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范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范例”,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难 点:穿针引线和给线打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馨提示、评价标准、拓展延伸等内容的打印材料;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针、线、布块(或手帕)、剪刀、(双、四)眼扣各数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学习教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的农服破了,纽扣掉了或书包裂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事又是谁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纽扣?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钉纽扣。

(二) 讲解制作方法

1.出示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纽扣.如何分类?

2.板书投影:

起始针 —— 终止针

教学反思:

1、 送给学生穿针“法宝”(穿针辅助丝)时,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用,也是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一种方式,我在上课时指导得过早了些。

2、 把等级评价标准在学生动手钉第二颗纽扣前提出,也许学生作品的质量会更好些。

3、 每布置一项操作任务,都应该给学生一个规定时间,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便于学生养成习惯,使教师容易驾驭课堂。

延伸阅读

[课件系列] 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写作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_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一)

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 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优选: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选: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写作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xx×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热搜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思考(示范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思考(示范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天领着孩子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与读法。

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个数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会读亿以内的数;进一步建立孩子们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是:数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数感的建立。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根据孩子们已有的基础与经验,我在本节课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上。

一、调动已有的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首先我利用课本提供的20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为素材导入新课,初步让孩子感受万以外的数有多大。孩子们领会的很快,立刻发现“万以内的数最多的是5位数,这些数字有的是7位数,有的是8位数。”这位进入新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使他们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通过情景教学进一步培养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帮助他们建立数感。

三、自主探究,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予孩子们答案,而是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读法,学得很扎实,印象也很深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遗憾。

1、教具不够充分,学校没有定制大数的计数器。在认识大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得进率是多少,我们只能借用手指来数数,感受是10进率的。

2、第4页的做一做,我不能带领孩子们一起拨珠子数数,还有个别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计数器上,课堂上不时的出现拨珠子的声音。

3、在读大数时,个别孩子分不清数级,不懂数级的用途,导致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分不清楚如何读。

措施:在今后的练习中注重学生的读数指导。特别强调:

1、含有两级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读上个“万”字。如:24967845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五。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四年级上册《白鹅》学案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业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成长》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成长》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和经历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社会、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那么一个人的童年应该怎样度过?一直在父母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是自立自强,从小练就一身生存的本领?读一读成长这篇课文,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对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有所了解。

情感目标: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联想,引起感悟。

《锁不住的心》让我们了解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中国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二、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加以梳理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雀斑交流讨论。

例如,围绕“约翰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嘀咕:“不购买两根。”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她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上两块钱。——小男孩重复的行为使大家顿生疑窦,引起了读者好奇,是因为妈妈给他的钱很少吗?是他家的经济条件差吗?

当“我”要送他两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话说得不卑不亢”。——一个自尊、要强得孩子,令我们对他顿生好感。

“是我的妈妈。”她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报……”——疑窦初解。

“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他告诉我:“八十元。圣诞节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原来他的衣兜里不是没有钱,他自己挣的钱足可以购买两根香肠了。他的克制与节俭,是对自己劳动所得的珍惜啊。

还可以就“文章为什么不像《女孩儿乌塔》一样,用《小约翰》命题,而以《成长》为题?”展开讨论。

由此理解约翰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从而理解文章拿给的写作意图。

三、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向学生推荐《夏令营中的较量》,这是作者十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了,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学习生字生词。

本课生字可以采用形近字和同音字比较的方式进行。

“俭”与“检”“挎”与“跨”“销”与“消”等形近字不要混淆。

“戴”与“带”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琢”“济”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另外的读音和用法。

四年级上册习作教案


四年级上册习作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

1、×××的自述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完成角色转换。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比如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或是外出旅游或者走亲戚,见到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你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

2.学生介绍自己。(比如姓名、年龄、长处、特点、爱好、理想、愿望等)

3.引入主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4.出示小黑板上词语:书包黑板文具盒钢笔台灯小闹钟布袋熊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5.学生思考并交流。(当代言人)

6.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老师背例文《小闹钟》。)

7.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

(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

8.教师小结: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二)学习例文《小闹钟》。

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1.学生读例文并思考。

2.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形状色彩结构功能

3.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小闹钟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我是小闹钟,我很。”

5.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爱。”……

6.师:这只小闹钟会说话,会唱歌,多么特别啊!

(板书:我很特别。)

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像小闹钟一样想介绍自己,你听,这是小溪流的声音——

(三)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同学们,有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心理”),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愿望”)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2.指名朗读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3.小溪流诉说了什么?它有什么愿望?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出示:课桌书本小花蔬菜水果

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6.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比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等。

(四)开拓题材。

看来有些事物还真烦恼呢,其实不是样样事物都这样的,看,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老师还知道一首名叫《小草》的歌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唱一唱吧!这棵小草从来没有寂寞,没有烦恼,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们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把他们的快乐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这样的事物吗?让我们也替他们说一说。

其实像小草一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看蜡烛、绿叶、泥土、无名的小花还有很多。谁来替他们说一说。

(五)总结。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六)学生再读例文,感受写法。

1.学生再齐读例文,思考:在自述时,要抓住什么来写?

2.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3.老师小结: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七)明确要求,练习习作。

1.学生再读读例文前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2.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书包黑板钢笔台灯小闹钟布袋熊文具盒

课桌书本小花蔬菜水果

蜡烛绿叶泥土小草

3.师述: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老师重点提醒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吸引读者。

4.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身边的事物说说话,题目为“×××的自述”。

(八)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九)修改并誊写。

(设计者:xx实验小学张xx)

2、记一次家务劳动

【教学目标】

1、能把课前进行的一次家务实践有序、具体地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有序、具体地写一次家务劳动。

【教学准备】

课前进行一次家务实践。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写作兴趣。

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同学们,你们爱听歌吗?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还可以跟着唱一唱。

2、明确劳动的意义。

(1)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劳动最光荣》)

(2)你是怎样理解“劳动最光荣”这句话的?

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进行一次家务实践的,相信大家都已经完成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这次家务劳动,让大家都来分享一下你的劳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次家务实践,提示学生有意识地做一件家务事,让学生从心理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过程回顾,重温劳动经过。

1、交流家务实践内容。

(1)同学们,你们回去都进行了哪些家务实践呢?

(2)指名汇报。

(3)小结: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发现大家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

2、重温家务实践经过。

(1)同学们,在你做这件家务劳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让你难忘的地方?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是你克服困难的细节等等。

(2)四人小组内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①成功的经验

追问:你具体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想办法解决的?当你成功时你又有哪些表现(语言、动作、心理等等)呢?

②失败的教训

追问:你具体又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想办法解决的?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

3、小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不易的,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大家都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小主人。以后我们还要多进行这样的家务实践,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自己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品尝到劳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此次习作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好这件家务事的关键是“有序、具体”。考虑到学生在做家务时可能体会还不够细腻,所以我又根据习作的要求,尽量在课堂上通过叙述“最难忘的地方”,让学生重温劳动的经过,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这样,把情境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三、方法指导,学写家务劳动。

1、同学们,你愿意将自己的这次家务实践有序、具体地写下来吗?

2、读范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范文。

第一次洗碗

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叫我把碗洗好。我发愁了,心想:我从来只知道端碗吃饭,可没洗过碗,怎么能洗好呢?如果碗洗不好,妈妈一定会生气的。姐姐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对着我的耳朵轻轻地说:“别愁,不会,我教你。”我鼓起勇气,行!我一定能把碗洗好。

于是,我打了一盆水,把碗放进盆里洗。谁知洗了三遍,都洗不干净,摸着总是粘乎乎的。姐姐摸了摸水,说:“别白费力气了,冷水是洗不掉油腻的,得用热水洗才行。”我看着水盆,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换了盆热水。开始,我只用抹布在碗里转两圈就认为洗好了。姐姐摸了摸碗,说:“不行,还有油,要用劲洗。”

我不高兴地嘀咕起来:“何必这么认真?马虎点得了,洗得再干净,晚上还得用呢!”姐姐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小懒虫,我来教你。把碗浸在水里,用左手抓住碗,用右手拿住抹布,把碗边包住,边洗边转,这样,碗里边和碗外边都干净了。”姐姐边说边洗一个给我看。我照着姐姐的样子去做,果然把一只碗洗好了。接着我又洗了第二只、第三只……我越洗越好,越洗越高兴。

最后,姐姐还说:“还要把碗涮干净,把桌子抹好。”姐姐真行,得听她的。我又打了一盆水,把碗一个一个涮干净,把桌子抹好。

我看着自己洗的碗,一个个亮亮的,真开心啊!想不到洗碗也有这么多的学问。

(2)各自读范文。

(3)同桌讨论:这篇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交流:

①首先,小作者把洗碗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写:冷水洗、热水洗、用劲洗和涮碗,内容具体,层次分明。

②其次是有层次地写了心理活动:担心——决心——灰心——开心,写得真实、细致。

③还写了“我”在洗碗过程中懂得的方法,尝到的乐趣,突出了主题。

……

3、总结归纳,揭示写作方法。

(1)写作内容:记一次家务劳动

(2)写作要求;把劳动的经过有序、具体地写出来

(3)注意事项:写之前要先想好

①写哪一件家务事?

②这件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做的?

③做的过程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了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对范文进行阅读、讲评,特别是从“有序、具体”入手,重点讲解内化表达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运用方法,动手快乐写作。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家务实践内容拟一个作文题目,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把你的劳动经过、体会到的劳动快乐写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

2、学生自己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1)针对有序、具体的习作要求作进一步的指导。

(2)重点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重温情境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并掌握了合适的表达方式时,就在作文课上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面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另外,还要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同时选定起示范作用的习作和有代表性的病例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板书设计:

记一次家务劳动

有序——事情发展

具体——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克服困难的经过

(设计者:xx小学高x)

3、小制作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求,即讲清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用上准确的动词自由地说、具体地写。

【教学准备】小制作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同学们,老师这个有一个魔术盒子,请大家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学生好奇心很高,猜的结果也是令人意想不到。)

2、打开魔术盒子,一一展示学生课前上交的小制作。

(说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介绍小制作的文章更是如此。教师以猜一猜的形式开课,不仅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合理地运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以积极的情趣、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教学情境之中。同时教师又趁机展示了优秀作品,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

二、比一比

1、仔细观察出示的小制作,比一比谁的最优秀。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最优秀的制作,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认为这些小制作各有特点,在我看来都是优秀的,因为每件作品里都有同学们的汗水,有同学们的智慧。

(说明: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学生在比较的时候,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小制作在大小、色彩、材料、结构、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考一考

1、现在我们来考一考,这是不是你亲手制作的。(出示问题)

①什么时候做的?为什么想到要制作这个作品?

②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制作的方法与过程,请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回答。

④制作完成后心情怎样?

2、小结:看来这些小制作真是同学们亲手完成的。

(说明:与其说是考学生是否亲手制作的,倒不如说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几道考题其实揭示的就是本次习作的写作要领。当然只有亲手制作的,学生才会有话可讲,也才能讲得生动。)

四、找一找

1、刚才同学们在回答制作过程时,用上了一些动词,但是不够准确。不过没关系,老师今天就搬来了词语仓库,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出示动词:(按、握、折、插、捏、搓、拼、擦、扎、抹、剪、贴、穿、涂、切、削、嵌、填、敲……)

3、读动词,找动词。

4、指名学生用上动词来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说明: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连贯的动作将制作的过程写具体是有些难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词供学生选用。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了相关的动词,再回忆自己制作时的一举一动。自然有利于将内容介绍具体。)

五、议一议

1、为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不至于单调乏味。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加进哪些内容呢?

2、同学展开议论。

①可以写一写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②可以写一些自己制作时的心理变化。

③还可写一些制作成功后的启示。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希望这些内容能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说明:将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介绍清楚,表达具体些,是本次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写得生动些,则显然是比较高的要求了。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议一议可加进哪些内容。一方面是诱发学生去创新,提出适合于自己较高的要求,为彰显学生个性提供更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大多数基础一般的学生。同时他们在参与议一议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得到鼓舞,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写一写

1、你们的作品都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欣赏自己的成果,是快乐的;让同学或你的朋友分享到你的快乐,哪就更有意思了,大家赶快拿起手中的笔介绍介绍你的小制作吧!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精彩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所以教师总是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其实这里的精彩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作文写得优秀,基础较弱的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了,同样也是精彩。能力较强的学生永不满足,不断超越,也是精彩。这个教学片断告诉我们,精彩就在教学实践中,就在不断生成中,就在师生的互动中。)

4、粉笔飞了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学会观察

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

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抽样评讲。

(1)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设计者:xx小学宋珺)

5、快乐的游戏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举动,并尝试进行表述。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3、能抓住游戏中的关键人物或关键环节,进行描写,体现“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爱做的游戏种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实践——[设计意图: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观察同学、观察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习作素材。]

1、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爱做游戏吧?平时你们都爱做哪些游戏呢?

2、提出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老师请大家注意三件事:

1)、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在游戏中的表现;

3)注意体会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3、明确游戏内容及要求:

1)游戏名称——老鹰捉小鸡

2)请学生简述游戏规则。

3)引导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4、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穿插期间巡视或参与游戏活动。

二、谈话引导选择习作内容及重点,梳理习作思路。

5、大家玩得开心吗?

6、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7、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回忆游戏场面,在学生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机地围绕下列目标进行引导:

1)通过反馈,与学生一同回忆游戏三方在攻守之间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述。

2)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游戏三方的不同动作,还要能回忆出当时是怎么做这些动作的,并能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得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3)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

——上述三点中,1、2为重点引导内容,3为对习作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的特别提醒。

8、如果老师要请你写写刚才的这个游戏,你打算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要体现游戏的快乐,你认为哪个内容可以多写几句的?

——引导学生理出习作的思路,分出思路来。

三、佳作欣赏。

1、教师出示范文,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2、我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学到些什么?

——借助范文,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明确:

1)习作的答题思路

2)本次习作素材的详略安排

四、学生当场完成习作

五、讲评习作

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以学生习作中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者:xx小学宋珺)

6、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看过的漫画、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认识这些卡通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卡通人物形象,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特点,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3、学习描写人物对话,并能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人物特点,发挥想象,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在习作中,学会对话描写,能用不同的词表示“说”的意思,并学会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准备】

1、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事先制作部分卡通人物的头饰,或带一些卡通玩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卡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多媒体显示部分卡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对卡通人物非常熟悉。课始,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喜爱的卡通人物,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创编故事选择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二、忆一忆

1、他们啊!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哪吒的故事吧!

播放《哪吒闹海》片段。

2、你喜欢的人物是哪个呢?能回忆一下关于他的故事吗?

指名请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这些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每一个卡通人物都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吸引着孩子们。请学生回忆自己喜爱人物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说得积极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归纳,则可以帮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这些卡通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下面根据人物特点自由创编故事的学习环节服务。]

三、学一学

1、这些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说起来时都眉飞色舞,津津乐道。那么这些故事为什么能这么吸引人呢?我们再来看看《哪吒闹海》的故事,看看哪吒的表情,他说的话,怎么说的?

再次观看《哪吒闹海》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听人物的对话。

2、他们的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怎么说的?

指导学生结合观看的片段,用不同的提示语复述人物的话。

[设计意图:借助可观可感的动画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形象,听到人物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复述人物语言,结合观看到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用上不同的提示语。这样,学生在学习使用各种提示语时,有了形象的感受,为下面自己创编故事中用不同提示语写人物对话,打下基础。]

四、想一想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许,你还想让他们继续表演下去。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他们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师生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

⑴想一想:你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这些人物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故事的重点,要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说清楚。

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说的?用上不同的提示语。

3、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启发,合作创编故事。

4、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和学生商讨,共同提出训练要求。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提示语,来进行对话练习,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思维与思维相碰撞,能够相互启迪,创编出更丰富,更生动的故事。]

五、写一写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设计意图:选择一篇具有典型代表的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修改。让学生在参照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修改。]

板书设计: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我喜爱的卡通人物它们的故事

(设计者:xx实小周乐)

7、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四种不同的提示语形式,写一段对话。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提示语出现的不同位置,进行学习,在语文百花园中发现、总结规律: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在习作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书、课件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它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人物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描写要注意出现的形式,不要呆板划一。

【教学过程】

一、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一朵杏花》,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示语在前没有提示语提示语

在中间提示语在后

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什么事情啊”“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设计意图:“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来找到我们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因为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个例子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同时吸收精神营养。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让由学生“学会”变“会学”。]

二、认识“说的提示语”,发现特点。

1.“说”的提示语:交代这话是谁说的,还告诉我们是怎么说的。

2.提示语在前,冒号;在后,句号;在中,逗号。

还有的没有提示语,只有两个人说话可以省略提示语,读者不会混淆。

如果提示语都是在前,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枯燥单调。

因此在写提示语的时候要有变化,告诉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3.小结:要写好提示语要注意分段。

三、巩固练习:请将下面的句子用其他三种不同的语言描写形式来表达。

例:老师严肃地说:“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1)“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

(2)“公园里的花不能折!”老师严肃地说,“折了它,是要挨批评的。”

(3)“老师,我到公园那边去折一枝花。”

“公园里的花不能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关心结果,更关注理解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参与学习,更引导学生探索了学习方法。所以,仅仅发动学生参与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研究,探究、掌握。因为感觉到的“知识”,不一定理解它;但理解了的“知识”,才会更深刻地领悟它。]

四、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使描写更加生动活泼。

对比练习: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说话时他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看好?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

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

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设计意图: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写片段的过程中走个“来回”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

五、听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录音,练习写片断。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吗!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写作文说到底是考你的想象力的,比如说刚才录音中三个人的对话,你要展开想象,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想象要有根据。接着往下想:表情怎么样?动作怎么样?特别是那个老者,他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用什么表达。当两位年轻人听了老者的劝后结果怎么样?

再放录音。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这段话的,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语气,甚至于包括他们的穿戴,再想象他们听了那位老者的劝告后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写作教学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观察生活到写作实践,从纪实写生到想象加工,扩大写作范围,开拓写作题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

六、学生练写,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

提示语在前——“说”后是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是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是句号

没有提示语——对话要分行写

(设计者:xx实小于勇)

附:

⑴买票

一天,电影院里播放一步非常好看的片子,由于只有一场播放这部篇子,所以许多人争着买票。(好篇子,只放一部。考虑周密。)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女青年急于买票,气冲冲地对站在他旁边的男青年说道。

男青年脾气不怎么好,接着说:“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青年也没善罢甘休,接着说道:“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青年听后,不甘示弱,说:“来劲了,是吗!”(“不甘示弱”词用得好。)

突然,一位老人走来,平和地对他们俩说:“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把“突然”改成“这时”。)

两个年轻人听了之后都羞愧地排上了队,再也没有挤,再也没有吵。

写得很好,可惜提示语没有变化。

⑵争吵

在上班高峰,一位妇女从超市出来,上了一辆公交车,妇女拎着大包小包上了车,一位男士也向她走来。

那妇女瞪着那位男士,说:“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刚才一直沉默的男士叫道。

“哎,你挤着我了,你!”那妇女使劲朝男士那边挤去。

那位男士也粗鲁了起来:“来劲了,是吗!”

旁边的一位老者发话了:“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刚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一男一女低下了头。

清清楚楚,提示语也变化了,字也写得工整。

⑶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天,上班高峰时,在一辆公交车上,人们都抢着去上班,由于人太多,一位西装打扮的年轻男士挤了一下一位穿着漂亮的时髦女士,争吵了起来。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女士叫道,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在冒火。(想象)

男的回敬道:“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回敬”一词恰当)

“哎,你挤着我了,你!”

咳,男的拉起袖子,眼睛瞪得比嘴巴还大,火冒三丈地吼道:“来劲了,是吗!”

(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为什么会写得那么好?因为他会想象)

男的挥出拳头,准备大打出手。

“算了,算了。”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赶过来,把两位年轻人拉开,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多好啊,声情并茂,三分文章七分读。)

两位年轻人羞愧地低下了头,伸出右手握了握手,不再争吵,,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这叫篇末点题,恰到好处,如果没有篇末点题,读者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8.一次有趣的哑剧表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达对人物动作、神情的细致观察,用心揣摩人物语言,进而练习写对话,将对话写得生动具体。

2、通过有趣的哑剧表演,引导学生玩中悟写,培养习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细致观察人物动作、神情,揣摩语言

【教学准备】事先排练哑剧小品:农民与店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过哑剧表演吗?(板书:哑剧表演)你觉得哑剧表演和一般的小品表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个哑剧表演,大家有兴趣吗?

二、观看表演明确要求

教师板书:看

1、课件投影要求:(1)请大家仔细观察,注意表演者的动作、神情。(2)用连贯的话说说哑剧的情节。

2、学生上台表演

[一位农民样子的人走到一家烤鸭店门口往里面看了看,店主见了,露出微笑,对农民招招手,示意农民进去。农民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走近一只烤好的鸭子,仔细端详着,然后凑上去闻了一下,咽了一下口水。农民指了指烤鸭,又伸出5个手指比划了一下。店主摇了摇头,也伸出五个手指,然后将手反了一下。农民耸了耸肩,很失望的样子,转身要走。店主生气了,拉住了农民,指了指烤鸭,然后又指了指农民的鼻子,又伸出五个手指头。农民先是疑惑不解,既而又很愤怒,店主却死活不让农民走……]

(到此,哑剧戛然而止。)

三、引导交流揣摩对话

板书:说

1、说动作和神态。

大家看得非常认真,谁能说说农民和店主的动作和神态?

生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动作:

农民:看端详凑上去闻咽指伸耸肩

店主:招手摇头伸拉

神态:

农民:犹豫无奈疑惑不解愤怒

店主:微笑生气

2、说情节。

大家观察非常仔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把哑剧的情节说一说?

(请几位学生说哑剧情节,引导学生将表示农民和店主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用进去。)

3、说对话

那么,那位农民和店主到底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动作和神情来猜测一下。

(1)学生再次观察小品,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农民和店主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摩他们的对话。

(2)写一写。要求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摩语言。

(3)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评议。

(4)各组推荐同学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引导评议。

评议重点:用上表示农民和店主动作、神态的词语。要根据动作和神态来揣摩语言。

四、猜测结果拓展思维

过渡:同学们,这位店主蛮横无理,说农民如果不买的话也要赔5元钱给他,因为农民将他的烤鸭的香味闻走了。你猜猜看,那位农民将怎么办?

板书:猜

投影出示要求:先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再演一演。要注意动作和神态。

1、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在组里演一演。

2、集体交流:假如你是农民该怎么办?(引导全班交流,请点子比较好的组演一演)

提出要求:这次老师要让大家来说说,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做些什么?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并揣摩人物的语言)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小组精彩的表演,你更喜欢哪个组的表演呢?下面,老师要让大家来写一写。好吗?

五、趁热打铁指导习作

板书写

补充课题:一次的哑剧表演

1、明确习作要求:

写什么:同学们,看了课题你知道老师要大家写什么吗?

怎么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这次哑剧表演写好呢?(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语言)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写些什么呢?(同学们观看哑剧的反应、自己的想法、感受等。)

那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将这一次哑剧表演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这一堂作文指导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练习写对话。我采用看哑剧表演的形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写对话的情景,二是哑剧的表演形式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剧中的情景容易激起了学生想要观察叙述的愿望,使学生想写、乐想。我先让学生演,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故意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尽情“猜”,然后再演,让学生沉浸在思绪飞扬中……此时,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开了,说的愿望必定很强烈。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要说的写下来,可谓水到渠成。因为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习作也就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

(设计者:xx学校李xx)

四年级上册《分数》教案


四年级上册《分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除法虽然在学习时分为两个单元,但两者密不可分,若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定义,分数除法的计算也是先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所以将分数乘除法集中安排进行总复习。

分数乘除法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倒数的意义,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含稍复杂的)等等,这么多的知识点,很显然一节课是难以完成复习。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时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分数乘除法的核心的、基础的知识作为总复习的内容。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数和运算的意义虽然看来很简单,恰恰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扎实,就运用不自如,就无法正确解决后面复杂的运算和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2.过程能力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对本册所学内容形成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我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采取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谈话的内容如下。

“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获得了很多数学技能,你们的数学能力提高了,人也变聪明了。但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有的知识可能也忘记了,是否学要我们去复习呢?这样才便于你们进入中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对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的欲望,希望能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对全册知识内容的做一个简单地整理。

我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册书的全部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整理与复习。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那些知识吗?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与思考,然后抽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目录,提问:你能把我们所学的内容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想用什么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针对学困生,可以让他在同桌的帮助下整理。

完成后先小组交流,然后抽学生汇报展示。

接着我再提出:这些内容哪些是有联系的?请把有联系的内容分成一类,可以怎样分?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抽学生汇报。

多抽几个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意见一致,则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可以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都板书出来,再组织学生讨论,看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联系得最紧密,通过讨论逐步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板书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然后我再加以引导: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本书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和概率。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数的认识与运算,在数的认识和运算这部分内容中,分数乘法和除法联系得最为紧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分数乘、除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采取问答及思考整理形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为下一步的分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完全册的简单复习之后,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基础知识

我首先设计了一组基础题:12
/
13×15
/
1612
/
13×14
/
1512
/
13÷16
/
1512
/
13÷15
/
14

提出:不计算,你能判断这四道题中哪道题和哪道题得数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能够回答出

12
/
13×15
/
16与12
/
13÷16
/
15的得数相等,12
/
13×14
/
15与12
/
13÷15
/
14的得数相等。

我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12
/
13×15
/
16=12
/
13÷16
/
15。

你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分数乘、除法是有联系的,而且从它们的计算方法上就能发现它们的这种联系。

能说一说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边回答计算方法,教师边作板书。

然后让学生用计算方法,把教科书第97页第1题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想一想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要注意哪个数与哪个数约分,头脑中要记住是哪个数和哪个数约的,约后的结果是多少,然后用约后的数相乘。这些约分和计算过程都是在头脑中一次性完成的,每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影响到计算的结果,加上还要考虑口算速度,所以口算比笔算难度要大一些,思想要高度集中,重点思考是怎样约分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结合教材设计的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起原有的知识记忆,为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打下基础。】

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复习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同学们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我们怎样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

以教材第97页第2题为例进行复习。

先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然后提问: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意大利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中国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日本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解决。

例如:怎样求意大利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求意大利的金牌数要用俄罗斯的金牌数来乘1
/
3,即24×1
/
3。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中国的金牌数又该怎样求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求中国的金牌数要先设中国的金牌数为x枚,然后列出方程(1-7
/
19)x=24,再求出解。

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计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提问: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求出日本的金牌数。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的例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典型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在例题的处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加强学生对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灵活应用。】

三、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一共安排了2个练习。

1.教材第97页第2题。

先让学生同桌间交流,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反馈,集体订正评价。

2.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处理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学生反馈,可以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对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的更加熟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然后我再进行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麻雀》学案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4.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

[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板书设计

13.麻雀

“爱”

强大的力量

搏斗拯救

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凶猛)感(弱小)

唤回动怜爱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站,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大家跟我齐读课题17.长城。让我们一起来爬——长城,一起来赏——长城,一起来赞——长城。

第一步: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找出每个段落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来)

请一位小老师给大家带领大家读读下面的词语。

崇山峻岭瞭望口垛子屯兵

蜿蜒盘旋城砖相隔凝结

堡垒智慧气魄雄伟

看老师标红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隔”字里面的竖不出头,“凝”的偏旁是两点水。

给大家一组字来区分“魂、瑰、愧”

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概括段落内容)

孩子们能够概括出“长、高大坚固、血汗和智慧、奇迹”,并请孩子用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等特点闻名于世,它的设计体现了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二步: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长城的“长”?并结合关键词进行分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

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体会比喻句以及“蜿蜒”的作用。(配合图片)

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长,先同桌之间读,再在班级展示。

长城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认真读第二段,按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找找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1指指“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说说这样的设计你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们能说出来,长城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学们您能看出来一二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吗?由近及远。

真棒,第一自然写了远看长城很“长”,第二自然段写了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使文章更加清晰了,大家在写景物的文章中可以用到。

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2,从那些地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同学都爬过长城,想一想为什么会很自然地想起?

这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想一想:

1.修筑长城的劳动人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你想对劳动人们说什么?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再来朗读这句话话。

是呀,伟大的长城啊,你的蜿蜒盘旋,你的高大坚固,你的巧妙设计,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奉献,下面请大家捧书端坐,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

1.奇迹是什么意思?

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2.思考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结合板书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因为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闻名于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因此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三步:当堂检测

长城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如果你来当小导游,你将怎样来介绍长城?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6*母鸡

讨厌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因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语文园地二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满招损,谦受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窗前莺共语,帘外燕双飞。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语文园地四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如木鸡胆小如鼠
语文园地五新课标第一网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
一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苏州沧浪亭)
语文园地六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文园地七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语文园地八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课件]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00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00字”,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汇总10篇)


教师的情感和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和实现目标,教案的编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质。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案呢?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1

l教学目标:

1、能有针对性在课前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

2、围绕交际主题,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介绍出景物的新奇,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组内合作的能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l过程:

一、谈话导入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这位魔术师,让我们欣赏到了无数奇妙的风景。比如:本组课文中的、、、、、。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们的眼睛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景观呢?

二、初步交流

(一)、自由说激趣

1、同桌自由说。可以是身边看到的,树上了解到的,旅游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

2、个别简单说自己准备向大家介绍的景物。

(二)、定要求组内交流

首先肯定刚才选的景物比较有特色的同学,强调选景要新颖。

交流要求:

1、选好介绍的景物,介绍时要说明白,让大家觉得新奇。板书:明白新奇

2、介绍要有一定的顺序。板书:有序

3、其他听的同学要认真,可以帮助介绍的同学。板书:提问补充

三、互动交流

1、选各组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介绍。比如:选的景物新颖的介绍有序新奇的经过同学帮助进步大的整体水平不错的。

要求:听的同学认真,能提出问题或补充。说的同学能解答问题。

板画:桥梁板书:生生互动

2、评出口语交际优胜者,奖励。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2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看雾凇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

),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3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2、搜集新闻。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结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启发谈话: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计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坦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2、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车内和办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车内外发生的事情。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1、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必面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惧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惧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2、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A.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第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B.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交流、指导。

C.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公有优缺点,再次准备。

D.新闻发言人发言。

4、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5、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索然无味都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4、提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交流有关长征的知识)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2、引出课题。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cāngchǔpēngrndozōngpn

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2、我会用综合、判断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知道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

4、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5、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续写或扩写的内容。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6

一、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三、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蜿蜒崇山峻岭了望屯兵堡垒互相呼应凝结陡峭气魄雄伟奇迹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见课件)

(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城的长?

(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

(3)图文对照,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巨浩大的工程。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全文。

1、学生画出课文中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

(三)布置作业。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习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内涵的了解,学习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2、这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下篇1—20节,先分小组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3、这部分《三字经》讲述了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呢?(学生汇报交流)

二、新课

1、《三字经》从21节开始讲述历名人圣贤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1—26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

2、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再对照拼音,把这些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3、自读,指名读,正音。

4、先看21节,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还有三千个弟子呢!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们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经拜一个7岁的孩子做老师呢,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项橐”,这就叫“师项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讲故事)课题研讨教案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习。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赵普勤奋学习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下面4节中还讲了很多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小组来学习。第一组学习23节,第二组学习24节,第三组学习25节,第四组学习26节。你先读读《三字经》,再读读下面的文字说明,想一想你学习的这一节内容中讲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笔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感人的事情。

10、学生对照资料自学。

11、指名交流,同时朗读相关内容。

三、总结深化

1、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感人故事,谁能带着对这些人的敬意来朗读《三字经》。(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勤奋学习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要向古代名人圣贤学习,更要向身边的人学习。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8

一、设计思想

学习本篇课文,一方面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本篇说明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的神奇,以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说得便是这个道理。我在设计本教案时,还一方面考虑到训练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说功与写功的相互影响与渗透。教师的讲解应少而精,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与交流。本篇课文的教学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材分析

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热家科学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第1自然段先总体说明了住宅的装置和使用情况。第2至7自然段从住宅的周边设施、进入住宅的程序,以及会客室的布置、厨房意志力、卧室休息系统的使用、浴室的装置等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电脑住宅中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本部分为重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说明电脑住宅中电脑设置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自学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感受科学的神奇,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乐于探索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1、电脑住宅设计平面图(教师)

2、电脑的诞生、发展,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

3、学生调查作业:你知道有哪些现代化设施上使用了电脑。

教学过程:

[导入]

1、检查学生作业,并交流。

2、师简介电脑的诞生、发展及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揭题: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学文]

一、初步感知并读通课文

(一)布置预习

1、默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自学生字。

2、与同学交流不明白的地方,生字的识记方法和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检查交流

1、指名读课文,适时纠正。

2、同学推荐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读感悟,探索并交流

1、默读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怎样工作?

2、请用下表呈现你的学习成(关键词提供:装置、密码锁),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完成。

设施

功能

怎样工作

大门外的风向标

为主人提供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

同室内的电脑相连,将室外的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等输入电脑。

门口的密码锁和微型摄像机

防止陌生人入内

进入住宅要输入密码,未经登记的陌生人,只有经过主人的同意才能入内。

门厅与会客室的装置

播放音乐,取放物品

室内物品被分门别类地放在地下仓库的集装箱里,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将相关的集装箱调运到指定的地方。

教人做菜的装置

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

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调方法的资料。

卧室里的休息装置

只要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便进入休息状态。

除走廊等处留有必要的灯光外,其他地方的灯全部熄灭......主人起床为止。

浴室里的预约装置

可以预约洗澡时间

如果想一回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可能给家里的电脑发指令......做好洗浴的准备。

3、师生交流。适时出示电脑住宅平面设计图。

三、语言训练并展开想象

1、请试着以主人的身份介绍电脑住宅。(看表自由练说--指名介绍)

2、你还能给电脑住宅增加什么设施?能介绍一下它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吗?

板书

电脑住宅

(上表配平面设计图)

[课后作业]

小练笔:将你或同学的介绍用文字记录下来,仿照本文的介绍方式进行润色,修改。

[问题]

1、课前预习中如果由你来设计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样的问题真的适合我们的学生吗?

2、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追求精致的朴素?拓展延伸性的训练是否可以放到课后?

[参考资料]

本册教参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

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思想,整堂课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奇观)

解释:奇观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有什么奇观,有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讨论

1.镜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个怎么样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范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年级上册”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590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