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地理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JAB88.COM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扩展阅读

地理等值线的判读应考最后宝典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等值线的判读应考最后宝典”,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地理等值线的判读应考最后宝典

一、高考展望:

从近四年高考来看,每年涉及等值线的内容分值较高,以考查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等压线最为突出,今后的命题仍将注重: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河流流向,提出开发利用方案

2.根据等温线的变化情况,判读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阅读等降水量线图,判断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及封闭状况,判读气压场的分布特点,进而确定锋面位置及天气状况

二、等值线的特点

1、同一条线上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线的差值相等或为零(除特殊每条线标注外)

3、各线不相交(除等高线的陡崖外)

4、等值线封闭:中心为最高(低)值的中心。

5、等值线疏密→单位距离差值小或大

例:

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风大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差异大

三、等值线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

同线等值,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全图一致

2.看疏密状况:

间距密—变化大,间距疏—变化小

3.看走向和弯曲状况:

高的向低值的方向弯(山脊、高压脊等)

低的向高值的方向弯(山谷、低压槽等)

4.局部闭合状况: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例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①②③④四处中,属盆地地形的是______。

(2)计划从小河引水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3)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

(4)设计修建坝高达100米的水库,根据等高线,选择何处筑坝比较合适?在筑坝处用符号标识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2)AC顺地势自流(3)甲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4)略峡谷处,坝长较短

(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

坡面线的坡度比

A、①③ 

B、①② 

C 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

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若在图中A处建一最大库容量的水库,请用虚线画出该水库的最大集水区域范围

(1)若在图中A处建一最大库容量的水库,请用虚线画出该水库的最大集水区域范围

(2)图中河流的流向。

(3)若A、D量得图距为2cm,则AD的实地距离为。

(4)B、D两地的温差约

(5)若B、D两地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D顶到B顶需分钟

解析:(1)水库的集水区域应为水库周围地区所有山脊线围起来的区域,这一区域应为最大的集水区域。(2)缆车走的是两地直线距离:垂直距离500m和水平距离3×2=6km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6020m。计算可得30.1分钟。

2012届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等值线讲义

一、通用原理

1、遇到弯曲情况最好做切线

2、任意相邻两条等值线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

3、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以用切线法)

5、注意逆向思维的使用

二、等高线

1、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同图等距):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记忆)

类型高度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一般在200m以下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一般海拔较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地表起伏大

盆地无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剖面图

三、等温线(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

等温线分析——即等温线的“三读”:

⑴读等温线的数字: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①判定半球: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判定低中高纬地区

15--250为低纬地区5--150为中纬地区50以下为高纬地区

③判定地形:低温区-----山地或丘陵;高温区-----洼地或盆地

局部等温线闭合中心---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再判定是低温区或高温区

注意温度高低与其它知识结合:

“大于大的”——夏季陆地、盆地地形、城市、冬季水面等;

“小于小的”——冬季陆地、山地地形、夏季水面、森林绿地等

④判定相对高度—1000米/60

⑵读等温线的的延伸方向

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在南北方向变化: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⑶读等温线的弯曲变化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40°---60°S处的等温线较平直---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等温线弯曲——“凸高值低、凸低值高”法:等温线向高值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等温线向低值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方法:分析某两点气温高低或等温线弯曲、闭合的原因:

首先考虑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其次考虑地面状况:若两点均在海洋上,则主要受洋流影响(暖流-高,寒流-低);若两点均在陆地上,则主要受地势的影响(海拨高--气温低)。

第三,考虑大气环流(如冬季—气温陆低海高,夏季—陆高海低。)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比较气压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五.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水位线与地形起伏保持一致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3、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等值线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等值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1.了解各种等值线,解决相应习题
2.学会应用应用等值线解决有关习题
二、授课内容:
1.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弯曲方向判别
①口诀法口诀:“一陆南”,谐音记忆为“一路难”。即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此外,还有“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等口诀。此方法主要运用于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由于便于记忆,运用方便,并且无需考虑南、北半球,故掌握此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如图1是“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则A、B两地何处为陆地,何处为海洋?此类问题,无论如何变化,无非两种形式:一是给出时间条件求地点,二是给出地点条件求时间。这两种形式的问题都可以用“一陆南”等口诀解决。此题按常规方法解答比较麻烦,很容易出错。而利用口诀“一陆南”,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显然A为陆地,B为海洋。如果已知A为陆地,B为海洋,仍然可用口诀“一陆南”,快速判断此时为1月份。
②辅助线法
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它不仅可以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还可以拓展到解决其他等值线的弯曲问题。如图2为“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数值上甲乙丙,要求判断洋流L的
性质。判断步骤如下:Ⅰ.设L与乙等温线相交于a点,则a点的温度为乙;
Ⅱ.过a点作乙等温线的切线与甲等温线相交于b、c两点,则b、c两点温度为甲;
Ⅲ.显然a点温度高于b、c两点(乙甲),即a点有暖流经过(增温)。此法看上去很复杂,实际运用起来却非常方便。同时,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等高线、等压线、等盐度线和等地租线等的弯曲问题。如图3为“等高线分布图”,要求判断虚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可依据以上方法作辅助线与等高线相交于b、c点,如果a点海拔低于b、c点,说明此处低于两侧,故为山谷;如果a点海拔高于b、c点,则此处高于两侧,故为山脊。
(2)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弯曲主要有向低纬凸出和向高纬凸出两种情况,但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在暖流经过或地势低或夏季大陆或冬季海洋或暖锋经过区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而在寒流经过或地势高或冬季大陆或夏季海洋或冷锋经过的区域,等温线则向低纬凸出。
三、本次课后作业:
等值线的练习
四、学生对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

高三地理等太阳高度线图和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教案(练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三地理等太阳高度线图和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教案(练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4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