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地理等值线的判读应考最后宝典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等值线的判读应考最后宝典”,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地理等值线的判读应考最后宝典

一、高考展望:

从近四年高考来看,每年涉及等值线的内容分值较高,以考查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等压线最为突出,今后的命题仍将注重: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河流流向,提出开发利用方案

2.根据等温线的变化情况,判读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阅读等降水量线图,判断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及封闭状况,判读气压场的分布特点,进而确定锋面位置及天气状况

二、等值线的特点

1、同一条线上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线的差值相等或为零(除特殊每条线标注外)

3、各线不相交(除等高线的陡崖外)

4、等值线封闭:中心为最高(低)值的中心。

5、等值线疏密→单位距离差值小或大

例:

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风大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差异大

三、等值线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

同线等值,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全图一致

2.看疏密状况:

间距密—变化大,间距疏—变化小

3.看走向和弯曲状况:

高的向低值的方向弯(山脊、高压脊等)

低的向高值的方向弯(山谷、低压槽等)

4.局部闭合状况: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例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①②③④四处中,属盆地地形的是______。

(2)计划从小河引水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3)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

(4)设计修建坝高达100米的水库,根据等高线,选择何处筑坝比较合适?在筑坝处用符号标识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2)AC顺地势自流(3)甲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4)略峡谷处,坝长较短

(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

坡面线的坡度比

A、①③ 

B、①② 

C 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

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若在图中A处建一最大库容量的水库,请用虚线画出该水库的最大集水区域范围

(1)若在图中A处建一最大库容量的水库,请用虚线画出该水库的最大集水区域范围

(2)图中河流的流向。

(3)若A、D量得图距为2cm,则AD的实地距离为。

(4)B、D两地的温差约

(5)若B、D两地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D顶到B顶需分钟

解析:(1)水库的集水区域应为水库周围地区所有山脊线围起来的区域,这一区域应为最大的集水区域。(2)缆车走的是两地直线距离:垂直距离500m和水平距离3×2=6km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6020m。计算可得30.1分钟。

延伸阅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B处。

3.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C处。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D处。

5.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MN。

6.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HI。

7.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E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F处。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如图二A为山顶,图三B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

1.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3.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4.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

5.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6.交通线选择: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滑坡,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水温)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1)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

1、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突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2).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7月)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

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

①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②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③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④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⑤鞍部:两个高压脊与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

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与风向

(1)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2)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3、分析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气旋):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反气旋):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4、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在低压系统(气旋),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如图中HD、KD线。

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图中A、H、F为偏南风,K、C为偏北风。

③判断冷暖气团:图中A、H、F在锋面南侧,来自低纬地区,气温较高,为暖气团,K、C在锋面北侧,来自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为冷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HD为暖锋,KD为冷锋。锋面都随气流呈反时钟方向移动。

⑤天气状况: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①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差异大,稀疏——差异小。

②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③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典型例题]

例1.根据图四中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东西部的地形及经纬网判断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区?

解题思路:根据等高线分布中低周高的特点,知是盆地地形,且西侧有海拔7556米的高峰,东侧高度在1000米的山地。再根据比例尺,判断这是一个较大的盆地,结合30°N,105°E,可推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例2、读下图,判断2~4题: 

2.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3.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mB.99mC.199mD.259m

4.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解题思路第2题,在信用证据等高线判断了流经宽谷中河流的大的流向之后,再看方位标注明的方向,就不难判断ab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

第3题,图中100m~250m的4条等高线汇集在断崖E处,题目又明确指出“E”点位于断崖的顶部,所以尽管E的高程有很大的可能尺度,但是其高程却必须在大于和等于200m到小于300m之间。

第4题,能够从地形上看出甲坡是最陡的,同时读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要求选择的是“不合适”的,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应该选择的是A项。

答案:2B3、D4、A

例3、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5~7题:

5.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

6.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高,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7.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

解题思路第5题,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第72题是地面坡度的简单判断题。

第六题,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第73题则需要较细密的思考,才能够确实有把握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七题,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

答案:5、C6、B7、D

[能力训练]

读等高线图回答1—2题。单位:cm

1.图中数字表示的各地坡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若上述四地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则()

A.①地气温肯定较②地高B.②地为分水岭

C.③地降水较①地丰富D.④地宜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3.下图中,能够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4—6题

4.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5.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300<P<400B.300<P<400,100<Q<200

C.100<Q<200,200<P<300D.200<Q<300,300<P<400

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7.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数字注记单位为百帕,读后回答:

(1)根据图中字母所示的位置,填注气压场类型(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部区)A,B,E。

(2)C、D两点的风向:C,D。

(3)F、G两地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

F地:,G地:。

8.读下列一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地形剖面图(图二),该图所在的地理位置约为28°36′N、117°49′E,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形是;其 较陡、较缓

(2)图中的地质构造为;其走向为。

(3)在图一上画出地质构造的位置

(4)判断图中C、D两地点,年降水较多的是点,理由;岩层较老的是 点,理由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1C2C3D4B5B6A7、(1)A为高气压中心B为低压中心E为高压脊(2)C:西南风D:西北风(3)F地:晴,暖锋后无雨。G地:阴雨,冷锋后多雨

高中地理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012届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等值线讲义

一、通用原理

1、遇到弯曲情况最好做切线

2、任意相邻两条等值线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

3、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以用切线法)

5、注意逆向思维的使用

二、等高线

1、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同图等距):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记忆)

类型高度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一般在200m以下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一般海拔较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地表起伏大

盆地无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剖面图

三、等温线(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

等温线分析——即等温线的“三读”:

⑴读等温线的数字: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①判定半球: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判定低中高纬地区

15--250为低纬地区5--150为中纬地区50以下为高纬地区

③判定地形:低温区-----山地或丘陵;高温区-----洼地或盆地

局部等温线闭合中心---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再判定是低温区或高温区

注意温度高低与其它知识结合:

“大于大的”——夏季陆地、盆地地形、城市、冬季水面等;

“小于小的”——冬季陆地、山地地形、夏季水面、森林绿地等

④判定相对高度—1000米/60

⑵读等温线的的延伸方向

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在南北方向变化: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⑶读等温线的弯曲变化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40°---60°S处的等温线较平直---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等温线弯曲——“凸高值低、凸低值高”法:等温线向高值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等温线向低值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方法:分析某两点气温高低或等温线弯曲、闭合的原因:

首先考虑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其次考虑地面状况:若两点均在海洋上,则主要受洋流影响(暖流-高,寒流-低);若两点均在陆地上,则主要受地势的影响(海拨高--气温低)。

第三,考虑大气环流(如冬季—气温陆低海高,夏季—陆高海低。)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比较气压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五.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水位线与地形起伏保持一致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3、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地理:地理图像高考最后复习


地理:地理图像高考最后复习

一、高考展望

1、地图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能力要求: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二、知识总结

(一)地图概念及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图像的类型、内容和判读方法

(一)地图类型归类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现象,以各种不同的符号和注记在平面纸上缩小成概括的图形,它能反映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常见的地图类型有:经纬网图;地球运动图(太阳光照图);坐标图、比例图;分布规律图;区域图;等值线图;剖面图;景观图;模式图等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1、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⑴特性:

①等值线的数值间隔是相等的

②在同一图幅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

③等值线不会在图中中断,所以这些线都是闭合的(有的不闭合是被图幅所截断)

④等值线应是平滑的曲线,不能用尺子连成生硬的折线,否则与事实不符

⑵共同规律

①平直――影响因素相对简单

 弯曲――影响因素相对复杂

②弯曲方向

高→低值方向弯曲――脊、高、多、大、强

低→高值方向弯曲――谷、槽、低、少、小、弱

③封闭

中低周高――低、弱、少、小

中高周低――高、强、多、大

2、判读方法:

常用判读方法: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A、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示意图如下)

(2)实际运用:

①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③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B、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见下表:

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等温线

弯曲状况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等温线弯曲

状况

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凸出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C、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1)目标:

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判断风向、分析天气变化

(2)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D、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E、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F、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三)地形剖面图

1、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3、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4、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2)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

(3)美国地形剖面图

(4)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5)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6)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四)示意图

1、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示意图:主要有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河流流量过程图;经济发展概况图;人口增长趋势图等。

判读方法:

①明确识别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判断其大小变化和重要数据落点位置;

②根据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并获取答案。

2、地理要素相关联系示意图:利用图形考核概念、原理、特征或其相互关系等内容。主要有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等。

判读方法:

①认真读图弄清题意,从图中提取信息;

②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知识,进行联想、推断;

③利用所掌握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知识验证图形的表示方式。

3、地理要素因果关系示意图:天体系统图、食物链图、货流图、流程图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系统之间联系与因果关系图。

判读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4、地理要素模式或结构示意图:主要有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承压地下水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图等。

判读方法:

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五)、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如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以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判读方法:

①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或哪些要素;

②读出图中地理事物或要素的位置(经纬、海陆或区域相对位置);

③根据图中的分布信息,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知

识,分析判断作答。

(六)统计图表

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折线图及:比重图,或以数据、比值等形式编制的表格。

判读方法:

①正确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

②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与相应知识联系对照,并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七)景观图

主要有自然带的景观图、名山古迹的素描图或图片、断层和火山喷发、典型地质现象的景观图、环境问题图片等。

判读方法:

①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因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②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③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较大,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识读的难度。因此,在熟悉常见图像类型的基础上,专题复习过程中还应加强变式图像的训练,重视判读方法的提取和归纳,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八)图像绘制的类型和方法

图像绘制的类型主要是地形剖面团、柱状(或直线式)图、曲线或折线图、圆形百分比图等,还有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洋流分布示意图等。

绘图方法:

①恰当、准确地设立符合题意要求的坐标系统;

②按照各类不同图形的形状要求,准确定出绘图点的位置;

③细心按图形轮廓要求绘画图形,并加以必要的文字数据注释。

绘图应注意:

①在绘制柱状图时,必须注意柱状体的宽度相等;

②绘制曲线图时必须注意用平滑的曲线;

③绘制折线图时两点之间必须是直线,每两条线的接合处要有点角度;

④绘制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时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黄赤交角度数,黄道面、赤道面、地轴和晨昏线必须交汇于地心。

三、重难点知识分析

1.地图放缩计算中的三点注意事项

⑴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⑵注意“放(缩)到”与“放(缩)了”的区别。

⑶比例尺的放缩与图幅放缩的关系:

2.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的求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经度差×111㎞的同单位之比。

3.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高计,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分析评价。

⑴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⑵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的选择等。

①选择交通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多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③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⑶选“面”:主要有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等。

①选择水库修建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②开辟梯田,应该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

③选定工业和居民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第二,交通便利,靠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便利的运输。第三,选择在较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发展前景广阔。第四,工业区建在下风向、下河源;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以减少大气和水污染。

4.等压线图的有关内容:

⑴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低压槽处,锋线与槽线重合

②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

③确定锋面性质以及移动方向――从低纬来的为暖锋,自高纬来的是冷锋。

⑵等压线的应用

据等压线图可以判定大气短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例如: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干燥寒冷;从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湿润温暖;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5.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⑴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 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⑵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降水和气温)等因素。

⑶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②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6.图像题考查的要求

⑴一般性读图:识别图例、注记、点和线在坐标图中的位置,明确图像表达的意义,获取直接的信息,按题意要求直接答题。

⑵分析解释图像:图像所给的信息不能直接用来回答问题,需要整理,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准确答题。要答好这类题,平时应养成善于运用地图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最基本的图,如中国政区、地形、世界主要国家轮廓、海岸轮廓等,要求熟练掌握,要能增、能减、能变。

⑶填图画图。

7.读图的方法、技巧――图图转换

⑴平面转换立(剖)面型

在地理考试中利用平面图来描述立体景物是常用的一种手段。为了便于解答问题,需要把题目中提供的平面图转换成为立(剖)面图,使原来隐藏的信息得以显现,从而起到降低难度的作用。如: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一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BD )A.180米B.220C.320米D.280米

该题可以将它转换为剖面图,这样能直观的看出高差。(图略)

⑵分散转换整体型

在比较分析分散在不同地图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特征或相互关系时,有时通过把它们组合在同一张图上,使它们之间的地理相关性明显的展示出来,以方便思考和解题。

如两幅经纬网上几点的方位比较,可采用这种转换方法。

⑶变式图转换模式图型

有些地理图示来自于模式图,或取之局部,或作一定变化,或结合实际另作新图,这就需要返“奇”为“正”,把所给图转换成原本的模式图,使答题线索清晰可循。如不规则的洋流模式图可以把它转换成为熟悉的洋流图。

上图中E、F两洋流的流向分别是:E夏季自东向西,冬季自西向东。F全年自东向西。

⑷繁杂转换简明型

这在分析一些逻辑结构图时经常使用,如提供复杂的食物网图、经变形的地壳物质循环图或人为原因与环境问题之间诸因素的相关图等,就需运用拓扑学原理理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作出新的相关图,使原来纷乱的因果链变得清楚明白。

⑸对象转换型

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利用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把原来的某一地理现象示意图转换为另一地理现象示意图,使问题显得明朗浅显,这是图图转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

⑹视角转换型

由于平面图的局限性,使某些地理信息不能尽显于图上,这时就需要转换视角,展现原有的关键信息,使难点迎刃而解。这种转换图方法很多,关键是要在头脑中建立直地理事物的立体空间分布图,能按题意进行上下、前后、左右、正侧、内外等方式的转换,并能绘出便于分析和思考的最佳图式。如半球图与侧球的转换。

四、例题解析

例1: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与比例尺知识相关的一个原理是:相同的图幅,比例尺越大,反映的范围越小。从四幅图的经度和纬度的间隔,就能知道本图反映范围的大小,A图是四图中图上经度间隔最小,反映的范围最小,因此出例尺最大。A

例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80米B、220米C、320米D、280米

所谓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且等高距为50m,则折崖处相对高度应在50m×4和50m×6之间,即在200米和300米之间。

BD

例3:下面四幅剖面图,均显示为某大陆在回归线附近的植被分布状况,其中与澳大利亚大陆最为接近的一幅是()

澳大利亚大陆在地形上分为三个南北纵列的地形区,由西向东分别为低矮的高原、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选项AD最为接近,在考虑植被状况,选项A更为接近。A例

4:读下面一组图回答

(1)图中宜发展棉花生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宜发展甜菜生产的是_______________图。

(2)分析图①地区能源供应情况回答:将山西大同的煤通过水陆联运到此地,合理的运输路线有__________。

(3)图③中的城市以________工业著称。图④地区要改良的土壤主要是_________。图②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___。

(4)以上四个区域,20世纪50-70年代为人口迁出区的是图_______,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工大量迁入最主要的区域是图_______。

(5)关于以上四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区域均属我国季风区,并以暖温带为主

B.四区域内河流的丰水季节均在夏季,因为它们有相同的补给水源

C.②③④图区域均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

D.①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桑蚕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出口基地。

本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判断四个区域,从海陆轮廓、省区轮廓、山河湖、铁路、城市等判断。①区域显示的海陆轮廓,以及河口、湖泊等,判断是长江三角洲;②图区域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在东西向山脉的南部,可分析是新疆天山及以南的塔里木盆地;③图区域可从省区的轮廓及河流的流向判断是东北局部地区;④图区域很容易从运河、城市、海域等判断是华北平原北部的地区。(1)①②图③

(2)大同→大秦线→秦皇岛→渤海、黄海、东海航线→①区域

(3)汽车 盐碱土 绿洲农业(4)①④区域①④区域(5)CD

例5:读下列海峡和气候类型图判断以下两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海峡属于大州分界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上述海峡附近符合左图气候类型(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的海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本题要明确几个知识点:首先图中表达的是什么海峡,这就需要经常的读图,熟悉海峡的海陆轮廓状况,①是直布罗陀海峡,②是土耳其海峡,③是曼德海峡,④霍尔木兹海峡;第二,这些海峡哪些是洲界海峡;第三,这些海峡属什么气候;第四,左图表达什么气候(地中海气候)。(1)A(2)A

例6: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以下两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可能属于()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

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得出自然增长率,图中②为低的出生率和低的死亡率,因此为最低的自然增长率;④为高的出生率和高的死亡率,因此有较高的自然增长率;③的情况与①类似。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②,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欧洲。(1)B(2)D

例7: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和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分配图,读图回答:

(1)图中A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般是。

(2)①②③④四幅气候类型图中,与B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图;与C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应的气候类型是图。

(3)B、D两地分属不同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其主要粮食作物是:B地,D地

(4)分析C、D两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C地;D地

解答该题须具备以下基础知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对应关系、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应用地理统计图表知识,分析气候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得出B地气候类型与①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C地气候类型与②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再根据四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从而判断出四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该题就是典型的对地理图表进行综合阅读的问题。

(1)传统旱作农业

(2)①②

(3)小麦、大麦水稻

(4)C地:专业生产少数热带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D地: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

例8:读右图,判断1~3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D、一直向正南

(2)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东经64°B、西经64°C、西经116°D、西经180°

(3)若D点所处经度是东经116°,一架飞机从图中①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是2001年3月8日16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8区)的时间是()

A、3月8日1时B、3月8日23时C、3月7日1时D、3月8日10时

(1)从A到B再到C总体方向都是向南,但B在A的东面,C在B的西面,因此A至B向东南,B至C向西南。

(2)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必须与之相差180°,为西经64°。

(3)东经116°为东八区,当东八区的区时是3月8日16时,与西八区的区时相差8个小时,考虑过日界线减一天,以及10小时的路程。

(1)C(2)B(3)D

例9:读下面四幅图:

上述四图所示内容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工业区名称:①硅岛②爱丁堡③塔兰托④宝山

B、主要工业部门:①石油工业②电子工业③钢铁工业④轻纺工业

C、布局类型:①临空型②煤铁复合体型③临海型④新资源出现新工业中心

D、主导因素:①人才和交通②新燃料基地③海运便利④消费市场与水陆交通

本题首先要搞清四图所表示的区域是哪里,分别是:①日本南部九州地区;②英国北部阿伯丁;③意大利南部塔兰托;④上海长江口南岸的宝山。地点判断正确,其它如工业部门、布局类型和主导因素就比较容易。

D

例10:读下面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回答以下三题:

(1)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A、40米B、30米C、20米D、10米

(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A、0.5°和1.5°B、0.25°和0.5°C、0.5°和0.25°D、1.5°和0.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A、①B、①②C、②③D、①③④

解这道题目要有几方面的知识能力,首先在图中能根据等高线弯曲的状况判断山谷的位置,山谷是等高线向地势高处弯曲(位于东经129°附近);第二,等高线所表达的高差,干谷至少有在三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因此高差至少20米;第三,支流汇入的点及经纬度位置的判断;第四,通过经纬度的位置确定图中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这样该区域的地理现象的判断就比较容易。如②③所表达的是我国南方的情况,④表达的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状况。

(1)C(2)B(3)A

五、课堂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D.CD间段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2.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从A点向东至B点B.从A点向西至B点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4.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下图为一高线地形图,图中的比例尺为1:10000,且tg20°=0.36tg25°=0.47。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该地区自然条件,小于20度的坡地宜发展大田种植业;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25-30度的坡地宜发展果树种植业。该地区适合发展()

A.果树种植业 B.大田种植业C.梯田种植业D.其它农业活动

6.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

A.1倍 B.2倍C.3倍D.4倍

假设有甲、乙两岛,其位置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位于东半球B.乙岛位于印度洋

C.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

8.关于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15°N,105°WB.B点位于48°S,150°W

C.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D.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在一幅北半球图上,有甲、乙两地。6月22日,北京时间13时两地同时测得物体的影长最短,通过计算,发现此时甲地太阳高度为59°,乙地太阳高度为35°。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地理坐标为:54°26′N,135°EB.乙地理坐标为:78°26′N,120°E

C.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D.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北方

10.实测发现,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4.4厘米。该图比例尺为()

 A.1∶60000 B.1/3000000

 C.二十四万分之一 D.

下图是某地海岸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据此判断11~12题。

11.如果纯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四地比较适合建渔港()

A.甲B.乙C.丙D.丁

12.图内海岸出现海崖的地方,其海崖最大高度可能有()

A.75米B.125米C.175米D.225米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14.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12.5℃B.22.5℃,13.5℃

C.22.5℃,14.5℃D.13.5℃,14.5℃

15.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B.198米

C.298米D.601米

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的四个村庄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A.①号村庄会被淹没B.②号村庄会被淹没

C.③号村庄会被淹没D.④号村庄会被淹没

17.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甲河画错了B.乙河向西北流

C.①位于②有正南方向D.③比④高100米

(二)、综合题

18.读下图回答:

(1)C点的地理坐标为__。

(2)沿A向B沿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为__。

(3)A在B的__方向;B在C的__方向。

(4)BC间的最短距离__。

19.读A、B、C、D四地各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则四周中M点所在地形类型分别为A__,B__,C__,D__。

20.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公路线。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沿__线修建公路比较合理,理由是__。

(2)G城是化学工业城市,此山区的主导风向是__。在该山区要建立一处疗养院,如在甲、乙两处选址的话,以__处较好。理由是__。

(3)在A、B两山顶之间有山地电缆车相通。电缆车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缆车从B山顶到A山顶约需__分钟。

(4)在方框中,画出EF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是1:5000)。

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AB间的实地距离为4×15×111×cos60°Km。AC、CD、BD所示的实际长度相等,为4×15°×111Km。这里所用的原理有:(1)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2)在赤道上相差1度经度,距离为111Km。(3)任意纬线长等于赤道纬线长乘以地理纬度的余弦值。(4)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在经线上相差1纬度,也相差111Km。

2.C 地球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北半球同一纬度上的两点,大圆的劣弧向北弯曲,南半球反之。

3.B 坡度取决于坡高与坡宽之比。在四幅图上,坡高相同。由于比例尺不同,坡宽不等。比例尺越大,坡宽越小,坡度越大。

4.A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5.C 量出240m与360m等高线间的图上水平距离,计算出实地距离。根据坡高(360-240)与实地距离的差值,计算出该地的坡度应介于20-25度之间。

6.C 比例尺扩大1倍,即比例尺是原图的2倍,图幅为原图的4倍,图幅增大3倍。

7.D 从经纬度位置上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北半球的太平洋,乙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甲图所跨经纬度比乙图大得多,因而甲图所示实地范围比乙图大得多。

8.D 从经纬度变化规律上可以看出:A点地理坐标为15°S,105°E;B点的坐标为48°N,150°W。

9.C 该题难度较大。同一时刻测得物体影长最短,说明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并且两地此刻地方时为12时,所测得的是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3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可以计算出两地所在的经度为105°E,甲、乙两地的纬度分别为54°26′N和78°26′N。

10.D 比例尺为44.4÷[(78°26′-54°26′)×111×105]。

11.B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常年盛行东北信风。

12.C 先判断出崖顶海拔高度应大于150m,小于200m。崖脚海拔高度为0米,即海岸线的海拔。

13.D H坡西北高,东南低,为东南坡,是该地盛行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的区域为山脊,反之为山谷。

14.A 在对流层,气温直减率为: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15.C 等高距为200米。该崖的最小高度为陡崖处等高线条数减去1再乘以等高距,最大高度为陡崖处等高线条数加上1再乘以等高距米。

16.C 大坝加高100米后,水库理论水位最高可达200米。③号村庄海拔低于200米,位于库区,可能被淹没。

17.A河流总是出现在山区的山谷集水线上,甲河所在地形为山脊。

二、综合题

18.(1)(50°S,45°E)(2)前半段向西南,后半段向西北。(3)正东 正北 (4)5550Km。

19.鞍部 山脊 盆地 山谷

20.(1)DB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工程量较小(2)西北风甲化工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阳坡,环境优美(3)9(4)作图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5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