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实用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实用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范例,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m.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扩展阅读

[荐]高中语文教案系列12篇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并应用于生活,教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案可以减小教育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你是否也想编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教案【篇1】

高中语文教案:沙田山居教案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沙田山居》选自语文读本第三册,余光中先生是著名的乡愁诗人,无论诗,还是文,都充满了乡愁之味。《沙田山居》,更是通过在形象的比喻,和缓的语气,压韵的音调,传神的文字,来表达含蓄的思乡情感。文章表达的思乡感情学生从总体上能够了解,但是本文文字艰涩,情思隐寄,具体是如何表现思乡感情的,却是教学难点,需要认真揣摩阅读才可以真正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就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达到理解文意,体悟作者的思乡感情。

【教学目标及重点】

1、美读。通过自读、齐读、示范读等形式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美文须要美读。美读,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朗诵者是教师或个别学生;而美读则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朗读的实践,并将这种实践跟初步鉴赏紧紧结合在一起。

2、美赏。通过揣摩精警词句来赏读。在整体阅读和细节阅读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技巧。

3、体验乡愁情结。通过阅读本文和余光中的其他散文,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字里行间的淡淡的乡愁。

【设计思想】

“美文需要美教”(韦志成语)。我们在这里不妨变化一下“美文需要美学”。这是一篇美文,语言优美,甚至辞采华丽。而且多用典,多用修辞,善用动词,可谓一字传神。《乡愁》通过几个特定的意象来表现,主题明显。语言也通俗易懂,读一两遍就能会背诵。而《沙田山居》语言含蓄,意象也有难以理解之处,情思隐寄写景之中。而且本文有许多字词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这给阅读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美文美赏。包括鉴赏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以读带赏,体验与鉴赏相结合。从景到境,从境到情。抓住几个重要语段,把握“兴寄”过程。

【教学方法】初读初体验(美读)——深读深理解(美赏)——再读再体验(悟乡愁情结)。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配乐诗《乡愁》、生字词。)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有位台湾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乡愁》,脍炙人口,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情,镌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坎里。它就是《乡愁》,教师示范背诵并投影大家一起朗诵,它的作者就是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这篇散文文字含蓄甚至有些艰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通过反复朗读,来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乡愁这一永恒的情结的。

【美读提示】这篇文章美不美?可以各抒己见。可能会有同学说文字太难懂。语句晦涩,难懂,影响了我们对文本的阅读。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很好。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无论美不美,我们不妨读读看。

【难词扫障】文章有不少生字,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词学习一下:出示生字词投影(识记理解积累)

浩淼(miǎo)衣袂(mèi)绸缪(móu)阒(qù)黑栖(qī)定蹂躏(róulìn)碧湛湛(zhàn)莽莽(mǎng)苍苍天籁(lài)

【自读标注】同学们先自读课文,重点的句子做好标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初步美读】美文要美读。“三分文章七分读”。看来“读”是学习散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怎么读呢?默读还是朗读齐声朗读还是一个人读大家听?读全文还是挑选几段读?大家觉得呢?学生商量,选择一两种。

【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充分给学生以自由,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但是这样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很大的风险。因此要合理发挥教师主导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化解教学矛盾。

【揣摩美读】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与误读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纠正误读情况。

通过自读,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美不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流畅地、充满感情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陶醉。

【教师引导】一般来说,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思路,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所以,我们最好顺着作者的思路来阅读,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赏读】抓住第一段“重九的陶菊已近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有几个特定的意象。“重九”、“中秋”、“陶菊”、“苏月”,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高中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深入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例子,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设计背景: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进入中学教材已多年,笔者已执教多次,各具特色的教研课、公开课也听过不只一节,笔者和其他老师一样曾经追求课堂活跃,古今中外有关咬文嚼字的事例一个接一个,老师示范性地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然后要求学生操刀上阵来“咬文嚼字”,例如:

(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4)原文:昨夜数枝开改文:昨夜一枝开

老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在诸多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注意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样的课堂,拓展延伸确确实实做得非常好,但是这样浮光掠影,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发现,近年来,语文教学出现了摒弃教材文本资源的发掘,大搞热闹的教学活动的现象,致使语文教学内容空泛化,造成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性的丧失。

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确立必须立足于教教材,发掘教材文本内容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抛开教材文本而“在碗外找饭吃”,我们应强调文本的细读特色,就《咬文嚼字》一文来说,应以课文为例子,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三个事例,来一番“咬文嚼字”。

二、合作探究:

(一)“你是”和“你这”,哪句表现力更强?

1、简介剧本《屈原》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

屈原被陷害关押,作为其__的宋玉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样一来,楚国上下之文章就数他宋玉第一。为此,婵娟极为气愤地骂宋玉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3、想一想:你最愤怒的时候是如何骂人的?

你这__妇!

你这流氓!

你这魔鬼!

你这畜生!

你这挨千刀的!

4、明确:

不同句式表达不同意味。“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

1、补充《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2、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潜先生的评论,对此你支持谁?你对改前与改后文字还有什么见解吗?

3、明确: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

1、补充:《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

朗读课文: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番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如果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似乎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

明确:不同字眼表达不同意境。

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

这里应作具体的分析,如果“僧”为李凝,则“推”比“敲”好,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自掩自推,无须敲门。如若“僧”为贾岛或他人,则“敲”比“推”好。因此关键是“谁”敲月下门。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首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的寻常小事,《唐诗鉴赏辞典》也持此说,并没有找到资料表明诗的题目是后人所加,所以题目和除“僧敲月下门”之外的诗的内容都是“僧”拜访友人的诗意最基本的文本根据,这样“僧”为贾岛之说是说得通的。从诗的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来看,敲门者也应是贾岛,而不是李凝。

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对这问题的理解颇有见地,他认为“必须有人在月下敲门,才会惊动宿鸟;只有当树上的鸟有了动静时,诗人才会知道树上有鸟在歇宿。而且在这种幽寂环境中传来几下敲门的剥啄声,才更使人感到格外幽寂。这同梁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同一道理,同一意境。如果一个人走来推门径入,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不仅宿鸟无法被人发觉,就连全诗也仿佛有声电影失去配音一般,显得毫无机趣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敲”的剥啄比“推”的沉寂更能显示幽居环境的宁静、优美和谐,而且这也与中国文学创作“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审美取向不谋而合。

附板书设计:

不同句式表达不同意味。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不同字眼表达不同意境。

(四)趣味改字

1、巧改一字,切合题意

唐代有一个叫齐己的和尚,喜欢和诗人郑谷酬唱吟咏。一次,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拿着这首诗请教郑谷。郑谷看后,认为“数枝”的“数”用得不太好,因为既然已经是数枝了,就不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更能切合诗题“早梅”的意思。齐己听了点头称是。

2、巧改一字,切合意境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黄二人不禁抚掌称妙。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而“扶”和“失”字,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把轻风写得温柔多情,把月色写得轻淡如纱。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优美意境。

(四)作业设计:

以“‘推’‘敲’再辩”为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课后反思:

虽然文本内容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要通过文本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架空文本,喧宾夺主。设计这堂课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反复推敲,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紧扣文本,适度拓展。

一堂课下来,诵读、改写、比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对文中三个例子有了较深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变”“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讨论法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海市蜃楼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行字﹑词﹑句解释大比赛;小记者采访的形式体味山市之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海市蜃楼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间出现一座城市吗?让我们走进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及《聊斋志异》,课件出示资料助读。

2.师生竞读

①抽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字音﹑停顿﹑断句)

②教师配乐朗诵,学生体会停顿﹑语调﹑情感.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准确断句﹑读出情味.

③选派学生代表与老师比赛,学生评论并说明理由.

④集体有感情朗读.

3.译读(字﹑词﹑句解释比赛)

注:在比赛中,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

(一切乌有数年恒不一见居然城郭尘气莽莽然

危楼一座往来屑屑或凭或立高插青冥历历在目

碧瓦飞甍高垣睥睨风定天清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屏或立,不一状。)

3.品读

(1)体会山市之“变”.

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时间很短暂,看来山市瞬息万“变”。

②随着时间推移,山市呈现怎样的景象?(学生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用自己的话描述)

③山市变化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请简练概括。

(2)想象山市之“奇”.

①分组讨论所看到的山市奇观.同学们都是山市的目击者,派小记者下组采访.

参照采访提纲:你看到怎样的景色?

它有变化吗?怎样变化的呢?

你觉得这些美吗?美在哪里?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方式与小记者交谈,总结小记者所了解到的山市奇景.

(3)品味山市之“美”。

①集体朗读一段课文,有感情的描绘这部分景色,共同品位山市奇观.(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

②师生评说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词语﹑句子体现出来。

(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汉、暗然缥缈)

三.讨论研究

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称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议论、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引导明确:古代的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所以才归结为鬼在作怪。实际上我们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了。自由组成研讨小组。搜集相应资料或故事,讨论、探究其中科学道理。

四.课堂练笔

学生欣赏烟花绽放情景的图片,然后用笔有顺序、抓特征、运用美的语言去描绘。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美丽神奇的山市.

2.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形成的原因。

高中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

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

师:另外还有些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

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打出相应的幻灯片)二、作者简介:

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生:不在。

师: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a)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爱北平像爱母亲一样

说不出

不是诗人,道不出我的爱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对北平的布置匀调深沉的爱

说出人为之中显自然

书多古物多物质丰富

四、写作指引

师: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

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五、布置作业:

师: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

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案【篇5】

一、说教材

《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得到修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组成了“修业之道”这一模块.

《劝学》是一篇叙述学习的紧张意义,劝导人们以准确的目标、态度和要领的去学习的散文。也是门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要是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寄义,对他们树立精良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资助。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议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难点: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四、说教法

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五、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古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而注重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课前作业,课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二)、简介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书上注释1)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教师和学生补充)

新课标: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学生读(五步阅读法)

1、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

2、二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3、三读提出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点拨讲析;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高中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通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组比赛,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应该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

1.第一轮比赛:诵读

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

(4)集体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

宣布规则:

(1)时间15分钟

(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情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四)拓展延伸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

##结束

高中语文教案【篇7】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根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根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研究《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此便要开始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满期待,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具体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慧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小说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到底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慧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作者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吗?

——显然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烘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观察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高中语文教案【篇8】

文本推究: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一回忆性散文,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在初步了解了些许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动手和思考能力,本文设计的重点拟在作文的点——细节描写上,以期能以点带面,训练学生在记叙文中用细节来出彩。

教学理念:

汪曾祺先生的语言平淡冲远,故而本文在理解语句上并无难处,但那种生动的细节描写却是学生非学会不可的。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老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基于这个理念,本堂课由《金岳霖先生》作为引子,由老师作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摸索细节描写的奥妙,并付之于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自清先生父亲那臃肿的背影,曾经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怦然一动,那个站着喝酒却又始终不肯脱下长衫的孔乙己带给我们笑声的同时,却让我们深深体悟到了世态炎凉;说到杨二嫂,我们会想起她那圆规般的伶仃细脚;至于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他那件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一会儿脱下一会儿又穿上的军大衣我们想必也不会忘。背影、长衫、细脚,大衣是他们各自的特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作家描写的是哪个人?

(PPT展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

明确:同学们说的真好,对,是鲁迅,那你们是根据那些特征他是鲁迅的呢?或者说鲁迅的标志性外貌是什么?

生:头发直竖,胡子。

这是崇拜鲁迅的一位青年读者阿累眼中的鲁迅,而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韬也有一段关于先生的外貌描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PPT展示)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明确:有没有发现,唐韬先生与阿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竖直的头发和浓黑的胡子这一典型的外貌细节特征。所以,要写活一个人,把人物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展现出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逻辑学大师(板书:金岳霖先生)

二、学生快速自读全文。

1、请从文中找出金岳霖先生的与众不同的细节——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有一颗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金先生什么特点?

小结:汪曾祺先生用一系列肖像、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的细节,漫画式地刻画了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让人发笑的有趣的金先生,他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又有一颗赤子之心。有趣包含了金先生的工作态度,学识修养,性格特点,处世方法等等。

4、这些细节有何作用?

这些细节感染力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真切而直观的感受到金先生的有趣。

5、我们要写活一个人,也一定要勾其肖像,择其特点,从细处着笔,用细节描写进行勾勒。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金先生一样与众不同的老师,他们或诙谐幽默,或天真率直,或严肃端方,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动作,神态或口头禅。请大家在我们现在的任课老师中任选一位,用细节描写写一百来字的人物片段,写出他的特点来。注意:不能出现他的名字和所任科目。

择二三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请在座的同学猜猜他写的到底是哪位老师?(简要评点,学生互评)

6、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够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捧给我们,给读者留下无限的联想、回味空间。就象在鲁迅先生的竖直的头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刚直不阿的斗士。从金先生戴的鸳鸯眼镜的白镜片中,他率真有趣的外在特点我们一目了然,但还应该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情感隐藏在他那黑镜片之下,这才是金先生更深深吸引我们的地方。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一)重情

(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2)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二)热爱生活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跟着汪先生,我们也一点一点地认识了金岳霖先生。先是他的样子——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有点怪;再了解他的性格——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真是有趣;最后我们挖掘出深埋在他骨子里的性情——重情,更热爱生活。作者由外而内,由形入神,刻画了一位活生生的、立体的金岳霖先生。

刚才的片段练习中,同学们用细节勾勒了老师的形象,外在形象肯定不是我们深记老师的全部内容,他那深埋于心底的情感才是更深深吸引我们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再深入挖掘一下你们老师的内在情感,为刚才的片段练习作一个补充。

学生当堂补充。

三、小结

感谢汪曾祺先生,他不仅用平淡隽永的笔让我们了解了一位逻辑学泰斗金岳霖先生,更教会了我们运用细节描写由外而内、由形入神的勾勒人物的方法。任何方法学会之后,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金岳霖先生》教学反思

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魅力。早年自己读到有关金先生的文章时,总会惊叹名家的独特个性,为他们的魅力所折服。但在语文课堂,不能脱离语文的基本任务,让学生学有所获是最终的目的。整个环节中,感觉自己处理不好的地方有很多:

1、少了细节的详细解读,在文本探究过程中有点仓促,只让学生读了两个段落,然后大致的讲解,并没有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去感受。

2、课堂没有深入地拓展开,在文章中闲笔处点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我只点到有学问的人都很有个性。没有点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情况。

3、文章的梳理很乱,写人肯定是从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到工作入手,板书上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做,效果会更好。

4、学生没有完全地投入到课本中,怎么都感觉他们是敷衍的态度。想起陶行知的那句“课堂是一个情境,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它是为学生课后的理解提供一个范例”,在课堂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让学生说,描述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由于很多原因,效果不是很好。语文课堂的最终目的应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能有情感的提升。今后尤其要注意这些方面的把握。

值得改进的地方有:

1、不能脱离文本,始终注意细节美。即使在后半部分的学生实践过程中,应在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表达。如“‘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可以抓住这其中用了句号,而为什么没有用叹号,这就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

2、“有趣”是本文的文眼。本文有两处提到“有趣”,开始的“西南联大有许多有娶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到结尾的“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从实写到虚写,体现了作者在写法上的技巧。

3、“有趣”和“怪”都是展现给人的性格特点。但我认为“怪”更能体现金岳霖的特点。“怪”更是“有趣”的延伸和拓展。

新教材教无定法,只要本着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角度去深入文本,肯定会有收获的。

高中语文教案【篇9】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3、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花,君子之花。李白曾经“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陆龟蒙说“此花瑞合在瑶池”。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品格。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那田田荷叶之上抒发情怀,托物言志。

依旧是在宋代,这个文人自由而自觉,尽情挥洒自己才情的年代,北宋周邦彦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得荷之神理。”我们今天且来看,在他笔下的荷花是何等的风姿绰约!

让我们以一颗滚烫的心,去慢慢泡开周邦彦的《苏幕遮》,去品味其无穷的荷韵吧。

二、了解作者(打出幻灯片)

周邦彦(1056—1121),钱塘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他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王国维评之为“词中老杜”。著有词集《片玉词》。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

1、学生大声诵读,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刚才大家读得十分热烈,也很投入。我们要读出这首词的韵味和情感,首先还得熟悉词的内容,那么请一位同学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2、学生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小结:词人客居他乡,远离故土,身沉宦海,俗物缠身,深切地感受到漂泊之苦,于是羁旅愁思成为词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何事吟余忽惆怅,夏日荷塘似吾乡。

3、个性吟诵,同时点明这样诵读的理由。

轻重、缓急、高低

4、学生指出词中上下阕的感情变化。(打出“情感变化”幻灯片)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让我们循着词人的情感变化,吟咏出诗歌的神韵和气势吧。

请大家自由诵读。

之后,对照“吟诵指导”,再次齐声诵读。

教师范读。听录音。

5、再次诵读。

6、指导背诵。

小结: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在自觉的遵循两条原则:一,诗歌固有的平仄,韵律规律,如“一字读”“二字读”;二,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同学们刚才已经感知了这首词的情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四、讨论

在《苏幕遮》一词中景和情之间关系密切,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上下两阙之间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见景生情,风荷

写景清远明快,抒情含蓄柔婉。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风荷”是词人思乡之情的纽带,而思乡的情感中又有“芙蓉浦”的梦境和“风荷”的意象相照应,构思精巧,自然天成。

五、探究

一个潮湿的夏天,绵绵的雨,打湿了季节,也打湿了心情。词人捧着一颗潮湿的心,无处安放。谁能烘干这颗潮湿的心呢?不是鸟语,不是初阳,就是这——风荷!

1、怪不得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强焕曰:“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深得王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这两句词练字功夫了得。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

风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

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

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夏日风荷图:

同学们,闭上我们的眼睛,闪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融融初阳,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吗?闻到荷香了吗?感到荷的高贵的气质了吗?

我们从荷不但看到了高贵,更看到了高洁。因此有人说,荷花这一意象既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既具有古典美,又具有现代性。请结合你所知道诗歌和文化现象谈谈你对这一话的理解。

2、荷花这一意象既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既具有古典美,又具有现代性。谈谈你对这一话的理解。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美好;

“一品清莲”喻身居要职而清正廉洁,表达对清官的赞美;

荷花节,以花会友,传承文化;

在喧嚣之中,困惑之时,得到身心的愉悦;

对荷的喜爱,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和向往。

小结:是的,荷是高贵的,也是高洁的。荷这一意象,经过千百年来风雨洗涤,荡尽了世俗的尘埃,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沉淀在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之中。

同学们,斯人已去,荷韵犹存。

总结: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也是每个人都无法解开的情结。家园既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也是痛苦灵魂的归憩之所。当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之时,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转入梦境。

美成梦入芙蓉浦,昔日渔郎安在?找到了他梦魂牵绕的风荷吗?身心交病的周邦彦在北宋王朝“斜阳冉冉”的残照中,没能回到杭州故里。但,就是这种令词人挥之不去的情怀,成就了美成词,也使风荷跌宕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

诵读指导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稍慢低沉欢快声音清脆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语势连贯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放慢速度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喃喃自语缓慢而深情

燎沉香,消溽暑。

户内烦闷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户外

写鸟,呼,主要是从听觉上展开,群鸟鸣叫,欢呼天放晴了,刚刚天亮,就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交谈。

词人没有正面写雨,却从“呼晴”侧面烘托出了雨。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

仿佛那鸟雀亦通了人情,迫不及待地要把新晴的消息告诉词人。就这样,词人在那悦耳的鸟鸣声的牵引中,郁闷的心房洞开,明媚的阳光溢满。

以鸟之欢愉写人之欣喜,情意更浑厚一些。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

风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

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

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吗?闻到荷香了吗?感到荷的高贵的气质了吗?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遥,距离家这么远,怎么可能不想家呢?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

“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

旅旅居,客居之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以此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表达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曲笔。

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轻松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现实中痛苦。

高中语文教案【篇10】

一、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

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_,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_,“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君主──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说“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⑴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⑵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⑴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⑵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三、诵读第1段

在诵读练_中以提问方式明确本段的内容要点:

1、秦的地理优势;

2、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

3、基本国策(耕战、连衡)及成果。

高中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教学重点:

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教学难点:

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教时:

三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和点拨

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注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修姱 鞿羁 蹇 蕙纕 揽茝 谣诼 偭规矩 忳郁邑 侘傺 溘死 鸷鸟 攘垢 兰皋 芰荷 岌岌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圆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古今异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词类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一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找出本诗中有关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运用数据统计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之分,比喻的喻体为虚,象征物为实际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纠缠于此。)

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蕴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比喻诗人高尚的德行。

众女嫉余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许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喻准则、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比喻诗人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象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体会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比兴象征传统的继承;与直抒胸臆的句子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反映荆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结之情;文人高雅的贵族气韵。(比较与《诗经》当中比兴手法的不同。)

5、诵读课文之后,进行情境对话:

屈原“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长着椒树的山冈遇到了穿越而来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北宋大词人苏轼,他们之间将展开一场怎样的对话?

明确: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贞于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陶渊明:全身保生,质性自然,独善其身,超然世外。

苏轼:旷达自适,顺逆泰然,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6、批判性思维培养: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中,屈原自拟为女性,以许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毁谤自己好做*荡之事,来比喻自己与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你如何看待屈原这种“拟女性”的写法?

明确: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拟女性”的写法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和自然。使人们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拟女性”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的不少“闺怨诗”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的,他们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来抒发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蕴深远。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消极的。他的以“男女”对应“刚柔”的观点,是一种封建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到后来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别观念。并且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将夫妻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臣子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影响下无条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关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学生质疑:

8、整本书阅读:推荐读整本《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9、拓展活动:湖南汨罗拟于20xx年端午节前,开展面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联大赛,请从屈原忠贞于国、以身殉国、坚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风流、泽被楚地等角度来撰写一幅褒扬、凭吊和感怀的对联。

10、教学反思:

疏通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更需要加强。要找准契合点点燃学生学习《离骚》的热情,如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教案【篇12】

课题名称

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

一、概述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我最初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有不容易?我们的课堂常常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现象:例如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自己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自己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记得专家组有位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合作、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注重积累与梳理。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第三、创设和谐、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学生的认识做这样或那样的否定和贬损,要具有平等与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必须贯穿始终的是真诚与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正确阅读的'能力和潜力,要与学生彼此都敞开心灵。

第四、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5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5”,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随笔

【训练目标】

1、通过写作训练,了解随笔的文体特点,掌握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以及说明性随笔的基本写法。

2、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努力使随笔具有深邃的思想。

【知识技能】

随笔,顾名思义,至少有随时笔录和随意运笔两重含义。今天的随笔,既有传统随笔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随笔的启发,经鲁迅、周阿人、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等散文大家的拓荒,当代老中青作家不断的辛勤耕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风格。在很多时候,随笔是个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个性的表现舞台,常常流露出一种自然美。

但随笔并不是一种随意抒写的文体,写作时也有一定的规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中得题,多为信手拈来,借题发挥,顺势点窜,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的渊博知识。他的思路绝不拘泥于某一点静观不动,而如行云流水般运动不止,条理畅达;它的语言幽默机智,平易轻灵,有谈话风,家常味,如长者闲嗑、朋友晤谈。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也没有,至少表面上没有精心剪裁、苦心推敲的经营。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不拘一格;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顺势而成,发乎自然。

一、注意感悟生活,以保证随笔的质量。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一滴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全身的清凉;一朵花,让我们知道生活的丰富;一缕阳光,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而这些正可以触发我们创作的灵感,正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正是我们感悟的种种对象。在感悟时,一要注意观察。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那种走马观花,而是仔仔细细地“审视”,要用心去感受所观察对象的形、色、声等,使之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其次,要注意深入思考。我们仅仅看到某一个对象,并不是真正地感悟,而是要对观察对象进行体验、咀嚼、思考,也就是要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一一回答出这所有的“为什么”,这样,就可能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写出其中的深刻内涵,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例如下面这篇文章:

孔雀河

孔雀河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如果追根溯源,它的上游要从发源于北天山深处的开都河算起。开都河由西向东,注入焉蓍盆地的博斯腾湖。孔雀河则从博斯腾湖出发,先向西南拐了一个小弯,为库尔勒、尉犁两个城市送去沙漠甘露,然后掉头向东,一直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东去,最后注入罗布泊。

新疆这地方,有水就有好风光。开都河--博斯腾湖是一条银线坠着一颗明珠;孔雀河--罗布泊又是一条银线坠着一颗明珠。这上下两个半截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水系,孕育出了古代北丝绸之路的繁荣文明。

这水系的上半截,开都河--博斯腾湖一线,如今仍有绮丽风光。去年,我曾进入天山深处,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见过开都河上游的迷人景色,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开都河像一条银色飘带,在尤勒都斯高山盆地内盘旋,那仙境般的画面常在电影、电视中见到。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古称西海。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30公里不等,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比它大,但青海湖是咸水湖。不过,博斯腾湖也并不是纯粹的淡水湖,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半边是淡水,半边是咸水,只是淡水区域大于咸水区域而已。有了博斯腾湖,才有富庶的焉蓍盆地。湖中有鹭、鸥、鹳、鸬鹚等10余种候鸟,盛产鲤、草、青、鲢、鳙等鱼类。春夏季节,湖区大面积沼泽地上的芦苇绿浪连天,秋季芦叶金黄,芦花飞白,煞是一片风景。可是,近年来有消息报道说,博斯腾湖正在变咸,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西域许多古城的湮灭,都同水源干涸、盐碱化加剧有关。我曾去看过被盐泽围困而湮灭的焉蓍古城遗址,遗址周围的泥土像刀丛剑簇一般的盐碱化景象过目难忘,只走了一二百米距离,便将我脚上一双皮鞋割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这水系的下半截,孔雀河--罗布泊一线,则早已彻底干涸了。孔雀河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我遥想它在古代水流丰沛时的情景,那时沿河两岸的植被一定十分茂密。几年前,我曾在吐鲁番博物馆内见到过一头当地出土的犀牛化石,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由于它的头骨化石实在太重,装配犀牛化石的架子支撑不住它,只得将它放在一旁,另用轻质材料做了一个头骨模型装配在它的身躯上。如此巨大的古动物,食量大得惊人,证明这一带远古时候气候非常湿润,植被非常茂密。吐鲁番地处哈密盆地,与罗布泊地区相邻,中间只隔了一道时断时续的库鲁克山,两地同在天山山脉以东,古代气候相差不会太大。因而可以想象,古代孔雀河两岸的植被同样十分茂密,动物种类一定很多。

那么,孔雀河是不是因为古代这里的孔雀很多而得名呢?几年前,我曾就此问题在库尔勒请教过一位当地考古专家。据他说,孔雀河这个美丽名字,却是产生于一个小小的差错。自古以来,当地少数民族牧民擅长制革,而制革过程需要将浸泡过的皮张拿到河中去揉洗,发出孔切、孔切之声。后来测绘地图时,外地来的测绘队员向当地牧民打听这条河的名字,由于语言不通,牧民用手比划着说,那是他们常去孔切、孔切揉洗皮张的河。测绘队员以为他们在说孔雀、孔雀,就在地图上标明这条河叫孔雀河。

孔雀河--罗布泊从古代的水潦之地,演变成今天滴水不剩的荒漠地带,自然界这个漫长的变迁过程,使孔雀河两岸和罗布泊周围地区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在孔雀河北岸一线,就绵延着一条约有20-30公里宽的雅丹地貌带。雅丹地貌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是车辆无法通行、徒步难以穿越的魔鬼阵、迷魂阵。如果不是由于这条无法逾越的雅丹地貌带阻隔,其实楼兰遗址就在我们营地正南方向约40公里处,今晚就可到达楼兰古城遗址内去宿营,明天就有足够的时间在遗址内尽情盘桓。

从地图上看,明天的绕行路线很像一个大大的问号--?,那问号的最后一点,就是楼兰。哦,湮没了1500余年的楼兰,你究竟是什么样子?

(节选自朱增泉《罗布泊随笔》)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随笔,取材于作者游历罗布泊的生活片段。文章主要记叙了孔雀河的风景、名称的来历等,同时,作者以开都河的美丽风景与之相对比,从侧面表现出孔雀河变得如此荒凉的悲哀之情。在文中,作者还多次强调了孔雀河曾有过的美丽风景,使读者对孔雀河现有的荒凉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二、培养情感的丰富性。

感受能力有赖于人的情感的丰富性。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十分丰富的。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觉。多情才能感受深刻,没有情的感受是苍白无力的。在感悟中要伴随着自己的情感。感悟的主观性,决定了它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性,而情感是由人的思想道德所决定的。所以,无论是观察还是思考,都必须有一个情感标尺,以充沛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如何才能培养丰富情感呢?

第一要凝神贯注,只有聚精会神,才能对客观现象进行感知、理解,以至产生想象和情感。只有凝神贯注才能捕捉住客观对象的细微特征,特别是那些体现事物蕴含的形象特征,能触发情感的萌生。对人与事,对景对物,漫不经心,很难调动各种心理功能,当然情感也难以调动起来。

写随笔,要出之随意,手到拈来;融会古今,散发开去;要饱含情感,具有审美感染力;要知识广博,具有独创的见识。这里,本质上是写作者的审美性的情致和智慧,没有审美情致,智慧的随意挥洒,也就很难写好随笔。请欣赏赵小帅的《洗脚》:

我小时爱看书,《林海雪原》、《红岩》、《桐柏英雄》、《牛虻》等长篇小说是在上小学时就读完了的。我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对我的阅读能力很是赞。但这状况到我读《家》和《红楼梦》时发生了变化。上中学后的一个假期,我每天下午都躺在屋里看《红楼梦》,这让我爹大为光火,他老是劝我出去踢球或从事别的什么粗俗的活动,就是不要读《红楼梦》。我妈则向我解释,《红楼梦》与《家春秋》之类的小说情绪不好,怕我看了之后萎靡不振。“萎靡”这个词在当时很好听,用在学生身上很有些胡思乱想兼经常手淫的意思。

有个晚上,我跑到附近一家戏院看了出京戏叫《宏碧缘》,我爹知道后就盘问我那出戏是什么内容,我去看出戏就是因为里面有武打,舞台上悬了钢丝让演员飞来飞去,经我爹一盘问,我才想起这部戏里似乎有爱情成分。

上到初二时,班上有的同学开始看一些美国小说,有个家伙,很“萎靡”,我们发现他的书包里放着一本马拉默德的小说,有些页码被他折了个角,那些页码里都有“色情描写”,我当时觉得这家伙的做法有点儿卑鄙。我那时老爱翻别人的书包找小说看,因为学校图书馆里和街上书店里的书都太无聊,那年头社会环境很纯洁,没有言情武打。我老翻人家书包,结果从一个女生的书包里找出了一本青春期卫生类的书,那女生知道后对我特别生气,说我是流氓行为,搞得我很是糊涂。几年之后,我才知道“月经初潮”之类是怎么回事,知道为什么上体育课我们男生老像孙子一样跑圈儿而经常有几个女生不用跑圈儿

----我们当年都以为是老师“好色”照顾她们。

总之,我在青春期时经历了一长段捉迷藏的游戏,我的父母和老师们把许多东西藏起来,而我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并在脑子里拼凑出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后来,我酷爱读鲁迅,读他的全集,这让父母师长极为放心。我甚至读鲁迅的日记,鲁迅日记里隔几天会出现一个词“濯足”,我查字典知道这是“洗脚”的意思,我甚至查出来这个词事自《诗经》,我当时想,人家文豪洗脚都要记来而且要用这么雅训的一个词,真了不起。

几年之后,我上大学,读到了学者李庆西的一本杂文集,里面有一篇谈鲁迅的日记,还提到了“濯足”。他说这可能不是洗脚,而是做爱的隐语,做爱比洗脚更有理由写在日记里。他又说,可鲁迅临死前两天也“洗脚”了,这不大可能,他身体很差嘛。看来,“洗脚”问题应由鲁迅研究专家们再去分析论证。

李学者的这番考证方法,我爹是不会掌握的,否则他会认为没有什么书是我小时候应该看的。

这篇随笔的题目非常通俗,而内容却带有一股浓浓的学术的气息,其所记叙的事情令人深思。全文记叙了“我”阅读书籍中的有趣的故事,记叙中带有一点淡淡的对保守思想的讽刺,透露出作者对那个时代人们以“爱情”为“好色”等错误的看法,全文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笑的意味。

【名家指点】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樊志厚

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宋)刘邠

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

虽从小处着笔,却是着眼于大处的。---------徐懋庸

【现场作文】

一、片段作文。

请从下面各题中,任意选择一题。

1、请在下面文章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正确地浪费时间

 

我每天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包括早上醒了之后躺在床上按摩日渐隆起的腹部(计半小时),去健身中心来回路程(计一小时),在健身中心游泳(计40分钟),蒸桑拿及洗澡(计半小时),脱衣服穿衣服(计20分钟),午饭后及晚饭后散步(各半小时)。

有人替我算了一笔账,说像你这样锻炼身体,能多活10年,可你每天花在锻炼身体上的时间太多了,除去8个小时睡眠,一生之中四分之一在锻炼,却只为多活10年,而且是老朽不堪的10年,这岂不是不划算吗?

这位朋友算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早上醒了以后不赖在床上,饭后的散步取消,这主省下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多干点活儿,就能多挣点儿钱。但他说我的睡眠为8小时,这是错的,不管工作多忙,我都要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为12小时。

这位朋友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

要是纯粹用经济眼光去衡量,一个人只睡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在创造时间价值,这才划算,可我怀疑并嫌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算法,我总以为,一天中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能被挥霍掉,那才算比较幸福。

【解题指导】参考答案如下:

这位朋友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那就是他认为我每天锻炼身体是为延年益寿,这不对,我每天花4个小时锻炼身体并不为多活10年或15年,为什么呢?套用一句忘了是从哪儿听来的歌词,我是要“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12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一天中总有4小时无所事事,我以前用各种办法打发这4个小时:读武侠小说、听流行歌曲、发呆,但最后我自认为找到了最好的办法,那就是锻炼身体。在我看来,这是“正确地浪费时间”,我并不希望这4小时能产生什么价值,如果能让我更健康,那挺好,但其首要的功效是帮我打发时间。

如今这年代,不产生价值的时间被认为是损耗掉的,或者说是消费掉的,浪费时间可能是最奢侈的消费。比如说谁谁谁,吃完饭要听两个小时的莫扎特,在精明人眼里,这真是吃饱撑的。

有篇法国小说写道“我在唱机盒里投下20法郎,点那支在戛纳听过的乐曲,平添5分钟的忧郁”,这句话真是能打动我,花钱去浪费5分钟时间,还是为增添忧郁,这真是奢侈。

还有一段顺口溜儿说法国人的生活是“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圣诞”,这更让我羡慕,觉得法国人才是浪费时间的高手。

2、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许多细节令我们感动不已。请注意细心体会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其中的某一个细节发表你的感慨,写一段简短的随笔性的文字。

二、整篇作文。

请从下面各题任意选择一题,写一篇随笔。

1、请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据此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随笔。

宁夏发生严重毁林案件治沙英雄心血付之东流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消息:4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毁林案件,曾被誉为宁夏治沙英雄的周学忠在长流水沟荒漠新栽的1.2万多株小树被长流水村村民毁掉。

昨天,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作出批示:“这是一起严重的违法毁林案件。政法部门要立即抽调得力人员抓紧破案,对为首的策划和组织者要坚决依法处理……要采取措施帮助周学忠同志恢复生产,理顺林场的产权等方面的关系。对长流水村村民要加强教育,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周学忠是宁夏灵武市一位回族农民,从去年初开始,他进驻长流水沟从事荒漠治理。为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将自己3个儿子分别改名为青春、青宝和青山。1年多时间里,他倾其所有,在荒漠上投资230万元,使长流水沟有了一片片绿色。今年,周学忠又雇用民工数十人,在长流水沟开始新的植树造林,新栽树1.2万余株。

 4月15日上午,灵武市白土岗乡40多名村民或骑摩托车,或坐拖拉机,以周学忠植树影响他们放羊、羊无处饮水为由,对周学忠新栽树砍的砍,拔的拔,折的折,将1.2万多株新栽树毁坏一空,并将周学忠投资43万元修建的引水管道用沙子、石头、土块堵塞。

2、我们常被名山大川的壮美风景所激动,也常常被身边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所感动,请你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画面,写一篇记叙性的随笔。

3、请从自己家中的工艺品或美术画等,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说明性的随笔。

【借鉴例文】

还要为雍正帝隐恶扬善吗?

何满子

从传媒得知,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极为轰动,创收视率新高,和上海收视率也极高的《还珠格格》南北争辉云。报上还评论说,北京人钟情于《雍正王朝》,上海人耽爱《还珠格格》,从中可以显示两地欣赏水平之高下云。意思是,《雍正王朝》的“艺术品位”要比《还珠格格》高得多。

笔者是个顽固分子,您说我偏激也好,偏颇也好,乃至不是东西也好,凡是荧屏上活动着的人物脑后拖着一条豚尾的,一见就先天地厌恶;正像荧屏上出现扭屁股歌星就反感,立即要掉换频道以避之一样,这类宝贝电视剧从来不看。我这从可信的、其鉴赏力靠得住的朋友男里,得知《还珠格格》清洁的基本骨架,是从马克·吐温的《乞丐王子》改头换面而来的;戏里对清代旧制度风习,也尽是胡编乱造,属于“戏说”之类。迷恋这类货色,难怪要见笑与评论家,说是欣赏水平不怎么。至于雍正、乾隆这类所谓“历史剧”,则正如一位深谙清史鉴评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把那些视庶民无草芥,特别是虐待汉人的皇帝都描写成“英明风流,爱民如子,访贫问苦,兼擅泡妞”的有趣而可爱的人物,名曰历史剧,其实和“戏说”也差不离。

这回的《雍正王朝》,据说是极有新意的。新在哪里呢?说是一反过去民间传说和野史之类把这位皇帝说成是阴鸷惨刻狠毒可怖,突出他无与伦比的“勤政”,说他在位13年,朝乾夕惕,(这令人想起这位陛下以年羹尧的贺表“夕惕朝乾”之句,只是把词语颠倒了一下,意思并无差别,却猜疑为有心侮慢君上而下诏切责之的故事,这不是野史和民间传说,而是正正规规地出于《清史稿·世宗本纪》的正史明文。)光是政务批语,就达千万言之多。说他整顿吏治,锐意肃贪,是个“改革”皇帝。当然,“改革”一词,十分中听,颇合人们的心愿。说他“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库因之丰盈,由康熙的库银七百万两骤增至五千余万两。这好那好,于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皇帝。

这些也许是事实,但他不这样“朝乾夕惕”行么?要时刻提心吊胆地防范而且猜疑那些“窥窃神器”的弟兄及其党羽;要防范而且猜疑尚未彻底私心的汉民的反抗;要保住爱新觉罗氏偌大的富有四海的家业;要谋他的子孙后代“皇图永固”,扩大而言着要维护八旗子弟的奕世安富尊荣,长享特权,永远骑在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头上专擅威福。他当然得提防、猜疑、费尽心机操作或曰“勤政”。他迅速辣手地肃清肘腋间的骨肉异己,不但野史和民间传说,连《清史稿·世宗本纪》也不能为之讳,论定他“孔怀之谊,疑于未笃”和“寡恩”,虽然这只是“天皇圣明”习惯下的轻飘飘的贬辞。试想对骨肉亲属尚且惨刻无情的人,对稍有不驯乃至无辜的草芥小民能不提防、猜疑而残暴惨刻么?

这种为了爱新觉罗氏的私产而“励精图治”的“改革”,能和今天为全民族发奋图强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比附得起来么?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胡乱“呼召历史亡灵”。单说“改革开放”一词的“开放”,雍正不但对内绝不开放,钳制禁锢空前;对外则是锁国封闭的创始者。康熙还至少留心西方政教科技,还多少能容纳汤若望、南怀仁等西方教士学人的历算科技知识,雍正则一律驱逐、排斥、封闭,其遗泽一直延至外国用炮舰轰开国门而后已。至于他对内的思想钳制和精神奴役,则至今读史者犹为之发指。

——————见中国年度最佳随笔197页

【延伸训练】

1、在同学们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产生了严重的确后果,请以“一次不该发生的事情”为题,写一篇简短的随笔。

2、请注意观察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某些有趣的现象,并选取其中的一个加以描述,写一篇记叙类随笔。

八、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开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经过,把握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陶渊明诗歌特殊的风格。

3、学习把握诗歌意境,善于分析诗歌形象。

教学重难点

陶渊明诗歌的白描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指名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建安时代和建安风骨

3、回忆并背诵《天上的街市》

二、课文自读

1、课文朗读

2、指名学生当主持人,进行鉴赏指导

(着重鉴赏诗句,鉴赏炼字炼句的表达效果;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1)、文章是如何写景的?

(2)、诗句的叠字有何表达效果?

3、主持人小结

4、思考讨论:《迢迢牵牛星》是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白马篇》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背诵《天上的街市》

2、背诵《迢迢牵牛星》

3、背诵《归园田居》

二、课文自读

1、作者以及三国时代的建安风骨

2、课文朗读

3、指名学生当主持人,进行鉴赏指导

重点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心美的艺术手法。

三、诵读五言诗,比较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体会三种诗句的节拍、韵律特点,写一篇短文,进行表达,字数不限。

四、课外阅读并理解《语文读本》中的第9课

第三课时作文

写作训练:(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的外貌;

(2)、写一个你最熟悉的老师上课时走进教室时的场面,要求写出他特有的动作等细节。

《赤兔之死》--“满分作文”共欣赏

编者的话:本报刊出“古白话佳作得满分”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来电,要求刊登“满分作文”。在征得省招办同意后,现将原文《赤兔之死》刊出,以飨读者。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2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单元议论要有条有理

【训练目标】

1、通过训练,进一步明白文章“有条有理”的重要性,并掌握对照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争取做到善于判断文章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毛病,并能够修改。

【知识技能】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

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观点和响应的材料,弄清楚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和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部分同学在写文章时,往往忽略了观点和材料之间,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安排好文章的论证结构,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谈骨气》一文的结构就属于这种比较典型的“三段式”。文章1~3自然段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对“骨气”这一概念加以解释。4~8自然段是本论部分,以三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中国人民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最末一段是结论,点明中国人的“骨气”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要做到有条有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掌握对照式和总分式这两种论证结构。

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除了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还有对照式和总分式:

1、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一点,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个方面却起烘托、陪衬作用。例如下面这篇题为《有志者事竟成》的文章:

站在成功的大门前,弱者未进先怯,妄自菲薄:“我真的没有希望了……”

站在成功的大门前,败者垂头丧气,牢骚满腹:“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平?又失败了,还有希望吗?”

为何要如此!你们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怎么知道失败之后就没有希望

我要大声疾呼:有志者事竟成!

翻开中外史册,因有“志”而成功者不乏其人。

爱迪生毕生有一万多项发明,可有谁知道幼年的爱迪生为生活所迫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有志,不向命运屈服,积极进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发明家。

当代的保尔——张海迪是个高位瘫痪的残疾人,她也曾一度轻生过。当吞服了大量安眠药后,未泯的壮志唤起了它的求生欲:怎么能就这样走?赤裸裸而来,赤裸裸而去,不在世界上流下任何痕迹。她呼喊起来:“我要活,我不能死,我还要为人民做事!”于是,她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全凭“志”这根精神的支柱,使她精通了针灸,小小银针在她手里变神奇了,多少像她一样的残疾人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耕耘终于有了收获!

还有,上海某地一青年职工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不自卑,发愤苦读,跨入了大学的殿堂。

这些不都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吗?人活着需要勇气,活得有意义是一种能力,有了崇高的志向也正是具备了这种能力。“发明大王”的桂冠何以戴到了爱迪生的头上?又何以有这位保尔式的张海迪和不自卑自弃的上海青年?是“志”战胜了困苦,消灭了自卑,击跨了死神而撑起了生命的绿伞!它也撑起了多少人的信念和决心!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胸无点志,有着优越的条件不想怎样去利用,庸庸碌碌,终究一事无成。

我们那儿有一个人,高考落榜后,从此消沉。他整天叹息前途渺茫,慨叹岁月蹉跎,一任生活摆布而不思奋进,直到堕落,这又何苦?

诚然,失败挫折令人沮丧,却大不应该自贬自亵,我们应该鼓起信心,毅然开凿前进之路,决不能将人生视为一棵草、一片叶而随意亵玩。失败总是难免,但每个失败的尽头都等着一个成功。只因一次两次的失意就放弃追求和努力,那是可怜的。

眼下,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每个角落。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诱惑却又极富挑战的路。我们90年代的青少年生逢其时,该以怎样的姿态迎难而上?练就凌云壮志,投入滚滚大潮,不胆怯,不退缩,不怕失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

请牢记:有志者事竟成!

这篇文章,在具体论证时,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先从证明列举爱迪生、张海迪以及上海某青年的例子,从证明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观点;然后,文章从反面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事例,说明了“胸无点志”的危害。这样,正反结合,反面内容为正面内容服务,逻辑严密,论述合理,有力地证明了文章中心观点——“有志者事竟成”。

2、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例如下面这篇文章:

自卑·自负·自强

“自卑”、“自负”、“自强”是人们的三种心态。“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负”是自以为了不起;“自强”则是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低头,永远努力向上。

自卑者,不能充分地认识自己,这种人看不到自身的优点,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逢到有任务交给他,他总是连连摇头,急急地摆着双手,涨红了脸:“我可做不好,还是找别人吧?”大家聚在一起研讨问题,有不解的地方问他时,他也总是低下头说:“我不知道。”难道他真的做不好工作,什么都不懂吗?不。我以为这是自卑心理作怪,它使人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丧失了进取心。因而,自卑是人们通向成功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自负者,惟我独尊。其实,自负者的通病就是骄傲。在中外历史上,因为自负而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楚霸王由于自负而垓下惨败;关羽因为自负而痛失荆州;拿破仑因为自负而兵败滑铁卢;隆美尔因为自负而被盟军所败……所以说,自负将使人品尝失败的苦果。在你走向成功的时候,自负是另一个可怕的拦路虎。

自卑,自负都在极力阻止你的成功,是失败的伴随子者。那么自强呢?我以为自强乃是成功的基石。

我国宋朝大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三十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命运的喉咙”;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的荣誉并没有使她陶醉,她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工作,成为两次获得这一殊荣的惟一女性。

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斗。如果苏洵不自强而自卑,哪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如果贝多芬不自强而自卑,哪有那些动人心魄的音乐作品?如果居里夫人不自强而自负,荣誉的光环岂能再次将她萦绕?所以说,自强是成功的基石。

青年人渴望成功,然而,怎样才能克服自卑或自负心理呢?告诉你两句话:当你自卑的时候,希望你能这样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当你自负的时候,希望你能想到:“如果没有你,地球是否还在转动?”

年轻的朋友,让我们抛弃自卑,摒弃自负,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走出一条光辉的人生道路吧!我相信,在那路的尽头,是用鲜花、笑脸和掌声装扮着的“成功”!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点明“自卑”、“自负”、“自强”这三种心态的基本内涵,这是总说;然后分别论证了“自卑”、“自负”的危害性,使读者对这两种心态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又列举了苏洵、贝多芬、居里夫人等事例,从正面论证“自强”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发出口号,突出了具有“自强”心态的美好前景。

二、注意文章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议论文讲究内容的逻辑性,要求各部分之间非常紧凑,最忌拖泥带水。因而在写作中,须注意各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一是要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以及复句与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关联词语,表示出内容之间的因果、递进、并列、选择、假设、转折、条件等关系,如“不仅如此,而且……”“是小事还是大事,这是应当首先弄清楚的。”“如果真象他们所宣称的那样,那岂不成了精神第一了吗?”二议论文还常把某些表示顺序、指代和小结、总结性的词和词组,放在一段的开头,以表示各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凑,读者易懂易记。如首先,其次,再次,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这样看来,正因为如此,因此,此外;总之,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等。

【名家指点】

文章之道,有开有合。————古俗语

古人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清)章学成

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结构。

--------(俄国)冈察洛夫

要费多大力,要用多少心思,才能使一个宏伟的整体安排停当。--------歌德

最困难的是结构,后者说组织矛盾。--------柳青

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象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绪意乱。这就是难产的痛苦。

--------朱光潜

【现场作文】

一、片断作文。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个片断。

一个10岁小姑娘与其80高龄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大年三十夜,奶奶忽然患了中风病,不马上救治将活不过三十夜。危急之中,小姑娘拿出自己卖小菜积攒下来的50元钱给奶奶治病。可是细心的医生却发现这是一张假币……医生会怎么办呢?

请根据这一段材料,采用道理分析的方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字数不限。

2、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句不超过40个字,所写的句子既要和首尾相呼应,又不得与已有的两个句子雷同。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情的机器”,我懂得了做人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做人的价值;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3、下面的文段有“上下脱节”的毛病,即段内上下两层在语意上缺乏必要的联系,请加以修改,使之条理清楚。

茶叶作为健康饮料是举世公认的。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茶叶即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关系非常密切。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传出的喜讯:“日饮一杯茶,癌症可少发。”彻夜现在已被列为六种抗癌的食物之一。其实,早在70年代后期,如何饮茶的研究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日本静岗县立大学药学部富田郧等发现茶叶有一种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新成分。一些专家在动物实验中看到茶多酚中心主要成分能有效地阻止恶性肿瘤的扩散,能改变正常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征,使之不能与致癌物结合。

[解题指要]

这个文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下脱节。全段主要说明茶叶的营养价值与药理作用。文中有两处与全段主旨不一致。一是“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关系非常密切”一句与上下文缺少联系,游离于中心之外。二是“早在70年代后期,如何饮茶的研究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也与上文“茶的营养价值与药理作用”

相脱节。

4、根据下列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十分高兴,但他对儿子从不溺爱,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儿子的自立能力。他在临终时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到他床前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儿子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张早已写好的纸条,上面写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二、整篇作文。

1、题目: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绿色

要求:请仔细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有相当深度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700字。

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者富足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

②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生的天才,若不与坚忍不拔、谦逊踏实和埋头苦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狄更斯

③修凿可以使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

--------布莱克

请根据上述言论,确立一个观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1:在浩瀚的大海上,数百头巨鲸不约而同地向一个方向狂奔,不顾一切地冲上海滩。“集体自杀”。原因很简单:是在追逐沙丁鱼时,不知不觉地冲上海滩的。

材料2:报载,随着厦门特大走私集团头目赖昌星的案发,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及厦门市数百名党、政、军、警、金融界干部相继落入法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广泛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98年1月7日,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锡德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访问时,他说打算在芝加哥创办一家克隆人的医院,每年将在美国克隆500人,几年后,全世界每年诞生的克隆人数将达到20万人以上。锡德企图“克隆人”的计划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据一项最新的民意测验表明。有9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克隆人计划”。1999年至2000年,西方一些国家相继通过法律阻止“克隆人计划”。但至今仍有一些科学家没有放弃“克隆人计划”。假如世界上真出现了“克隆人”,它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要求:①体裁不限,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诗歌等。

②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③字数800字左右。

【借鉴例文】

人类,你应该悔改

从原始微生物到原始植物到无脊椎动物,进而到有脊椎动物到人,这漫长的过程整整走了三十多亿年。饱经自然的选择于淘汰,人类是地球演变的自然产物,其产生也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这一切顺乎自然,成于自然。然而,现在的人类已是一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样子,想方设法要超脱于自然,千方百计要征服自然。

看看他们是如何铲除同类中的异己者的吧。

看吧,如今的森林已被人类改造成自己的集中营,他们正丝毫不加掩饰残忍地迫害着大量的野生动物。不要再口口声声讲什么人道了,人道就是由枪支、弹药、捕兽网和陷阱铺成的。无可否认,人类正将自己推向孤独的深渊。让我们接受这一残酷而又可悲的事实吧!也许,还能找到一线希望。

自1992年巴西里约会议以来,地球那恶劣的环境非但没有改变,而且还日益严重。野生动物的处境也一天不一天糟糕……

1995年是野生动物的大劫大难之年。

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亚洲象,生性平和,喜欢静处,它们爱甩动长鼻子在平静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漫步,四下观望,就这样温顺善良不失王者风范的大兽,在当时拥有十二亿人口的中国,也仅剩200余头而已。1988年大象加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行列。然而,枪声响起了,1994年一年中,高永康、布鲁肖、岩叫、刀学新四人组织盗猎者潜入森林,猎杀了16头亚洲象,打伤了四头。次年,随着4个罪人的伏法,亚洲象纷纷离开了这撒满同类鲜血的地方,迁移到境外,留给关心自然生态的人的只有那滴鲜血的惊叹号。值得一提的是罪犯在短时间内获取暴利9万元。

在中国东北部,曾使大小兴安岭名扬四海的东北虎,如今难觅踪影。可是从1993年震惊中外的“沈阳虎案”到1995年辽宁省查获的跨国走私盗卖虎皮虎骨案无一不牵动着人的神经啊!这种曾一度称雄世界的美丽的野兽,如今已经穷途末路了,其品种已由原来的8个品种降至现在的3个品种,数量也不过5000只。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学会预计:如果目前的捕杀再不真正停止,那么21世纪后半叶,这个地球可能就是不再有虎啸之声的地球!

对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力度远远胜于其它濒危的珍稀动物。但就在1995年,福建石狮查获2张大熊猫皮,1张金丝猴皮;甘肃查获了3张大熊猫皮……

青海地区曾随处可见的野驴、盘羊、藏羚羊现已基本绝迹。

一级野生动物保护雪豹,现时的生存数量远远少于大熊猫。

一切都是为了钱!在所有的盗猎者的脑海里只有:象牙值钱,虎皮虎骨昂贵,熊猫皮价值连城,所有的野生珍稀动物都可以带他们走上富裕之路。但他们也同时知道:亚洲象连同雨林以及所有的珍稀动物都是禁猎、禁砍的。

这还暴露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执法机关哪儿去了?自1981年中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行列,已从多方面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那为什么盗猎者们仍如此猖狂?道理和简单:更多的是执法者就是盗取野生动物的主谋。

1995年12月,一辆警车从南宁开进宾阳路段中,被森林警察截住,发现车尾仓里有125只国际濒危野生保护动物食蟹猴。这个开车的派出所民警仅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半年后,还是这个民警开着同一辆警车把80只食蟹猴、40只穿山甲运往广东,途中被查获。

我国的法律如此无力。

从1995年开始,有关部门多次接到举报,反映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亚洲象、马来熊、蛤蚧等云南省特有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许多地方的动物保护机构发现当地的动物园和娱乐场所有不明来历的动物展出。有关机关日前意外地发现了罪魁祸首——赵灿南。1995年赵在云南开办了一家标本公司,并暗中开始了活体动物生意。于是,千百万只蛤蚧成了补品。13只小熊猫以每只800元的价格被非法倒卖到深圳野生动物园,途中5只死亡。不知何种原因,赵摇身一变竟成了云南省林业厅保护办副主任,法定的动物保护官员,一个分不清亚洲象是一级保护动物,而将其贬为二级送至新疆、兰州等地的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官员。目前,赵虽然在接受检查,但大量的保护动物已难以追回。

在这个被金钱烧得热烘烘的社会里,一张由金钱编制成的网络,笼罩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逐步取代了生命之网。人,不再为生命而活,而是在为金钱而活。

我曾在书上读过这么一个故事:英国希思罗机场,一高贵的女士穿了鳄鱼制的鞋准备出关,待检查完所有的证件之后,海关小姐礼貌地请她脱下鞋,并告之“违禁品,没收了,谢谢合作”,这位女士只好光着脚上了飞机。

可惜更多的国家、地区并不是这样。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公布的国际盗猎者最想得到的几种濒危动物的名单,东北虎名列首位,非洲黑犀牛名列第二。迄今为止,非洲的黑犀牛已经被捕杀90%,仅剩的大都在津巴布韦。列入这份名单的还有猩猩、摩路加白鹦、大熊猫、亚洲黑熊、玳瑁、沼泽龟和奥里诺科鳄鱼。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颁布象牙贸易禁令的第二年,津巴布韦——这个生产象牙之国就晓以颜色——偷猎非洲象案比上一年猛增两倍。

在亚洲,人口剧增则需要伐木开荒,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改作农田,家园受到威胁的亚洲象也不再平静,它们挥动长鼻,践踏粮食。公约却不允许人伤害它们。印度有关人士愤怒地质问公约:“在西方,老鼠派到你家偷吃东西,你坐视不管吗?现在大象糟蹋粮食,危及我们的安全,我们怎能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你们侵占了大象的家园!”西方人答道。“我们那么多人要吃饭没地种粮怎么办?移民到你们那儿,三亿五亿要不要?”

发达国家也总是在指责一些发展中国家,说地球上物种已经越来越少,发展中国家无节制地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立刻停止。发展中国家也将旧事重提:你们发达国家曾一度侵略我们,当时掠夺的资源无可计数,对生态的破坏也是无可辩说的,今天为何不能偿还一些债务?况且我们的人民要吃饭,捕杀野生动物换取一些外汇也是不得已的。“对我们来说,吃饭穿衣才是最紧迫的问题,总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去看护一个世界动物园。”阿根廷的一个省长说。

这个世界是绝对不公平的。

当所有野生动物彻底灭绝之日,就是人类走向毁灭之际。

正如一个有良知的作者所说的:与滥伐森林,污染河流、大气一样,人类正毁灭别的生物并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之后,正走在日益艰难的孤独的路上。人类对大自然征伐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胜利,而是失败,是一步一步走向毁灭。

这之前,抢救一切野生动物就是抢救人类自己。

人啊,你应该悔改!

【简评】这篇文章以充满愤激的言辞鞭挞了猎杀野生动物、破坏大自然的人类。文章起笔雄健,引出鞭挞对象。接着,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揭示了人类的丑恶行径,大量数据的罗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议论语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作者的愤激之情跃然纸上。这样,“抢救一切野生动物就是抢救人类自己”这一论题变得格外严肃和沉重,结尾处的“人类,你应该悔改”便水到渠成,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延伸训练】

请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700字。

与同学发生争吵猛刺一刀高中生竟是通缉犯

■中学生校园行凶

今年16岁的曹××是贵州遵义县某中学高中生。2002年3月19日下午6时,曹在校园玩耍过程中与同年级的住校生陈彭(19岁)发生口角,陈彭抽出随身携带的一把猎刀,向曹背上猛刺一刀,曹当即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后经该校一名学生报警,犯罪嫌疑人陈彭被团溪派出所民警抓获。

案发后,曹××因伤势过重被送往遵医附院抢救。经过两次手术,目前他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需继续住院治疗。曹的父亲告诉记者,为给儿子治病,一家人东拼西凑了3万多元钱,眼下医院又在催交医药费了。

■凶手系通缉逃犯

3月19日晚,经派出所民警审讯,次日凌晨,陈彭交代自己系贵阳市开阳县人,原名彭故乾。公安机关查明,彭故乾在开阳县读书期间打架斗殴成性。其中在2000年,彭故乾还参与了多次团伙抢劫。该团伙的其他成员均被判刑处理,彭故乾侥幸逃脱后辗转到外地打工。为此,开阳警方将彭故乾列为上网通缉犯予以追捕。

2000年10月,彭故乾来到遵义县团溪镇,暂住在一亲戚家中。之后在一名老师介绍后,他改名陈彭进入遵义某中学读高中,并隐瞒了因涉嫌犯抢劫罪被批捕在逃的事实。

3月21日,由于被害人曹××的伤情鉴定报告未出来,遵义县公安局依照有关规定将犯罪嫌疑人彭故乾移送到开阳县警方。目前,彭故乾因涉嫌犯抢劫罪被关押在开阳县公安局看守所。

■家长质疑学校管理

事情发生后,曹××的家长多次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学校方面负担曹××的医疗费。曹父认为,校方未对彭故乾进行严格的审查就将其收为该校学生,导致自己的儿子被杀伤。同时,曹父还对学校的治安管理提出了质疑。

针对曹××家长反映的上述问题,记者于4月16日来到该中学进行采访。学校负责人说,按照有关规定,新入校学生应该在一个月内办完学籍手续,但陈彭自中途插班入学后,总是以种种借口向学校拖延提交户籍证明。直到陈彭被开阳警方带走,他都没有该中学的正式学籍。因此学校方面对陈彭系批捕在逃犯并不知情。该负责人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学校方面不能预料的。”

■学校该不该负责

学校负责人向记者强调,发案地点并非在课堂上,且案发时间也是在放学后,因此学校的管理不存在足以导致该案发生的问题。案发后,出于人道考虑,学校在许多教师医药费都无法报销的情况下,仍然由校长、书记等亲自为曹××送去了2000元补助。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它不是每一个学生的监护人,因此曹××的经济赔偿问题不该由学校来承担。”学校负责人如此对记者说。

事发后,面对学生家长越来越多的指责,学校方面感到非常困惑,因为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学校方面应尽的职责和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这起校园人身损害案引起的诸多争议,学校和家长双方都希望通过人民法院的公正审判来诠释他们心中的困惑。曹××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将于近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学校方面也表示:“我们不怕打官司。”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644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