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琵琶行教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教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导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导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
导学步骤
一、作者简况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2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
二、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三、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课堂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
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
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
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
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8.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10.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C.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填空回答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明年秋________
②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
③穆、曹二善才________
④年长色衰________
⑤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
⑥使快弹数曲________
⑦曲罢悯然________
⑧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_
⑨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
⑩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
(11)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12)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
(13)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
(14)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
(1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
(16)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
(17)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
2.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这样的话:“原来如此!……”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能揭示出这种表达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5.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能否换成“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D
2.D
3.D
4.B
5.D
6.C
7.A
8.E
9.A
10.B
11.C
12.C
(二)1.①第二年 ②铿锵脆亮 ③乐师 ④容颜 ⑤托身,这里指出嫁 商人 ⑥畅快 ⑦忧郁的样子 ⑧于是作了 七言诗⑨总共 字 ⑩轻声地 (11)随手 (12)整理 (13)随随便便地、轻易 (14)年纪大了 (15)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 (16)更加叹息声(17)刚才
2.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
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
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6.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7.不能。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8.“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延伸阅读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预习学案
【目标设置】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
2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一、给划线字注音
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 六幺( )
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三、一词多义
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命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为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四、古今异义
因为古义
今义
老大古义
今义
向前古义
今义
五、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
商人重利轻离别()
理解感悟
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内容(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段,内容()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 段,内容( )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
课内探究学案
【目标设置】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第一课时
(一)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第二课时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2、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

3、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

4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精彩绝伦,诗人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如此难以描摹的音乐诗人是如何做到描写的这么成功的?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诗句特点手法

【课后练习与提高】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京官谪官恨
音乐(琵琶声)。
4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第二课时
1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2(1)琵琶女:羞怯。(2)作者:急切。
3转轴调音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家风范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弦弦掩抑声声思抑郁不止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指法娴熟演奏名曲

4诗句特点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浊重轻细急促清脆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幽咽冷涩低沉暂歇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恨暗生回味无穷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震撼人心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鸦雀无声绕梁不绝环境烘托

课外拓展与提高
参考答案: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琵琶行》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琵琶行》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
1、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⑴ 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⑵ 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4、总体评说: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案点评】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琵琶行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比较诗人和琵琶女的相似遭遇,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

重点

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教学

难点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继续鉴赏诗的三、四部分

导入:音乐是表达感情的。《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音乐是自己身世的倾诉。因此,琵琶女看似在弹奏音乐,实际上是在倾诉人生,她在慨叹自身的凄凉!这也引起了诗人的共鸣。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听了琵琶女高超演奏后,谁解青衫泪?诗人本已沉浸在音乐之中,琵琶女演奏后又说了些什么?这些述说对诗人有些什么影响?

明确:这是琵琶女再一次用语言述说自己的遭遇,就是因为这个遭遇,激起了诗人的共鸣——读第四段,找出诗人的遭遇。

提问:诗人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边送客,于“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偶闻水面上传来的琵琶声,于是邂逅沦落异乡的琵琶女。诗人从其所弹乐曲中窥见其“幽愁暗恨”的内心世界,继而由琵琶女自诉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诗人和琵琶女的身世有哪些相同呢?

1.来自京都。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我从去年辞帝京”。

2.年青即得意。琵琶女是名扬京都的女艺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可谓红得发紫;白居易则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29岁进士及第,32岁以“拔萃”登科,后授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密政事。“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

3.命运转变。琵琶女命运转变的原因是自己年老色衰及别人重色轻才,非本人过错;白居易遭贬浔阳是因其合理主张被腐朽官吏视为越职论事,捏造罪名施以迫害,同样非己之过错。

⊙学生集读第三段。

⊙说明:此环节是教学本文的关键。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应引导其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予以重视,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对比中深化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4.结局凄怆。身怀绝技妙艺的琵琶女终因色衰嫁给商人,独自“江口守空船”;诗人有兼济天下之志,却被贬到“黄芦苦竹绕宅生”的边远之地——浔阳。

可见,诗人与琵琶女都有”天涯沦落“之恨,因此诗人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是天涯沦落人”!二人的命运有着太多的相似和无奈。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情感心弦,诚如《唐守诗醇》所评“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他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自身无辜被贬的沦落之感融合为一,不能自持。

第二章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伤: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③赏曲的感伤,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的情感共鸣;

④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⑤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小结: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这是同情的泪,是诗人对被压在最下层的艺伎的理解和同情。这也是伤感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呼应,使白居易不能不联想起他自己遭贬流落的命运。然而,这首传世绝唱的奇妙在于,作者对自己命运经历的描绘,在诗中却是淡入淡出,只把一怀愁绪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凄凉身世中。《琵琶行》所以能响彻千年,大概正是这种悲剧美的力量。

二、归纳总结全诗的艺术手法及主题

第三章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请从诗中找出来。(即理解诗歌写景的作用)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枫叶芦花两鬓霜,

樱桃杨柳久相忘。

当时莫怪青衫湿,

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2.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5.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三、联语创作

师: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心人民,“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因此,他调离九江不久,就有人在浔阳建亭纪念,九江白居易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上联是《琵琶行》诗意的浓缩,“枨触”即为“感触”之意;下联是写白居易离开九江(当时为江州)时,九江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厚情意,“勾留”即为“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这副对联空缺了三个字,大家在课前已看过这篇课文,凭着初读的印象,觉得这空缺的三个字应填什么呢?
??明确:迁谪恨。

师:现在我们来学一学写对联,要求同学们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从诗的内容、手法、人物的命运和遭遇以及主题等方面去琢磨。

浔阳江上琵琶语,枫叶荻花,半笼烟云半笼月;

海角天涯沦落人。离愁谪恨,一诉琵琶一诉诗。

※一曲琵琶语,几多迁谪情。

※凄凄琴声昭日月,冷冷江水寒人心。

※一曲琵琶肝肠断,两行涕泪青衫湿。

※江水幽幽琵琶语,岸风瑟瑟诗人情。

※大弦嘈嘈,诉说天下悲愤事;小弦切切,倾吐四海哀伤情。

※帝京一别,万种忧怨心头起;江州巧遇,一曲琵琶千古留。

※浔阳江头,倡女拨弦泣身世;冷月岸边,骚人吟诗诉谪情。

※浔阳送友偶得一世知己,长安驱贤自毁万古江山。

四、比较阅读: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总体评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作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而是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思考,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五、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六、作业

⒈背诵全诗。

⒉听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然后加以描写,不少于200字。

――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

――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高二语文《琵琶行》学案


高二语文《琵琶行》学案

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铮(zhēng)悯然(mǐng)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使快弹数曲——(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歌以赠之——(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二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二、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三、(一)江头送客闻琵琶(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四)同病相怜伤迁谪(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四、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商妇怨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恨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3、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4、谁解青衫泪[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5、谁解风物意[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附板书设计: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6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