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4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4”,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四单元札记

【训练目标】

1、通过写作训练,进一步把握札记的文体特点,掌握各种形式特别是读书札记的的写法。

2、通过写作训练,使学生初步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继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图表现出文章的深刻内涵,使之具有感染力。

【知识技能】

在读书看报,或工作、学习中的时候,常常会有所得,把这种心得、体会或感受记下来,就是札记。写作札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有真知灼见。

文章如果要有感染力,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深邃的思想,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札记写的是作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感受和认识,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作者对所写的对象确有所感,而且要有真知灼见,方可执笔行文。否则,下笔千言,见解平凡,缺乏感染,徒费笔墨。

札记的真知灼见从何而来?它来自作者以正确的观点、方法对事物所做的具体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写来有理有情,不致泛泛而论。

乡情与亲情王蒙

都说最美的风格是朴素,读柴福善的散文的时候我感到了这一点。

未必所有的作家都能写得如此本色而又情感充盈。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但也是一件能够尽情发挥,叫做能够“逞能”的事,更是一件可以自由遐想,叫做想入非非的事。对于一切追求新奇、怪异、高雅、伟大、天花乱坠、色彩缤纷的效果的作品,我从来都抱着敬意并愿意去欣赏分享。

但柴福善的选择是另一路。农家子弟,儿时生活,身边实事,地上的活生生人物,眼界不算宽广,也不大赶得上时髦,然而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酸甜苦辣,真切感人得紧。

读《生日》,读到“轱辘”鸡蛋的旧俗,我笑了,笑中又有些惨然,他们的生日过得与城里那些点蜡烛吃蛋糕包咖啡馆唱“害皮勃死呆”的孩子们是何等地不同啊。文章最后说:“岁月流水,儿女成行,母亲记得儿女每一个生日,儿女却不知母亲的生日!”读到这里,我与作者一样,“两行泪水,禁不住从心头悄然滴落……”

读《父亲》,我惊异于作者能把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写得这样生动感人。生老病死,谁也摆脱不了,但平凡人的一生中也有一种正气,有一种道德感和责任感,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读《疯子》,从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物身上,也反映出时代,反映出困苦者不能满足人生的基本要求的无助与可怜。疯子讲的从狼群中认媳妇的故事有一种特殊的动人之处。

读《打夯号子》,从绘声绘形的描写中人们可以感到一种北方农村特有的生产文化与风俗画,既充溢着力量,也迸发出一种健康的欢乐。可以和水域的船夫号子比美。

读柴福善写故乡写故乡人物的文章,情态各异,如实道来,有悲、有喜,有艰难生计中的生之乐趣,有渺小平凡中的希望憧憬,有的粗犷乃至粗野,有的雅致,但都看着很实在,读起来不费劲,读完了犹自牵心挂肚,萦怀于心。这不容易!

再说作者的文字功力也好,干干净净,恰到好处,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读起来舒服。但我有时边读边想,作者是不是本来可以写得更完整更深刻更从容些?增添上文学想象的翅膀,给予更多的关照与思想,挖掘与提炼,这么多素材他本来是可以写出一部大书奇书,至少是一部“平谷词典”来的呀。

但是,太不“素材”了,就不是如今这本书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反正柴福善真切地、感人地写出了自己的乡情、亲情、人情,描绘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北方农村生活图景,既不是呻唤煽情,也不是牧歌装扮,这些文章好看,有滋有味,因为它不仅是文章,而且是真实的我们自己的与我们周边的人生。

自古知至今,写文章都强调“文以载道”。但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写作者常常只注意形式的华美,忽略内容的精彩。作家王蒙的这篇文章,针对这种现象,旗帜鲜明地提出“最美的风格是朴素”这一真知灼见,使文章具有深邃的思想之美。

二、要有现实意义。

札记的内容极为广泛,可以说无所不包,但动笔行文时,却不能任意为之。札记并非就是把有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就万事大吉,而应当是使自己的札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报刊登载的札记,总是适应社会形式的需要,很有现实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事情谈起,说明一个有教育意义的题旨;一是紧密配合现实斗争,针对人们的思想状况,阐明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札记才有针对性和战斗力。例如下面这篇文章:

唯物辨证法,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则。我们只有客观地、历史地、具体地运用它;才能使我们认识真理。革命导师列宁说:“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特别的分析。”“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如果我们离开辩证法的客观基础,离开具体事物以及它们的具体条件条件,主观地、抽象地讲辩证法,那就会犯“空洞的抽象”的错误,就会导致唯心主义或诡辩论。

有一种说法:凡事都是一分为二,“文化大革命”也是一分为二的,虽然有严重错误,但也应有些成绩。一些同志之所以得出这样错误的结论,正是抽象地套用一分为二的结果。

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同志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概括,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矛盾的方面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根本原则,当然是一条普遍原则。但是,事物的质是多样的,任何具体事物的矛盾都是特殊的,正是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政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告诉我们:事物一分为二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一分为二的分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的两分法只是一分为二的一种形态、一中分法,而不是唯一形态、唯一分法,更不是一分为二的全部内容。如毛泽东同志对帝国主义作一分为二分析时,就是把它分为“”纸老虎“和”真老虎”“铁老虎”的两重性,就是具体运用一分为二这一原则的光辉范例。同样,对“文化大革命”的分析,也必须具体地运用一分为二的原则。“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场“内乱”,乱了思想,乱了组织,乱了社会生活,乱了党,乱了国家,乱了人民。因此,“文化大革命”没有任何成绩可言。但是,“文化大革命”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一次“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又能促使人们深刻认识它的性质和危害,得出必须彻底否定它的正确结论,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果我们丢掉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那就会使辩证法成为毫无用处而且有害的东西。

针对现实生活中部分看问题总是走极端的现象,这篇文章提出了“看任何问题都要一分为二”的观点,并列举毛泽东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引用了现实中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分析等事例,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要有丰富准确的材料。

一般地说,写札记不像写评论文章那样有较强的理论性,不要求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札记的议论说理,主要通过具体、翔实的材料加以证明,因此,写札记要特别注意对材料的选择。不管是引用原文的材料,还是联系现实的材料,都要具体、确凿、典型,能够有力地证明文章的主旨。这一点,和写其他的议论文基本是一致的。

四、要有灵活的笔法。

札记的天地十分广阔,为了阐明作者的心得、认识,有时论述一个问题,有时记叙一件事情,有时说明一种现象。因此,写札记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笔法,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尽意而已。

文人的闲情雅趣

文人虽然惜时如金,但不乏闲情雅趣。散文小品大家林语堂有个最大的爱好是逛大街。没有目标,信马由缰。他觉得在闲逛中获得乐趣。林语堂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直接贯穿了他的学识和修养。台湾作家洛夫,喜欢养鸟自娱,每路过鸟市,便挪不动腿。画眉鸟清脆动人的啼叫,叫得他心里痒痒,可惜画眉鸟不轻意叫,有时为了听画眉鸟叫,不惜等上好几个小时。洛夫有鸟癖。他还有遛鸟的习惯,手提鸟笼,让人和鸟“回归”大自然。他家里养过牡丹鹦歌,相思鸟,画眉,“鸟丁”最盛时达六七只。“百鸟”合唱,洛夫陶醉其中。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他的长篇小说《老人与海》,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心。海明威写作之余,最喜欢和大海在一起。在海边享受钓鱼、捉蟹之乐。他还常常驾着自己的摩托艇在大海上劈波斩浪,常到墨西哥湾的比米尼群鸟一带钓鱼。有一回,他在古巴东海面航行,一下子,几十条鲸鱼在海浪中腾跃,那壮美之情,令他十分陶醉。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一生喜欢漫游。他出行时,逢山过山,遇水涉水,见森林就穿。他的足迹踏遍了伏尔加、高加索、乌克兰、克里米亚、奥卡河的山山水水,他穿过顿河平原,走遍乌克兰原野和炎热的诺沃罗西亚。

我国著名杂文家廖沫沙,知识博达,乐于交谈。兴头上,便打开随处所藏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香烟盒。在香烟盒上即兴赋诗,抒写感愤。他被押在江西农场期间,常在烟盒上写诗寄情。其中《扑蚊》诗颇有趣:“黄昏举拍冲蚊阵,四壁纷然献敌俘。莫道平生非勇士,居然此刻大丈夫。”著名作家老舍,他的闲暇间喜欢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声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老舍身体不好,又有腿疾,坐久了不撑。他写作时,写长了,就到院子里瞅瞅,浇浇花,打打枝,捉捉虫子,既得休息又得情趣。他养花不讲贵贱,开花就好。

作家沈从文喜欢赏玩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喜欢同大自然亲近,喜欢自然景物,喜欢钓鱼、打猎、采摘山果草药、捉蟋蟀……他生长在湘西,他还乐于击水沅江,在水中一泡就是半天,练就一身好水性。是山水风土养育了这位优秀的作家。作家孙犁,对石头有不解之缘。捡石、养石成为一大乐趣。他的书斋里放满形形色色的奇石、怪石。不论旅游还是外出,搜罗各地奇石。这些石头在孙犁的眼里都是宝。这使人想起被人称为石痴的北宋画家米芾,他发现了奇石立刻下拜,口称“石兄”,可见石中奇趣。

这篇札记,先后记叙了林语堂、洛夫、海明威、高尔基、廖沫沙、老舍、沈从文和孙犁等著名文人的不同喜好,内容充实,表达灵活,记叙中结合抒情,使文章读来饶有风趣。

【名家指点】

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干札,故称。--------《辞源》

(积累资料),一、每一段资料上要加上题目,指出这个资料属于什么问题。二、抄录的问题要有所选择,选取能说明关键性质问题的资料。三、写清楚材料的来源:书名、作者、事件发生的时间等等

--------吴晗

写文章就像蜜蜂酿蜜,只有采集了千万朵花,才能酿出好的逆来。————《写作教程》

【现场作文】

一、片断作文。

下列各题任选两题。

1、请认真参加一次学校或班级最近举行的活动,然后写一篇简短的札记,不少于300字。

2、《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都为人们多喜爱,他们两人的性格有同有异,请阅读这本名著当中有关这两人的章节,写一篇札记,说明两人的异同。字数不限。

二、整篇作文。

1、请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报复

那是几年前,武汉交通还十分拥挤时,68路汽车起点站。

正是上班的高峰,站台上挤着密密麻麻的人。好久没来车了,大家都伸长脖子,翘首着。等车的人群中有一个18岁左右的小姐格外引人注目,她长得白析漂亮,笔直的鼻梁,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尤其是脑后结着一条长长的油亮粗黑的大辫子,在一群短发的女人中更显示出青春女性的气息,让人联想起当时影院正走红的影片《大辫子的诱惑》。与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姐一起等车,几个小伙子也就不显得焦急了,他们时不时用眼角余光欣赏着大辫子少女。大辫子少女懂得自己的价值,就像那些在街头飘然走过的美丽女孩,她满眼高傲矜持,目中无人,只是不时看看表,也许她有重要的约会?

车终于来了,人们蜂拥而上,那些目光欣赏过大辫子的小伙子,此时全没有了怜香惜玉之心,凭着年轻力盛拨开老人、女性,最先挤上车去。美丽的小姐大约是怜惜自己精致的皮包和柔媚的彩装,落到了最后。出乎意外的是,她背后还有一个十分强壮英俊的小伙子,他是那些向她投来过欣赏目光中的一个,一刹那,小姐觉得这人很绅士。他一直用不屑的眼光打量着那些风度全无,疯狂挤车的年轻人。

等美丽的女孩已经挤上车后小伙子才一个箭步跃上车来,随后,咣当一声,车门关上。

几乎就在同时,人们听到一声尖叫:哎哟!,是那个美丽的大辫子发出的!她的辫子被人狠狠地拽住了。

紧接着,是一声流氓!的呵斥声和一声清脆的耳光,啪!大辫子的巴掌落在了紧跟着她上车的小伙子脸上。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那个装着绅士风度的小伙子是借故等在美丽的小姐身后,他对她耍了流氓。

接下来,所有的人,包括大辫子小姐才发现,是车门夹住小姐大长太粗的辫子!在人们的呼叫声里,车门重新打开,女孩把辫子解救出来,她满脸绯红,因为,那个站在她身边,莫名其妙挨了她狠狠一把掌的年轻人,正用充满委屈愤怒的眼光盯着她。

然而,他只是沉默着,没有吭一声。

人们期待着漂亮的小姐能说一声对不起,他们相信那个很有修养的男青年会原谅她的。

然而,美丽的女孩虽然知道打错了,却只是红着脸,有些尴尬地站着,一声不吭。也许她从来就没有认过错。

车到了终点站。

男青年最先下车,他没走。大辫子女孩随着下车,他让她等一等。

人们知道年轻人没有原谅,也无法原谅漂亮的小姐,因为,她连一声对不起都没有说。只要是汉子,他都会找小姐了断,为那个当众响亮的一个耳光。对于一个无辜的男人来说,莫名其妙受一个小组如此的侮辱实在是太不幸了。

他会怎样报复大辫子呢?也会打她一耳光吗?

即使他真这样做,那个女孩也无话可说,因为她没有弄清楚什么事,就打了别人一个响亮的耳光,当着全车人。而且,事后没有一句道歉。

人们提心吊胆又满怀兴趣,将美丽的大辫子和捂着脸的小伙子围在中间,看着这事如何了结。

你说,怎么办?

小伙子放开了捂着脸的手,人们叫了一声,小伙子的脸上留着红红的五个指印。没想到这么美丽的女孩,下手却这么重!

还她一巴掌!有人说,因为女孩至此仍然没说一句对不起。

让她道歉,认错,赔偿损失!有人认为可以用经济上的赔偿来了结。

人漂亮也不能不讲理呀!有人觉得女孩太傲气。

人们盯着慌乱的女孩,大辫子此时已完全没有了等车时的傲慢矜持。她动了动嘴,大概是想说句道歉的话,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出来。显然,这是一个娇生惯养,没有道歉习惯的女孩。

我不想耗时间,你难道就连一点歉意都没有?男青年说。

女孩望着男青年。她十分聪明,她巳经感觉得到这个礼貌的年轻人不会怎样为难她。

随便你怎么办!女孩终于说话了。

这是你说的啊!男青年说完。伸出双手扳住了女孩的头,自己的脸迅速凑近,在女孩的脸上吻了一下。

人们还没反应过来,男青年转身走了。

这次轮到漂亮的大辫子女孩捂着被吻的脸,这是一个温热的的轻柔的吻……

是她那凶狠的一巴掌换来的报复。

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下,男青年的背景显得格外潇洒。

2、课外阅读一部名著,然后写一片内容较为充实的读书札记。

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不良刊物为了经济利益也粉墨登场,充斥书市,毒害青少年的成长,请以“不良刊物应加强管制”作为话题,写一篇札记,谈谈自己的看法。

【借鉴例文】

梦与政治词汇

我又把纸裁成小纸片夹在书中,在这些小纸片上做上阅读记号,写上零星的感想。不这样,这些感想很可能瞬间即逝被之后的阅读淹没掉,覆盖掉。

心里惶惑。

那夜梦到自己在水中,在一片望不到边的水中。水很清,清得能看见很深很深的水底,清得不见一根水草,清得感到自己污浊,这么清的水因为我而污染。我无法游到岸边,因为根本就没有岸。阳光是那样好,天空是那样蓝,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在这样的水中,没有恐惧,也没有焦虑。这里不是海,这是一片平静的水面,是湖泊?我在湖的中间?我怎么来的?我要到什么地方去?

依然想念P.。

P.帮助了我。不是他就不会有这次阅读。也不会有这些文字。还有和P.的那些很深入的谈话。我没有回答实质的问题,我闪烁其辞了,我不敢扒下这张人皮做动物。面对一个没有见过面的男人,尽管你想当动物,尽管你和他相距千里之遥、维系你和他只是显示器和一堆数据,你还是不敢把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你远不如你的文字诚实。

除了用E-MAIL投稿,以及回复那些约稿信以外,我已经停止和一切朋友的E-MAIL通信。因为我发现有的E-MAIL

信箱有过滤。我每天开信箱除了收信,再就是从每个信箱给自己另外信箱发信,看看这些信箱是不是正常。最近有的信箱已经不能够收到自己发给自己的信。非常时期到了?

这与文学有关系?

与我的思念有关系?

孤独是可耻的,还是悲哀的?文字真有这么大威力,文字就这么令人害怕?这些年我就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已经习惯了。有时也会一个转身向后看,看得热泪涟涟。花,总有花瓣儿飘零的时候。

他在和马格丽特告别后拷问自己:你难道是一部写书的机器,受虚荣驱使,再徒然耗费生命?我是否也要这样来拷问自己。

那个时代毕竟远去。这四五十年来汉语书面词汇变化实在太大。我不知道这些词汇是从一个飞跃到另一个飞跃,还是从一个堕落跌落到另一个堕落。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是伟大的,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是猥琐的。不管伟大还是猥琐,都善于玩弄词汇。真正的生活沉淀在那些浅薄、虚伪、浮华、苍白、激进、前卫、有形、不知所云的词汇下面,是一堆平实、平庸、凌乱、无序、温软、沉沦、无形的印象。伟大喧嚣的时代和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生活有多大的关系?一百年来,平民日常语言几乎看不出有多大变化。

无论在读《灵山》还是在读《一个人的圣经》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浮华、虚伪、激进、前卫的激流下面的那种平静散淡的文字。作家用这些有点老派的文字来表现那样一个喧嚣的、声嘶力竭的暴力年代,让单调、乏味、生硬,豪迈的生活和强烈的光线在这样的文字和篇章中变得柔和、细腻、暗淡、感伤。废墟是美的,荒原是美的,丑陋也是美的,荒诞的事件也是美的。这些都在不经意的回忆中随手完成,似乎没有雕琢,没有修饰,就是意识流淌的原本样子。

低声呓语是温情的意境。他用这样意境来衬托那样的疯狂时代。一个人,一个个体人面对一个“英雄”加“动力”社会还能怎样?在摧枯拉朽的革命狂飙到来时候还能怎么样?整个一个“农民革命”的背景。

《一个人的圣经》里的孤独感比《灵山》中要强烈得多。这是一个回顾,是对已经过去的现实和记忆中抹不掉的印象回顾。这些记忆和印象已经像火印一样烙在作家的心灵深处。

《一个人的圣经》是1989年之后的作品。祖国对于作家来说已经变成了远在天边的地方。童年、青年也变成的零散的记忆碎片失落在远方,他要追回这些记忆,把这些记忆拼贴起来,这些记忆里有他的青春,不可再来一遍的青春,他想找回自己真实的影子,哪怕这个影子是被割裂的。

绝望不在此时此刻,而在当初,明明知道丢失却无力抓住。

人是什么?人会撒谎,人不如动物诚实。他这么认为。他在第24章中又忍不住写他对文学的看法。我跳过这一章,其实我已经看到了,也看过了,这一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这部小说封底印着的那段话。这是文学家的天真和无能。政治家靠谎言和暴力登上政坛,在政治家看来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摧毁不了的,一个政权,一种社会制度,一种文化,直至创造一段历史,涂改一段历史。统治、镇压、刺杀,政变,战争……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成者为王,败者寇。

没有残酷的不人道的生活,没有倍感痛苦的人生,就没有沉重的文学。文学是残酷派生出来的艺术。文学就是这样的声音,是绝望的心灵和被压抑的肉体发出的呻吟。诚实地把这一切诉诸文字是一个作家的权利,这个权利是至高无上的。我看到了一些淡忘的词:红卫兵、抄家、黑名单、军代表、造反、检查、交代、坦白、五·一六、一号动员令……这些都是我童年的印象。

他说他烧掉了所有文稿和日记。我不知道他在那个年代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写出什么样的日记。可惜的或许是他初恋的文字和最初和女性缠绵的文字。别的可能没有什么。

【简评】孤独是很多人曾经有过的内心感受,而这篇文章以散文化的笔调,谈了高行健之《一个人的圣经》这一作品所给人的孤独感。在表达中,作者谈谈到了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将《一个人的圣经》与《灵山》比较,或讲述这部书的写作背景,角度灵活,手法多样,使读者读后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延伸训练】

1、给下面这篇文章写一篇内容提要,要求简洁明了,字数200字左右。

吃相

梁实秋

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联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这一道菜是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当当响。不但顾客为之快意,店主人听了也觉得脸上光

彩,认为这是大家为他捧场。这位外国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国内各地普遍的风俗,我告诉他我走过十几省还不曾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而且当场若无壁板设备,或是顾客嘴部

筋肉不够发达,此种盛况即不易发生。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恐怕亦不无发生的可能。

礼记有“毋啮骨”之戒,大概包括啃骨头的举动在内。糖醋排骨的肉与骨是比较容易脱离的,大块的骨头上所联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便

觉不大雅观。所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对于在桌面上进膳的人而言,

啮骨应该是桌底下另外一种动物所做的事。不要以为我们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拍响便断定我们的吃相不佳。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世界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是用手抓

食的。听说他们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则专供做另一种肮脏的事,不可混用,可见也还

注重清洁。我不知道像咖哩鸡饭一类黏糊糊儿的东西如何用手指往嘴里送。用手取食,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罗马皇帝尼禄大宴群臣,他从一只硕大无比的烤鹅身上扯下一

条大腿,手举着鼓槌,歪着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贪婪无厌的饕餮相我们可于想象中得

之。罗马的光荣不过尔尔,等而下之不必论了。欧洲中古时代,餐桌上的刀叉是奢侈品,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备刀叉随身携带,这种作风一

直延至十八世纪还偶尔可见。据说在酷嗜通心粉的国度里,市廛道旁随处都有贩卖通

心粉(与不通心粉)的摊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像是五股钢叉一般把粉条一卷就送到口里,干净俐落。

不要耻笑西方风俗鄙陋,我们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也是双手万能。礼记:“共饭不泽手。”吕氏注曰:“不泽手者,古之饭者以手,与人共饭,摩手而有汗泽,人将恶之而难言。”饭前把手洗洗揩揩也就是了。樊哙把一块生猪肘子放在铁盾上拔剑而啖

之,那是鸿门宴上的精彩节目,可是那个吃相也就很可观了。我们不愿意在餐桌上挥

刀舞叉,我们的吃饭工具主要的是筷子,筷子即箸,古称饭桅(注)。细细的两根竹筷,搦在手上,运动自如,能戳、能挟、能撮、能扒,神乎其技。不过我们至今也还有用手进食的地方,像从兰州到新疆,“抓饭”“抓肉”都是很驰名的。我们即使运

用筷子,也不能不有相当的约束,若是频频挟取如金鸡乱点头,或挑肥捡瘦的在盘碗里翻翻弄弄如拨草寻蛇,就不雅观。

餐桌礼仪,中西都有一套。外国的餐前祈祷,兰姆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家长在那里低头闭眼口中念念有词,孩子们很少不在那里做鬼脸的。我们幸而极少宗教观念,

小时候不敢在碗里留下饭粒,是怕长大了娶麻子媳妇,不敢把饭粒落在地上,是怕天

打雷劈。喝汤而不准吮吸出声是外国规矩,我想这规矩不算太苛,因为外国的汤盆很浅,好像都是狐狸请鹭鸶吃饭时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汤端到桌上不可能是烫嘴热的,

慢一点灌进嘴里去就可以不至于出声。若是喝一口我们的所谓“天下第一菜”口蘑锅

巴汤而不出一点声音,岂不强人所难?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呼噜,呼噜,呼

——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外国人吃饭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板,把食物送到嘴边。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维持那种姿式便不容易。我见过一位

女士,她的嘴并不比一般人小多少,但是她喝汤的时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颗樱桃那

样大,然后以匙尖触到口边徐徐吮饮之。这和把整个调羹送到嘴里面去的人比较起来,又近于矫枉过正了。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不妨稍为放肆一点。吃饭而能充

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细嚼烂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吃的时候怡

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像这样的乐事并不常见。我看见过两次真正痛快淋漓的吃,印象至今犹新。一次在北京的“灶温”,那是一爿道地的北京小吃馆。棉帘启处,进来了一位赶车的,即是赶轿车的车夫,辫子盘在额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

底下,大摇大摆,手里托着菜叶裹着的生猪肉一块,提着一根马兰系着的一撮韭黄,把食物往柜台上一拍:“掌柜的,烙一斤饼!再来一碗炖肉!”等一下,肉丝炒韭黄

端上来了,两张家常饼一碗炖肉也端上来了。他把菜肴分为两份,一份倒在一张饼上,

把饼一卷,比拳头要粗,两手扶着矗立在盘子上,张开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张饼下肚,又一张也不见了,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

挺起腰身连打两个大饱嗝。又一次,我在青岛寓所的后山坡上看见一群石匠在凿山造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饭,打开笼屉热气腾腾,里面是半尺来长的发面蒸饺,工人蜂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来咬,饺子里面露出绿韭菜馅。又有人挑来一桶开

水,上面漂着一个瓢,一个个红光满面围着桶舀水吃。这时候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像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登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上面这两个景象,我久久不能忘,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饥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麽吃相!

2、选取一本名著认真阅读,然后就其中的某一点写一篇读书札记。

相关知识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议论要有理有据

【训练目标】

1、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说理的能力,使之能够针对某一问题有话可说,说而深刻。

2、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使用论据的能力。训练他们善于积累材料,并感受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使之应用恰当。

【知识技能】

作为议论文,要想有雄辩的说服力,就必须在说理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理服人。然而,现在不少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不善于说理,对讲道理深感困难。有的学生认为摆事实就是讲道理,或者把摆事实和讲道理对立起来,甚至只以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形成了“观点套例子”的模式,只罗列一些事实现象,就事论事,即使说了一些道理,也是蜻蜓点水,空泛无力,苍白肤浅,无法达到有理有据。

一、要善于进行分析。

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和因素,理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属性、彼此关系,加以考察。通常说的“解剖麻雀”,就是指的分析方法。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更好地进行说明。一些初学写作的人在写议论文时常常会感到,对一个问题说不出多少道理来,有的即使能讲有点,也是含含糊糊,令人费解。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分析。

具体运用分析方法说,应该注意:1、分析要细致,要有条理。在分析时,要把一个事物,一个问题剖开来,剖得细一点,不要浮在表面,要一层进一层,直至问题的核心。同时,要细而不乱。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井井有条,这样分析才会有说服力。2、分析要具体,要有的放矢。在进行论证时,应该自始至终结合具体事物分析,紧密联系分析。不能空对空,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盲目地讲几句道理。也就是说,一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做到科学地分析。请看看下面这篇《谦虚与自卑》的文章:

谦虚,自古就被视为美德。的确,谦虚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是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谦虚,人才会不断进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谦虚不等于自卑。有些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逢有任务交给他,他总是说:“我可做不好,还是找别人吧!”别人有不会解的问题问他时,他也总是低下头说:“我不知道。”这是谦虚吗?不,这是自卑的表现。自卑往往被“谦虚”包装,其实自卑同骄傲一样,都是愚蠢的。它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的苟活作辩解。这样的“谦虚”是一文不值的。

自卑者永远不会出头露面,常把自己同自己的怠惰隐匿于自己编造的陷阱中。自卑者害怕失败,却永远不会有成功。殊不知雄鹰可以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自卑者宁愿做一只落伍之鸡,也不愿做一只勇于面对失败,在栽过跟头之后再重跃云霄的雄鹰。谦虚者的进取是永无止境的。当人们赞叹他们的功绩时,“不足挂齿”足以显示那高尚的品德。自卑者只会把“我不行”“我不是这个材料”“我没这本事”作为逃避的借口。正是这些看似谦虚,貌似诚恳的表白,成了自卑者禁锢自己的镣铐。

大物理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居里夫人面对巨大成就,也只是淡淡一笑,把它归结为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人不为这些伟人在成功面前的谦虚而感动。而那些终日自暴自弃、默默无语最终一事无成的自卑者,能说他们是由于谦虚而整日“温顺地低垂着脑袋”吗?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勇于开创的改革者和迎难而上的开拓者,需要的是走出无知、落后的阴影,脚踏实地,勇于进取。只有走向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须知,自卑绝不是谦虚,谦虚永远不包含自卑。

这篇文章首先指出“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不等于自卑”,接着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自卑的表现作分析,揭示谦虚与自卑的区别,谦虚者和自卑者

的不同结果,让人们清楚地认识自卑这样一种心态所造成的危害,最后点明中心。全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要善于选择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谈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为了论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观点,列举了日本战后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的正确性。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尽仍有生命力的。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避免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基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1、要注意各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例如下面三个材料:

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2、要注意论据的推陈出新。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再次、论据必须和论点之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论据和论点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论据是为论证文章中心观点服务的,必须从属于中心观点,因而论据和论点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为了阐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这一中心论点,就选择了两个论据:闻一多宁死不屈和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这两个事例不是偶然的、个别的、无足轻重的现象。闻一多、朱自清是名传中外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他们宁死不屈,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表示自己的气节,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有骨气的代表和榜样。这两个事例,与“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就十分有力量。再如,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党的干部搞特殊化的事例,就不能由此推断出这样一个论点:我们党内存在着一个官僚阶级。因为论点和论据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论据推断出来的论点必然是站不住脚的。

【名家指点】

分析的方法就是辨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毛泽东

常常问题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

--------毛泽东

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列宁

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

--------赵翼

【现场作文】

一、片断练习。

从下列各材料中任意选择两则,写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论证观点时,或进行理论论证,或例举事实加以证明。

1、请根据下列材料确定一个观点,并进行简短的道理分析。

①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宋朝]欧阳修

②真正勇敢的日呢,应当能够指挥地忍受最难堪的屈辱,不以身外的荣辱介怀,用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横祸。---------[英国]莎士比亚

③初生牛犊不怕虎。---------[明朝]罗贯中

④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女司机石东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英雄实际受到群众的赞扬。元旦下午,石东驾驶出租车行至北京西郊玉泉路时,见一歹徒手持尖刀见人就刺,顷刻间有5名男女被刺伤。石东立刻停车,拿起车里的防盗锁,不顾个人安慰冲上去与歹徒搏斗。对打之际,石东见制服不了歹徒便机智地跑上车,开车把歹徒撞倒,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将其抓获。随后她又把被歹徒刺伤的群众送进医院,并到永定路派出所报案,与民警一起把歹徒押往公安机关。事情发生后,石东未向单位讲。该公司从公安机关的通报表扬中才得知她的英雄事迹;并通报表扬,为她记一等功,号召大家学习石东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

2、请依据下文的开头,按照要求续写一段话。

我非常喜欢这句名言。大千世界,浩浩尘寰,庸庸碌碌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久经磨练、矢志不渝,最终达到光辉顶点的人也不可胜数。缘其区别,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也就是想“当将军”还是想“当士兵”。

在这开头中,提出了“志当存高远”的中心观点。请续写一段话分析这一观点。

3、围绕下列一则新闻材料,采用道理分析的方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材料:295根象牙价值7千万山东数额最大走私案一审判决

本报青岛4月18日讯

香港商人刘华生勾结内地居民走私非洲象牙295根,价值7335万元。今天,这起山东省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走私象牙案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不法港商犯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被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另外两名同案犯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000年春,港商刘华生经人介绍认识了天津商人史宗英。同年底,刘向史提出在进口柚木条的集装箱中夹藏象牙走私进口到内地,史找来精通走私之道的卢来保商量,决定通过青岛海关走私非洲象象牙,假冒中艺公司作为报关单位,并私刻了一枚中艺公司第一业务部的印章,商议妥当后,刘华生向二人支付通关费用共计11万元人民币,并将295根象牙藏匿在准备出口到青岛的柚木条集装箱内。2001年4月29日,集装箱到达青岛港。5月9日早晨,当卢来保到青岛海关办理报关业务时,才知道中艺公司因在青岛海关没办理年检无法报关。情急之下,卢来保通过朋友找到有进口代理权的山东医药公司,并于5月15日以中艺公司的名义与之签订代理进口协议。5月16日,青岛海关在对该集装箱进行查验时,发现了藏匿在柚木条中的295根象牙。刘、史、卢得知象牙被查扣

后,分别逃离青岛,不久分别被抓获归案。

4、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这一论点,他在班上搜集到这样三个事实论据:

①XXX同学学习上做到三勤:勤用手,勤用脑,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XXX同学曾一度在学习上放松,贪玩,成绩不理想。从上学期以来,在教师帮助下,开始勤奋学习。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

③XXX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记吃了。

请帮助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5、请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谁不喜欢那葱郁的绿树?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绝不能缺乏绿树。绿树使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经作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到5000克之多。

请根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观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选取一个事例,写一段以事实论据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文段,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整篇作文。

请参考下列文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论证有理有据,表达有力。

1、题目;做生活的强者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题目:勤奋+=成功

要求:在题目的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然后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3、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许多人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任何一种设计取得公众的普遍赞赏。

材料2: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发展青少年的个性,一般来说,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材料3:许多著名艺术家的成就在于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盲目模仿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名成家的。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议论文。

4、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一只鹦鹉,在主人甲家中得到的食物是谷粒,它能嗑掉谷皮,吃下小米。到主人乙家中得到的食物是小米,它竟因为无皮可嗑,“无法”吃到食物而死去。

5、请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着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③凡是我们读到过的好思想,听到过的突出事物,我们都会记在日记本里。要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将朋友信只能感有特色的议论、独到的见解、出于一时灵感的语句标出来,那我们就会变得十分富有。-------[德国]歌德

④著名拧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在无数的数字符号之中,反复证明演算。演算的手稿装满了整整两个麻袋。

⑤果戈理为了从事文艺创作,身边总是带着一个笔记本,随时把听到和见到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逸事都记录下来。有一次,他和朋友上饭馆,饭菜都摆好了,他还在埋头抄写一张菜单,而且一边抄一边赞叹的说:“太好了,太有用了!”据说,这份菜单后来被他用进一篇小说里。

6、下面这篇文章在层次结构上有写毛病,请加以梳理,重新给它列个提纲。

“背水阵”与“失街亭”

①“背水阵”和“失街亭”这两场战斗的导演者韩信和马谡,在战前都想以少胜多,理论根据都是《孙子兵法》中“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②但是,战争结果却完全不同:韩信大胜,而马谡却兵败身亡,贻笑大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首先,我们从战斗的性质上来分析一下。马谡要进行的却是防御战,且不是短期的防御。从这一点,我们应认识到:马谡以两万兵迎战十几万敌军,这场战斗本身就不该进行。防御战之胜负,取决于是否守住了阵地。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守方不应以攻求胜(也非绝对不可以以攻为守),况且是守方以少数兵马去进攻!我们不妨假设一下:马谡以少击众,并获得了胜利,那己方也必有损失。这根本不符合长期防御的精神,只会给以后的防御造成困难。这是马谡在战略上犯的不容忽视的错误。韩信的背水阵是进攻性质,因而战役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④其次,我们从战术运用上来看一下。

⑤韩信的背水阵在战斗中起极大的作用,但注意,不是关键作用。韩信所指挥的这一战役,成功之关键在于:二千奇兵偷入赵营,换旗易帜,以引起赵军的混乱,而就在这赵军混乱的时候,自己一方的士气正值高涨,于是就一举将敌击溃。也直到此时,战胜敌人的目的才真正实现。显而易见,韩信没有存此企望:在背水阵上击跨敌人。背水战在整个战役中起的作用是力图抗住敌军的攻打,为“易帜”创造机会;而“易帜”反过来也个背水阵中将士的出击败敌创造机会。根据以上分析,我想可以这样认为:韩信的“陷着死地而后生”并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直接将敌人击败。

⑥而马谡恰巧犯了这个错误。他希望直接依靠使用“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方法来取胜。因而他没有让王平来策应战斗。

⑦这样看来,两位将领都依据“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来布置战斗,但他们具体的运用是不一样的。韩信用在一个对战役有极大关系的地方(只能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不是决定性的方面);马谡却不免简单化地运用在整个战役上,无论是辅助方面,还是主导方面。这是易被读者所疏忽的。

⑧总之,韩信的计划表面上不十分复杂,却很周密、完善。从各方面却研究一下,几乎可说是无懈可击。马谡却由于他首先在战略上,其次在战术上犯了一系列关键性错误,所以他的失街亭没有超出军事规律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按照马谡的策略:失街亭是必然的。

⑨对以上还有一些补充。马谡的时间观念相当淡薄。他屯兵山上,待敌围攻,然后再杀下山来,然后再杀下山来。这样他的计策就显得时间感不紧迫。俗话“夜长梦多”,可见马谡如此筹划,出纰漏的机会就很多。因为战士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退缩、投降等等生路。这对“陷之死地而后生”的作用就有很大的削弱。而背水阵上则大不形态,兵士们面对刀枪只能拼死战斗,否则一命呜呼。

⑩此外,战前的一般考虑,两人也差异甚大。马谡过于自信,有些傲气。他没想到敌人兵多势众,可以坚壁拒战,困死自己。而自己的人马在绝望中攻击,内无补充,外无救应,仅凭一时的硬拼成功把握不大,几乎有些近于冒险,这便等于把主动权让出不少。韩信确知李左车之计不用后才进兵,表现得很谨慎。他确信敌人绝不会以少数人进攻,为了充分发挥其他人多的优势,一定会倾其大部而出,这样夺营易帜成功的把握就很大。而这个关键一解决,那就稳操胜券。正是认识了这一点,他才大胆发动了战役。还有一些小因素,可说明马谡不能取胜。例如:他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过高估计蜀军的战斗能力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解题指导】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由整体到局部理解文章内容,最终判断出结构和层次上的毛病,加以修正。一般地说,首先要通读全文,知其大意。然后细读全文,弄清楚各自然段的基本意思,以理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判断文章的问题所在,进行修改。这篇文章的第⑧自然段是总结性的内容,而且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因此这一自然段要放在全文的末尾。同时,从全文来看,在将韩信和马谡对比时,其顺序都是韩信在前,马谡在后,而第③、⑧两自然段中都是马谡在前,韩信在后,这和全文的内容没有保持一致,须调换过来。

【借鉴例文】

我想当官

“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校报记者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郑重其事告诉他:“我想当官!别看我现在还是一个文科班的女生。”

“你不怕戴上‘官迷’的帽子吗?”小记者急忙插话。

“不,人各有志。有人愿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有人愿献身于教育改革,而我想当官。但我并非想捞个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美差,尽管一些投机经营者为名利玷污了‘官帽’,使人们对‘官迷’嗤之以鼻,可从古到今,为国为民的好官仍不乏其例:像不徇私情、不贪小利的王翱;为民请命、不惜罢官的海瑞;为中华崛起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锐意改革、使国家百废具兴的小平同志。他们心胸坦荡,毫不利己,堪称国家栋梁。如果当这样的官要算‘官迷’,那我则向往这顶‘桂冠’。”

也许有人奇怪:想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想当官呢?

为了让品香茶、踱方步的“官”们在“四化”建设的大道上迅跑;为了让长几个下巴、不管事、泡病号、一天到晚抱怨奖金少、抱怨没去苏杭疗养、抱怨子女没出国深造的“官”们一天比一天减少,我想当官。如果一大批作风正派有才能、有魄力的人想当官,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官”们就不能高枕无忧、稳坐“钓鱼台”了。他们有了竞争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紧迫感。那样,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大大好转,祖国的面貌也会大大改观。

我想当官,想有人民给予的权力做人民的勤务员。

当你看见一些态度恶劣的服务员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你不想当他们的领导,改善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给广大顾客送去暖人的春风吗?当你看见危害人民利益的歹徒逍遥法外,你不愿作个公正的法官为民除害吗?当你听到外贸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你难道不想掌外贸部门的权,为国为民当家把关吗?“位卑未敢忘忧国”,想当官,正是我们80年代青年人自信和富有责任感的体现。

我想当官,是为了使世界上多些欢声笑语,是为了使世界上少些污秽不平。我不是想当“救世主”,而是要作主人翁。我不愿有愧于贫穷的祖国,有愧于人民的培养,不愿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安乐窝里消磨人生!

我不当唯唯诺诺的“瘟”官,不当劳劳碌碌的庸官,不当口蜜腹剑的阴险官、昧心官,我要当一个有坚强毅力、具备多种能力、有铁手铁碗的清官、大官、良心官。

当前虽然存在不正之风,但那不过是支流。在主流的惊涛骇浪中顽强搏击的,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新式“芝麻官”,有福州市年轻的女副市长明敏,有甘当人民公仆的总理,有我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倪证。噢!他们不畏艰辛,敢于拼搏,在历史的征途上,留下深浅不同的足迹,所以他们促使我决心在“当官”这条路上奋勇搏击!

回想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秦始皇一统分裂的国家,修筑长城;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纵观变幻莫测的世界舞台: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强化中央集权;连任四届总统的罗斯福勇施新政;女强人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上纵横捭阖,他们建立的丰功伟绩使我激动不已。为实现这一夙愿,我决心终己一生,不懈地追求,不断地进取!

我常想:假如我是校长,就要求学生达到100%的合格率,这合格率不是成绩合格的“标准件”,而是具备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综合概括、动手动口、创造思想的巨大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其次才是升学率。

假如我是法官,我要像普照万物的太阳那样公正;假如我是市长,一定要使物质、精神双文明,把城市建设得赛过公园;假如我是国家领导人,一定要高瞻远瞩,力挽狂澜,让国民时时处处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的民族昌盛赶自豪。

但我深知,一个女孩子实现“当官”的理想是艰难的。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等待我的不是坦途,而是荆棘丛生的崎岖山路。白鼻梁——“受气官”徐九经在著名唱段《当官难》里道尽苦衷,奉劝世人莫当官。但好人不当官,坏人就会兴妖作乱,一手遮天,涂炭生灵!何况我们和徐九经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巨龙腾飞,睡狮以醒,不可逆转的改革洪流声势浩大,威武雄壮的是史剧已拉开序幕,为实现理想我将执著地追求,不会甘地夫人遇刺身亡而退缩;不会因受挫而迷惘颓唐;不会像寻找世外桃源的陶潜那样弃官退隐;更不会像忧国忧民、苦闷彷徨的屈原那样因壮志未酬而投身汨罗江!

我呼吸着时代催人奋进的新鲜空气,沐浴着党的温暖阳关,为实现理想,甘愿付出加倍的汗水。我有刻苦学习的毅力,有永远进取的勇气,有百折不挠的决心,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我要在西北边陲的戈壁新城大声疾呼:

我想当官!

我甘当为人民谋幸福的“官迷”!

简评:这篇文章出语奇特,析理

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文章以“我”与校报记者的问答开始说起,点明了自己的理想。然后,步步推进,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我想当官”的理由,分析透彻,用例得当,使读者有开始的惊讶自然转化为后来的恍然大悟。在表达上,全文句式灵活多变,整散结合,语意畅达,富有气势。

【延伸训练】

请收看电视或者收听广播电台,从中选择一件你深有感触的事情,发表你的看法。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5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5”,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随笔

【训练目标】

1、通过写作训练,了解随笔的文体特点,掌握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以及说明性随笔的基本写法。

2、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努力使随笔具有深邃的思想。

【知识技能】

随笔,顾名思义,至少有随时笔录和随意运笔两重含义。今天的随笔,既有传统随笔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随笔的启发,经鲁迅、周阿人、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等散文大家的拓荒,当代老中青作家不断的辛勤耕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风格。在很多时候,随笔是个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个性的表现舞台,常常流露出一种自然美。

但随笔并不是一种随意抒写的文体,写作时也有一定的规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中得题,多为信手拈来,借题发挥,顺势点窜,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的渊博知识。他的思路绝不拘泥于某一点静观不动,而如行云流水般运动不止,条理畅达;它的语言幽默机智,平易轻灵,有谈话风,家常味,如长者闲嗑、朋友晤谈。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也没有,至少表面上没有精心剪裁、苦心推敲的经营。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不拘一格;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顺势而成,发乎自然。

一、注意感悟生活,以保证随笔的质量。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一滴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全身的清凉;一朵花,让我们知道生活的丰富;一缕阳光,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而这些正可以触发我们创作的灵感,正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正是我们感悟的种种对象。在感悟时,一要注意观察。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那种走马观花,而是仔仔细细地“审视”,要用心去感受所观察对象的形、色、声等,使之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其次,要注意深入思考。我们仅仅看到某一个对象,并不是真正地感悟,而是要对观察对象进行体验、咀嚼、思考,也就是要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一一回答出这所有的“为什么”,这样,就可能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写出其中的深刻内涵,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例如下面这篇文章:

孔雀河

孔雀河是一条东西流向的河。如果追根溯源,它的上游要从发源于北天山深处的开都河算起。开都河由西向东,注入焉蓍盆地的博斯腾湖。孔雀河则从博斯腾湖出发,先向西南拐了一个小弯,为库尔勒、尉犁两个城市送去沙漠甘露,然后掉头向东,一直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东去,最后注入罗布泊。

新疆这地方,有水就有好风光。开都河--博斯腾湖是一条银线坠着一颗明珠;孔雀河--罗布泊又是一条银线坠着一颗明珠。这上下两个半截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水系,孕育出了古代北丝绸之路的繁荣文明。

这水系的上半截,开都河--博斯腾湖一线,如今仍有绮丽风光。去年,我曾进入天山深处,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见过开都河上游的迷人景色,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开都河像一条银色飘带,在尤勒都斯高山盆地内盘旋,那仙境般的画面常在电影、电视中见到。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古称西海。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30公里不等,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比它大,但青海湖是咸水湖。不过,博斯腾湖也并不是纯粹的淡水湖,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半边是淡水,半边是咸水,只是淡水区域大于咸水区域而已。有了博斯腾湖,才有富庶的焉蓍盆地。湖中有鹭、鸥、鹳、鸬鹚等10余种候鸟,盛产鲤、草、青、鲢、鳙等鱼类。春夏季节,湖区大面积沼泽地上的芦苇绿浪连天,秋季芦叶金黄,芦花飞白,煞是一片风景。可是,近年来有消息报道说,博斯腾湖正在变咸,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西域许多古城的湮灭,都同水源干涸、盐碱化加剧有关。我曾去看过被盐泽围困而湮灭的焉蓍古城遗址,遗址周围的泥土像刀丛剑簇一般的盐碱化景象过目难忘,只走了一二百米距离,便将我脚上一双皮鞋割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这水系的下半截,孔雀河--罗布泊一线,则早已彻底干涸了。孔雀河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我遥想它在古代水流丰沛时的情景,那时沿河两岸的植被一定十分茂密。几年前,我曾在吐鲁番博物馆内见到过一头当地出土的犀牛化石,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由于它的头骨化石实在太重,装配犀牛化石的架子支撑不住它,只得将它放在一旁,另用轻质材料做了一个头骨模型装配在它的身躯上。如此巨大的古动物,食量大得惊人,证明这一带远古时候气候非常湿润,植被非常茂密。吐鲁番地处哈密盆地,与罗布泊地区相邻,中间只隔了一道时断时续的库鲁克山,两地同在天山山脉以东,古代气候相差不会太大。因而可以想象,古代孔雀河两岸的植被同样十分茂密,动物种类一定很多。

那么,孔雀河是不是因为古代这里的孔雀很多而得名呢?几年前,我曾就此问题在库尔勒请教过一位当地考古专家。据他说,孔雀河这个美丽名字,却是产生于一个小小的差错。自古以来,当地少数民族牧民擅长制革,而制革过程需要将浸泡过的皮张拿到河中去揉洗,发出孔切、孔切之声。后来测绘地图时,外地来的测绘队员向当地牧民打听这条河的名字,由于语言不通,牧民用手比划着说,那是他们常去孔切、孔切揉洗皮张的河。测绘队员以为他们在说孔雀、孔雀,就在地图上标明这条河叫孔雀河。

孔雀河--罗布泊从古代的水潦之地,演变成今天滴水不剩的荒漠地带,自然界这个漫长的变迁过程,使孔雀河两岸和罗布泊周围地区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在孔雀河北岸一线,就绵延着一条约有20-30公里宽的雅丹地貌带。雅丹地貌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是车辆无法通行、徒步难以穿越的魔鬼阵、迷魂阵。如果不是由于这条无法逾越的雅丹地貌带阻隔,其实楼兰遗址就在我们营地正南方向约40公里处,今晚就可到达楼兰古城遗址内去宿营,明天就有足够的时间在遗址内尽情盘桓。

从地图上看,明天的绕行路线很像一个大大的问号--?,那问号的最后一点,就是楼兰。哦,湮没了1500余年的楼兰,你究竟是什么样子?

(节选自朱增泉《罗布泊随笔》)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随笔,取材于作者游历罗布泊的生活片段。文章主要记叙了孔雀河的风景、名称的来历等,同时,作者以开都河的美丽风景与之相对比,从侧面表现出孔雀河变得如此荒凉的悲哀之情。在文中,作者还多次强调了孔雀河曾有过的美丽风景,使读者对孔雀河现有的荒凉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二、培养情感的丰富性。

感受能力有赖于人的情感的丰富性。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十分丰富的。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觉。多情才能感受深刻,没有情的感受是苍白无力的。在感悟中要伴随着自己的情感。感悟的主观性,决定了它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性,而情感是由人的思想道德所决定的。所以,无论是观察还是思考,都必须有一个情感标尺,以充沛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如何才能培养丰富情感呢?

第一要凝神贯注,只有聚精会神,才能对客观现象进行感知、理解,以至产生想象和情感。只有凝神贯注才能捕捉住客观对象的细微特征,特别是那些体现事物蕴含的形象特征,能触发情感的萌生。对人与事,对景对物,漫不经心,很难调动各种心理功能,当然情感也难以调动起来。

写随笔,要出之随意,手到拈来;融会古今,散发开去;要饱含情感,具有审美感染力;要知识广博,具有独创的见识。这里,本质上是写作者的审美性的情致和智慧,没有审美情致,智慧的随意挥洒,也就很难写好随笔。请欣赏赵小帅的《洗脚》:

我小时爱看书,《林海雪原》、《红岩》、《桐柏英雄》、《牛虻》等长篇小说是在上小学时就读完了的。我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对我的阅读能力很是赞。但这状况到我读《家》和《红楼梦》时发生了变化。上中学后的一个假期,我每天下午都躺在屋里看《红楼梦》,这让我爹大为光火,他老是劝我出去踢球或从事别的什么粗俗的活动,就是不要读《红楼梦》。我妈则向我解释,《红楼梦》与《家春秋》之类的小说情绪不好,怕我看了之后萎靡不振。“萎靡”这个词在当时很好听,用在学生身上很有些胡思乱想兼经常手淫的意思。

有个晚上,我跑到附近一家戏院看了出京戏叫《宏碧缘》,我爹知道后就盘问我那出戏是什么内容,我去看出戏就是因为里面有武打,舞台上悬了钢丝让演员飞来飞去,经我爹一盘问,我才想起这部戏里似乎有爱情成分。

上到初二时,班上有的同学开始看一些美国小说,有个家伙,很“萎靡”,我们发现他的书包里放着一本马拉默德的小说,有些页码被他折了个角,那些页码里都有“色情描写”,我当时觉得这家伙的做法有点儿卑鄙。我那时老爱翻别人的书包找小说看,因为学校图书馆里和街上书店里的书都太无聊,那年头社会环境很纯洁,没有言情武打。我老翻人家书包,结果从一个女生的书包里找出了一本青春期卫生类的书,那女生知道后对我特别生气,说我是流氓行为,搞得我很是糊涂。几年之后,我才知道“月经初潮”之类是怎么回事,知道为什么上体育课我们男生老像孙子一样跑圈儿而经常有几个女生不用跑圈儿

----我们当年都以为是老师“好色”照顾她们。

总之,我在青春期时经历了一长段捉迷藏的游戏,我的父母和老师们把许多东西藏起来,而我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并在脑子里拼凑出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后来,我酷爱读鲁迅,读他的全集,这让父母师长极为放心。我甚至读鲁迅的日记,鲁迅日记里隔几天会出现一个词“濯足”,我查字典知道这是“洗脚”的意思,我甚至查出来这个词事自《诗经》,我当时想,人家文豪洗脚都要记来而且要用这么雅训的一个词,真了不起。

几年之后,我上大学,读到了学者李庆西的一本杂文集,里面有一篇谈鲁迅的日记,还提到了“濯足”。他说这可能不是洗脚,而是做爱的隐语,做爱比洗脚更有理由写在日记里。他又说,可鲁迅临死前两天也“洗脚”了,这不大可能,他身体很差嘛。看来,“洗脚”问题应由鲁迅研究专家们再去分析论证。

李学者的这番考证方法,我爹是不会掌握的,否则他会认为没有什么书是我小时候应该看的。

这篇随笔的题目非常通俗,而内容却带有一股浓浓的学术的气息,其所记叙的事情令人深思。全文记叙了“我”阅读书籍中的有趣的故事,记叙中带有一点淡淡的对保守思想的讽刺,透露出作者对那个时代人们以“爱情”为“好色”等错误的看法,全文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笑的意味。

【名家指点】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樊志厚

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宋)刘邠

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

虽从小处着笔,却是着眼于大处的。---------徐懋庸

【现场作文】

一、片段作文。

请从下面各题中,任意选择一题。

1、请在下面文章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正确地浪费时间

 

我每天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包括早上醒了之后躺在床上按摩日渐隆起的腹部(计半小时),去健身中心来回路程(计一小时),在健身中心游泳(计40分钟),蒸桑拿及洗澡(计半小时),脱衣服穿衣服(计20分钟),午饭后及晚饭后散步(各半小时)。

有人替我算了一笔账,说像你这样锻炼身体,能多活10年,可你每天花在锻炼身体上的时间太多了,除去8个小时睡眠,一生之中四分之一在锻炼,却只为多活10年,而且是老朽不堪的10年,这岂不是不划算吗?

这位朋友算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早上醒了以后不赖在床上,饭后的散步取消,这主省下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多干点活儿,就能多挣点儿钱。但他说我的睡眠为8小时,这是错的,不管工作多忙,我都要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为12小时。

这位朋友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

要是纯粹用经济眼光去衡量,一个人只睡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在创造时间价值,这才划算,可我怀疑并嫌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算法,我总以为,一天中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能被挥霍掉,那才算比较幸福。

【解题指导】参考答案如下:

这位朋友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那就是他认为我每天锻炼身体是为延年益寿,这不对,我每天花4个小时锻炼身体并不为多活10年或15年,为什么呢?套用一句忘了是从哪儿听来的歌词,我是要“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12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一天中总有4小时无所事事,我以前用各种办法打发这4个小时:读武侠小说、听流行歌曲、发呆,但最后我自认为找到了最好的办法,那就是锻炼身体。在我看来,这是“正确地浪费时间”,我并不希望这4小时能产生什么价值,如果能让我更健康,那挺好,但其首要的功效是帮我打发时间。

如今这年代,不产生价值的时间被认为是损耗掉的,或者说是消费掉的,浪费时间可能是最奢侈的消费。比如说谁谁谁,吃完饭要听两个小时的莫扎特,在精明人眼里,这真是吃饱撑的。

有篇法国小说写道“我在唱机盒里投下20法郎,点那支在戛纳听过的乐曲,平添5分钟的忧郁”,这句话真是能打动我,花钱去浪费5分钟时间,还是为增添忧郁,这真是奢侈。

还有一段顺口溜儿说法国人的生活是“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圣诞”,这更让我羡慕,觉得法国人才是浪费时间的高手。

2、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许多细节令我们感动不已。请注意细心体会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其中的某一个细节发表你的感慨,写一段简短的随笔性的文字。

二、整篇作文。

请从下面各题任意选择一题,写一篇随笔。

1、请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据此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随笔。

宁夏发生严重毁林案件治沙英雄心血付之东流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消息:4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毁林案件,曾被誉为宁夏治沙英雄的周学忠在长流水沟荒漠新栽的1.2万多株小树被长流水村村民毁掉。

昨天,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作出批示:“这是一起严重的违法毁林案件。政法部门要立即抽调得力人员抓紧破案,对为首的策划和组织者要坚决依法处理……要采取措施帮助周学忠同志恢复生产,理顺林场的产权等方面的关系。对长流水村村民要加强教育,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周学忠是宁夏灵武市一位回族农民,从去年初开始,他进驻长流水沟从事荒漠治理。为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将自己3个儿子分别改名为青春、青宝和青山。1年多时间里,他倾其所有,在荒漠上投资230万元,使长流水沟有了一片片绿色。今年,周学忠又雇用民工数十人,在长流水沟开始新的植树造林,新栽树1.2万余株。

 4月15日上午,灵武市白土岗乡40多名村民或骑摩托车,或坐拖拉机,以周学忠植树影响他们放羊、羊无处饮水为由,对周学忠新栽树砍的砍,拔的拔,折的折,将1.2万多株新栽树毁坏一空,并将周学忠投资43万元修建的引水管道用沙子、石头、土块堵塞。

2、我们常被名山大川的壮美风景所激动,也常常被身边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所感动,请你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画面,写一篇记叙性的随笔。

3、请从自己家中的工艺品或美术画等,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说明性的随笔。

【借鉴例文】

还要为雍正帝隐恶扬善吗?

何满子

从传媒得知,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极为轰动,创收视率新高,和上海收视率也极高的《还珠格格》南北争辉云。报上还评论说,北京人钟情于《雍正王朝》,上海人耽爱《还珠格格》,从中可以显示两地欣赏水平之高下云。意思是,《雍正王朝》的“艺术品位”要比《还珠格格》高得多。

笔者是个顽固分子,您说我偏激也好,偏颇也好,乃至不是东西也好,凡是荧屏上活动着的人物脑后拖着一条豚尾的,一见就先天地厌恶;正像荧屏上出现扭屁股歌星就反感,立即要掉换频道以避之一样,这类宝贝电视剧从来不看。我这从可信的、其鉴赏力靠得住的朋友男里,得知《还珠格格》清洁的基本骨架,是从马克·吐温的《乞丐王子》改头换面而来的;戏里对清代旧制度风习,也尽是胡编乱造,属于“戏说”之类。迷恋这类货色,难怪要见笑与评论家,说是欣赏水平不怎么。至于雍正、乾隆这类所谓“历史剧”,则正如一位深谙清史鉴评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把那些视庶民无草芥,特别是虐待汉人的皇帝都描写成“英明风流,爱民如子,访贫问苦,兼擅泡妞”的有趣而可爱的人物,名曰历史剧,其实和“戏说”也差不离。

这回的《雍正王朝》,据说是极有新意的。新在哪里呢?说是一反过去民间传说和野史之类把这位皇帝说成是阴鸷惨刻狠毒可怖,突出他无与伦比的“勤政”,说他在位13年,朝乾夕惕,(这令人想起这位陛下以年羹尧的贺表“夕惕朝乾”之句,只是把词语颠倒了一下,意思并无差别,却猜疑为有心侮慢君上而下诏切责之的故事,这不是野史和民间传说,而是正正规规地出于《清史稿·世宗本纪》的正史明文。)光是政务批语,就达千万言之多。说他整顿吏治,锐意肃贪,是个“改革”皇帝。当然,“改革”一词,十分中听,颇合人们的心愿。说他“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库因之丰盈,由康熙的库银七百万两骤增至五千余万两。这好那好,于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皇帝。

这些也许是事实,但他不这样“朝乾夕惕”行么?要时刻提心吊胆地防范而且猜疑那些“窥窃神器”的弟兄及其党羽;要防范而且猜疑尚未彻底私心的汉民的反抗;要保住爱新觉罗氏偌大的富有四海的家业;要谋他的子孙后代“皇图永固”,扩大而言着要维护八旗子弟的奕世安富尊荣,长享特权,永远骑在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头上专擅威福。他当然得提防、猜疑、费尽心机操作或曰“勤政”。他迅速辣手地肃清肘腋间的骨肉异己,不但野史和民间传说,连《清史稿·世宗本纪》也不能为之讳,论定他“孔怀之谊,疑于未笃”和“寡恩”,虽然这只是“天皇圣明”习惯下的轻飘飘的贬辞。试想对骨肉亲属尚且惨刻无情的人,对稍有不驯乃至无辜的草芥小民能不提防、猜疑而残暴惨刻么?

这种为了爱新觉罗氏的私产而“励精图治”的“改革”,能和今天为全民族发奋图强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比附得起来么?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胡乱“呼召历史亡灵”。单说“改革开放”一词的“开放”,雍正不但对内绝不开放,钳制禁锢空前;对外则是锁国封闭的创始者。康熙还至少留心西方政教科技,还多少能容纳汤若望、南怀仁等西方教士学人的历算科技知识,雍正则一律驱逐、排斥、封闭,其遗泽一直延至外国用炮舰轰开国门而后已。至于他对内的思想钳制和精神奴役,则至今读史者犹为之发指。

——————见中国年度最佳随笔197页

【延伸训练】

1、在同学们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产生了严重的确后果,请以“一次不该发生的事情”为题,写一篇简短的随笔。

2、请注意观察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某些有趣的现象,并选取其中的一个加以描述,写一篇记叙类随笔。

八、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开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经过,把握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陶渊明诗歌特殊的风格。

3、学习把握诗歌意境,善于分析诗歌形象。

教学重难点

陶渊明诗歌的白描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背诵、品读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指名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建安时代和建安风骨

3、回忆并背诵《天上的街市》

二、课文自读

1、课文朗读

2、指名学生当主持人,进行鉴赏指导

(着重鉴赏诗句,鉴赏炼字炼句的表达效果;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1)、文章是如何写景的?

(2)、诗句的叠字有何表达效果?

3、主持人小结

4、思考讨论:《迢迢牵牛星》是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白马篇》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背诵《天上的街市》

2、背诵《迢迢牵牛星》

3、背诵《归园田居》

二、课文自读

1、作者以及三国时代的建安风骨

2、课文朗读

3、指名学生当主持人,进行鉴赏指导

重点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心美的艺术手法。

三、诵读五言诗,比较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体会三种诗句的节拍、韵律特点,写一篇短文,进行表达,字数不限。

四、课外阅读并理解《语文读本》中的第9课

第三课时作文

写作训练:(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的外貌;

(2)、写一个你最熟悉的老师上课时走进教室时的场面,要求写出他特有的动作等细节。

《赤兔之死》--“满分作文”共欣赏

编者的话:本报刊出“古白话佳作得满分”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来电,要求刊登“满分作文”。在征得省招办同意后,现将原文《赤兔之死》刊出,以飨读者。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3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教案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三单元作点辩证分析

【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能够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

【知识技能】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作点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

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学习好的议论文,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

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例如下面这篇题为《世界每天一个样》的文章:

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初三了,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之间徘徊。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

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

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一样吗?

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俩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着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

从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更改,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

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的汗水几何。

狭隘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就消磨了前进的动力。连动力都丧失了,你的明天就真的销毁了。从这点看,我很庆幸巴尔扎克小时侯没有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否则人间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位伤心的母亲,也请你想一想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他们小时侯读书并不聪明,兴许也和您的孩子一样,可为什么他们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因为自信、坚持和发展。别再叹息了,你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请相信,一切都会改变,未来同属于大地。

这篇文章以《世界一天一个样》,本身包含着发展的观点。文章从一位母亲的“诉苦”谈起,指出其“诉苦”的错误所在,即“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从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希望和前途。在行文之中,作者列举了巴尔扎克、爱因斯坦、爱迪生、华罗庚等典型事例,雄辩地证明“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看问题的错误所在。全文分析辩证,说理有力,值得一读。

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如下面这篇文章:

“象棋”折射中西文化

中国与外国都有象棋,它们的祖先虽然都为古印度象棋,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早已大相径庭了。有趣的是稍稍观察规则,竟能发现不同的民族、国家在文化、政治上的区别,实在发人深思。

凡略通棋术者一定知晓,国际象棋最厉害的是“后”,它可以直飞、横飞、斜飞,真可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他棋子的战斗力远远弗如。由是可见,外国历来不“重女轻男”,女子照样可以“爵禄高登”,如现实生活中的英国女王。而中国的礼教早在几千年前就规定了妇女的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配做贤妻良母。武则天历尽艰辛登上了皇帝的金碧宝座,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嗣后,仍落个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大逆不道”!唯其如此,中国象棋上就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中国象棋在底线中央规定了一个四方框,将、帅只在框里活动,者大概是因为中国皇帝向来只在宫中度日,不能越雷池一步,除非国势危急,断不“御驾亲征”的缘故。但在外国,皇帝领兵打仗却是家常便饭,如英王查理为了平叛,亲自带兵去法国打仗。国际象棋中的“后”威力之大,是与此有关的。

有道是,“过河的兵顶个车”。诚然,中国象棋里的卒只要越过“楚河”“汉界”便可东南西北“任遨游”。殊不知,一旦沉底,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任人宰割。这表明中国古代军人为封建朝廷拼了一辈子的命,到头来只会落个悲惨下场。即使韩信这样侥幸从乞丐到将军的人,也只是汉高祖手中的一件“工具”,定国安邦之后,难逃劫数,被处以极刑身亡。在国外则不同,只要士兵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建立功勋,那么就有机会“平步青云”。当年拿破仑由普通士兵成为皇帝的史实就是证明。所以,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到达终点线,就立即成了“后”,威力陡增。

象棋这一方寸世界乃是人类社会各不一样的大千逸事之缩影,给人启迪不浅。

这篇文章有象棋生发感想,立意深刻独到,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抓住象棋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由棋及人,由棋道到文化,使议论由表及里,形象生动。

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勇士耶?莽夫耶?

——评漂流的价值

自尧茂书单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地——青海省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所在。为了骄傲地说一声:“是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他们没有被前仆者的牺牲所吓倒,也没有畏缩于虎跳峡那几十米的落差,毅然投入这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中。

漂流壮举,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褒贬各异,称赞者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批评者则认为是冒险活动,寻求刺激。我对它的看法是:“赞赏其精神,不解其行动。”

首先,我们不能把漂流单纯地看作是年轻人寻求刺激。试想一只古老的皮筏,载着血肉之躯,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搏击,此等壮举,难道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吗?他们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呀!在过去那段令人辛酸的日子里,外国的炮艇轮船在长江上肆意横行,川江航道就是英国人首先打通的。国耻呀!现在,美国人又宣布要首漂长江,于是,以尧茂书为首的一批勇士站起来了,前仆后继,终于完成第一漂的壮举。所以,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敬,能够催人奋进。

但即使是最支持漂流的人,我想,在看到那些伤亡报告的时候也不禁会摇头叹息:“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这是一场战争吗?是的,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而作为20世纪的80年代的现代人,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是古老的皮筏。这场战争只能称为人以原始的蛮力与大自然的搏斗,因为人把他最具有威力、最强大的武器舍弃了,那就是人的智慧。就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而言,人在自然界中是弱者。但是人类还是生存下来了,并成为世界的主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能够思维,具有智慧。而漂流的勇士们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那小小的皮筏被巨浪肆意戏弄,我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曾经遨游过太空与深海的人类吗?此为我不解之一。

那么之二呢?乃是我对漂流者过虎跳峡的方式感到吃惊。一个橡皮艇,密封的,四周捆上一些轮胎,人就在艇里,任激流冲打,里面的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旦漏水,使意味着死神降临;否则,功成名就,称为征服长江的英雄。试问,这行动与昏天黑地的赌博者有何区别?(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高尚的。)如果说坐在皮筏里靠船浆与长江搏斗是使用蛮力,那么躲在皮艇里漂流又算什么呢?惭愧呀!

诚然,漂流者在精神上是足以称之为勇士,而在行动上呢?只能算是莽夫。进一步想,目前急待漂流的果真是长江、黄河吗?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不也像一条待漂的长河吗?朋友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到改革的洪流中去搏击吧!在这激流中,我们也能成为漂流的英雄!

这篇文章是针对长江第一漂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长江第一漂的积极影响,也点明长江第一漂存在的缺陷,一是使用的工具,二是过虎跳峡的方式,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作点辩证分析,是议论文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议论时,只有注意辨证地看待问题,才有可能使所议论的问题深刻、全面、客观、有理,使议论有较强的说服力。

【名家指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特别的分析。

————列宁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

【现场作文】

一、片断作文。

1、上网是中学生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此也众说纷纭。请你针对上网的利弊进行分析,写一段简短议论文字,字数不超过300字。

2、请你为黑板报写一段200字的议论性文字,对出现在中学生中的某种现象(如抽烟、化妆、外语热、学电脑、开生日Party……),谈谈你的看法。

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参照示例的文段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换一个角度分析。

材料:今有人,是襄(偷)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肘襄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示例:古时有一人,每月偷一只鸡,别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做的事情。”他回答说:“我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来年就不偷了。”

偷邻居家的鸡当然是坏事情。偷鸡人听到别人指出错误理应立即改正错误。但是,对有些人来说,由于恶习太深,改正错误就要有个过程,如果嘴上讲“立即改正”,未必能改得了。现在这位偷鸡人决定逐步改正偷鸡数,如果这话是出自真心的,那么,这种态度我们不应该加以否定,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他最终彻底改正错误。

无论是对个人的错误,还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主要是看它们的发展趋势。如果发展的趋势是好的,我们都应该欢迎。我们千万要记住:即使是出于好心,急于求成往往把事情搞糟,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发表你的看法。篇幅不论,字数不限。

材料:日本中学生旅游团到北京,带队老师曾让他们在天安门数数一分钟里有几辆日本汽车经过。每年八月,日本的许多中小学校都要播放广岛、长崎挨原子弹袭击时的资料片。

在中国的心脏测数日本汽车,无疑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在“国耻日”回忆国家所受的浩劫,当然是为了永记战败之痛,如果剔除其军国主义的复仇因素外,其作用还是为了激发、振奋民族精神。

近年来,搞政治思想的同志老是感到头痛,愿望与效果老是相悖。日本朋友对青少年教育则确是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5、请认真思考并修改下面这一文段。

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令人讨厌的拦路虎。当年武松国景阳冈,路遇吊睛笔额虎,武松的办法是将虎打。“武松打虎”给我们的启示是: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到困难一筹莫展,找不出解决的方法,因而逃避、退缩。事实上困难是客观存在的,逃不掉也躲不了。武松能躲吗?要不被老虎吃掉,要不将老虎打死,他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在碰到困难时,切莫采取逃避的方法,而要向武松学习,迎着困难上。当然,要很好地解决困难,关键还在于要找到解决困难的好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了这把钥匙,任何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题指导】

修改搞: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令人讨厌的拦路虎。要想扫除这只拦路虎,唯一的选择是消灭它。或力克,或智取,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方法。一把钥匙一把锁,找到了钥匙,开锁就不成问题了。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想,也正是有了这只拦路虎,才激起了我们消灭它的勇气,才促使我们去努力寻找消灭它的办法。试想,人类社会不正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向前推进的吗?现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正是在解决一个个生产难题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吗?没有困难,就不会出现解决困难的办法,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只拦路虎倒还是有功之臣。……

二、整篇作文。

1、阅读下列语言寓言诗《鸟的评说》,按照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但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请根据上述寓言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绵羊开了家发廊,刺猬第一个光临,绵羊给刺猬烫了跟自己一样的短发。刺猬气坏了,他的头发是“防敌的武器”,这下可没用了。于是告到工商局,吊销了绵羊的执照。

绵羊改开缝纫店。乌鸦第一个光临,绵羊给他缝纫了一身跟自己一样的白衣服。乌鸦气坏了,他的家族从无穿白衣服的。又告到工商局,绵羊的执照又被吊销。

绵羊接着又开饮食店,狐狸第一个光临。绵羊给狐狸做了一份自己最爱吃的炒青菜。狐狸气坏了,他一贯吃荤菜,素菜怎么吃呢?狐狸一气之下,操起板凳把绵羊的营业执照砸个稀巴烂。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天文学家在黑夜的旷野上观察星空,边走边看,不料一脚踩空,掉进一口枯井里,于是大声呼救。一个农夫闻声赶来,把他拉了出来,问他:“你是怎样掉下去的?”他说:“我因只顾看天,没有注意到脚下。”农夫说:“唉!地都没有看清,怎么看起天来了!”

请联系现实生活提炼观点,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4、有人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到西藏;有人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还有一位妇女,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到原始森林去观察动物,在森林里生活了许多年。对此,小张说:“这些举动很有意义,很值得学习。”小李说:“这些人是闲得无聊。”小王说:“这些人是没事找事。”

请你以其中的一种看法为中心议题,兼评其他两种看法,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5、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在文中每个分论点后的空格内填上的适当的内容进行论证,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敢为天下先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先于人,众必非之。”老子处世三宝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我斗胆唱两句反调,划去“不”字,便是“敢为天下先”。

勇猛争先吧!“敢为天下先”的人,即使倒下了,身躯也是向前的!

【借鉴例文】

理想能不能当饭吃

理想,这一神圣的字眼,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已难寻觅它的踪影。即使不经意想起它,亦如洗衣粉的泡沫般,在你想起他

的瞬间,不肯多留一刻地离你远去。待你再寻找时,摆在你面前的是一盆肮脏的衣服,你得面对眼前这毫无雕饰的现实。而现实总是冷酷的:肚子饿了,你必须去吃饭,天气凉了,你必须加衣服;否则等待你或许将是饥饿和感冒的痛苦。理想也是冷酷的,容不得你对它的半点亵渎,半点玷污。它是一种食粮,一种人们需要的却往往又在不经意中失去的食粮。

那么,理想能不能当饭吃?且不要简单地答“能”或“不能”,然后竭力地搜索所谓的典型事例和有力论据去填补的回答,给人的或许只能是片面的明白和短暂的认同。

说它能,是因为从大道理方面讲,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是不灭的火花,理想能将一个濒临绝境的人蓦然从最后一步中牵回来,能将一个除生命以外一无所有的人从现实的痛楚委靡中拉回到光明境界中,甚至能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以至人类从灭顶之灾中即使地拯救出来,获得再生。革命者因为有了理想,推翻了那外强中干的统治者,结束了血淋淋、赤裸裸的残酷压榨;农民因为有了理想,将“春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的诗句谱写成现实的动听的乐章;莘莘学子因为有了理想,迈上了高等学府的台阶,改写了自己生命的历程。从小的方面讲,一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地受着理想的牵引指导。你想取得好成绩,你得认真,一丝不苟地学习;你想成为诗人,你肯定钟爱拜伦、歌德,你想买辆“夏利”,你得努力工作认真攒钱。这或许就是最现实的理想,最现实的行为。因此,理想能当饭吃是说理想虽然不是一种物质的食粮,然而它是一种精神食粮,在它的支撑和牵引下,你能够有目标、有目的地去奋斗,去获得物质上的回报。

说它不能,是因为理想毕竟是一种触摸不到的炫目的光环,实现它源于我们执著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奋斗。不能因为有了理想,就可以“稳坐中军帐”,而不去躬身践行。试想,革命者只有理想,不去宣传、不去活动,不去牺牲,他们永远将在统治者的压迫下屈辱地生活;农民只有理想,不去播种,不去耕耘,不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那一担担金闪闪的稻谷又如何自己去填满粮仓;学子们只有理想,不去学习,不去努力,不去寒窗苦读,高校的殿堂上,自然不会有他们潇洒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不能当饭吃,因为理想并不能替代一顿丰盛的佳肴,你必须为它付出,否则只能拒绝它苦涩的余味。

理想,这一经历了风雨洗礼的瑰宝,愿你我都能够真实地拥有它。

【简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我们对理想的看法是不是正确呢?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修正了人们对理想的看法。在文中,作者辩证分析,既深入论述了“理想能够当饭吃”的理由,同时又论述了“理想不能当饭吃”的理由,分析合理,说理深刻。

【延伸训练】

请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辩证分析,合理议论。

恐怕没有一个杭州市民会想到,他们从超市、街头便利店购回的油炸食品,居然是用泔水油制成的。近日,杭州市工商局江干

分局端掉了几处用泔水油加工食品的窝点,而随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食品早已出现在一些大型超市的货架上。

在杭州皋塘西区的食品加工窝点,工商人员当场查获了用泔水油炸的麻花、锅巴、拉拉王和几麻袋的原料。在绍兴路286号的杭州兴化果品有限公司,工商部门当场查封了正在包装的70多箱名为“记味”的系列食品,这些“记味”系列包括月亮锅巴、海鲜贝壳、蚕豆酥、葡萄干、花生、精制拉拉王、土豆卷等。在这家小小的加工点,工商人员发现,今年的送货单已是厚厚的一摞,最的的一笔营业额高达19777元。当天下午,记者在庆春路上的联华万家福、武林广场边的万家福以及孩子巷里的“千家伴”等超市的货架上,发现了这些“记味”系列食品。据悉,杭州兴化果品有限公司最多的一天要生产油炸食品500多公斤,除大超市外,食品市场、街头小店、学校附近的小超市,都可能流入。

而在九堡镇的一家阴沟油提炼厂,赶到这里的工商执法人员发现,厂内堆满了布满油垢的油桶,足有上百个,用来沉淀泔水的方形石坑有25个。“炼油”厂老板口口声声说,油是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绝不可能把阴沟油当食用油出售,但执法者却在这儿查到了许多食品企业的名片和联系电话。泔水油是从宾馆饭店的下水道、隔油池等处的泔水中提炼出来的。根据专家介绍,食用泔水油炸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它不仅会引起慢性疾病,还会致毒、致畸、致癌。

目前,上述超市都以撤下了那些油炸食品。工商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表示将把此案追查到底。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广东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广东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广东版)

第一部分:单元课文简析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其中《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为基本阅读,《荷花淀》《春之声》为扩展阅读。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
《药》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四月(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七天)写的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鳞、秋瑾被清政府杀害的事件为素材,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被吃掉的悲剧。
《项链》是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故事叙说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罗瓦塞尔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微型小说两篇》中,《等待散场》叙说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浪费一张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朋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的故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差别》叙说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在购物、捕捉与汇总信息的能力的差别,两人主要是思维的差别。
《荷花淀》是一篇“诗体小说”,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它主要写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了“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归纳小说主题。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小说主题。
2、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结构是作家剪裁生活和组织篇章的总框架,要想详细分析、实际掌握,则应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转换、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以及叙述中的顺序、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有关知识。
3、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技巧。正确把握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应重点熟悉了解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这些方法才能较好地欣赏人物描写技巧,分析好人物形象。
(二)教法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药》3课时,《项链》2课时,《微型小说两篇》1课时,《荷花淀》2课时,《春之声》课外自读。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强调预习,加强练习。
(三)单元教学过程
l学习单元导语
研讨:
1、什么叫小说?什么叫小说的三要素?
答:小说是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小说的三要素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
2、短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看第一段,并概括要点)
答:篇幅短小;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
3、从本单元小说中你可以学习到什么?
见第二段。
l基本阅读
第九课药
鲁迅
第一课时(抓情节,明主题)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二)识记生字词(课前预习完成,课上检查、订正)
1、字音:蹩进攫取滞板庾毙搭讪丛冢悚然褴褛咳嗽
2、词义:无精打采跄跄踉踉层层叠叠恍然大悟
(三)阅读感知
思考、探究:
1、通过初次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小说故事内容,并各用不多于八个字概括各部分内容。
(学生同位互讲,然后推荐优秀者。教师提示、补充。)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时间)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当天早上——当天上午——第二年清明
(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
(地点)刑场(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
↑↑↑↑
(暗线)夏瑜被害——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小结:华夏代表中国,华夏两家的悲剧正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2、思考、探究:小说中的“药”有什么含义?以“药”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学生间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提示、补充。)
答:小说以“药”为题目。“药”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概括小说情节作用。
2)连贯双线结构作用。
3)揭示主题作用(“药”的含义):人血馒头不是药,这种迷信的产物只会使人更早地丧命;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群众的觉悟;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必须另找根治脱离群众这一病症的新药。
练习: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第5小题。
(四)布置预习
1、从文中找出康大叔、花白胡子、华大妈等人物的语言,并想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2、课后练习: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练习。
第二课时(抓人物,归纳性格特征)
(一)评讲《课程探究》中练习,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考、探究:
1、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属于哪一类人?
城市贫民: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夏三爷
闲人(茶客):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
爪牙刽子手: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革命者:夏瑜(暗指1907年被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和秋瑾)
2、分别找出描写华大妈、花白胡子、康大叔等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细细品味,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教师汇总、点拨,一起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1)华大妈:勤劳善良,愚昧忠厚,诸多禁忌的不觉悟的城市贫民形象。
(第一部分,与丈夫省吃俭用留下钱给儿子买药;第二部分叫儿子吃“药”;第三部分小心搭讪茶客;第四部分坟场中对夏四奶奶的关心。)
2)花白胡子:低声下气,圆滑世故的城市顺民。
3)康大叔:盛气凌人,凶暴、残忍、无耻,封建统治者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
(第一部分买人血馒头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第三部分的肖像、语言描写。)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二、阅读部分。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第三课时(抓环境描写,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这堂课和大家一起分析鉴赏文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二)思考、探究:
1、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并想想所反映的社会时期。
(结合课后练习三和《探究》练习)
社会背景:清末民初。
(第一部分中“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等。)
自然环境:景物阴暗、单调,渲染杀人前肃杀的气氛(第一部分中)
渲染了凄凉、阴冷的气氛(第四部分中)
2、小说环境和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1)典型的小说环境决定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3)典型环境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小说的主题密切相关。
第十课项链
漠泊桑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
(一)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19世纪短篇小说巨匠。
(二)梳理情节,体会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性。
1、阅读课文,尝试用大概三四百字复述故事。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再给些许时间学生阅读,然后同位间复述练习,再推荐优秀者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并补充,一起用最简短的话概括情节。)
得请柬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还债务
明真相
3、思考、探究:
1)对玛蒂尔德来说,借项链为什么是必然的?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概括内容回答)
2)“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部分,概括内容回答。这里使用了“伏笔”写法,结合练习二讲解。)
3)项链是假的”是否合乎情理?(合乎情理。找出三个伏笔)为什么结尾戛然而止,作者不继续写下去?有什么好处?(制造悬念;留下思考空间,空白美。)
4、小结:
小说情节巧妙曲折,《项链》本身就是一串很美的项链。莫泊桑不愧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程探究》中第35页练习。
2、阅读课文第100页《熟读精思才能融会贯通》。
3、你是怎么看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
第二课时(抓心理,分析性格)
(一)问题导入:
思考:假设玛蒂尔德丢项链后,情节如何发展就可以避免她的十年艰辛?
(由学生各抒己见,并一起分析判断假设的可行与否。并引用高尔基名言“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导入分析人物的性格。)
(二)思考、探究:
你是怎样看待玛蒂尔德的?并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要根据情节,客观分析、评价。然后师生一起归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堂上练习:
试想想真相大白后,情节将如何发展,写一段三四百字的话。
第十一课微型小说两篇
(一)阅读课文第99页《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了解有关微型小说的知识。
(二)迅速阅读课文并把握小说故事内容。
(四)思考、解答课后练习,分析理解两篇小说。
l扩展阅读
第十二课荷花淀
孙犁
(一)作者:孙犁,现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该派小说特点:淡雅疏郎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被誉为“诗体小说”。
(二)阅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迅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品味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堂上做《课程探究》第41页二、阅读部分,通过阅读练习,品味语言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3、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征。
(结合课后练习三,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三)课后作业:
完成《课程探究》第41页一、基础训练。
第十三课春之声
王蒙
(一)作者:王蒙,当代作家。
(二)课外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小说标题的含义。
(三)课外阅读课文第96页《一起来编故事》,写一篇微型小说。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72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