀
1.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孩子,共同研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老师真佩服你们,快来把我们的研究结果拍手齐读一下吧。
学生齐读口诀。
2.师:怎样能记住这些口诀呢?快仔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
3.汇报
预设(1):我发现每句口诀中都有一个7。
(2):前半句表示几个7,后半句是几个7相加的结果。
(3):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7。
4. 师:如果我忘记了“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怎么办?
预设:想四七二十八28-7=21
预设:想二七十四 14+7=21
师:如果掌握了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规律,就可以解决口诀暂时遗忘的问题。数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你发现了这些规律,就等于多了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老师祝贺你们。
5.(教师出示《西游记》这一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瞧,这是我们最喜欢的孙悟空,观察画面请找到有关7的乘法口诀。
预设:三七二十一 七七四十九
师:真棒,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发现规律,同时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另外引导学生利用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帮助记忆口诀。
四、巩固拓展 灵活运用
1.师:同学们熟记了7的乘法口诀。在这写乘法算式的后面藏着一份惊喜,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拿出题卡,你们也来算一算气球上的题目吧。(出示气球和7道计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题卡2题的计算。
开火车汇报结果(出示:刻苦学习不负少年头。)
师:这份惊喜就是老师要送给大家的一句话。
学生齐读。
2.师:希望你们做刻苦读书的孩子,不负少年时光。瞧,这是一张日历,你能帮我算一算2个星期多少天吗?3个星期呢?请将算式写到题卡上。
学生独立完成题卡3题
汇报
3.师:七月份一共有多少天?怎样算?
师:能马上根据我们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算出这个题目,这就叫学以致用。
4.出示古诗《山行》
(1)学生齐读
(2)这里有7吗?(每句7个字。)
(3)每句有七个字的古诗又叫七言诗,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
(4)加上题目和作者一共有多少个字?怎样列式?
5.师:看来7的乘法口诀能帮助解决许多问题,看看这道题?出示拓展题:
棒棒糖和冰激凌分别代表几?(题卡4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编制了7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7×1=7
2×7=14 二七十四 7×2=14
3×7=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7=28 四七二十八 7×4=28
5×7=35 五七三十五 7×5=35
6×7=42 六七四十二 7×6=42
7×7=49 七七四十九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1、谈话激趣。
2、媒体出示找规律。
71421()()()()
(1)、引导学生找规律。
(2)、指名回答第一个括号该填多少?并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其他括号里的数。(媒体显示答案)
(3)、7可以用1个7表示,那么14是几个7?几个7是21?
分别指名回答28、35、42和49。(媒体显示答案,教师相机板书:1个7、2个7相加……)
二、自主探索,学习口诀。
1、师:1个7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来说?
指名分别列出2个7到7个7的乘法算式。(教师相机板书)
2、师:看到这些乘法算式,你会编出乘法口诀吗?在编口诀之前,我们先想一想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编口诀时要写汉字。
(2)、小数写在大数的前面。
(3)、怎么读就怎么写。
学生在书P62上自主编口诀。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4、你跟他编得一样吗?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展示给大家看看?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想法?
(1)针对二七一十四这样的错误,师:不算错,但二七十四表达更简便。
(2)针对三七二一,六七四二这样的错误,师:为了准确表达得数,我们一般说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
5、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自豪地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
6、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口诀,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
指名背一背。
7、在读的时候你感觉哪几句容易记?
生1:“一七得七”好记。生2:“七七四十九”也好记。
师:对,“一七得七”“七七四十九”首尾两句容易记。
生3:我觉得“三七二十一”这句也容易记,因为二十一特别好说。
师:是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话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喜欢孙悟空吗?(屏幕出示孙悟空图片和相关文字)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口诀,7的乘法口诀在这里出现了几句?
9、师:你觉得哪一句口诀最难记?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1: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生2:二七十四,两个十四就是二十八了,所以四七二十八。
生3:七七四十九减去一个九就是六七四十二了。
10、师:刚才这几句难记的口诀,大家交流了许多记口诀的好方法,现在我们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一记好吗?自己读读、记记,再同桌互读读、记记。)
11、师:现在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再倒着背、间接着背。
12、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①师生打电话对口令。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哪些算式的积?打开数学书第62页,完成想一想。
2、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1
指名回答后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7×7+7和7×8,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
试一试7×9
尝试练习6×5+5和6×6,并说明为什么这两题的结果不一样?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2分钟之内完成。
5、师: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欣赏一首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媒体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正文一共有多少字,用一句乘法口诀表示出来。
7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古诗的一句话有7个字,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与7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媒体出示月历,师:我们来看一个星期有几天?
(2)、七星瓢虫有7个黑点。
(3)、我国古代的七巧板有7块。
6、师: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吧。
(1)、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指名学生回答,并口答。
(2)、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指名回答,集体口答。
(3)、出示7个七星瓢虫,一共有几个黑点?
指名回答,集体口答。
四、总结全课
1、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欣赏儿歌,编儿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及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口决的编制过程,掌握口决的特征,并熟记口决。
2、要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决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课件、每小组有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进行拼组图形,再与同桌交流。
2、老师让同学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交流,老师用实物投影展出七个拼好的图案。
3、观察上图,小组完成下表的内容
图案个数1234567
块数7
二、展开
1、试编
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决。(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决等。)
2、汇报
展示各小组编的乘法口诀。
辨析: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
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3、交流
师:小朋友们看(屏幕显示7的乘法口诀)你们编的口诀跟老师一样吗?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7句口诀读一读学生观察、讨论“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师:在这几句口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学生回答)
(评析:一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让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探索新知的过程)
师: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算式怎样?
师:现在请你挑一句口诀说说它的意思,并说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师:不知道四七得多少怎么办,谁能帮他想个办法?8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9个7呢?
4、记口诀
师:看来乘法口诀十分地重要,赶紧花两分钟时间读一读、记一记。(学生开始记忆口诀)
师:都记熟了吗?我们来试试看,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背。
师:单独抽一个小朋友谁会背,敢不敢来试一试。你来吧!(老师抽学生背口诀)
师: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比较难记呢?
5、对口令。(师生对、同位对)
三、应用
1、73页第1题。
2、73页第2题。看图列式并说口诀。
3、做游戏(73页第3题)
小邮递员送信,用算式卡片当信。(一边放音乐,一边组织小邮递员送信,送完后进行小结表扬
四、欣赏
七言诗起源于汉代。出于一首七言诗,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算字数。
五、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老师参与交流。如:
(1)、4只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
(2)、住宅楼共有7层,每层6户,一共有多少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对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学习7的乘法口诀。新课的引入安排用七巧板拼图形,然后每次加7算出七巧板的块数,利用乘法的定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编写7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铺垫,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好条件。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 ╳ 7=7 7 ╳ 1=7 一七得七
2 ╳ 7=14 7 ╳ 2=14 二七十四
3 ╳ 7=21 7 ╳ 3=21 三七二十一
4 ╳ 7=28 7 ╳ 4=28 四七二十八
5 ╳ 7=35 7 ╳ 5=35 五七三十五
6 ╳ 7=42 7 ╳ 6=42 六七四十二
7 ╳ 7=49 7 ╳ 7=49 七七四十九
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指名背诵)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生1:有3组学生做手工,每组4人,一共有12人?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4+4+4=12人
生3:3×4=12人
生4:4×3=12人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师: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样想?
生1:平均每行8面。
生2;平均每行7面。
板书:56÷8=( ) 56÷7=( )
师:讨论怎样计算才正确?
生1:第一个算式对。
师:第一个算式对理由呢?
生1:因为挂成8行,所以每行7面。
生2:第二个算式对,因为挂成7行,每行就挂8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8=( ) 56÷7=( )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师: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生1:七八五十六,商是7。
生2:八七五十六,商是7。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1:打扫卫生有同学有56人,其中男生有50人,女生有多少人?
生2:同学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师: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生1:4×7=28 28÷4=7 28÷7=4 口诀:四七二十八
生2:7×4=28 28÷7=4 28÷4=7 口诀:七四二十八
、、、 、、、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最新模板”,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三、教学难点
磁铁矿,方解石光泽的鉴别。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磁铁矿,石煤),铜钥匙、小钢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磁铁、稀盐酸、滴管、集气瓶、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视频资料(科学家是怎样鉴定矿物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生说,教师板书如下: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
2.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
3.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磁铁吸、滴上稀盐酸等方法。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二、观察记录1号方解石,2号磁铁矿矿物的特征。
1.请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先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学生可能会猜石英,磁铁矿,方铅矿等)
2.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指名同学说。
教师小结: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 (板书)
3.那你们说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特别强调学生使用稀盐酸特别要注意:
手拿滴灌的胶头处,垂直往下滴;
一滴就够;
滴在矿物的靠近边缘处,方便清洗;
这块矿物一头有小纸片的,不要滴这一头,滴另一头;
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就马上用流水冲洗;
同学先说,教师再强调如下(课件出示)。
(1)使用小刀、瓷砖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2)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这个工作交给老师来做,你们只要把它放在盒盖上就可以了
(3)需要稀盐酸的小组,请告诉老师,由老师在你们观察完其它特征后再给你们提供,用完后摆放在桌上。
(4)认真观察和记录矿物的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你发现了矿物的多少特点?
汇报一:首先我们来汇报矿物1的特征。请1个小组带着记录表上来汇报。
不知名矿物1特征
形 状块 状颜 色乳 白 色(无 色)条 痕白 色光 泽玻 璃 光 泽透 明 度透明或者半透明软 硬较 软触 摸光 滑 滴稀盐酸冒 泡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吗?
汇报二: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2的特征。
不知名矿物2特征
形 状块状颜 色铁灰色(铅灰色)条 痕黑色光 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透 明 度不透明软 硬较硬,小刀划不动轻 重较重 脆 强磁性滴稀盐酸会冒泡有不同意见的吗?
三、对照82页,83页矿物特征卡鉴别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2)同时思考:
1号,2号分别是什么矿物?
你们是根据矿物的哪些相关特征进行判断的?
在你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哪些性质对鉴别这块矿物最有价值? 哪些性质作用不大?
(3)汇报。
四、抓住主要特征找矿物。
(1)在2号同学的抽屉了,有五块我们曾经认过的矿物。现在,你们先根据老师大屏幕上提出的特征,猜一猜我指的是哪一块矿物?
块状
较硬
不透明
金属光泽
条痕樱红色。
(2)为什么现在能猜出?(主要特征容易识别)
(3)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如石墨有染指现象,磁铁矿具有强磁性,能吸引大头针等。
五、认识家乡主要岩石——石煤
引:刚才的挑战完全成功,能不能接受新的挑战?我这里有一块资料卡中没有的,以前课堂上也没有出现过的,含多种矿物的岩石,你们敢不敢试着判断一下,这是什么?请3号同学拿出报纸包着的矿物。仔细鉴别。
1.学生观察,描述主要特征。
综合上诉特征,你初步判断是什么?
2.请专家鉴别。
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富阳国土资源局的李工程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工程师。
3.专家介绍起源,开采情况,以及用途。并送出礼物——石煤给大家。
六、结课
是的,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
透明度,软硬……)
2、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例参考]温度教学设计最新模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能够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烧杯、热水、温度计、铁架台、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老师的讲桌上有一杯热水,在放置的过程中,它会有什么变化?(变凉板书)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可能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充分讨论)
现在我提一个问题:如果每隔2分钟测量一下它的温度,间隔相等的时间,温度下降的规律将是怎样的?(学生充分讨论)
(板书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
现在有三种答案,你觉得因该是哪一种呢?
二、学习新课
刚才同学们经过充分的讨论,大胆的猜想,要想证明我们的猜想,你觉得因该怎样做呢?(做实验)
下面我们要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实验中,老师对各小组提几点要求:
(1)、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合作。(哪位同学拿温度计,哪位同学看手表,哪位同学看温度计的读数,哪位同学作记录。)
(2)、观察过程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
(3)、每两分钟读一次数据。(读五次数据)
(4)、每小组成员做好记录。(15分钟时间)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的要求进行实验——每隔两分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教师巡视指导。
(时间到,要求学生坐好,并要求学生把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不要从水中拿出来。教师用码表做好第二个10分钟的记时。)
学生汇报测量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数据将其标在统计图上,用尺将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曲线。
这是一条曲线,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实验记录表做好数据的处理,根据每两分钟之间的温差填写好统计图表。(教师指导怎样填写,待各组画好,教到前面来,教师一一粘贴在黑板上。)
看看各组画的统计图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规律,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各级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水的多少,倒水时间的早晚都不一样,但温度下降的规律是不是一样的?对照我刚才画的统计图,你们发现什么问题?
你发现这13个组的统计图有什么规律?(都是一条曲线都是先快后慢)
(第二个10分钟时间到,教师提醒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下面请同学们将第一个10分钟的温差与第二个10分钟的温差相比较,你觉得有什么规律?(先快后慢)
最后你觉得会怎样?是不是一直这样下去?(最后达到平衡)
三、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呢?
现在我又有一个问题了,如果这杯是凉水,可以测出凉水的温度,如果给凉水加热,温度会升高,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两种不同的意见。这又是一次假设、估计、猜想,然后再实验,再验证。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
3、均匀下降
最后达到平衡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教案: 《狼》教学设计最新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2、课时:1课时
3、学情分析:
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4、教材分析:
《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所以我认为,
5、教学环境分析:
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创设情境,链接相关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4、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
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与学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欣赏有关狼的图片。
2、今天同学们就跟我一来走进蒲松龄的《狼》。
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出示课件)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1、课文内容的研讨。
(1)、简单回忆作者的有关情况。(出示蒲松龄画像)
先出示画像,后学生简单作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3)、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出示远教资源视频)
(4)、小组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停顿)
(5)、自主口译课文。
(6)、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可略作归纳。(教师完成指导)
(7)、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8)、评评说说
补全对话
从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9)、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①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当时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③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2、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
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启示:△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版狼故事。
2、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六)、板书设计
30、狼
开端:遇狼(1)两狼跟踪
发展:惧狼(2)两狼穷追
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御狼(3)两狼逼人
高潮和结局:毙狼(4)两狼被杀
发表议论:议狼(5)
屠户:机智、勇敢
形象
狼:狡猾、凶残、贪婪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节课,实在需要静心反思。
以上就是《数一数与乘法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280字》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数一数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745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